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初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古诗《次北固山下》 年级 初一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2学段
教学目标 1、掌握难懂字词2、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3、体味本诗的写作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4、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中“大、小景互衬”的写作特色。2.能体悟全诗处处流露的思乡之情。
教学思路 “乡愁”贯穿全诗,以此为线索带动全诗的理解,(引“乡愁”——品“乡愁”——悟“乡愁”)。关键是掌握作者勾连乡愁的巧妙手法。
主要教学方法 老师引导,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体悟,反复诵读,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教学资源 《次北固山下》古诗朗诵录音《次北固山下》教学课件《江雪》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作者介绍: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了解作者
二、初引“乡愁”(直抒胸臆) 1.听诗歌录音 疏通字词2.提出问题,明确答案:(1)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家、乡愁 (2)从文章中的那句看出来的?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讲解“归雁” (3)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含蓄吗? 齐读诗歌,思考交流:诗歌何种寄托何种思想感情?从那句看出来的? 1、初步感悟全诗的感情基调:乡愁。2、总结写作特色:直抒胸臆
三、品味“乡愁” 理解“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1、“青山”指什么?2、“客路”呢?“青山”点题中“北固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3、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何不先写“行舟”呢?暗含旅途的艰辛。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刚刚说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默读诗歌,思考带着情感诵读 再品“乡愁”
四、体悟“乡愁”(重点掌握大、小景互衬) 体悟“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王夫之评价这一句是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为什么这么说?是否仅是如此而已?1、找出大小景大景 潮平两岸阔小景 一帆悬2、感受“大景”?积雪融化,汇集了千山万壑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此而愈发宽广,“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3、感受“小景”?“一帆悬”“悬”是什么意思?悬挂,如一幅画一般直直的挂着,那么可见此时“风”:(和、顺)4、体悟“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情景创设:A.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大景:江面辽阔)B.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大景: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 5、换角度——以大景衬“小景”之情那大景之于小景呢?情景创设:辽阔的江面上,一艘小舟在飘荡……诗人渺小、孤独。那孤独时……想家小结:写作特色6、实战演练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找出大、小景,并体会) 1.体验诗人角色,换角度感受诗人情感2.掌握写作特色并能做迁移 1、总结写作特色“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以大景衬“小景”之情”并能作知识迁移2、三悟“乡愁”
五、收束“乡愁” 1、理解“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日”和“春”是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入”拟人化,赋予他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而此时正是旧年将尽,新年即将来临之时,诗人孤身一人,思乡之情可想而知。2、最后,作者终于忍不住将思乡之愁一泄而出,直抒“乡愁”,收束全文。 默读并思考问题 最后品乡愁,并收束全诗。一线贯穿乡愁,升华主题。
六、小结 1、全篇处处流露“乡愁”2、写作特色小结 带着淡淡的乡愁朗诵全文 总结全诗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总结归纳写作特色出“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以大景衬“小景”之情”,并让学生现学现用。2、以“乡愁”为主线,组织全诗的教学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经评审选拔后,该设计和录像课将被用作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网资源,如有异议,请事先申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