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 2022学年度
湘鄂冀三省七校秋季学期 12月联考
高二 历史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A B B C D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A D D C B C
17.(14分)
(1)重视儒学教育;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经营形式多样);存在商品交换(与市场保持联
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军事力量);承担基层的社会救助职能。(每点 2分,3点 6分)
(2)原因: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经济重心
南移;手工业技术水平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每点 2分,任 3点 6分)世界:新航路开
辟。(2分)
18.(14分)
(1)特点:仿效西方学制;教学内容引入西学;既有普通学堂,又有专业学堂;注重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每点 2分,4点 8分)
(2)原因:科举制被西方国家广泛借鉴,成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源头;科举制本身具有
公平公正的特点;科举制能促进读书人积极进取等。(每点 2分,3点 6分)
19.(12分)
主题:时代变迁推动法制建设。(2分)
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为彻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人
民政权,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1950年颁布《土地改革法》。随着三大改造顺利进行,为
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54年颁布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局面,
推动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相继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全民所有制
工业企业法》等法律。(至少 2个点,每个点 4分,共 8分)
综合上述,法制建设体现了所处时代的需要,而法律制度不断调整和完善也推动时代发
展与进步。(2分) (其他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20.(12分)
(1)历史条件: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工业
革命的开展;议会改革的推动;政策法规的引领等。(每点 2分,任 4点 8分)
(2)影响: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政治的长期动荡。(每点 2分,任
2点 4分)秘密★启用前
2021 ~ 2022学年度
湘鄂冀三省七校 12月联考
高二 历史 试卷
考试时间:2021年 12月 16日下午 16:25 - 17:40
本试题卷共 4 页,20 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
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请勿在答题卡上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 据对良渚文化的研究发现,浙江的反山、瑶山等贵族墓地中大都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
和制作精美的玉礼器。而如徐步桥、千金角等遗址所见到的小型平民墓葬,散落在居住址的
周围,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这些墓穴遗址体现了( )
A.社会经济的繁荣 B.礼制文化的产生
C.手工技艺的高超 D.明显的阶级分化
2. 有论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将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
国理论。每个思想流派都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并在互相批驳中
又互相交融,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形成的基础。这说明诸子百家( )
A.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明 B.形成了一致的治国理念
C.促使治国理论开始形成 D.影响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3. 儒学在两汉享有“国宪”地位,士人“咸资经术”,然而到了魏晋时期,魏帝曹髦巡视太学,
以经学史上一系列自相矛盾的问题反复诘难经师,令经师瞠目结舌。这说明( )
A.儒学理论亟待发展完善 B.佛教道教的盛行冲击儒学地位
C.儒学已经丧失正统地位 D.魏晋统治者崇尚武力而非文治
4. 据《宋史》记载,薛居正之子薛惟吉之螯妇(即寡妇)柴氏,将携重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
张齐贤都争着求娶,互相闹得不可开交。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婚姻观念的世俗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士人价值取向改变 D.理学思想的浸润
5. 明朝万历皇帝因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
“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七、六,史称“万历怠政”。这实质上
说明( )
A.内阁的政治地位上升 B.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C.君主专制在不断弱化 D.君臣之争引起官场混乱
6. 1755 年,福建巡抚钟音奏报:“吕宋夷商供称广州货难采买,所带番银十五万圆要在内地
置买绸缎等物,已择殷实铺户林广和、郑得林二人先领银五万圆带往苏、杭采物。”1759 年,
两广总督李侍尧也奏报,外商在广州购买的丝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卖与各行
高二 历史 第 1 页 共 4 页
商,转售外夷”。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江南官营手工业规模扩大 B.江浙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C.江南地区融人了海外市场 D.苏杭成为国内外市场枢纽
7. 根据罗马的习惯和法律,代表共和国权力与尊严的元老院贵族不得从事包括航运与金融在内
的商业活动。共和国末年,元老们常常通过亲属参与商业活动,同时,大量经商致富的“新
人”也进入了元老院,政治权力便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被引进到流通领域中去。这说明( )
A.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B.罗马的法律越来越灵活实用
C.元老院职能发生了改变 D.商品经济发展对罗马的影响
8. 1854 年,查里斯·屈威廉和斯坦福·诺斯克特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
的报告》,建立通过公平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官职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升
职的依据。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 B.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D.表明资本主义发展突破阻力
9. 1969 年,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四位元帅受毛泽东主席之托,分析讨论当时的国
际形势。陈毅巧妙借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的报告。陈毅
等人对“目前局势”的首要战略性建议可能是( )
A.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要积极改善中美关系
C.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D.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
10.半两钱始铸于秦惠文王二年,重量半两,即十二铢的足值铜金属货币;秦朝统一后,通行圆
形方孔半两钱,大多已经减重至八铢左右;西汉初期,半两钱则减重至四铢左右。这一变化
( )
A.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B.改变了货币标重原则
C.奠定了金属铸币形制 D.顺应了经济发展需求
11.20 世纪 50 年代后,全球出现“美元过剩”的情况,各国大量抛售美元,美国黄金大量外流。
经过越南战争消耗了美国实力,石油危机使美国大量印钞,导致本国通货膨胀。这些情况
( )
A.预示布雷顿森林体系将走向瓦解 B.宣告了美元丧失国际货币地位
C.说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D.反映了美国经济出现严重倒退
12.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
