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语文第12册教学案例
目 录
第十二册
1 别了,我爱的中国……………………………………………………………………(186)
2 一夜的工作……………………………………………………………………………(192)
3 养花……………………………………………………………………………………(198)
△ 语文和数学……………………………………………………………………………(204)□ 我的课余生活(习作训练)…………………………………………………………(207)
练习1…………………………………………………………………………………(211)
4 春………………………………………………………………………………………(215)
5 我爱绿叶………………………………………………………………………………(221)
6 请求……………………………………………………………………………………(226)
○ 周菲的启示(听说训练)……………………………………………………………(229)
□ 好 (习作训练)…………………………………………………………………(231)
练习2…………………………………………………………………………………(234)
7 冬眠……………………………………………………………………………………(238)
8 意想不到的灾害………………………………………………………………………(244)
9 看不见的大力士………………………………………………………………………(249)
△ 陨员……………………………………………………………………………………(255)
□ 把作文改具体(习作训练)…………………………………………………………(260)
练习3…………………………………………………………………………………(264)
10花潮湿……………………………………………………………………………… …… (268)
11鸟的天堂…………………………………………………………………………… …… (274)
12只拣儿童多处行…………………………………………………………………… …… (279)
○家庭风波(听说训练)…………………………………………………………… …… (283)
□纸团疑云(习作训练)……………………………………………………………… (285)
练习4…………………………………………………………………………… …… (289)
13林海………………………………………………………………………… …… (292)
14蒙蒙细雨…………………………………………………………………………………(298)
15古诗三首…………………………………………………………………………………(302)
△刻骨铭心的国耻…………………………………………………………………………(307)
□烧不坏的手帕(习作训练)……………………………………………………………(312)
练习5………………………………………………………………………………………(315)
16景阳冈……………………………………………………………………………………(319)
17委屈………………………………………………………………………………………(326)
18凡卡………………………………………………………………………………………(331)
○毕业赠言(听说训练)……………………………………………………………………(337)
□ 爱我,我爱 (习作训练)…………………………………………………(339)
练习6………………………………………………………………………………………(342)
19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女士:………………………………………………………………(346)
20詹天佑……………………………………………………………………………………(352)
21江姐………………………………………………………………………………………(358)
△小英雄雨来………………………………………………………………………………(364)
□写感谢信(习作训练)……………………………………………………………………(369)
练习7………………………………………………………………………………………(371)
有△的是选学课文
有○的是听说训练
有□的是习作训练
1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郑振铎,福建长乐人(1898—1958),著名的学者、爱国作家。解放前一直从事进步活动。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时,郑振铎北京商务印书馆编辑。他对蒋介石反革命地径极为不满,联系商务印书馆的其他编辑联名给国民党的元老蔡元培、吴稚晖写信,希望他们出来说话,制止蒋介石的屠杀。蔡元培等国民党内进行元老采纳了郑振铎等人的建设,向蒋介石劝谏。但蒋介石反而下令要惩办郑振铎等签名写信者。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迫害,郑振铎被迫离开祖国去法国巴黎。课文写的就是离开祖国时的情景。1929年初回国,又投身到进步活动中去。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等职,1958年出国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2.课文描述了作者离开祖国时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为驱逐帝国主义、创建新中国而献身的决心。课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离开祖国时,在码头和祖国、亲友依依惜别之情。第二段(第2—4自然段)写“我”出港时见到的景物,抒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第三段(第5自然段至结尾)写“我”出国的目的,表达为建立新中国而战斗的决心。“爱祖国”的全文中心,“别”是全文的线索。课文饱含深情,适宜学生表情朗读和背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并凭借三次出现的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热爱祖国的深情和驱逐帝国主义、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献身的决心。
2.学会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2个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9自然段。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划找中心句,体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课文。
教案实例
一、 教学准备
课文的配乐录音带、句子比较灯片。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把握大意,划找中心句。
2.结合第一段学习,讨论课后第1题(1)。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简介背景。
“我”是谁?课题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字?
(“别”——写作线索;“爱”——课文中心)
我们离开故乡是什么感情?想想郑振铎被迫出国又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2.初读课文,整本感知。
(1)教师放配乐录音,范读课文。
听了朗读,你觉得课文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什么感情?
(2)模仿教师,自由读全文。
哪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
(3)学习提示,划出中心句。
(4)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3.学第一段,明惜别情。
(1)自由读,思考并讨论:
写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这时作者心中涌起的是什么感情?哪些看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恨?出示灯片。
A.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B.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用后者?怎么读才能读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将“不,那不是”“我们”“帝国主义”处理为重音。)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
第3自然段为什么要读得亲切些?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祖国的爱?
在码头是和亲人的惜别情,这儿出港处,作者又是什么“别”呢?(痛别。祖国被帝国主义侵略,悲痛万分。)第二处中心句怎么读?
集体朗读第二段,注意朗读的对比。
(2)学习第三段。
船入公海,郑振铎又想些什么?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哪些词写作作者“不忍”离去?为什么不忍离去?
既然不忍,为什么又要离去?明明是革命需要,为什么又说“我”“不负责任”“是个罪人”?
出示灯片,体味用词的准确。
驱赶——驱逐 消灭——毁灭 宣言——誓言
(反映作者对帝国主义的痛恨,誓不两立、决一死战的决心。)
出示灯片:朗读第7自然段时应该( )。
a.低沉 缓慢 b.明快 中速
c.激昂 渐快 d.亲切 舒缓
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巩固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5题。
(2)完成作业本第3、6题。
(3)有表情朗读课文,准备背诵。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字词,进行句子练习。
1. 训练朗练,交流背诵方法。
2. 进一步领会中心句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 检查字词。
听写下列字,写出笔画数和部首。
悬 盈 暂 驱 毁 誓 润 罪 倚
2.深究体味。
(1)体会中心句三次出现的作用。
①默读填表。
地点 见闻 感情
码头 水面宽 鞭炮声
(船离岸) 亲友挥手 再见声 (惜)别
(叙事)
出港 友色白色军舰 (痛)别
(船离港) 黄土 青草 眷恋
(写景) 小岛 海水
入海 不忍
内疚
(船离祖国) 更不忍 希望(暂别)
誓言
(直接抒情) 全心爱国
②出现三次中心句的作用。
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有利于突出中心,更好地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三次中心句感情逐次加深,在朗读中有变化。
(2)比较下列课题的异同。
再见了,我爱的中国 我爱的中国再见
别了,我爱的中国
(3)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3.指导读背
(1)指导表情朗读。
惜别——低沉、缓慢、留恋
痛别——悲愤、激昂转亲切、中速
暂别——激动、高昂、渐快
分段齐读——配乐全文朗读。
(2)交流背诵。
1 指名分段背诵,自由试背——个人指名背。
2 交流背诵方法:
分层逐句背诵,滚雪球;借助板书、关键字词背诵,头字背诵;借用录音机训练背诵。
3. 句子练习。
在下列三题任选一题作业。
1 用“即使……也”“宁可……也”“只要……就”各写一句话。
2 在上面三个关联句式中选两个连写。
用上三个关联句式写一段话。
2一夜的工作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正确划找中心句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
2.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17岁开始发表作品。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文学所所长、《人民文学》编委及《文学评论》主编等职。课文是他担任《人民文学》编委时所写。
3.课文记叙了周总理一夜紧张工作的情景,歌颂了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热爱和敬仰总理的思想感情。课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我”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目睹总理紧张而简朴的一夜的工作。第三段(第7、8自然段)写在回来的路上,“我”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激动不已。
二、教学目标
1.正确划出中心句,并借此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通过朗读和片断练习,培养学生热爱总理的思想感情。正确背诵第三大段。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12个词语的意思,能区别“浏览”与“审阅”、“咨询”与“询句”、“简朴”与“简单”的意思、用法的不同。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划找中心句,感受总理品德,表情朗读与背诵课文。
难点: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仰与热爱之情。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观看介绍总理的课外书报、图片及相关电视、录像资料。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完词,读通课文,统一分段。
2.学习理解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讲清本节任务。
2.课内自学。
(1)自学生字词。
自由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全班抽查——课内5分钟抄写,完成作业本第1题——完成下列作业——出示灯片检查修改。
看拼音写字 shěn yuè( )gōng diàn( )
chén shè ( ) jiǎn pǔ( ) láo kǔ( )
根据意思写词:
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 )
向顾问、专家或特设机构片、征求意见。 ( )
大略地看。 ( )
课内完成课后第4题,做作业本上第2题。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搞清三对近义词的不同,在书上划出“简朴”、“浏览”、“审阅”、“咨询”的句子读读、体会。
(2)读通全文,了解大意,质疑问难。
3.统一分段。
(1)课文主要写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2)以事情发展为序,考虑人物、地点的变化,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大意。
各自分——全班交流分段结果及理由——统一分段。
4.学第一段。
自由读,说大意,了解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学生尝试做作业本第5题,比较引导和书名号的不同用法。
5.练习巩固。
(1)修改和完成作业第1、2、5(1)题。
(2)多音字组词。
数shǔ( )shù( )分fēn( )fèn( )
转zhuǎn( )zhuàn( )似shì( )sì( )
(3)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2.学习理解二、三段,借助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课文是谁写的?写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印象最深刻的总理品质是什么?
