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传与变异
1.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的__相似性__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指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的__差异性__现象。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2.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染色体存在于__细胞核__中,主要由__蛋白质__和__DNA__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有__遗传效应__的片段。
(2)基因的作用: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特征。如:肤色、卷发等。
3.常见的遗传病
(1)指因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如白化病、先天愚型、色盲、血友病等。
(2)人的__基因__、__DNA__和__染色体__的改变都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4.遗传和变异原理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杂交后代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做__杂交优势__。如驴和马杂交的后代是骡,袁隆平研究成的杂交水稻等转基因技术。
二、生物的进化
1.生命起源过程及生物化现象胜哥课程
(1)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是一个高温炽热的熔岩球;46亿年~25亿年前,地球出现原始大气,进入海洋时代;距今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在__原始海洋__中诞生。
(2)生命起源学说:化学进化假设
内容: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3)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__化石__。
(4)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是从__低等到高等__,从__简单到复杂__,从__水生到陆生__。
(5)植物的进化顺序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6)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
INCLUDEPICTURE "F:\\微课\\21教育上传\\【备考2022】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加分宝\\第9讲遗传与进化\\1-课题教学部分.TIF" \* MERGEFORMATINET
三、生物进化论
物种不变论--神创论
生物由上帝一次性创造出各种生物,最初有多少种,现在就有多少种,各种生物之间没有任何的亲缘关系。现在的生物是古代生物一成不变的后代。
直线进化论--布丰
乔治·布丰认为:生物是地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异。现在活着的种类是从今天已经不存在的种类演变而来的。
3、阶梯向上无分支进化理论--拉马克
环境变化是生物变化的原因,即环境变化了,生物在新环境的影响下,习性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这些变化了的性状能够遗传下去,从而使生物逐渐演化。现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
①“用进废退”:生物体器官经常使用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退化。
②“获得性遗传”:生物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
③“定向变异”:生物的变异一定是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改变的。
4、自然选择--达尔文
①达尔文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且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因此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②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渐变的过程,有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例1.(2021 金华)新疆地区不仅棉花产量大,而且所产棉花品质好,特别是新疆长绒棉因其棉纤维长、柔软细腻,光泽度好,成为棉花界的明星。决定棉纤维长短这一性状的是( )
A.基因 B.DNA C.染色体 D.细胞核
例2.在某生态环境中有不同毛色的同种兔子,调查其数量如图甲,多年后再调查其数量如图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兔子毛色不同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B.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白色兔
C.浅色兔子为适应环境毛色发生深色变异 D.不同毛色兔子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结果
例3.如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 )
A.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B.细胞核、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C.染色体、双螺旋结构、基因、遗传信息 D.细胞核、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
例4.(2021温州)通过对化石和遗传物质的研究,既可以确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也可以获得生物进化的证据。科学家在一个岛上发现了多具某种动物的化石,并通过研究化石发现这一动物具有脊柱、眼、腮和肺,胸鳍内有五个趾骨等特征。从而推测出该种动物的外形以及生活环境(如图),这一发现又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证据。
(1)根据该动物化石的特征,科学家认为它是一种从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生物,其证据是________。
(2)科学家通过研究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来推测其亲缘关系。例举生物的一种遗传物质:________。
(3)下列关于过渡类型生物的观点符合达尔文进化论的是________。(可多选)
A.过渡类型生物是不会发生变异的
B.爬行类到鸟类也存在过渡类型生物
C.不同过渡类型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D.过渡类型生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E.过渡类型生物个体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性状
例5.如图是用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装置是美国青年学者__ __设计的。
(2)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__________,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主要区别是其不含_______。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________。
