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校联考试题
高二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16题共48分。
读下面的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各题。
1.图甲中,与B地相比,A地( )
A.线速度大一些 B.角速度小一些
C.地方时早一些 D.昼长长一些
2.关于图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B.可能是6月22日前后的光照图
C.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D.这一天只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2020年地理老师老王组团购买了已开盘销售封顶的1~4号楼,该楼盘(32°N,110°E)的4幢楼均为18层,层高3米,朝向坐北朝南。下图为“该楼盘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某日王老师在4号楼南阳台,恰好看到太阳位于2号楼同位置户型的正上方,当时的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2:00 B.12:40
C.13:30 D.11:20
4.王老师发现4号楼底楼10月22日起正午就无阳光照射,一年中该楼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4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D.10个月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3月14日18时48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4.12度,东经122.07度)发生4.4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台湾地震频繁的原因是( )
A.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C.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6.发生地震时,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 )
A.赶紧坐电梯下楼 B.跑到阳台大声呼救
C.在高楼层教室里,立即躲到课桌下或墙角处 D.保持镇定,继续上课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据图可推断( )
A.甲地是向斜成山 B.①岩层垂直抬升
C.②是花岗岩 D.③是石灰岩
8.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侵入 B.断层作用 C.变质作用 D.褶皱隆起
9.图中地区( )
A.甲地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B.乙地可能有丰富矿藏
C.丙地适宜修建大型水库 D.丁地宜扩大耕地面积
2020年8月13日,山东省上空出现西南-东北走向的强对流云系,并发展形成飑线系统,飑线所过之处带来雷电、短时强降水以及7到8级的阵风。山东博山1小时降水量超40毫米。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它来临时会出现风向突变、风力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等强天气现象,有气象记录显示夏季午后该天气系统经过大型湖面时,强度会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根据材料推测,山东博山8月12日的天气特点最可能是( )
A.高温、高湿 B.低温、干燥 C.高温、干燥 D.低温、湿润
11.下列关于"飑线"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飑线常常与暖锋相伴发生 B.飑线降水都发生在前方
C.飑线前方多为强劲的偏北风 D.飑线通常形成于热气团的边缘
12."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摩擦力小 B.水汽得到补充 C.空气对流减弱 D.热量得到加强
南极大陆气候酷寒,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下图为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13-15题。
13.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小,冷空气大量堆积
B.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
C.海拔高,极夜时间漫长
D.气温低,利于空气下沉
14.图中等压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 B.纬度
C.海拔 D.洋流
15.图示月份,风力最大的海域是( )
A.德雷克海峡
B.威德尔海
C.罗斯海
D.别林斯高晋海
16.读“甲、乙两岛位置和气候资料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岛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乙岛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甲岛年降水总量多,属于海洋性气候;乙岛年降水总量少,属于大陆性气候
C、甲岛气温年较差大,属于大陆性气候;乙岛气温年较差小,属于海洋性气候
D、甲岛由于年降水总量多,受大气削弱作用的影响,年均温低于乙岛
二、综合题
17.读下图(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4分。
(1)此时日期为 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2)E点位于D的 方向。
(3)此时,新旧两天的经度范围比是 ,D点的昼长是 。
(4)在乙图上完成日照图。(在外面把自转方向补充完整,画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材料一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
材料二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示意图(下左图)。
材料三 下右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下右图)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4分
(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河相沉积物,请你指出河相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4分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大高加索山脉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陆地区,从黑海塔曼半岛延伸至里海阿普歇伦半岛,绵亘1200km.该山脉山势陡峻,一般海拔在3000~4000m,4800m以上的山峰有15座。下图为大高加索山地形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下表示意山地各个区域地理差异。
材料二:湄公河三角洲位于越南的最南端、柬埔寨东南端,是越南最富饶的地方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越南稻米生产的主要产地。受厄尔尼诺的影响,湄公河流域五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旱灾。持续干旱会使灾情持续恶化。2016年3月,应越南请求,我国云南开闸放水27天以缓解下游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旱情。
(1)北高加索地区冬季气温较低,解释其成因。(6分)
(2)南高加索地区降水较多,描述其形成过程。(4分)
(3)依据材料二分析甲地最热月出现在3月的成因。(4分)
20、读“世界某区域气压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10分)
(1)说出图中表示的北半球所处季节,并说明理由: (4分)
(2)分别说出图示季节C和D处的盛行风向,并说明其对C、D两地气候的影响。(6分)
东莞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校联考试题
高二地理
命题人: 审题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16题共48分。
读下面的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各题。
1.图甲中,与B地相比,A地( )
A.线速度大一些 B.角速度小一些
C.地方时早一些 D.昼长长一些
2.关于图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B.可能是6月22日前后的光照图
C.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D.这一天只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2020年地理老师老王组团购买了已开盘销售封顶的1~4号楼,该楼盘(32°N,110°E)的4幢楼均为18层,层高3米,朝向坐北朝南。下图为“该楼盘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某日王老师在4号楼南阳台,恰好看到太阳位于2号楼同位置户型的正上方,当时的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2:00 B.12:40