2.划中心句。
默读课文,将课文中点明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精神品质的中心句划出。
统一划出的中心句,本节课定向:在第二、三段中划出反映总理“多少劳苦,多少简朴”精神品质的语句,更好地领会中心思想。
3.研读课文。
(1)按“审阅前”、“审阅中”、“审阅后”给第二段分层次。
(2)出示灯片,默读填表。
1 指导学习第一层。
这一层讲什么?哪些重点词语写出了总理的“劳苦”与“简朴”?
灯片出示第2自然段的3、4句,教师示范填表。
时间 劳苦 简朴
审阅前 今晚上厚厚一叠 一个写字台
(工作量重) 两张小转椅
一盏台灯
为什么要特别点明“宫殿式的房子”?(对比,更突出陈设的简朴。)
让学生比较“非常”、“极其”、“十分”、“很”、“相当”的程度差别,理解“如此而已”的意思。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些重点词,读出总理的“劳苦”与“简朴”。
2 回顾学法,自学二、三层。
回顾第一层学法,出示灯片:默读理解——划重点词语——概括填表——朗读体会。
四人小组合作学第二层并填表。
时间 劳苦 简朴
审阅中 一句一句审阅
画一个小圆圈
不是……而是……
(工作认真负责)
个人自学第三层并填表:
时间 劳苦 简朴
审阅中 公鸡叫明 两杯绿茶
下午参加活动 一小碟花生米
(工作时间长)
③点拨重点句学习。
“他不是……问我一两句。”总理不是浏览是什么?哪些词证明是仔细地审阅?
“花生米并不是……增加了分量。”这花生米究竟比平时增加了没有?增加了还好像没有增加,这说明什么?
(3)学习第三段。
假如你们也和作者一样亲眼目睹了总理这一夜的工作,回家路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自由读第三段,思考比较两个自然段的异同。(第7自然段从时间上纵向比,突出新中国总理的伟大;第8自然段从地域上横向比,突出社会主义中国总理的伟大。这两个自然段作者感情升华,由热爱到崇敬自豪,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训练朗读:教师示范——自由学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各自试背——选人背诵——全班试背。
4.布置作业。
(1)订正修改填表作业。
(2)完成作业本第4、5(2)题。
(3)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检查字词,训练背诵。
2. 感受周总理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热爱总理之情。
(二)教学过程
1.检查字词。
2.深究课文。
课文中心句是什么?除了生活简朴,鞠躬尽瘁,课文中还反映了总理哪些品质?
(虚心谨慎:要我陪他审阅,问我一两句;平易近人:要我一起喝茶,叫我回去睡觉;一丝不苟:把转椅扶正。)
这一夜的工作其实代表着什么?(一生。)
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学习?
(真实、朴素、自然的语言,准确恰当的数量词运用和对比写法。)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讨论?
3. 训练背诵第三段。
4. 读写训练
(1)出示灯片,分层次作业。
1974年3月26日下午3时至27日下午2时(23小时内),身患重病的总理的时间安排表:
下午3时起床,4时到尼雷尔总统会谈。晚7时进餐。晚10时参加政治局会议。27日凌晨2时半约民航同志开会。晨7时在7号楼办公。中午12时去机场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下午2时休息。
根据灯片或课文内容,在下列几题中任选一题作业。
1 把句子补充完整:
我们的好总理,你对工作是那样 ,生活又是那样 。我们为有这样的好总理感到 ,人民永远 。
2 根据课文插图写一个片断,以《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为题写200字左右的片断。
③根据灯片内容,写一个250字左右的读后感,题目自拟。
(2)完成作业本第6题。
3养花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养花》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创作。《骆驼样子》、《茶馆》是他的代表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并被译为十几国文字。解放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文革”开始遭迫害自尽。《养花》刊于1956年10月21日《文汇报》。老舍旅美时得了“腰脊骨软组织粘连”,运了手术。后来在回国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动,只好留在香港。到北京后,一直留下了“坐骨神经痛”证——即课文中说的“腿病”。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划找文章的中心句仍然是本课阅读训练的重要项目。
3.课文叙述了作者养花的往事,告诉我们养花乐趣无穷,即长见识又须劳动。课文7个自然段,都讲述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课文不必再另分意义段。第1自然段讲“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第2自然段讲“我”只养些好种易活、会自己奋斗的花草。第3自然段讲在养花中慢慢摸到了门道。第4自然段讲养花要付了辛勤的劳动。第5自然段讲与别人分享养花的成果是一种幸福。第6自然段讲养花也会有伤心的时候。第7自然段是全文总结,概括养花的种种乐趣。
二、教学目标
1.正确划出中心句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2.了解养花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学会3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会用“不是……就是……”“要是……就……”等写句子。
5. 正确
6. 正确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按照划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的方法,正确阅读并理解课文。
难点:领会“有忧有泪”,“给予”也是乐趣、幸福的情感;背诵4个自然段。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课文的朗读录音带,练习灯片,老舍故事。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初知大意。
2. 正确划找课文中心句。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从人们爱养花说起。揭题审题:课文会写些什么?老舍写《养花》要抒发什么感情?
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
2.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词。
①填空作业。
三年五( )偏旁 笔画共 字义
( )之不理
( )烛夜游
( )花异草
②给带点的字选读音。
循环(huán huái)好朋友似的(shì sì)调节(diào tiáo)
③自由选巩固字词的方法和作业,准备听写。指名检查字词,试听写课后第4题词
(2)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各讲什么?哪个自然段最重要?为什么?哪些句子难懂?哪些说法很难理解?
3.读书划找。
(1)回顾单元学习提示及一、二课划找中心句的学习体会。
(2)自由读,独立划找中心句。
(3)比较思辨,统一中心句的划找结果。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是总起句,虽表达了作者爱花之情,但并未写养花的乐趣,不是中心句。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点明了养花的乐趣,说明爱花、爱养花的原因,是中心所在。
4.布置作业。
(1)作业本1、2题。
(2)在书上划出“不是……就是……”、“要是……就……”的句子,朗读体会句子意思。
(3)超额题,填空:
照顾 照管
班主任外出开会了,今天班时的事就暂时由王老师( )一下。
长跑时,排头不能跑得太快,要( )到排尾的小同学。
高兴 喜欢
他非常( )地跑来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我买的这本书,不知你( )不( )。
难过 伤心
爷爷病故了,我哭得很( )。
看到学生又出了错,老师心里也很( )。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搞清结尾段与其他各段的关系,借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
2.运用两级关联词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定向。
中心句是什么?中心句意思怎样在前面段落中表达出来的?自己读读想想,伙伴议议,搞懂问题,并会用两组并联词写句子。
2.阅读理解。
(1)听课文录音,各自归纳各段要点。
(2)重点学第4自然段。
1 出示灯片,阅读后作业。
我工作的时候,总是 就到院子里去看看, 这棵, 那盆,然后再 。如此循环,让 和 得到适当 ,有益 胜于 。要是赶上 ,就得全家动员, ,十分 。几百盆花,都要 ,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 ,就又一次 、 。可是,这多少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如此循环”是批 ,这样“如此循环”的好处是 。最后两句有两个“这”。第一个“这”指 ;第二个“这”指的是 。
用~~~~划出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这里两次写了“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并说“这多少有意思呀!”这是为什么?表达老舍什么感情?
自由读写——小组互议——全班交流。
②朗读第4自然段。
(3)全班重点讨论。
1 为什么“我”只养好种易活的花?
②“我”怎么摸到门道的?这说明养花有什么乐趣?
③辛辛苦苦种的花,朋友们拿走了,为什么心里特别喜欢?
④养花有忧有泪,这写出了作者什么感情?
(4)总结:齐读中心句,说说中心句和各段的关系。
3. 句子训练。
(1)灯片出示范句:
……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
(2)半独立作业。
只要昙花开放,就 。
只要肯化力气,花就 。
只要朋友们高兴,就是 也 。
我工作时,不是 就是 ,使 。
夏天大雨倾盆,不是 ,就是 。
(3)交流评价句子作业,修改订正。
4.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最后4节。
(2)做作业本3、4、5、6题。
第3题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老舍爱花爱生活的情感,进一步了解养花的乐趣。
2.进行背诵方法的交流指导,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字并写出各自部首。
载 秉 赠 置 昙 奇 异
(2)按意思写出词语,并选3个说一段话。
①把它放在一边不管。( )
②自然地生长、灭亡。( )
③举着灯烛在夜间游玩欣赏。( )
④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
2.背诵指导。
(1)交流指导背诵方法。
(2)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将第4自然段划成2-4层,化整为零背诵。先自由唱读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全班分两部分试背,再合背。
3.深入体会。
(1)老舍讲的养花的乐趣,哪些在你们平日的养花、养鱼和其他活动中也体会过?