(3)C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__________,实验后可检测到其中含有__________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4)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从___________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1.(2020 台州)通过遗传物质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为亲子鉴定。人的毛发、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于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下列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婴儿”和“克隆技术”均为无性生殖
B.禁止近亲结婚是为了减少遗传病的发病率
C.青春期男生长胡须、喉结突出属于第二性征
D.以水蜜桃枝为接穗,毛桃茎为砧木,能结出水蜜桃
3. 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如图,上方箭头表示抗生素开始用于医疗的时间,下方相应箭头表示该抗生素的耐药菌出现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B.可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C.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没有关系
4.2019年1月,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猴胚胎的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I,获得了一批节律紊乱的小猴(第一代模型猴),采集了其中一只睡眠紊乱的成年猴的体细胞,通过克隆技术获得了五只BMAL基因敲除的克隆猴(第二代模型猴)。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节律核心基因 BMALI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B.生物节律核心基因 BMALI中含有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
C.第一代模型猴和第二代模型猴中的染色体数量不一样
D.第一代模型猴和第二代模型猴都是由有性生殖产生的
5.利用DNA鉴定技术判定他确是其人,这是因为DNA( )
A.是一种细胞核,每个人相同 B.是一种遗传物质,每个人不同
C.是一种蛋白质,每个人相同 D.是一种染色体,每个人不同
6.某科研小组利用基因“魔剪”编辑技术,开发出一种破坏艾滋病病毒(HIV﹣1)基因的有效方法,成功抑制HIV﹣1在感染细胞内的增殖。下列关于艾滋病病毒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控制某些性状 B.位于RNA上 C.具有遗传作用 D.是一种蛋白质
7.如图表示染色体中蛋白质、DNA、基因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 )
A.基因、DNA、蛋白质
B.DNA、基因、蛋白质
C.基因、蛋白质、DNA
D.DNA、蛋白质、基因
8.如图是科学馆中的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中CH4、NH3、H2O、H2四种气体用于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
B.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C.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9.现在许多家庭中种植了多肉植物,多肉植物的品种成千上万,这么多的品种是怎么培育的?主要是通过杂交育种,就是将两个优良性状的品种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获得种子,将这些种子培养成新的植株,再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的种子进行育种,得到具有优良性状的多肉植物。
(1)不同品种的多肉植物形态也各不相同这一性状差异是由 决定的。
(2)多肉植物一般生活在干旱的土壤中,这是 的结果。
10.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1)露露和娜娜这两个小生命的起点是 。
(2)露露和娜娜抵抗艾滋病的性能能否遗传给下一代? 。
(3)这对双胞胎的诞生引起了巨大震动,100多位科学家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强烈谴责。下列观点中,反对进行该项实验的是 。
A.基因编辑是一项非常具有前景的技术
B.基因编辑时可能会引起其它基因的突变,错误地编辑了不该编辑的地方
C.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该技术能有效抵抗艾病的扩散
D.该技术会被应用到其它基因改造上,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E.该技术应用成熟后可以从根本上治疗人类某些遗传病
11.袁隆平“海水稻”团队试种的海水稻成熟,产量超出世界水稻平均亩产量。海水稻适宜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不需施用肥料、农药,不需除草,稻米颜色呈胭脂红。
(1)海水稻稻米颜色呈胭脂红,这一性状是由 决定;
(2)大力发展海水稻种植的好处有 (填字母)。
A.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
B.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解决了所有农作物在盐碱地种植的问题
1.如图表示一种培育生物优良新品种的方法。该方法称为---( )
A.杂交育种 B.转基因技术 C.克隆技术 D.太空育种
2.遗传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单个的基因竟然会“跳舞”,即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至另一个位置,甚至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然后可能就在那里“安家”了。这种能跳动的基因可以被称为“转座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座子”中不含遗传信息 B.“转座子”与生物的性状无关
C.由基因跳动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如图是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克隆羊多莉”的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克隆属于有性繁殖
B.多莉的外貌最像供卵细胞母羊a
C.多莉的诞生说明控制生物遗传和发育的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
D.目前,克隆人被广泛应用,其中克隆人也是被允许的
4.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于2018年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CCR5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对双胞胎姐妹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
B.编辑和改变基因,可以改变生物的性状
C.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D.该婴儿的生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系统
5.“紫罗兰”马铃薯是由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蔬菜研究所经过5年多的努力攻关,采取“温室加代繁育”的方法,用红皮马铃薯进行杂交而成的第9代产品,据了解,“紫罗兰”马铃薯主茎发达,株高约60厘米,可用块茎繁殖,下列有关“紫罗兰”马铃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马铃薯的“紫皮”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B.马铃薯用块茎来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C.红皮马铃薯杂交产生紫罗兰马铃薯这种现象是变异的结果
