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7~89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拼搭、分类,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在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中,掌握每种形状的不同,认识立体图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并会辨认。
3.培养动手操作、观察事物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每种图形的特点,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找到每种图形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
教具准备
课件,模型,每个小组一些实物。
教学过程
1.拼搭,初步感知形状的不同。
师: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用特殊的积木拼搭的作品,请大家一起欣赏。
(课件出示拼搭的作品,一起欣赏。)
师:你们想不想也用面前的物体来拼一拼、搭一搭?
生:想。
师:不过老师有3个要求:第一,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商量一下拼搭什么,再动手拼搭,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就可以了;第二,做一个有心的孩子,看一看在拼搭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或发现什么问题;第三,拼搭完要马上坐好,比一比哪个小组拼搭得又快又好。听清要求了吗?请同学们开始吧!
(学生交流、拼搭。)
师:各个小组都已经拼搭完了,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小组的作品?
(学生介绍。)
【评析: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这个环节由学生喜欢的拼搭积木人手,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学生年龄较小,所以老师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合作拼搭,特别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合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形状的不同。】
2.分类、探究,认识图形。
(1)分类。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简直就是小小设计师。老师想采访一下我们的小设计师,在拼搭作品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1:(手拿球)这些球到处滚,老是放不稳。
生2:(手拿易拉罐)这些立起来可以做柱子,放倒了只能做车轮了,因为它像车轮一样往前滚。
生3:这些盒子放在桌子上比较稳,不到处跑。
生4:……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在我们的作品中用到的物体形状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刚才我们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就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系。现在让我们按形状把桌子上所有的物体分一分好吗?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盘子,我们可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到一个盘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分得又快又清楚。
(学生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已经把物体分完了,让我们来看看大家是怎样分的。
(依次展示小组的分类结果。)
师:你们小组分成了几类?是把哪些物体放在一起?为什么这样分?
小组1:我们组分成了2类:这一些能站稳,不能滚动;这一些能滚动。
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小组2:我们组分成了3类。他们组刚才说的这些容易滚动的我们又分成2类:这一些只能朝一个方向滚,这一些往哪个方向都能滚动。
小组3:我们组分成了4类。刚才两个组说的这些能站稳的,我们又分成了2类:这一些都正正方方的,我们单独分成了一类;这一些长长的、不是正正方方的分成了一类。
师:同学们真棒,按形状我们可以把这些物体分成4类。让我们认识一下每一类形状的名字。
师:这些纸盒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板书:长方体。)
魔方、学具块的形状都是正方体。(板书:正方体。)
易拉罐、铅笔的形状都是圆柱。(板书:圆柱。)
皮球、乒乓球的形状都是球。(板书:球。)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是4种不同的形状,画出来就是4种不同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4种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评析:通过“在拼搭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或发现什么问题”,让学生初步感悟形状的不同,进而要求学生按形状分类,为探索各种形状做好准备。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再次感受各种图形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比较、分类的能力。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这时再揭示每种图形的名称,水到渠成。】
(2)探究。
师:想认识图形,就要先了解每种图形的特点,想不想亲自去发现每种图形的特点?
生:想。
师:要想发现每种图形的特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仔细看、动脑想、认真说,咱们比一比谁发现的特点最多、准说得最好。
①初步认识长方体。
师:让我们先去找一找长方体的特点吧。请每个同学都拿起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拿对了吗。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它长长的。
生2:我发现它每个面都是平平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3:我发现它这个角还扎手呢。
生4:……
师:我们发现了长方体这么多的特点,也就知道长方体长什么样子了。谁来说一说长方体长什么样子?
生1:长方体长长方方的。
生2:长方体的面平平的,角尖尖的。
生3:……
师: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长方体。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长什么样子呀?边想边用小手来比划一下。
(学生边想边比划。)
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老师这里有一些模型,你能帮老师找出长方体形状的模型吗?
师:如果我们把长方体画出来就是这样的图形。(展示、板书。)
师:让我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1:盛电视机的盒子是长方体的。
生2:我们家的挂衣橱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生3:……
②初步认识正方体。
师:在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知道大家都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让我们接着去找一找正方体的特点吧。请每个同学都拿起一个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拿得对不对。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它方方的。
生2:我发现它每个面也是平平的,它的角也有点扎手。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3:我还发现正方体怎么看都是一样的,不像长方体换个方向看样子就变了。
生4:我发现长方体有长长的面,正方体没有长长的面。
生5:……
师:知道了正方体的特点,现在你能说一说正方体长什么样子吗?