(2)老舍讲的养花乐趣,哪些初读时觉得怪,不好理解,现在读完了有了新的感受?
(奉献给予是一种幸福;品尝艰辛、苦涩也是乐趣;甜酸苦辣才构成真实的多滋多味的生活。)
(3)有感情地读背最后4个自然。
4.弹性作业,任选一题练习:
(1)X X 也爱养花 (2)《养花》读后
(3)流汗流泪也有味
语文和数学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本文作者苏步青,浙江平阳人,学部委员,复旦大学教授、名誉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这是苏老和青年学生在谈学习语文与学习数学的关系的文章,目的在于鼓励青年学生学好数学的同时学好语文。
2.本课是选好课文,要进行的阅读训练依然是正确划找文章的中心句。课文的旁注提示是教师引导师学生阅读理解的切入口。第1自然段写充分认识语文学习和数学学习的关系,对我们的学习和今后成才会起促进作用。第2、3自然段用数学尖子进校后慢慢落后,大学生和工人来稿中的问题说明语文没学好影响数学学习。第4、5自然段讲语文是基础的基础,“我”虽研究数学,但一直深爱语文,对生活工作都有帮助。第6自然段写“我”希望青年人在学好数学的同时把语文学好。
二、教学目标
1.训练正确划找课文的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知道语文是基础的基础,增强学好语文的自觉性。
3.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划出文章中心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难点:划出文章的中心句,增强学好语文的自觉性。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读通课文,读淮生字,理解书后第4题的词语大意,划出不懂的地方。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生字词。
2.初知大意,理清各自然段意思。
(二)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从班级中数学尖对对语文学习不重视造成的问题导入揭题。
2.自学课文。
(1)生字词学习:
妥tuǒ不妥 诵sòng背诵
魅mèi魅力 潦liáo潦草
辨字组词:妥( )诵( )魅( )潦( )
馁( )俑( )槐( )缭( )
(2)通读全文,划出问题。
3.初知大意,试划中心
苏步青写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课文的中心句是哪句?(学生试划有可能不统一,出现好多句,可安排延时反馈。)
复习回顾:
什么叫中心句?为什么要找中心句?
怎样找中心句?第一单元三课的中心句各有什么特点?
(1)出现在开头,如《别了,我爱的中国》。
(2)出现在文章中间,如《一夜的工作》。
(3)出现在文章结尾,如《养花》。
(4)中心句反复出现,如《别了,我爱的中国》。
4.自读课文,概括自然段意思。
5.作业练习。
(1) 做书后第4题。
(2)摘录书上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划找中心句,体会中心思想,增强学好语文的自觉性。
2.会用“无论……都……”“非……不可”“不仅……还……”等句式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2.细读讨论。
(1) 灯片出示课后第3题句子。
这句讲什么?什么叫“充分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认为怎样认识才算充分认识了?如果不充分认识有什么害处?
(2)第2、3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证明没有“充分认识”学习语文和数学关系的害处?苏老是教学家,为什么却讲“若语文不及格,数学再好也不能录取”?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关系的?苏老在第4自然段是怎么讲这个关系的?
(3)哪些证明苏老是体会到学好语文的重要的?
(4)苏老从自己的亲身体会,从没学好语文的反面例子讲,讲来讲去的目的是什么?
3.重划中心句。
再划中心句,讨论第1课时试划时的分岐,说清为什么应将“我希望大家在学好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语文学好,这对青年人的成长一定会有好处的”划为中心句。
在说理中加深对中心句特征的认识,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师生总结。
这课的中心句和哪一课的相类似?在划中心句的再次变化中,有什么新的收获?
用“无论……都……”、“非……不可”、“不仅……还……”等句式(可用一句,也可两句连用)说说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5.延伸作业。
任选一题作业(写200字左右的片断)。
(1)我吃过语文水平不高的苦头。
(2)苏爷爷,您放心吧!
我的课余生活(习作训练)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本次习作是一次记一项活动的写作训练,是记事作文。习作要求“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这是新教材作文训练第一次明确提出学习习作要“围绕中心”,这个训练要求与本单元训练正确划找中心句的阅读训练项目相辅相成。
2.《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有三个要求。第一是确定中心。这个中心不求有什么高深远大的政治思想意义,但应当是积极的、健康的,或能锻炼体魄,强壮身体;或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或磨练意志,开启心智;或走向自然,陶治情趣。第二是选好材料。作文的材料要选好,首先是必须真实,的确是“我”自己的事,是自己日常的课余生活,而不是任意编选的所谓的“典型”活动。其次应该在自己真实的课余生活中选自己最喜爱、感到最有意思、最好写的活动写。第三是要做到有详有略。与确定的中心关系最密切的写详细些,关系不大的写简洁些,无关的完全不写。
二、 教学目标
交流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从中获得心智启迪,情感交流,并能围绕中心,选择自已有意义的课余生活,有详有略地写下来。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围绕中心写真实有意义的课余生活,并做到详略得当。
难点:有详有略地记叙。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准备《我爱集邮》的习作范文。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习作需求,审清题意,交流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感。
2.学习范文,选好写作材料,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试写。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审题。自由阅读课文。
比较“课余”和“课间”的区别。
课余生活范围:放学以后,双休日,节假日的生活。
课余生活:
体育活动:游泳、下棋、踢球、登山、武术、跑步……
文娱活动:唱歌、跳舞、弹琴、集邮……
科技活动:电脑、航模、车模……
闲暇活动:游山玩水、养鱼种花、钓鱼……
公益活动:绿化小卫士、志愿者、学雷锋……
明确习作要求:(1)确定中心。(2)选好事例。(3)有详有略。
2.交流课余生活。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并流各自的课余生活,谈谈自己最喜爱的课余生活,并说说为什么喜爱。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各人独立确定中心、选定事例。
3.出示范文《我爱集邮》。
自由阅读,思考:小作者作文的中心是什么?他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全班讨论后,安排自己习作的详略,指名汇报评议。
4.试写习作。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在习作开头或结尾处用中心句方式点明中心。选择学生习作当堂作片断交流讲评,完成本次习作。
(二)教学过程
1.学生继续习作。
2.指定学生交流,肯定在首尾用中心句的方法点明中心的做法;指导详略不当的如何抓住重点分层写具体,将多余的一刀砍去。
3.学生修改誊抄作文。
附:
我爱集邮
我是怎样爱上集邮的呢?那还得从开学后不久的班会课说起哩。
那天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集邮的意义和方法,还给我们观赏了一本精美的集邮册(cè)。啊!那里面简直是个邮票世界:有反映革命历史、祖国面貌的纪念邮票;有印着珍稀动物、奇异花卉的特种邮票;还有图案精美、各具特色的普通邮票……真是琳(lín)琅(láng)满目,使人眼花缭乱。我羡慕极了,心想:要是我当能搜集到这么多邮票,那该多好啊!
从那天起,我就开始了集邮。每当亲友来信时,我就小心翼翼地把邮票从信封上剪下来。爸爸知道后,就将自己20多年来珍藏的邮票送给我。表姐还特地给我买了一本集邮册,鼓励我积极参加集邮活动。就这样,一枚(méi)、 两枚……,一套、两套……日积月累。至今,我的集邮册里已有500多枚邮票了。
其中,我最喜欢“大熊猫”这枚邮票了。那只长着黑白绒毛,竖着两只耳朵的肥胖的大熊猫,正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子。据说大熊猫的胃口可大呢,它一天要吃20公斤左右的嫩竹,最喜欢吃胡萝卜和苹果之类的水果,还喜欢喝牛奶。每当看着这只稚(zhì)态可掬、漂亮多姿的大熊猫,我总是忍不住要笑出声来。我为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大熊猫感到无比自豪。
我还有8枚成套的特种邮票“西游记”。题材新颖(yǐng),别具一格。其中“战哪(né)吒(zhā)”这枚,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画面上的孙悟(wù)空火眼金睛,手执金箍(gū)棒,腰束虎皮裙,异常威武。此时,他正在与天将哪吒交战。毕竟孙悟空神通广大,越战越勇,把哪吒打得难以招架。别的天兵天将更不是孙悟空的对手,纷纷逃跑。“西游记”这套邮票,在小小的方方的画面上,把孙悟空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栩(xǔ)栩如生,看了真叫人爱不释手。
清晨,我常常独自坐在窗前,翻阅《集邮》杂志,为其中的“中国邮票之最”、“世界集邮之最”所陶醉;夜晚,我伏在灯下,常常捧起心爱的集邮册,一页一页地观赏这五颜六色的各式各样的邮票。有时,我仿佛来到中南海,看到周恩来爷爷在灯下批阅文件;有时,我仿佛漫步在南京长江大桥,饱览着祖国的锦绣河山;有时,我仿佛坐上飞船,遨(áo)游在浩瀚的宇宙之间……
每张邮票,都是一件小型艺术品,它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集邮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培养了我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我真爱集邮!
