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

文档属性

名称 飞向太空的航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03 17: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 年级 高一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1学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 了解文章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⑵ 了解中国人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⑶ 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2.思想教育目标: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3.能力培养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2、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教学难点 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提问法。
教学资源 制作课件,印发有关神五的其他新闻报道及中国航天大事记。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一课时 一、启动思维 学生自由介绍自己知道的神五。 教师小结:我国从古至今对飞天的梦总是抱有很深很浓厚的憧憬,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这个梦想终于在2003年10月17日得到了实现。这一天可以说是全国上下万众瞩目的一天,也是我们的自豪感得到空前提升的一天。虽然不久前“神舟”六号也已经发射成功,但还是让我们重温一下2003年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联系自己平时的积累、自主作答。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2、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整体感知 1、读文章,思考:本文真正写新近发生的事件是在哪些自然节? 明确:第1、2、3和最后两节。 2、除此而外的共计24个自然节是写什么内容的? 明确:背景材料,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3、结构分析:导语:(1~3)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主体:(4~26)飞天航程。结语:(27~30)迎来了飞天梦圆的时刻。4、理文章线索。  文章用倒叙手法写出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然后按照是时间的顺序回顾了中国飞向太空的历程,最后落笔到“神舟”五号的研制、发射上,首尾照应,重点突出。 1、通读文章,疏通字词的的音、形、义,理解文本。2、学生明确本文的导语、主体和结语,掌握文章结构。3、理清文章线索。 1、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2、让学生把握新闻的文体;3、感悟文字间的情感。
三、重点研究 1、研究探讨本文的标题有哪些含义? 明确:①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此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②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第4-28自然节,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有何作用? 明确:它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叙述航天史,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每个人都想知道今天的辉煌曾经历了什么样的艰辛的历程,使读者对今天新闻事件的了解,有了纵深感。 3、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知道的“中国航天大事记”。 1、学生对标题和背景材料的理解,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2、学生对自己了解的中国航天大事的介绍和整理。 1、通过对重点、难点的地方的学习,是学生的理解更准确和全面;2、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他们的志气。
四、问题探讨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特点。 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明确: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学生举例说明新闻的真实性的特点;学生探讨新闻及时性与背景材料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明白新闻这种文体的特点;在探讨中,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热情。
五、 写作技巧 1、文章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转折起伏,引人入胜。  2、是语言富于韵味,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学生总结写作技巧。 让学生明白新闻的写作。
五、 拓展训练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①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  ②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③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中国已经有了解决的基础: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至今,“长征”系列火箭已经形成五大型谱,成功发射了60多次,其中“长征”二号丙火箭的发射成功率达百分之百,“长征”三号乙火箭可以把5吨以上的卫星送上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早在70年代,中国就掌握了卫星返回技术,1980年发射的返回式卫星已经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  ④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⑤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问题:试分析文段的结构层次。(文字表述、图表方式均可)解析:课文的段落都比较短,节选的这五段文字也都不长,但叙述层次相当清晰,这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第①段叙述中国又开始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第②段用一个“然而”转折说明在航天研究中所碰到的三大困难,第③段说明已解决了第一、二个问题,第④段说明第三个问题最难解决的问题,第⑤段说明第三个问题已经解决。划分语段层次的方法:(1)根据句意归类。 (2) 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进一步的突破本课的难点。
六、感悟提升 学写新闻 请同学们就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写篇新闻。 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新发展,也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热情。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让学生在实践中与文本对话,在激烈的思维中师生、生生的交流,促进学生对文字的更透彻的理解。 注重方法的指导和重点难点的突破。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对预习不够和思维不积极的学生,还有待老师的照顾。
经评审选拔后,该设计和录像课将被用作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网资源,如有异议,请事先申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