D.发芽马铃薯一般不能食用,因为食用发芽马铃薯会使人中毒
6.(2021 丽水)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两位科学家,奖励她们发现了 CRISPR/Cas9基因剪刀(基因编辑技术中的工具之一)。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剪刀可以高精度地改变动植物的DNA,对生命科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1)基因是起遗传作用的DNA片段,主要位于动植物细胞的 内(填细胞结构名称)
(2)基因编辑通常有两种方法:删除目的基因和插入目的基因,图中所示的基因编辑方法是 。
7.近日,研究人员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发现了茶叶中的茶多酚能促进某些实验动物皮肤的伤口愈合。
(1)与动物细胞结构不同的是植物细胞具有 。(写出一点)
(2)不同品种的茶树植株,在叶片形状、茶多酚含量等性状上存在差异。这些性状是由DNA上的 控制的。
8.动物或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如图表示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成分。请分析回答。
(1)从如图可以看出,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和 。一般来说,一条染色体有 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 个基因。
(2)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它通过指导 的合成来表达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基因并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是遗传物质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若在发育初期分裂成两个胚胎,进而发育成两个个体,就会产生同卵双生的双胞胎,这样的双胞胎性别相同,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例1.A
【解析】解: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随着生物的传种接代,基因能一代代地传递,因此,决定棉纤维长短这一性状的是基因。
例2.C
【解析】解:A、基因决定性状,因此兔子毛色不同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A正确;
B、从图中的数据可知:甲图中白色兔最少,而乙图中没有白色兔,这说明“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白色兔”,A正确;
C、浅色兔子不适应环境被淘汰,而生存下来的是适应环境的深色兔子,因此不是“浅色兔子为适应环境毛色发生深色变异”,C不正确;
D、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不同毛色兔子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结果”,D正确。
例3.A
【解析】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数目是成对存在的。但是,染色体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故A符合题意。
例4.(1)有鳃和肺、胸鳍内有五个趾骨; (2) DNA (或RNA) ; (3) BCD 。
解析:进化,又称演化,在生物学中是指种群里的遗传性状在世代之间的变化。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1)科学家认为它从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之间的过度型生物,说民其具有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两种动物的特点,即有鳃和肺,胸鳍内有五个趾骨;
(2)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般为DNA或RNA;
(3)A.达尔文进化论中认为生物都存在变异;故A错误;
B.生物都是从低等到高等进化,所以爬行类到鸟类进化过程中也存在过度型生物;故B正确;
C.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生物进化过程中存在一个共同的祖先的;故C正确;
D.不同种类生物的出现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适者都被淘汰了;故D正确;
E.过度型生物是出现了不同的变异,然后通过环境的选择,适应环境的形状得以保留生存;故E错误;
例5.(1)米勒(2)原始大气;氧气;闪电(3)原始海洋;氨基酸(4)无机物
1.D
【解析】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2.A
【解析】解:A、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故“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克隆技术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
B、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B正确;
C、第二性征是指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各自所特有的征象。在男性表现为阴毛、腋毛、胡须的显著生长,肌肉的发达,骨骼的粗壮,喉头突出,声音变得低沉。在女性则表现为乳房隆起,生长出阴毛、腋毛,骨盆宽度增加,皮下出现丰腴的脂肪。第二性征在青春期产生,C正确;
D、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故以水蜜桃枝为接穗,毛桃茎为砧木,能结出水蜜桃,D正确。
3. C
考点:细菌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A.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A错误;
B.抗生只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具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不能通过抗生素来治疗;故B错误;
C.耐药菌的是抗生素的不断选择所致的;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耐药菌的出现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是有关系的;故D错误;
4.B
【解析】解:AB、基因是一个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构成也就是DNA的构成,而DNA是由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组成的,而蛋白质是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故生物节律核心基因 BMALI不是由蛋白质构成是由DNA构成的,A错误B正确;
C、第二代模型猴由第一代模型猴克隆而来的,因此它们的染色体数量是一样的,C错误;
D、第一代模型猴是能过有性生殖产生的,第二代模型猴是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的,没有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产生的,D错误。
5.B
【解析】解:由分析知道:DNA是一种遗传物质,每种生物的细胞内的DNA的数目都是一定的,但每一个人是不同的,可以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子代,所以美国人捕获萨达姆之后,利用DNA鉴定技术判定确是其人。
6.D
【解析】解:A、艾滋病病毒基因能控制某些性状,A正确;
B、艾滋病病毒基因位于RNA上,B正确;
C、艾滋病病毒基因具有遗传作用,C正确;
