《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年级 六年级 课时 2课时
内容 第二章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一课时) 主备人 集备人
课标 解读 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活和分布产生影响。
教材 分析 本章的重要概念是“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本节是初中生物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活和分布产生影响”,从而为理解“生物与画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打下基础,也为学习“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学情 分析 学生在上一章已经学会了辨别生物,并且理解了生物的特征。本章在此基础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并且有实验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并积极参与课堂。
教学 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光、空气等生物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难点: 举例说明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突破方法: 让学生联系生活举出实例,归纳生物的特征,采用讨论法组织教学。
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实例辨析是否是生物来检测学生对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学生举出生物特征实例来检测学生对目标2的达成情况。
教 具 学 具 PPT课件 教 法 学 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五分钟特色 选一名同学上台展示并解读自己构建的上一章概念图。 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评价这位同学的概念图,并完善自己的概念图。 通过构建概念图,形成知识体系,掌握上节课的知识。
二、 情境 导入 展示月球照片。 师:月球适合生物生活吗?为什么? 师: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学生回答,并根据自己的知识说出理由。 联系生活实际,检测学生的前认知。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三、 新课 教学 【环节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师: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中有哪些影响生物生存和生活的因素? 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4内容,理解生态因素概念,讨论交流P14观察与思考,思考问题,归纳生态因素; 2、引导学生对生态因素归类; 3、引导学生从生物与非生物角度具体分析对某一种生物的影响。 评价设计: 1、课本P14观察与思考中的问题; 2、举例说明各非生物因素是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的。 3、分析下列诗句是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③雨露滋润禾苗壮。 ④春江水暖鸭先知。 ⑤向阳花木早逢春。 ⑥葵花朵朵向太阳。 ⑦一枝红杏出墙来。 ⑧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讨论交流P14问题;对生态因素分类;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具体分析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 找出影响生物生活与分布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形成生态因素的核心概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环节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师: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都会受到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哪些呢?大家都看过《动物世界》,在动物世界中通常可以看到狮子捕猎角马、斑马、长颈鹿等,我们把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捕食关系。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蚂蚁一起搬运蚱蜢或是蟑螂等食物,像他们这种关系称为合作关系。此外生物间的关系还有,竞争如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不同植物甚至是同一植物的不同个体间会争夺水分,空间,阳光等。 评价设计: 1、举出捕食、合作、竞争等关系的例子。 2、分析下列诗句体现了哪种生物关系: 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②草盛豆苗稀。 ③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④一山不容二虎。 ⑤蚂蚁搬家、蜜蜂采蜜。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捕食、合作、竞争关系等。每种关系举出相应的例子。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归纳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环节三】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引导学生根据上述环节的示例和已有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 评价设计: 如何让教室里的花养得更好?(从生态因素角度入手)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
四、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看书、交流后进行总结,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并总结提升本学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五、作业 设计 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六、 板书 设计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七、 教学 反思 本节分为两课时,本课时主要任务是生态因素及生物因素,主要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举例理解本节内容。思路:月球不适合生物生存,为什么?→没有合适条件→合适的条件有哪些?→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分别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年级 六年级 课时 2课时
内容 第二章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二课时) 主备人 集备人
课标 解读 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活和分布产生影响。
教材 分析 本章的重要概念是“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本节是初中生物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活和分布产生影响”,从而为理解“生物与画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打下基础,也为学习“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学情 分析 学生在上一章已经学会了辨别生物,并且理解了生物的特征。本章在此基础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并且有实验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并积极参与课堂。
教学 目标 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并学会与小组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难点: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突破方法: 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来学习什么是对照实验,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如何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评价任务设计 通过让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检测学生对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 具 学 具 PPT课件,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 法 学 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五分钟特色 选一名同学上台展示并解读自己构建的上一节概念图。 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评价这位同学的概念图,并完善自己的概念图。 通过构建概念图,形成知识体系,掌握上节课的知识。
二、 情境 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生态因素概念及分类,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各包括哪些,具体对生物有何影响。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复习。 学生回答。 检测上节课的掌握情况,引入本节课。
三、 新课 教学 【环节一】初识探究过程 师:非生物因素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吧。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5“科学方法”内容,找出探究的六个步骤并在学生回答后进行完善。 通过阅读课本找出步骤,并能脱离课本复述。 科学正确地理解探究的步骤。
【环节二】理解探究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是在哪里捉到的鼠妇? 师:捕捉鼠妇时,鼠妇有什么反应? 师:这是为什么呢?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发现什么问题? 师:刚刚同学们就是在进行探究的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我们探究“光对鼠妇产生的影响”。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光照不同引起的,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吗? 师:我们设置一个对照实验,保持两种环境中光照不同,其他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相同且适宜鼠妇生存,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师:那同学们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吧 师: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同学们根据实验思考几个问题:1、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 你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2、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 只用1条鼠妇做 实验行吗?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师:我们做完实验了,这些鼠妇怎么办? 评价设计: 如果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应该怎样设计探究实验? 生:水沟、砖头下、石块下…… 生:一掀开石块砖头,鼠妇就四处逃散…… 生: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实验方案。 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将等量鼠妇分别放在明亮和黑暗的环境中,看鼠妇向哪个方向走 学生实施计划,汇报实验结果,并计算出全班平均值 生:光对鼠妇的生活产生影响,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 生:做完实验将鼠妇放生 引导学生按照探究的一般步骤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记录,以及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实验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爱护生物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看书、交流后进行总结,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并总结提升本学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五、作业 设计 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六、 板书 设计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变量—光) 2、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或者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设计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注意设置重复组,实验结果取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6、表达与交流
七、 教学 反思 本节是初一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对照实验),学生对于变量、对照组、实验组这些名词以及其含义都一无所知,所以老师要通过实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变量,如何分析一个实验的变量,以及应该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如何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