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 B.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13.1980 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 800 元,
此后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先后调整了五次。至 2018 年,个税起征点已经调整为 5000 元,
并进行了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的扣除。这
一变化表明( )
A.国民收入再分配日益合理化 B.国民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C.国民生产总值取得极大增长 D.个税征收制度日益完善
14.清乾隆年间,《合水县志》记载,“偶有口角是非,批令该处乡约会同公正绅耆(绅士、德
高望重的老者)查覆”;青海地区的档案也载有“地方乡约有约束乡民,排难解纷之责任”,
即使需要上级政府介入,地方乡约也必须配合调查,不得推诿。由此可见,清代的地方乡约
组织( )
A.被地方豪强势力控制 B.有利于完善民主法制
C.延伸了基层行政效能 D.确保了基层社会稳定
15.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唐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宋
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
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政府主导、手段多样
C.因地制宜、注重方法 D.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16.在当今法国,父母为照顾孩子而停止或减少工作时,每月可领取 320欧元到 480欧元的育儿
高二 历史 第 2 页 共 4 页
补助。若雇用保姆照看未满 6岁的孩子,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 65欧元到 199欧元的补贴。
这一政策( )
A.造成了政府财政紧张 B.提高了民众的工作积极性
C.提升了社会保障水平 D.使法国福利政策臻于完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共 52 分。
17.(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庄园生产活动的记录。崔实晚年移居洛阳后写成,书中反
映的农事季节,也和洛阳及周边地区相符。
正月
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研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书篇章。
命女红趣(同趋,督促)织布。
可种春麦、豍豆,尽二月止。
命典馈酿春酒。
三月
是月也,杏华盛,可菑沙白轻土之田。
时雨降,可种秔稻。
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
可粜黍。买布。
九月
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
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
——摘编自缪桂龙《四民月令选读》
材料二 1 世纪前后至 6 世纪,中国主要出口黄金和丝织品。由于航海技术难以胜任大规模
海运,中国人很少远航,这一时期中国海上贸易主要由印度洋地区的波斯、阿曼商人操持。
6—10 世纪,阿拉伯商人成为印度洋贸易的主力,中国的陶瓷外销从有限的奢侈品贸易转变
为大量的订制生产和出口,海上贸易扩及日本、琉球和朝鲜。10—14 世纪许多中国大型船
舶停泊于印度西海岸,改变了往日“外商来贩”的局面,中国也成为东海、南海和印度洋贸
易的主导者之一。15—18 世纪中期,中国的丝、瓷器和茶叶出口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且不再经过无数的中间人和以货易货的方式,而是借欧洲人之手,把中国商品运到欧洲和美
洲,换回中国亟需的硬通货白银,中国的海外贸易空间扩展到了全世界。
——摘编自李伯重《中国海外贸易的空间与时间——全球经济史视野中的“丝
绸之路”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时期地主庄园的主要特征。(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8 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8 分)
18.(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逐步开展,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堂等近代学堂出现,
留学之风气开始盛行。19 世纪 70 年代后,部分改良人士、维新派代表甚至一些知名的欧美
传教士,纷纷以著文、上书等形式建议清政府仿效西方建立学校制度,并提出不尽相同的学
制方案。1902 年,张百熙被任命为官学大臣,负责制定学制章程,他把学制主系列分为三
段七级,学堂课程主要为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地理、外国文、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
图画、体操。在学制主系列学堂外,兴办农工业、艺徒、警察监狱、邮电铁路、矿物、武备
等专科学堂。这种重视实践与专业课的结合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教育大有裨益。
——摘编自孙培育《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夫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
高二 历史 第 3 页 共 4 页
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 1893 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
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
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
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
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洋务运动期间教育改革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主张“复科举便”的原因。(6 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进程
时期 制定的主要法律文件 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
20 世纪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
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组织法》 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时期。
20 世 纪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八十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中国的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
20 世纪 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加强。到 2010 年中国形成了
年代以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主题,并予以简要说明。(要求:主题明
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20.(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形成,
出现了自治市与郡、教区并立的权力结构。议会改革之前,王室和议会很少过问地方事务,
中央也无专门部门管理地方事务。19世纪 30 年代郡议会的形成,开启了英国地方自治制度
的民主化进程。一系列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逐渐形成民选的地方议会,这些议会使英国的地方
自治体制走向现代化和规范化。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材料二 1983年法国政府有步骤地放弃以前的一些职能,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控作用迅速
退却,把它交给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改革之后,财富以不利于劳动者的方式在资本与劳
动之间重新分配。1981年,一个总值为 421470法郎的有价证券组合的缴税比例为 17.8%,
到 1992年,缴税只占 0.6%;相反,工资收入缴税比例上升:1981年一份总计 50577法郎
的工资缴税比例是 12.8%,1992年一份总计 96000法郎的工资缴税比例是 17.4%。贫富
分化的出现,这使在福利时代习惯看到不平等现象逐渐消失的法国人受到沉重打击。经济政
策的向右转有力地激发了新的社会运动……使法国政治和媒体陷入长期的政治动荡之中。
——摘编自张丽等《法国近百年来的社会运动与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地方自治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社会保障变化的影响。(4 分)
高二 历史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