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12讲:物质的密度【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12讲:物质的密度【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18 20:5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密度
1、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符号:,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克/立方厘米()
单位换算:
3、密度单位的含义表述:
水银密度为含义为:每立方米的水银质量为。
密度计算公式: 公式:、
二、密度测量
1、实验原理:
2、天平、量筒的使用及读数
3、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步骤
(1)测量固体的密度(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
①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
②测固体体积通常有两种测量方法:
A. 排水法测(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再将固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水和固体总体积V2,则固体体积V=V2-V1)
B. 溢水法测量(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将固体逐渐浸没在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烧杯接住溢出的水,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V溢,则固体体积V=V溢)
③根据计算密度或写出密度表达式
(2)测量液体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1
②将烧杯中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的示数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m1-m2
④根据计算密度或写出密度表达式.
三、误差分析
(1)天平引起的
①天平调平时游码未归零:测得固体质量偏大,所测固体密度偏大
②砝码磨损或生锈:砝码磨损(缺角)导致所测固体质量偏大,密度偏大;砝码生锈(粘东西)导致所测固体质量偏小,密度偏小
(2)量筒读数视线错误:俯视,使体积测量偏大,则密度测量值偏小;仰视,使体积测量值偏小,则密度测量值偏大
(3)实验测量步骤引起的
①测固体密度时:先测固体体积,再测固体质量,固体上会沾水,所测固体密度会偏大
②测液体密度时:A. 把量筒中的液体全部倒入烧杯时,量筒壁上残留少许液体,使质量测量值偏小,所测密度会偏小
B. 把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时,烧杯上残留少许液体,使体积测量值偏小,所测密度偏大
(4)实验操作不慎:测固体体积时,有水溅出,则所测固体体积会变小,所测固体密度会偏大
(5)固体吸水(火山石、吸水性大理石):由于物质的吸水性使测得的体积偏小,导致密度测量值偏大
四、空心问题
判断物体是否为空心,具体方法有三种:
①假设该球为实心,计算该球的密度,若,则该球为空心球;反之则为实心。
②假设存在一个与题目给出的质量相等的实心球,计算该实心球体积,若,则该球为空心球;若,则该球为实心球;
③假设存在一个与题目给出体积相同的实心球,计算该实心球质量,若,则该球为空心球;若,则该球为实心球。
例1.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为15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0g B.甲的质量一定比乙的质量大
C.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D.甲、乙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
例2.托盘天平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某实验室天平的配套砝码及横梁标尺如图。
(1)小科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磨损,用这样的砝码称量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将  。
(2)小科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00g,但他认为应为210g。你认为小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   。
(3)小江认为铭牌上最大测量值没有标错,但砝码盒中10g的砝码是多余的,而小明认为砝码盒中所有的砝码都是不可缺少的。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
例3.王华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并写出密度表达式ρ=   。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2)如图甲所示,王华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   。
(3)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   ,若王华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4.一容积为5×10﹣4m3的瓶内盛有0.4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子投入到瓶中,当乌鸦投入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
(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2)石块的密度。
1.世界上最轻固态材料,在浙大诞生,实验室里称它为“碳海绵”。检测结果显示“碳海绵”还有超强的储电能力;对有机溶剂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已报出的吸油力最高的材料;放在温度为﹣196℃的液氮中,弹性活力依然;“碳海绵”有很多空隙,可以填充保温材料等物质;它能达到的最小密度为0.16毫克/立方厘米(不包括该物质空隙间的气体):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将来的某一天,手机电池带电时间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
B.若海上发生漏油事件,则可以把“碳海绵”撒在海面上迅速吸油
C.若用此材料做成宇航服能抵抗月球晚上零下一百多度的低温
D.相同体积“碳海绵”的质量远小于密度为0.09千克/米3的氢气的质量
2.如图所示,天平已调平,将4个相同的甲球和5个相同的乙球按图示摆放至天平左右两盘时,天平仍平衡,已知甲球和乙球的体积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甲球与1个乙球的质量之比为1:1
B.3个甲球与4个乙球的质量之比为1:1
C.甲球与乙球的密度之比为3:4
D.甲球与乙球的密度之比为3:2
3.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ρB>ρ水>ρA B.ρB>ρA>ρ水 C.ρA>ρ水>ρB D.ρ水>ρA>ρB
4.(2021 东营)关于质量、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随着温度降低,密度会增大