D、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是一种蛋白质,D错误。
7.A
解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基因、DNA、染色的关系是:基因<DNA<染色体,所以乙是DNA,甲是基因,而丙和乙是并列关系,应是蛋白质。
8.D
解析: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该实验不能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D错误。
9.(1)基因(2)自然选择
【解析】解:(1)多肉植物是由优良基因的种子培育出来的,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具有优良性状的多肉植物在性状上的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这种差异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这一普遍的现象。
(2)多肉植物是一类在外形上显得肥厚多汁,会开花,能用种子繁殖的植物,因此多肉属于被子植物。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多肉植物白天气孔关闭,这样可以减弱蒸腾作用,多肉植物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0.(1)受精卵;(2)能;(3)BD
【解析】解:(1)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2)据资料可见: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经过修改,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
(3)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消息一出,质疑声不断,有媒体对此提出了一连串疑问,选项中B、基因编辑时可能会引起其它基因的突变,错误地编辑了不该编辑的地方D、该技术会被应用到其它基因改造上,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都属于反对该实验的呼声。
11.(1)基因;(2)AB。
【解析】解:(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因此海水稻稻米颜色呈胭脂红,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2)海水稻适宜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不需施用肥料、农药,不需除草,因此大力发展海水稻种植的好处是:可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
1.B
解析:图中将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剪切与人体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重组,得到接有胰岛素基因的DNA,因此该方法称为转基因技术。
2.D
【解析】解:A、由题干可知,“转座子”中含有遗传信息,A错误;
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转座子”与生物的性状有关,B错误;
C、由基因跳动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
D、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具有遗传信息的片段,D正确。
3.C
解析:克隆不经过受精作用,因此属于无性生殖,不是有性生殖,A不正确;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信息,所以培育出的多莉的外貌最像母羊b,不是母羊a,B不正确;分析可知,多莉的诞生说明控制生物遗传和发育的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C正确;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核中含有遗传信息,克隆技术成熟后,克隆人是可以成功的,但很多国家都立法禁止,D不正确。
4.B
【解析】解:A、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相同,所以这对双胞胎姐妹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相同,A错误;
B、基因控制性状,因此编辑和改变基因,可以改变生物的性状,B正确;
C、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
D、该婴儿的生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D错误。
5.B
【解析】解:A、基因决定性状,马铃薯的“紫皮”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A正确。
B、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后代,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为无性生殖,B错误。
C、紫罗兰”马铃薯的“皮”呈紫色,可用红皮马铃薯进行杂交而成,属于变异,C正确。
D、马铃薯也叫土豆,发芽的土豆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称龙葵素,它对人体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并有溶血及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发芽土豆的芽眼、芽根和变绿的部位含量更高,人吃了会有咽喉痒、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重者会死亡,故发芽的土豆不能吃。D正确。
6.(1)细胞核(2)插入目的基因
【解析】解:(1)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是重要的遗传物质,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由一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向导RNA构成.该复合体能与DNA分子上的特定序列结合,并在合适位点切断DNA双链(如图所示).DNA被切断后,细胞会启动DNA损伤修复机制,在此基础上如果为细胞提供一个修复模板,细胞就会按照提供的模板在修复过程中引入片段插入或定点突变,从而实现基因编辑,这种基因编辑方法是插入目的基因.
7.(1)细胞壁、液泡(2)基因
【解析】解:(1)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和液泡,有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
(2)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8.(1)DNA 蛋白质 1 多(2)蛋白质 环境 (3)他们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一样 。
解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2)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它通过指导的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基因并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3)同卵双胞胎是指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产生的一个受精卵,这个受精卵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细胞,由这两个细胞形成两个胚胎;由于他们出自同一个受精卵,因此他们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一样。
【备考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8讲
遗传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