生1:正方体正正方方的,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样的。
生2:正方体的面平平的,角尖尖的。
生3:……
师:请你闭上眼睛想想正方体的样子,边想边用小手比划一下。
(学生边想边比划。)
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你能帮老师找到正方体形状的模型吗?
师:如果我们把正方体画出来就是这样的图形。(展示、板书。)
师: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生1:有些药盒是正方体的。
生2:大人打麻将的时候掷的色子,形状就是正方体的。
生3:……
③初步认识圆柱。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圆柱与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去找一找圆柱的特点好吗?请每个同学都拿起一个圆柱形状的物体,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仔细观察,圆柱有什么特点?
生1:我发现它立起来像个柱子一样。
生2:我发现它两头是圆的。
生3:它立起来能站稳,不容易滚动,要是放倒了就很容易滚动。
生4:我发现它这个面是弯弯的。
生5:……
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圆柱的样子。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圆柱长什么样子呀?边想边用手比划。
(学生边想边比划。)
师:你能帮老师找出圆柱形状的模型吗?
师:看,圆柱画出来就是这样的图形。(展示、板书。)
师: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生1:一些大楼前面的柱子是圆柱形的。
生2:压路机前面的大轮子是圆柱形状的。
生3:电池是圆柱形状的。
生4:……
④初步认识球。
师:球,我们经常玩,比较熟悉,请你仔细观察,球有什么特点呢?
生1:球最不老实了,到处滚。
生2:球圆圆的。
生3:它的面是弯弯的。
生4:……
师: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球的样子,用小手比划出来。
(学生边想边比划。)
师:看,球画出来就是这样的图形。(展示、板书。)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球?
生1: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都是球形的。
生2:……
【评析:让学生在“看一看”中发现每种形状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说一说”让学生把看到的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一想,比划一下”,建立各种图形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各种形状特点的印象;“找一找各种形状的模型”,搭起学生由物到形的认知桥梁;“找一找生活中每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把刚刚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总之,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从“形象一表象一抽象”的过程,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新知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就找到了每种图形的很多特点,认识了4种立体图形。让我们听首儿歌休息一下好吗?
(播放关于球、正方体的儿歌,请学生猜一猜每首儿歌描述的是哪种图形。)
【评析:“听儿歌”环节设计巧妙,休息的同时通过儿歌中形象的描述,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
3.巩固提高。
(1)认图形。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能做到边听边思考,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谁能说一说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生: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你能说出下面这些图形的名字吗?
出示:
(教师随意指,学生说名称。)
(2)找朋友。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是好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些物体和图形,你能说出每个图形的名字吗?
哪些物体的形状与正方体是好朋友呢?
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是好朋友呢?
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是好朋友?
哪些物体的形状与球是好朋友?
(学生说,教师连线。)
师:下课后请大家再去找一找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物体。
(3)做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摸”。
师:老师先说一下规则:这里有一个口袋,里面装着各种形状的学具,其中一个人说一种图形,另一个人先想一想这种图形的样子,然后把手伸进口袋快速地摸出这种形状的学具,比一比谁摸得准摸得快。先看我和这位同学给大家示范一下,我来说,他来摸,等会儿再换过来,他说我摸。
(师生示范游戏的玩法,然后学生分组游戏。)
【评析:通过以上练习,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以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的认识。】
4.课堂小结。
师: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中你玩得高兴吗?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生1:我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生2:我知道了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正方体正正方方的……
生3:……
【总评】
“认识图形”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使学生从形状的角度来初步认识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图形的名称,能辨认几种形状的物体,加强学生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
本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教学内容的实际,从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突出体现了以下特色:
1.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的开始从学生熟悉的各种物体引入,从喜欢的欣赏、拼搭积木人手,引发学生拼搭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拼搭过程中初步感受物体的形状各不相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找出每种图形的特点后再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每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教学活动化。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众多的“做数学”的机会。本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认识立体图形,如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比划一下、找一找模型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数学。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根据不同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分类的标准,在交流中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自己去获取知识,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的活动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经历由实物抽象到立体图形再回到实物,遵循了“实物——表示一一抽象”这一原则。
3.由“体”到“形”探究化。
《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现实的生活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认识和掌握图形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因此,本节课设计了操作性较强的拼搭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不同的立体实物,在课堂上开展拼一拼、搭一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和感知物体的特征,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立体图形,由立体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
4.小组学习合作化。
在小组合作拼搭、对各种形状的物体进行分类中,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同时又在相互交流中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5.练习形式游戏化。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在课堂中添加儿歌、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学生非常感兴趣,通过形象生动的活动形式,学生进一步感知每种形状的不同,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采取拼一拼、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操作、感知、观察、分析、交流、思考、想象。整个数学学习在活动中进行,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在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