练习1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本单元练习共5题。第 1题“读准多音字的音”。先让学生自己看拼音读准多音字,再比较每组词语中多音字的不同读音。通过比较,让学生将多音字的音和义联系起来记忆,加以巩固。第2题是读格言,想想它们的意思再抄下来。这道题主要是让学生积累内涵深刻的格言,从中接受东方文化的熏陶教育,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第3题要求初步辨析四对近义词的异同,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选词填空。第4题是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这是让学生懂得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句式表示,并懂得陈述句和反问句表现作用的不同,及两种句式互换的规律。第5题是阅读短文。既有查字典,理解内容的问题回答,更有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要项目——正确划找短文中心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训练。这题是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学会的方法独立划找中心句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读懂短文主要内容,独立地划出中心句,借助中心句体会中心思想,说出短文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2.读准多音字4字,提高据词定音的能力。
3.初步分清四组近义词的意思和用法,并能正确地选词填空。
4.读懂两句格言的大意并摘录积累;会正确地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第5题
难点:第4题。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补充习题灯片。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指导完成1-3题,并完成相关知识要求。
(二)教学过程
1.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1)教师指导多音字的音和义:
“模”(mó mú),只有在“模子、模样、模具”时读mú,其余的词中均读mó。“分”(fēn fèn),表示分开的意思时,如“分散、分开”以及化学中的“分子”等读fēn,其他,如表示成分、职责和权利限度的意思,如“分子、分内、分外”等读作fèn。“似”只有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像,构成“……似的”时才读shì,其余均读sì。“转”,表示旋转、绕着某物体转的时候念zhuàn,“转椅、转炉、高速转动”等;表示改变方向、位置、情况的意思时,念zhuǎn,“转变、转身、转向、转让”等等。
(2)读准第(1)题中的多音字,并给下列词的多音字选音,用线相连。
Mó模范 水分 fēn 相似的sì 旋转zhuǎn
Mú木模 分粮fèn 似是而非shì 转向zhuàn
大喝一声hē 调节 diào 载歌载舞zǎi
吆喝 hè 调查 tiáo 三年五载zài
2.指导第2题
(1)回忆前几册学过的格言,读格言对自己的帮助。
(2)读格言,说格言。
第1句是明朝东林书院的一副对联,意思是说读书人要关心国家大事。
第2句是说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匹夫”原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
(3)指导第3题。
(1)辨析四对近义词。
感动与感激:“感动”指思想有所感受,引起同情或向往。“感激”是指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产生感谢之情。
简单与简朴:“简单”指单纯、不复杂,反义词是复杂。“简朴”是褒义词,指简单而朴素,反义词是奢侈,常用于指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方面。
审阅与浏览:“审阅”指审查阅读。“浏览”指大略地看,使用范围广,可用于阅读、观景和参观等方面。
(2)自由读题并独立选词填空。
(3)任选两组近义词写句子。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4、5题,守铖相关知识要求。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出示第1题检查多音字认读;指名读第2题中的格言,并说出格言意思;指名口头有近义词造句。
2.指导并完成第4题。
(1)读例句,分析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规律。
陈述句改成反问句:陈述句用的肯定词“会、是、能”改成反问句时应改为否定词“不会、不是、不能”,并将句号改成问号;陈述句用的否定词“不会、不是、不能”,改为反问句时应改为肯定词,删去否定词,并将句号改为问号。
(2)学生读习题,独立修改,注意第2句中只改第2个否定词“不会”。
(3)出示列句子,让学生练习改反问。
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
他的话真使我感动。
(4)学生作业交流评进修改。
3.指导并完成第5题。
(1)默读短文,完成第1小题。
(2)自由阅读短文,讨论第2小题。
小蝴蝶花开始骄傲,是因为它只看到自己能发出淡淡的清香,逗得蜜蜂、蝴蝶从远处飞来,而周围的是些平平常常的小草,有的不开花,有的开出一朵半朵不惹眼的小花。后来自卑的原因是小蝴蝶花到了花园里,看到周围的是牡丹、芍药是名花,相比之下,小蝴蝶感到自己不如名花。
(3)默读课文,独立划出短文的中心句。
(4)指导从体会中心句到正确表术短文表达的道理。
作者借花说理。想想:这“小草小花”指的是什么?“名花”又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启发?
独立思考——四人讨论——指名回答——评议纠正。
短文告诉我们: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不骄傲,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不必自卑,而应该努力追赶。
(5)完成第5题3个小题的书面作业。
(6)超额题:小蝴蝶花的启发(片断250字)。
4春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了解积累词语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初步学会积累词语是本单元的重点阅读训练。本课是实施该项训练的第一课。
2.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6岁全家迁居扬州。他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1932年留学英国。曾任清华大学文学系教授,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诗人。
3.课文语言优美,词语丰富,运用人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写得生动形象,含意深刻,读来琅琅上口,是落实单元训练重点的好教材。课文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赞美春天使万物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新的美好的希望,带来积极向前的力量。课文可分四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在人们在期盼中春天来了。第二段(第3-6自然段)写了春天小草绿,百花开,风儿和,雨丝细的美景。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春天里,人们抖擞精神开始了一年的工作。第四段(第8-10自然段)赞美春天带来了生机、希望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积累词语的意义,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摘录本课的好词好句。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意思,能解释“卖弄”、“宛转”、“烘托”、“抖擞”等词语的意思。
3.从春天美景的阅读中,体会到春天的生机和希望,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积累词语的意义、方法,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难点: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正确背诵课文。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春天色彩灯片、作业灯片及配乐的课文朗读录音带。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给文章分段。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读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红、黄、绿、灰四色灯片。看到这四种颜色,使你想到春天的是什么色彩,为什么?
今天读朱自清的《春》,看看他笔下的春又是怎样一幅画图。
(1)自由读课文,读诵课文,划生字。
(2)学习生字词。
作业本2的灯片出示,出示组词灯片:
欣( )宛( )数( )趟( )恼( )涨( )
掀( )婉( )擞( )淌( )脑( )胀( )
(3)学生质疑问难。
3.初读。
(1)我们也写春,为什么朱自清笔下的“春”特别美?
自由读书5分钟——讨论问题——学习“单元提示”——明确目标。
(2)自由读书,用OO圈出特别传神的词,用~~~划出特别美的句子,读出喜爱,读出美来。
自由读划——四人议论——全班汇报。
(3)默读课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绘春天的?课文可分几段?
4.学习第一段。
这段讲什么意思?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东风来了,人们盼望的春天也到了。万物苏醒,山青了,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受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齐背。
5.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从春景中体会春的无限生动和希望,激发热爱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好的词句。
(二)教学过程
1.检查。
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1 自由读,思考:第二段作者写了春天哪几方面的景物?(小草、花、风、雨)
②指导读“小草”部分。
比较下列句子和课文的异同(灯片出示)/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又嫩又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风轻,草软。
(体会AAB、ABB叠词的音韵美;体会准确变化数量词的文采美。)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③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春花和春风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春花的多、美,春风的柔和,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④独立自学“春雨”自然段。
回顾前面的学法:划找——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练朗读。
按此法学习。
⑤课内做作业本3、4、5题。
(3)学习第三段。
这段讲一个什么意思?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各告诉我们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为什么?
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
3.作业。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一、四两段。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摘录课文好词句。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定向。
该了朱自清的《春》,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出示本节目标灯片。
2.指导背诵。
(1)检查个别学生一、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与经验。
(2)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出示第三大段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4)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灯片,指导背诵。
东风 脚步
盼春
一切者 山 水 太阳
小草 偷偷 嫩嫩 满是的 轻悄悄 软绵绵
花 赶趟儿 像…… 仿佛 野花 遍地是
绘春 杨柳风 像 风里 酝酿 鸟儿 牧童
雨 寻常 像…… 树叶儿 傍晚 在乡下
迎春 风筝 孩子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
赞春 像 娃娃 小姑娘 健壮的青年
3.学会积累。
(1)重读“学习提示”,交流各自积累的办法。
(2)《春》哪些词句特别精彩?该如何积累?
