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港 区 八 年 级 语 文 导 学 案
课题: 枣核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悬念的巧妙构思;
2品读课文,明确主人公在枣核上所寄托的思乡之情,拳拳爱国之情;
3从小事、小文章中发现爱国这个大主题,倾听到爱国华侨爱国主义的心声。
【教学重、难点】
把握构思上的特点即设置悬念,把握文章思家恋国这一爱国主义主题。
关《美国点滴》的内容。_【课前准备】收集几首爱国诗词、歌曲、故事等,收集有关萧乾的资料,有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导学】
1收集几首爱国诗词、歌曲,几首爱国故事等,收集有关萧乾的资料,有关《美国点滴》的内容。
2正音:蹊跷( ) 掐( ) 玛瑙( )
嫣红( ) 山坳( ) 小子( ) 篱笆( )
小径( )
释义:蹊跷: 殷切: 泛舟:
风烛残年:
故弄玄虚:
3你的疑问?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课前三分钟诵读:
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活动二、交流预习:
活动三、学习《枣核》
(一)问题导学
1将收集、了解的诗句、故事、人物将给同学们听。
2爱国,不一定是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小事情也能映出爱国情,本文也是如此。听《我的中国心》,读课文,将与枣核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并朗读。
3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是什么?将有关主线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将全文结构用简短的文字表示出来。
(二)探究读学,把握感情
1同学们,课文一开始我们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位华侨朋友为什么向我索要几颗生枣?(你能从文中找一下答案,或者用自己的话谈谈理解吗?)
2这种层层设疑,最后拨云见日的手法就是设置悬念,在读过的文章中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合作交流,品味语言
1结合课文探究?练习一谈谈为什么这位生活优裕的游子心上缺什么?是真的没出息吗?为什么要在家造“北海”?
2研读文章最后一小节在全文的作用,并理解“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这句话含义。
(四)延伸阅读
《美国点滴》由《差距》、《疑窦》、《面向顾客》、《上与下》、《制约》、《大课堂》、《萌芽》、《河上笛手》、《桥梁》和《枣核》10篇组成,请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其中的几篇,进一步领会一些海外华人的爱国情结。
(五)师生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欣赏到了本文用质朴的语言表达浓浓深情的特色,学习了她巧妙的构思,倾听到了海外游子的心声,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痴情,激起了我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我们无论走到哪里,对国对家我们总会有无限的牵挂和眷恋!因为“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拓展延伸】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蹊跷( )掐( )山坳( )玛瑙( )嫣红( )小径( )
二、根据拼音填空,并解释词语。
风(zhú) 残年:
故弄(xuán) 虚:
三、阅读下面散文段,做练习。
新春寄怀
记得两年前重返星洲(新加坡)与你相见……
你提起看过我寄给你的著作,知道我回国后几十年间的奋斗并不容易。你忍不住又一次问我:“多少人千方百计争出洋,妹妹,为什么你从不思量?”
我说阿姐我爱你,爱表哥,爱舅妈,爱海外远远近近的亲人,也爱生我养我的南洋;可我更爱祖国,爱她勤劳智慧的人民,爱她富饶秀丽的江山,爱她源远流长的文化,爱她多灾多难却生生不息的土地……阿姐,这是一种信仰——为了她,我的确饱尝雨雪风霜。但我是中华女儿,为了母亲,纵使尝些酸辛,我也无怨无悔。
何况,祖国育我成才,给我①冰心玉骨,给我铁的意志,②钢的脊梁;③二十载耕耘,春华秋实,祖国母亲也给我荣誉,给我④桂冠,这一切,绝不是任何⑤文明世界的金钱物质所能换取的!
你握着我的手涕泪涟涟:“妹妹,我也是中华女儿,我理解你那一片⑥永恒的痴情。”
于是我们姐妹之间,从此有了一份新的相知,新的默契。
1.运用已学知识和查字典,解释画线的词语。
2.同《枣核》比较,指出二者在人称和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不同?
3.讨论题:(培养分析推理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文中阿姐和作者是什么关系?根据是什么?她们的思想感情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她们同《枣核》中那位美籍华人的思想感情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