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培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6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培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18 20: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6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小强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中,按右图连接好了电路,闭合开关S后,观察发现灯泡L1亮、L2不亮。调节变阻器滑片,灯泡L1的亮度发生变化,但灯泡L2始终不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泡L2灯丝断了 B.滑动变阻器短路了
C.灯泡L2短路了 D.滑动变阻器接触不良
2.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时,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BC、AC两端的电压,在表格中记录第一组数据后,为得到更普遍的规律,接着的实验步骤是(  )
A.将两灯并联进行实验
B.去掉一个灯泡,仅保留一个灯泡进行实验
C.更换两端电压不同的电源,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
D.换用电压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压值
3.根据欧姆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阻值也为零
4.在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根据收集的数据得到结论“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最能反应该结论的图象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A、B间电压一定,当滑片P向左移动到另一位置时,通过R1、R2的电流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I1、△I2,电压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U1、△U2,则(  )
A.△I1>△I2,△U1>△U2 B.△I1<△I2,△U1<△U2
C.△I1<△I2,△U1=△U2 D.△I1=△I2,△U1=△U2
6.从欧姆定律可以导出公式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电压增大2倍时,电阻R增大2倍
B.当电流强度增大2倍时,电阻R减小为二分之一
C.当电压为零时,电阻R值不为零
D.当电压为零时,电阻R也为零
7.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 伏且不变,电阻R1阻值为20欧,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欧,闭合电键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左端移到右端,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  )
A.6~2.4伏 0.12~0.3安 B.6~2.4伏 0.3~0.12安
C.0~2.4伏 0~0.12 安 D.6~3.6伏 0.2~0.12安
8.甲、乙两地相距4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所用的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为0.2Ω.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员在甲地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R0和电源接成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测量。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0V,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  )
A.7.5 km B.15km C.25km D.30km
9.有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R1和R2,它们串联时的总电阻是并联时的总电阻的n倍,那么n的取值范围是(  )
A.n>4 B.4≥n>3 C.3≥n>2 D.2≥n>1
10.如图所示四个电路中,电阻均相等,当开关闭合时,四个电路中总电阻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①③④②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O.6A和9Ⅴ。
  (1)通过R1的电流I1是 A。
 (2)小翔同学在求R1的电阻值时,解题过程如下:
    根据欧姆定律:R1 = U1/I1 = 9Ⅴ/O.6A=15Ω。小翔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 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12、如图所示,已知R1与R2两端所加电压为24 V,如果R1=80Ω,开关闭合后,R2的电流为O.2A, 则R2= Ω,干路中电流I= A。再给R1、R2并联一个200Ω的电阻,电路中的总电阻会变 (填“大”或“小”)。
13、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从触点2转换到触点1时,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和图乙中的信息可知,电源电压是 V,电阻R2的阻值是 Ω,电阻R2的I一U图象是丙图中的 (填“a”或“b”)。
14、如图所示,电阻R0=20Ω,R=30Ω,电源电压保持9V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a端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V,电流表示数是 A,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Ⅴ,电流表示数是 A。
15、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U0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P,R1的阻值为R0,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不同位置,得到四组电压和电流对应的数据a、b、c、d,作出如图乙所示的U一I图象(坐标原点0表示电压、电流的数值为O),a、b、c、d的连线为一直线,该直线的延长线交纵轴于E点,交横轴于F点,则在E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V,在F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
16.小英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测量电阻Rx的阻值.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后,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________ Ω.
17.若需要一个12 Ω的定值电阻,现在只有5 Ω、10 Ω、20 Ω、30 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则可以把一个20 Ω和一个________ Ω的定值电阻________联起来当作12 Ω的定值电阻使用.
18.我们已进行过“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是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其中表示电阻不变,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__(选填“乙”或“丙”).
(2)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9.当电阻为10 Ω的导体两端加上某一电压时,通过此电阻的电流是3 A,如果将这个电压加在20 Ω的电阻两端,则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____A.
20.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__________位置,分别采用5 Ω、10 Ω、15 Ω的电阻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
21、小明利用实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帮小明将图乙中的器材连接起来。要求: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导线不能交叉;
(2)小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电压表示数约为6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3)小明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如表一。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出:

(4)为了检验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小明又换用10Ω的电阻R2继续实验,测得数据如表二,小明分析表二的数据发现上面的结论仍成立。观察对比两表格中的数据,你还能发现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吗 请你写出分析过程和结论。
  分析过程: 。
结论: 。
三、计算题
22.通过一个电阻器的电流是0.4 A,电阻器的电阻是90 Ω,求它们两端的电压是多大?
23.一个15 Ω的定值电阻接在电压为6 V的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2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两端的电压是6 V,灯L1的电阻是8 Ω,通过的电流是0.2 A.求:
(1)灯L1两端的电压;
(2)灯L2的电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C。3.B。4.A。5.C。6.C。7.B。8.C。9.A。10.C。
二.填空题
11、(1)0.6 (2)错误 R1的电压取值错误
12、120 0.5 小
13、6 20 a
14、3.6 0.18 9 0.18
15、U0 U0/R0
16. 2 0.5 4
17. 30 并
18. (1)乙 (2)保护电路 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19. 1.5
20. 阻值最大 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1、(1)图略 (2)R1断路
(3)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分析过程:对比2、4(或3、5)两次数据可知:U1=U2=3V(或U1=U2=4.5V),
,,
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2.【答案】解:由欧姆定律I=得:U=IR=0.4 A×90 Ω=36 V
答:它们两端的电压是36 V.
【解析】已知电流和电阻,由欧姆定律可求得电压.
23.【答案】解: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
I===0.4 A.
答: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0.4 A.
【解析】已知定值电阻的阻值和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的电流.
24.【答案】解:(1)灯L1两端的电压:U1=I1R1=0.2 A×8 Ω=1.6 V;
(2)由于L1与L2串联,所以I2=I1=0.2 A,
且U2=U-U1=6 V-1.6 V=4.4 V
则R2===22 Ω.
答:(1)灯L1两端的电压为1.6 V;
(2)灯L2的电阻22 Ω.
【解析】(1)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L1两端的电压;
(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灯L2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L2的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