(3)延伸练习,听《草原》第一段的配乐朗诵,出示《草原》第一段课文灯片。让学生试摘录,并说说积累的理由。
4.训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的连词成段。
(2)摘录《春》的好词5个以上,好句3句。
(3)任选1、2题作业。
①模仿朱自清写春雨的句子选一件事件写一两句(如西北风、雪花、溪水、怪石等)。
②模仿课文写野花的句子写写夜空中的星。
③按下列的组词方法各摘4个词:
软绵绵(ABB)
欣欣然(AAB)
家家户户(AABB)
抖擞抖擞(ABAC)
成千成百(ABAC)
④完成作业本上第7题。
5我爱绿叶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注意词句的积累是本课阅读训练的重点,本课要注意前后呼应的首尾结构安排;前课后因的“我爱绿叶,因为……”句式;“缕缕白云”(AABC)、“勤勤恳恳”(AABB)的不同组词方式构成的好词语的积累。
2.课文词语丰富,用词准确,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1自然段先表明“我”爱绿叶的感情很深,是全文第一段。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我”爱绿叶,因为绿叶是人类和动物生命的需要,维护生态环境,制服环境污染,为人类的生存作出了宝贵的贡献。第三段(第6自然段)写“我”愿朋友们都爱绿叶,愿绿叶铺满大地。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AABC和AABB式组合和积累词语,会用“我爱……因为……”的前果后因句说话。有能力的模仿课文试写首尾和排比句。
2.了解绿叶的功能和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学会13个生字,理解词语,能背诵课文首尾自然段。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绿叶的功能,积累语句,会用前果后因句说话。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环保意识。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课外阅读《叶绿花红》等介绍植物王国的书籍,准备叶绿素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等的示意灯片。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质疑问难。
2.统一分段,读背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定向:从课外阅读的书报谈起。
2.自学课文。
(1)学会字词。
音重点:溢yì不读yè 畸jī不读qí
噪zào不读cào 滞zhì不读dài
形重点:肆虐的“虐”下部∈的方向不要搞错。
沟壑的“壑”共17画,左上不要少一横。
炙烤的“炙”火字底,上面是变形月。
自学——互查——指导音、形重点字——自由选择练习方式巩固字词——全班试听。
(2)自由读通全文,划出问题。
(3)质疑问难,重要问题纳入教学过程。
3.统一分段。
课文按什么结构方式写?开头和结尾两自然段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独立分段——四人议论——全班统一。
4.学第一段。
这一段讲什么?出示比较段落的灯片。
“朋友,在大自然中,你最喜欢什么?是白云?是山峰?是花草?还是湖水……至于我,最喜欢的却是绿叶。”
这灯片和课本中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异同?你们喜欢哪一段?
书上提到的景物都很美。用这些美好的景物与绿叶相提并论起到什么作用?“至于”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叫“痴情”?马俊仁、郎平、聂卫平痴情的是什么?
5.巩固作业。
(1)读背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3题,书后第4题。
(3)弹性作业题:模仿第一段,把下面句子写完整。
亲爱的小伙伴,在课余生活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段,了解绿叶的功能,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训练有感情地朗读与语言感受力。
(二)教学过程
1.目标定向。
作者为什么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作者爱绿叶的深情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的写法值得学习?
2.研究课文。
(1)学第二段。
作者爱绿叶有哪三个原因?把最喜欢的词用OO圈出,句用~~~~划出。
①指导学第2自然段:划出本段中心句,说说这节介绍绿叶什么功能,哪些词句你很喜欢。绿叶怎样“直接或间接地供给人类和动物生命的需要?”出示叶绿素光合作用示意类片。
直接:绿叶类的蔬菜。
间接:绿叶给粮食瓜果提供养料,瓜果粮食给人食用;绿叶供食草动物生存,动物供人食用……
②尝试用第2自然段的学法学第3自然段。
回忆学法:自由读——划中心句——找绿叶功能——朗读佳句。
学习第3自然段。议论佳句时出示下列灯片,进行句子比较:
绿叶不怕狂风,不让风沙淹埋良田;阻挡暴雨,不使肥沃的土地变成沟壑;在炎炎烈日下,绿叶也不屈服。
这和书上句子比有什么区别?
(课文中的句子似人,形象而有人情味;排比,整齐,有音乐美,有气势。)
③学习第4、5自然段。
按第2自然段学法自学,并思考这两段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两段围绕一个中心句展开。用数字例证,准确而有说服力。)
④练习式小结。学生填空,交流评说。
我爱绿叶,因为她 ,她 ,她 。在我眼中,那默默无闻的绿叶是 儿女,是 维护者,是 专家,为 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2)读背第三段。
①强记后试背第三段。
②用“我爱绿叶,因为……”的句式,说说爱绿叶的理由。(个体自说——同桌互说——全班指名说——评价补说——自由学说。)
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练习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题。
(2)背诵第1、6自然段。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按AABC、AABB式构词积累。
2.摘录课文中的佳句,模仿课文首尾写片断,试写排比句。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1)出示灯片:看意思写词,看拼音写字。
(2)独立完成作业本第5题,当堂校对订正。
2.深究总结。
《我爱绿叶》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这篇课文哪些写法值得学习研究?
(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写法;衬托、拟人、排比的写法与修辞句式;总起和分述,数字说明等等。)
课文哪些文句特别精彩?请朗读出喜爱和美感来。
课文中哪些内容证明绿叶“总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使世上万物……?”
灯片出示上述问题,各自重读准备——小组议论——全班交流。
训练朗读好的句子和重点章节。
3.巩固练习。
(1)摘录课文中的三个佳句。
(2)照AABC和AABB的样子,各摘五个词。
(3)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业。
①在熟悉的人和物中(如学校、老师、小草、小狗……)选一件,模仿“我爱绿叶,因为……”的句式,写几个句子。
②依照第3自然段第2句的句式,写一句话。
③学习课文的头尾,按《我爱X X》写一个开头和结尾。
6请求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这是首短小通俗的儿童诗。这首诗通过“我”对妈妈的恳切请示,强烈表达了孩子要在独立生活的道路上磨练,从小养万自立、自强的思想感情。全诗采用第一人称,读来亲切感人,似乎就像面对着妈妈在提恳切的要求。全诗共4节,第1节写请求妈妈放手,让“我”独自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第2节写“我”在独自前进中不怕任何困难和挫折。第3节写“我”有信心从小就经历一次次困难和挫折的磨练。第3节写“我”有信心从小就经历一次次困难和挫折的磨练,长大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第4节写“我”恳求妈妈放开手,让自己去战胜困难,争取胜利。
这首诗押ou韵,音韵和谐,易读易记。朗读有表情,背诵正确,也就达到积累语言的训练目的了。
二、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意思,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
2.学会生字,理解7个词语,能有感情朗读全诗,正确背诵。
3.能用书信等形式,向老师和爸妈提出请求,说说心里话。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读懂诗意,正确背诵,积累语言。
难点:写好心里话片断,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学生自学诗歌,划出疑难问题。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读顺全诗。
2.理解诗句,正确评价“妈妈”和“我”。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范读。
2.自由通读。
(1) 自由读诗5分钟。要求学生字,划问题:把诗读通、读顺,不读破句 。
(2) 检查自读。
指名读——分男女来读——全班齐读。
“我”向以妈妈提的什么请求?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深入研读。
(1) 诗中的“妈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哪些词句证明妈妈对“我”的爱?
(春天一样温暖的手 慈爱的手 别担心)
(2)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诗句可以证明?
(“我”不怕困难挫折,自立自强自信敢拼搏。)
重点研读:①独个儿在坎坷的路上,磕磕碰碰向前走。②即使摔破细嫩的皮肉,我也不会拉着你的衣角哭泣,在风雨里浑身发抖。③我不是一只胆小的狗。④在一次次摔跤之后,我才能肩挑泰山走过九十九条沟。⑤让我踩着坚实的土地,跟困难和胜利交朋友。
(3)“妈妈”的慈爱,“我”的不怕困难,有信心,敢拼搏,在朗读时该怎么处理。
自由读——互读——男女分读——齐读——试背——分节指名背——齐背。
4.布置作业
(1)出示书后第2题灯片,先说后写。
(2)书后第3题的读读写写栏的词语,有自己喜爱的方式练习作业。
(3)完成作业本第4、5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小主人自立自强意识。
2. 写一封给爸妈、老师的信。
(二)教学过程
1.检查
抽查《请示》一诗的背诵。
2.练读。
(1)这首诗有哪些特点?(真实情深,含蓄上口)。编在语文书里是什么意思?和诗中“我”相比,我们缺了点什么?