C.13:30 D.11:20
4.王老师发现4号楼底楼10月22日起正午就无阳光照射,一年中该楼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4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D.10个月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3月14日18时48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4.12度,东经122.07度)发生4.4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台湾地震频繁的原因是( )
A.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C.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6.发生地震时,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 )
A.赶紧坐电梯下楼 B.跑到阳台大声呼救
C.在高楼层教室里,立即躲到课桌下或墙角处 D.保持镇定,继续上课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据图可推断( )
A.甲地是向斜成山 B.①岩层垂直抬升
C.②是花岗岩 D.③是石灰岩
8.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侵入 B.断层作用 C.变质作用 D.褶皱隆起
9.图中地区( )
A.甲地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B.乙地可能有丰富矿藏
C.丙地适宜修建大型水库 D.丁地宜扩大耕地面积
2020年8月13日,山东省上空出现西南-东北走向的强对流云系,并发展形成飑线系统,飑线所过之处带来雷电、短时强降水以及7到8级的阵风。山东博山1小时降水量超40毫米。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它来临时会出现风向突变、风力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等强天气现象,有气象记录显示夏季午后该天气系统经过大型湖面时,强度会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根据材料推测,山东博山8月12日的天气特点最可能是( )
A.高温、高湿 B.低温、干燥 C.高温、干燥 D.低温、湿润
11.下列关于"飑线"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飑线常常与暖锋相伴发生 B.飑线降水都发生在前方
C.飑线前方多为强劲的偏北风 D.飑线通常形成于热气团的边缘
12."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摩擦力小 B.水汽得到补充 C.空气对流减弱 D.热量得到加强
南极大陆气候酷寒,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下图为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13-15题。
13.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小,冷空气大量堆积
B.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
C.海拔高,极夜时间漫长
D.气温低,利于空气下沉
14.图中等压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 B.纬度
C.海拔 D.洋流
15.图示月份,风力最大的海域是( )
A.德雷克海峡
B.威德尔海
C.罗斯海
D.别林斯高晋海
16.读“甲、乙两岛位置和气候资料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岛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乙岛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甲岛年降水总量多,属于海洋性气候;乙岛年降水总量少,属于大陆性气候
C、甲岛气温年较差大,属于大陆性气候;乙岛气温年较差小,属于海洋性气候
D、甲岛由于年降水总量多,受大气削弱作用的影响,年均温低于乙岛
二、综合题
17.读下图(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4分。
(1)此时日期为 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2)E点位于D的 方向。
(3)此时,新旧两天的经度范围比是 ,D点的昼长是 。
(4)在乙图上完成日照图。(在外面把自转方向补充完整,画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4分
17.
(1)6月22日 (23°26′N,180°)
(2) 西南
(3)1:1;18小时
(4)(自转箭头2分,其它2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材料一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
材料二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示意图(下左图)。
材料三 下右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下右图)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4分
(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河相沉积物,请你指出河相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4分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6分
18.(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形成“V”型河谷。
(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好。
(3)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底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泥沙堆积谷底,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种植业,提供粮食。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大高加索山脉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陆地区,从黑海塔曼半岛延伸至里海阿普歇伦半岛,绵亘1200km.该山脉山势陡峻,一般海拔在3000~4000m,4800m以上的山峰有15座。下图为大高加索山地形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下表示意山地各个区域地理差异。
材料二:湄公河三角洲位于越南的最南端、柬埔寨东南端,是越南最富饶的地方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越南稻米生产的主要产地。受厄尔尼诺的影响,湄公河流域五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旱灾。持续干旱会使灾情持续恶化。2016年3月,应越南请求,我国云南开闸放水27天以缓解下游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旱情。
(1)北高加索地区冬季气温较低,解释其成因。(6分)
(2)南高加索地区降水较多,描述其形成过程。(4分)
(3)依据材料二分析甲地最热月出现在3月的成因。(4分)
19.(1)纬度较高;位于山地阴坡,太阳辐射弱;接近冬季风源地,受来自更高纬度冷空气影响显著;北部地势平坦,冷空气长驱直入。
(2)来自地中海黑海湿润气流遇到高山阻挡,气流被迫缓慢上升;在气流上升过程中,水汽遇冷发生凝结,形成较多的降水。(主要从水汽、盛行风、地形等方面分析)
(3)原因:雨季未到达,晴天多,太阳辐射强;3月底4月初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角增大,辐射强;纬度低,北方冷空气难以到达;北部山地的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任两点4分
20、读“世界某区域气压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10分)
(1)说出图中表示的北半球所处季节,并说明理由: (4分)
(2)分别说出图示季节C和D处的盛行风向,并说明其对C、D两地气候的影响。(6分)
20.【答案】
(1)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说明陆地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
(2)C西南风;D东南风;从海上带来水汽,形成夏季多雨的气候使两地夏季海洋性特征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