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欢迎光临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插艾叶端午节的来历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
端午日沈从文 学习目标:
1 了解湘西端午习俗。
2 欣赏品味精彩的场面描写。3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作者介绍 作家沈从文(1902——1988),原名岳焕,苗族,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 沈从文创作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
《端午日》就选自《边城》。
茶 峒dòng蘸 酒擂 鼓老 鹳 河泅 水 呐 喊zhànléiguànqiúnà检查预习给红字注音字 形 辨 析
戍 戌 戊 戎shù xū wù róng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两笔交叉便是戎(ró)请同学们认真听读课文。
要求:
1、茶峒人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 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一下在端午节这一天茶峒人民举行了哪些活动?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茶峒人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一下在端午节这一天茶峒人民举行了哪些活动?
1、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2、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再读课文,深入学习作者如何把赛龙舟的精彩场面展现出 来的(以课本为依据,先小组活动,然后全班交流) 桨手每人持一只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的、具体的描绘和形象的刻画。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指对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与之相联系的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被描写的对象。6桨 手:
带头的:
锣鼓手:持 划缠裹 拿 挥动 指挥敲打 调理热烈 欢腾
紧张 激烈梁红玉老鹳河水战
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联想团结合作
奋力拼搏观众呐喊 助威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实写写虚 既然奖励不丰厚,那你认为龙舟比赛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合作努力的光荣 课文第二小节写捉鸭子,场面写得很简略。请你试着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以“兵士们将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放进河里”为开头,将捉鸭子的场面写得具体一点。 读写结合方法:穷追猛打??迂回包抄??合力擒抓??守株待兔提示:动作:
抓鸭人:抓、拽、拉、捉、按、扑、追等
鸭 子:扑打、乱蹬、划水、伸脖、抖等
课后作业:(设计手机短信为你的朋友祝福)1、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祝福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今天是重阳节,给潘老师,包老师或你的亲人发一条祝福短信。
2、基础训练 课堂小结:
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像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面,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