(2)品读全诗:名人给诗作停顿、重音和语调处理,再互读互议。学生自由上台表情朗读,并说出自己朗读处理的依据,谈读诗后的感受。
3.写信。
诗中的“我”要妈妈放开手,让自己独个儿在坎坷的路上走。你们有什么请求?想向谁提?能说说吗?先口头请个别人说说,评评。再让学生用书信方式写下来,交给爸妈或老师。
周菲的启示(听说训练)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第八册我们就学过“听广播,说要点。”而本次的听说训练又进了一步,“听新闻广播,记住要点,说说自己的感想。”这不仅要训练学生抓住要点的能力,更需要训练学生的思想能力,能根据广播,抓住其中的一点深入地思考,有条理地谈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来。既训练听的能力和速度(理解、分析),又训练联想能力,还训练有条理的表达。
2.教材共三个部分。一是“听说要求”;二是《十二岁的银行家周菲》的新闻广播内容;三是听说提示。先提示听广播按下列要点记忆:为什么大家推选周菲当市少儿银行理事会理事长?周菲和少儿银行起了作用?周菲的理想是什么?然后按要点简要讲述广播内容。再提示重听广播时,联系自己的实际,抓住一点,以《周菲的启示》为题,说说自己的感想。
二、教学目标
1.训练认真专注听的品质和边听边记要点的能力。
2.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抓住一点,有条有理地表达自己的感想。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要点简洁地讲请广播内容,联系实际讲自己的感想。
难点:联系自己的实际,真切具体地讲述自己的感受。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录音材料。让两名优等生事先听广播,并作联系实际的试讲。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要求。
自读“听说要求”。比较第八册“听广播,说要点”的听说训练,说说异同,明确要点。
2.听广播,记要点。
自读“听说提示”第1点,明确要说的要点方向,灯片出示记忆要点的问题提示:
①周菲是谁?为什么大家推选她当少儿银行理事会理事长?
②周菲和少儿银行起了什么作用?
③周菲的理想是什么?
放一次录音。录音听毕,四人小组议论第一个问题。指名学生讲述第一个要点。介绍和讲评记要点的方法。
第二次放录音。听后同桌互说。全班抽人连起来说要点。
3.听录音,谈感想。
指名读“听说提示”第2点。第三次放录音。录音听后请事先准备的优生先说,并介绍为什么选择这一点谈感受的,全班评议优劣得失。
第四次放录音。录音听后四人小组轮流说,并推荐一名全班交流。教师抽查4-5名学生来说,由全班评议。全班吸取优生的长处重说自己的感受。
第五次听录音。录音听后,学生按先讲要点再谈感想的顺序合起来说。全班抽个别学生说,评议指导后,人人学说。
4.布置作业。
回家后讲给家长听——《周菲的启示》。有能力的可将此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好 (习作训练)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这是一次写人的习作训练,也是小学阶段写人的最高要求:用先概述后举例的方法写一个人,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2.教材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要求”。第二部分是“习作提示”。习作提示一是揭示习作对象,不论是谁,只要是真实的、确实优秀的,均可;二是提示习作选材必须真实,写“自己熟悉的”;三是提示写作写法先概述后举例,写好一件感人的具体事例。第三部分是“参考片断”。参考片断《我们大院的好管家》提供的本次习作要求的“概述”部分。尽管片断中写到春天种花铺草,夏天挨户送蜡烛,秋天为陈爷爷熬药,冬天扫雪的事,但这些事都是概括地一句写过,并未作为一件具体的事展开记叙。这一点是注意。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用先概述后举例的方法写出自己熟悉的人的优秀品质。
2.抒发对人物好品质的赞颂之情。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选概述后举例的方法写出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的好品质。
难点:学习用概述的方法而不是总起句写人物好品质。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事先公布习作题目,由学生观察收集材料。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习作要求,打开思路,确定写作对象。
2.重读《忆铁人》,研究先概述后举例的写法。
《忆铁人》举的是一件什么事?概述的是哪一件?概述和举例是什么关系?
“参考片断”《我们大院的好管家》写的是什么?这概述和总起有什么不同?
3.学生独立选择,先试写概述一段。
4.学生独立选择,先试写概述一段。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交流评价学生概述部分,突破难点。
2.交流举例的具体写法,完成习作。
(二)教学过程
1.交流概述段落的写法。
指名三人读试写的段落。要求读习作题目、习作中心,概述段落。然后评议:①概述是否符合题目和中心的要求?②概述的文句是否简洁而生动?③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应该注意?
2. 修改自己的概述段落。
3. 独立写“举例”部分。
4. 让写作优生介绍“举例”部分,先读再介绍:为什么选这个例子?是怎样把例子写具体的?
5. 各自修改誊抄习作
练习2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练习2共有5道题。第1题是看拼音写汉字。词语都是本单元词语表中的。安排此练习,不仅巩固本单元词语,还要训练独立正确地拼读音节的能力。第2题根据解释写出词语。这是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的练习。“掌握丰富的词语”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应当另行设计些练习,加大训练。第3题是修改病句。本次修改是综合性的改错。应让学生先独立修改,再交流说出错在哪儿,为什么错,应该怎样修改,最后再根据反馈各自修改订正。本题(1)是缺少主语,(2)、(4)是词语搭配不当,(3)是关联词使用错位。第4题是修辞的感性训练题,重点不在于修辞方式的判断及分析此种修辞方式的特点,而应当着重让学生体会这种句子的生动形象,增加感性知识,积累好句。第5题是阅读训练。选用的是儿童习作,容易调动学生阅读兴趣。(1)是理解和积累词语训练,与单元训练重点相一致。(2)是划出中心句,这是第一单元训练重点的巩固练习。(3)是训练学生的推理和说理。让学生学习短文怎样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剪裁与表现中心的。同时
训练学生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将课文内容概括说理。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看拼音写词语,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进一步理解与积累本单元的词语。
2.训练正确地进行多种病句的病句修改;体会排比、比喻、拟人句子的作用,积累佳句,有余力的模仿样句写句子。
3.读懂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划准中心句,能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并进行说理。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完成第1、2、4、5(1)(2)题,继续理解积累好词佳句。
难点:准确修改病句,归纳说理。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练习灯片。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1-3题,掌握积累好词语和知识要求。
(二)教学过程
1.揭题,讲清目标。
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积累好词语”的训练要求,理解积累本单元更多的词语。
2.看拼音写汉字。
独立做——出示学生作业灯片——反馈订正。
3.根据意思写词语(出示灯片)
(1)书上练习中4个词。
(2)补充下列解释:
青绿色的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
招引朋友、同伴。( )
4.照样子写词语:
家家户户AABB: 、
活动活动ABAB: 、
闪闪亮AAB: 、
金亮亮ABB: 、
5.修改病句。
(1)缺主语病句修改(出示灯片)。
从这件小事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育。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读了《一件小事》使我提高了认识。
(2)搭配不当的病句修改(出示灯片。)
联欢会上的音乐歌舞真好听。
天黑了,风雨越刮越猛。
小河两岸荡着醉人的桂花香。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的。
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养花》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3)关联词使用错位的病句修改(出示灯片)。
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
尽管刮风下雨,民警总是站在马路上,指挥来往的车辆。
出示灯片——各自阅读思考试改——四人小组议论,找出一类病句的病因及修改办法——各人修改订正。
(4)独立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修改病句。
(5)交流讲评:说病因,讲修改办法及改病句的结果。
第2课时
(1)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4-5题,积累佳句,划出中心句,进行说理训练。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词: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轻风流水 花枝招展 香味四溢
默默无闻 昂首阔步 长此以往 烘托 炙烤 宏爱 污染 阻滞
坎坷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写法。
(1)比较下列句子的异同: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风吹拂着你。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
两组句子的一、二句,句子意思都一样,但都是第一句生动,读起来感到亲切。把春风比作慈爱的母亲的手,那多亲切。把树上开满了花,写成花儿像人一样,赶趟儿的争相开放,又生动又有意思。
自由读思——同桌议论——全班交流——齐读课文中样句。
(2)比较下面句子与课文第四大段的异同。
春天是美丽的,充满着活力。你看春天万物苏醒,小草泛青,花儿开放。春天给人们带来希望和积极向前的力量。
相同:思想内容一致。
不同:课本中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很生动很形象,也很容易懂,句子写得很美。课文中第四段读起来有劲,越读越想读。
自读——互议——交流——齐读——小结(教师简略讲述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句式)。
3.阅读短文。
(1)阅读短文,在文中划出“惊叹不已”、“前俯后仰”、“津津有味”、“悠闲自得”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意思。
(2)第二次阅读,划出中心句,校对说理。
(3)指名读短文,思考第(3)小题。
出示说话训练的借用句式和词汇灯片:
之所以……是因为…… 即……又……
只有……才……
自由说——指名学——评议学说。
4.布置作业(有余力的学生作业)。
模仿第4题写句子:
(1)夏天的太阳像 。
(2) 西北风像 。
(3) 满天的星星 。
(4) 当烈日炎炎的时候,树木 为我们 ;当边塞的风沙向绿地侵袭时,树木 为我们 ;当工厂暄嚣的噪音向城市袭来时,树木 为我们 ,绿叶你真是 。
7冬眠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初步学会阅读科普文,能正确把握知识要点,并了解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介绍科学知识。这是本课阅读训练的重点。
2.《冬眠》是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斯特恩所作。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可分为四分。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我”在9月的一天发现一只刺猬,决定带回家看看它怎样冬眠。第二段(第3-8自然段),讲“我看到气温降到7摄氏度,刺猬终于冬眠了,表明低温是冬眠的主要原因。第三段(第9-12自然段),讲“我”发现刺猬冬眠每隔两三个星期会醒来一次,排尿和进食。第四段(第13-15自然段),讲到第二年3月,气温回升,刺猬结束冬眠,“我”放它回家。
课文以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介绍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用词确切严密,注意用数字说明。动物的休眠比较复杂,有冬眠也有夏眠的。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从全文的理解把握中分析了解作者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2.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学习作者根据认识观察的结果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
3.学会生字,理解“荡然无存”等词语。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课外阅读《动物王国之最》,收集关于动物休眠的资料。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质疑问难。
2.初知大意,统一分段,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定向
《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是什么课文?这类课文有什么特点?
我们学习这类科普说明文,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的方法。
揭题,齐读“学习提示”。
2.自读。
(1)通读全文,划出问题。
(2)自学生字词。
音重点:靴xuē不读xū、xuè
穴xué不读xuè 窖jiào不读gào
形重点:蛰,上执下虫;驯与训相辨别。
义重点:荡然无存。野性难驯。
自学——互查——抽查——准备——试听——讲评——订正。
(3)《冬眠》讲什么?什么是冬眠?造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质疑问难:哪些问题希望在课堂上研究解决?
3.分段。
这篇科普说明文和《会说话的灯》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按“准备观察——进入冬眠——观察发现——结束冬眠”的提示分段。
讲述分段及分段理由。
4.阅读。
自由读,这段讲什么?
指名读,思考“我决定把它带回家,看看它怎样冬眠”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根据这句,课文应该介绍些什么?
(刺猬什么时候冬眠?冬眠时怎样?什么时候结束冬眠?)
小组议——全班讨论——齐读第一段。
5.作业。
(1)作业本上第1题。
(2)读书并收集有关动物冬眠的资料。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第二段,搞清动物的冬眠及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2.了解科普说明文严谨准确的写作特点和运用数字写法的好处。
(二)教学过程
1.检查: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阅读。
(1) 默读第二大段。这段讲什么?哪些是作者的观察?哪些是他转述书上的知识?观察获得的与书上转述的有什么共同点?
(2) 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
1 用“不是……而是……”句式说说冬眠是什么,为什么说不是动物睡眠。为什么冬眠和日月扯不上关系。
2 出示灯片“一般地说……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研究“一般地说”“但是”“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
(“一般地说”不排除三伏天进冰箱的冬眠。“但是”表示转折。这转折句和“一般地说”都构成“因此”这个结论的论据。)
③出示下列句子和第5自然段比较。
举例来说,一只清醒的刺猬呼吸次数多,在冬眠时呼吸次数少,甚至会停止呼吸。一只清醒的刺猬心跳快,冬眠时心跳就变慢了。
这灯片上的话和书上第5自然段比,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书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冬眠》是作者叙述观察刺猬冬眠情况的,为什么要用第4、5自然段转述书本上的知识?
(没有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只刺猬的个例,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才得出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结论。)
重读第二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作业。
独立做——全班汇报评价——修改订正。
3.练习
(1)作业本第2、3题。
(2)有余力的,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用“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语,把下面的文句连成一段准确严密的说明。
青蛙眼睛能准确判断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静止的动物。
青蛙能用舌头捕捉空中一闪而过的害虫。放在青蛙眼前的死虫,它不会吃。
人们把死昆虫用线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动,昆虫马上被青蛙吞食了。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三、四段,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
(二)教学过程
1.学三、四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讲什么?“再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大事了”,这令人兴奋的大事指什么?为什么这事让作者兴奋?为什么作者能获得这个新发现?
(观察细——地上有一小滩水;善分析——足迹,判定是尿,推想刺猬醒过,想进食;勤实验——立刻端来食物,第二天不见食物,而后反复验证。)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和新发现。
(2)自由读第四段。
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交情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结束冬眠,恢复了它的生理机能。)
2.研究方法。
(1)重新默读课文,思考:
《冬眠》介绍了几个知识要点?研究动物冬眠有什么意义?
《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什么不同?我们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
(写法不同:知识点正确,表达准确,常举例和数字说明。学科普文要抓:讲述的知识点;说明的写作方法。)
从课文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有一只刺猬和作者有一只刺猬,有哪些不同?我们可以从作者身上学到些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3.巩固作业。
(1) 完成作业本第6题。
(2)在下列各题中任选两题作业。
1 作业本上第7题。
②写句子:
荡然无存
野性难驯
即使……也……至少……
③以《当人类掌握休眠秘密后》为题写一篇短文。
④介绍一种动物休眠的趣闻。
8意想不到的灾害
一、背景知识
1.让学生学习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知道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写作方法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2.本课用国内外螃蟹和蟾蜍泛滥成灾的事实,告诉我们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课文分两段。第一段(1—4自然段)讲味道鲜美的螃蟹与庄稼的卫士蟾蜍造成的灾害。第二段(第5自然段)讲意想不到的灾害告诉我们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如分三段即把第一段按蟹[灾和蟾蜍之灾分为两段。
3.本课讲述的保持生态平衡的科学知识十分重要。所以的动物,包括我们人类眼中的有益动物和有害动物,都要保持自然平衡。我们认为“有益”的不能无限繁殖;我们以为“有害”的,也不能斩尽杀绝。因为一种动物对某些动物有害,但却又可能是另一类动植物的朋友。要保持生态平衡还要十分注意动物生活中的“食物、疾病、气候、污染和地理环境变迁”等制约因素。实际上本课也是渗透唯物辩证观教育的好材料。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实例,明白道理,知道语言特色。
2.了解生态失衡造成的灾害,明白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生态意识。
3.学会生字,掌握“千里迢迢”等词语。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科普说明文的学习方法,明白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难点:增加学生的环保与生态意识。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收集当地环保和生态保护状况正反两面的事例。
二、教学时间:2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收集当地环保和生态保护状况正反两面的事例。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初步理解25个词语。
2.给课文分段,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
《冬眠》学后,知道学习科普说明文有哪两个基本要求?一般该怎样阅读?
2.自学质疑。
(1)学习生字词:
音重点:肴yáo不读yǒu 蜍chú不读tú 泌mì不读bì
形重点:蟾,右是“瞻”的右半;蟹,上解下虫。
义重点:千里迢迢,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自读——互认——完成作业一1、3题——全班交流评议。
(2)通读全文,边读边想。
课文写了哪些灾害?为什么称这些“灾害”是意想不到的?划出不懂的问题。
(3)指名读课文,检查初知理解,质疑问难。
3.阅读第一段。
(1)默读分段。出示灯片句子。
本来对人类有益的螃蟹和蟾蜍,为什么会成灾呢?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这是什么句子?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独立分段,全班统一。
(2)阅读填表:
时间 地点 科学事实 说明
1980 西班牙产稻区 26000公顷稻田被蟹破坏
中东地区
一千多年前
几十年前
1983年2月
教师光指导学生填1980年西班牙的蟹灾,然后让学生独立阅读填写,“说明”栏暂不填。
学生填表结束,四人议论,全班交流评议。
(3)体会用词的准确。
出示下列灯片和课文对照:
农田里,草丛中到处都是蟾蜍,它们分泌的毒汁使得牛羊等家畜受到毒害,对澳大利亚的动物世界造成了威胁。
(“到处”——写出了灾重,蟾蜍多;“毒害”——是对吃草的牛羊的直接影响,受毒汁的伤害;“威胁”——别的不生活在农田、草丛中的动物,由于受蟾蜍分泌毒汁的间接影响,它们的食物、天敌、疾病都会因此而发生变化,威胁它们的正常生活。这些词用得准确。)
让学生再找书上还有哪些地方用词遣句也十分准确。独立找——互议——全班交流。
4.巩固作业。
(1)辨字组词。
螃( )蟾( )蜍( )蔗( )迢( )泌( )
傍( )瞻( )涂( )遮( )照( )沁( )
(2)作业本上第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用举例、摆数字的方法说明道理的写法。
2.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增强环保与生态平衡意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字。
(2)将句子划线部分换成合适的词语。
①快下大雨了,数量很多聚集在一起的蚂蚁正在洞穴前忙碌着。( )
②那里又闹蝗灾,多得数也数不清的蝗虫连成一片飞了起来。( )
③信鸽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能从路途遥远的地方香港飞回杭州。( )
(3)第一大段介绍哪些灾害的实例?段落大意是什么?
2.学第二段。
(1)默读思考:为什么平常对人类有益的东西也会变成灾害?这些意想不到的灾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默读划找——全班交流——填写“说明”栏。
(2)读书归纳。第二段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什么动物”指哪些动物?为什么要保持平衡?什么叫制约因素?
(3)训练说话:用“如果……就……;一旦”说说食物、天敌、疾病等对动物的制约作用。
3.回顾总结。
(1)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课文讲哪几件意想不到的灾害?作者介绍这些事例是为了什么?
(2)课文和《冬眠》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运用数字,用词准确。
不同:课文先举例后分析说理。
(3)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读课文,看周围,有什么话想说?
4.练习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5题。
(2)在下列各题中任选2题:
1 作业本上第6题。
②造句:意想不到 一旦 不计其数 不论……都…… 不
但……而且……
③选5个词组词成段,顺序自行安排。
不计其数 成群结队 千里迢迢 平衡
泛滥成灾 生态环境 威胁 维持 蔓延
④将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和感叹句。
意想不到的动物灾害告诉我们,维持生态平衡十分重要。
反问句 。
感叹句 。
9看不见的大力士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本课是训练学生掌握科普说明文阅读方法的第三课,要充分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阅读实践。
2.本课用浅显易懂的道理和事例,说明压缩空气在工业、建筑、交通上的作用。课文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引入,采用小标题的方式分三大类介绍压缩空气的用途,运用设问、举例等方法把科学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此外拟人、反问等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又使文章增添了文采。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学习科普说明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知识要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
2.认识小标题,了解小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能正确区分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不同的作用,学写两类问句。
3.学会生字,理解“压缩、承受”等词语。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学习科普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知识要点,体会写法。
难点:理解压缩空气在风镐、弓形支柱、神奇飞毯上的工作原理。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由学生收集压缩空气的作用和用途的图片、资料和事例。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
2.了解什么是压缩空气以及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定向。
2.自学初读。
(1)初读课文,划出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压缩空气是看不见的大力士?
课文介绍“大力士”哪几方面的用途?
还有什么问题?
各自读书划找——思考试说——小组议论——全班汇报,质疑问难。
(2)自学生字词,不误读为括号内第2个拼音。
铆(mǎo liǔ)梆(bāng bēng)像(xiàng jiàng)
比较组词:揿( )覆( )
掀( )复( )
指导书写“瘪”。
3.阅读填表。
(1)学第一段。
指名读,讨论:这一部分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你从哪句看出它起总起作用?
开头举足球打气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 默读课文填表作业:
小标题 压缩空气用途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一栏没有把握可以不填。安排三人各在灯片上填一部分,其余各自作业。作业后出示学生作业灯片,讨论修改。
(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
4.巩固练习。
(1)完成作业本上第1、2题。
(2)朗读课文,思考压缩空气工作原理。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详细了解课文介绍压缩空气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2.体会行文的严密生动,运用总分段式介绍压缩空气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定向。
2.阅读研究。
(1)自由读“生产的帮手。”
出示灯片(风镐、铆钉枪灯片),讨论。
风镐是谁干什么的帮手?
铆钉枪是谁干什么的帮手?
明明是风镐和铆钉枪帮人干活,为什么说压缩空气是生产的帮手?
使风镐、铆钉枪工作靠的是什么动力?(压缩空气的膨胀力。)
(2)学习“灵巧的建筑师”。
为什么称压缩空气为“灵巧的建设师”?它能建造厂房、仓库是靠压缩空气什么特点工作的?(出示课文插图的复印灯片。)
盖塑料薄膜、橡皮支柱,轻轻吹气,几十分钟就可盖好,快;一放气即可装车,甚至可装入背包,巧。
工作原理——依赖压缩空气巨大的承重力。
重点研究“这样的房子用处可多啦!……”这一自然段。
这段几句?围绕哪句的意思写?分哪几方面写?(用处:各行各业可用;随造随拆,搬运方便。)
(3)学习“神奇的‘飞毯’”。
飞毯指什么?与一般汽车比它神奇在哪儿?有什么优点?
这种汽车开动靠压缩空气为它提供哪两种力?(工作原理:靠升力和推力。)
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书上讲“将来汽车是——”,而下面紧接着说“这已经不是神话,而是事实”,究竟是怎么回事?
应肯定地告诉学生用压缩空气开动的车、船已经有了,浙江省也早已试制成功气垫船。
3.延伸作业。
(1)书上介绍了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你们知道它还有哪些用途?
(2)围绕总起句“压缩空气的用处可多啦”,根据课内外知道的知识,写一段话。
(3)完成作业本第3、5题。
第3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认识小标题,了解它的作用,了解课文生动而严密的写法特点。
2.正确区分一般的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它们的作用,学习初步运用。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定向。
回顾《冬眠》、《意想不到的灾害》的写作特点。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
2.阅读研究。
自由默读,边读边想边划批。
课文在结构上、写法上哪些特点?
灯片出示比较研究:
生产的帮手 灵巧的建筑师 神奇的“飞毯”
这些小标题有什么用?(分清段落,点明段落内容。)
风镐和铆钉枪靠压缩空气 生产的帮手
压缩空气可以造房 灵巧的建筑师
没有轮子的汽车 神奇的“飞毯”
这两组小标题有什么异同?
(内容一样,但右边的采用拟人、比喻,显得更生动形象,语言更简洁明了。)
出示句子比较的灯片:
1 当这个半圆形的橡皮管子挺起来后,不就变成一要弓形的支柱了呢?
2 这种汽车是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轮子的呢?也是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压缩空气。
这两个问句各是什么问句?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在课文中将其他设问句划出读读。
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打足气的足球变得硬梆梆的,再也压不瘪了。
这种房子搬运起来方便,只要把气放掉,把橡皮管子卷起来,往卡车上一放就可以了。
把下列句子改为自问自答的设问句:
①“生产的帮手”中的第4自然段。
②“灵巧的建筑师”中搬运房子的内容。
独立做——出示学生作业灯片——评价修改订正。
比较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严密合理。
①“灵巧的建筑师”的第2自然段。
②是删去“把半圆内胎的两头封住”、“如果把很多这样的支柱排在一起”两个分句后的课文。
思考、议论:删去这两个分句有什么问题?从中体会课文有什么特点?
3.小结归纳。
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生动的小标题;设问的过渡和吸引作用;生动而严密的文句。)
4.迁移作业。
(1)用关联词写句子。
不是……而是…… 即……又…… 只要……就……
(2)模仿课文给《意想不到的灾害》拟小标题。
(3)介绍电子计算机的科普说明文,模仿课文拟课题和小标题。
陨石
一、背景知识
1.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介绍了江苏常州市人民公园里那块陨石的外形、来历和科学研究价值。告诉我们陨石的天然史书,是人类在地球上可以直接触摸,并在实验室进行化险分析的地球外天体。第1自然段写了常州人民公园落星亭那块异乎寻常石头的外形,指出这是陨石。第2自然段介绍1094年秋天的一个傍晚,这块陨石坠落常州宜兴县许家的经过。第3自然段介绍陨石下坠的原因及它的科学研究价值。课文的旁注是学生学习课文的索引。
2.陨石或称陨星,是质量大的流星体在地球大气圈内未被完全燃烧而落到地面上的碎片或整个残体。陨石按构成化学成分分为石陨星、铁陨星和石铁陨星。这三类分别占陨石总数的92%、6%和2%。石陨星在坠落过程中容易崩裂,因此一般比铁陨星小。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陨石是坠落在非洲纳米比亚的一颗铁陨石,重60吨。研究陨石,对于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生命的起源,空间技术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了解课文说明的严谨和文句的生动,理解“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等词语的意思。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读书,了解常州陨石的有关知识,了解课文的写法。
难点:了解课文的写法,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陨石的图片资料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读懂第1、2自然段,了解常州陨石的外形和来历。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回顾学法。
科普说明文的学习有哪两个基本学习要求?
(掌握课文的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写法。)
科普说明文一般该怎样阅读?
(学习生字词——梳理介绍的知识要点——了解介绍知识点的说明方法。)
2.自学,初知大意。
(1)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字音,比较组词:
暮——墓——幕——慕 遨——傲——熬
联系上下文了解下列词的大意:
异乎寻常 貌不惊人 目瞪口呆 天然史书
(2)课文介绍的陨石是哪儿的?怎么来的?有什么用处?
3.阅读,了解1、2自然段。
课文的旁注有什么作用?
根据第1自然段旁注阅读填表。
大小
形状
质地
外观
人们为什么对这块石头那么感兴趣?称它为异乎寻常的石头?
根据第2自然段旁注阅读填表。
陨石坠落时间
陨石坠落地点
陨石坠落情况 天空 地面
陨石坠落许家,人们为什么目瞪口呆?
根据填表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陨石的来历。
4.巩固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填空:
陨石的外形很特别,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