B.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C.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气体的密度
D.物体的质量随着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5.(2020 兰州)小亮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该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3.0×103kg/m3、10g B.1.0×103kg/m3、20g
C.1.4×103kg/m3、20g D.1.0×103kg/m3、10g
6.小明测食用油的密度时,最初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33.4g,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图(乙)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
(l)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   g,体积为   cm3;
(2)食用油的密度为  g/cm3=   kg/m3;
(3)小莉同学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顺序与小明是不同的: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向烧杯中倒人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是m2;
③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
④根据公式算出食用油密度。
你认为,小莉和小明谁的实验方法更合理?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张同学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是   。
①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是m1;
②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
③根据公式算出牛奶的密度。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m2。
7.某校八年级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想测量某品牌陈醋的密度,察看该品牌陈醋的标签,在标签上标有“净含量480ml”的字样。为了测出该陈醋的密度,先称出瓶和醋的总质量为604g,并记下该醋液面所在的位置;把醋倒出洗净瓶子,再装入等体积的水,称出瓶和水的总质量为580g.求:
(1)瓶中装水的质量;
(2)空瓶的质量;
(3)该品牌醋的密度;
1.某同学为了测量碎玻璃和沙石的密度,用一只质量为1kg的空桶装满水,测得桶和水的质量为11kg,再将1kg的碎玻璃放入盛满水的水桶中,水溢出后测得剩余质量为11.6kg。另取一只完全相同的空桶,在桶里装满沙石,测得桶和沙石的质量为29kg。已知ρ水=1.0×103kg/m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沙石的密度比水的大
B.桶的容积是0.01m3
C.碎玻璃的密度为2.5×103kg/m3
D.沙石的密度小于2.8×103kg/m3
2.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3.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为6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则瓶中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4 kg/m3 B.6 kg/m3 C.2 kg/m3 D.无法确定
4.如图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做出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若V甲=V乙,则m甲<m乙
若m甲=m乙,则V甲>V乙
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5.小彤想利用一架天平(没有砝码),一个量筒,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只滴管,一些水测出一些小玻璃球的密度,请你补充她的实验步骤并写出表达式,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1)实验步骤: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节横梁使其平衡;
②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其中一个烧杯中放若干玻璃求,另一个烧杯中用滴管缓慢加水,直至天平平衡;
③   ;
④将玻璃球放入量筒中,使其完全浸没水中,体积记为V2。
(2)待测玻璃球密度的表达式ρ=   。(用题中符号表示)
(3)在读数无误的情况下,小彤测出的玻璃球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
6.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上,同学们想知道一个质量是14.4kg的课桌的体积。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14.4g,体积为20cm3,则:
(1)样本的密度为多少g/cm3?
(2)课桌的体积为多少m3?
参考答案
例1.解:A、由乙物质的m﹣V图象得:ρ乙2g/cm3;
则体积为15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m乙=ρ乙V乙′=2g/cm3×15cm3=30g,故A正确;
B、根据ρ可得m=ρV,由于甲、乙两物质的体积关系未知,所以不能比较甲、乙的质量大小,故B错误;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则乙物质的密度不会随质量的改变而改变,故C错误;
D、由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知,甲、乙质量均为4g时,甲物质的体积是1cm3、乙的体积是2cm3,所以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故D错误。
故选:A。
例2.解:(1)砝码磨损后,自身质量变小;当测量同一物体的质量时,需要增加砝码或多移动游码,才能使天平重新平衡,则测量结果大于物体实际质量。
(2)小科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00g,而由图可知砝码的总质量是205g,标尺的最大刻度是5g,所以小科以为天平的砝码质量加上标尺最大刻度就是天平的量程;
即:小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他认为砝码的总质量是205g,标尺的最大刻度是5g;
(3)当被测物体的质量为162g时,则需要的砝码有100g、50g、10g,游码需拨至标尺上的2g处,如果少了10g的砝码,无法利用其他砝码及游码使天平平衡,无法测得其质量;
可知小明的观点正确,因为少了10g砝码,运用其他砝码及游码无法完成某些200g以内的质量值的称量;
小江的观点也正确,将小明无法完成的质量换用“5g和待测物体一起放入右盘,其他砝码放入左盘”的方法,同样可以完成这些质量值的测量。
故答案为:(1)偏大;(2)小科以为天平的砝码质量加上标尺最大刻度就是天平的量程;(3)小明的观点正确,因为少了10g砝码,运用其他砝码及游码无法完成某些200g以内的质量值的称量
小江的观点也正确,将小明无法完成的质量换用“5g和待测物体一起放入右盘,其他砝码放入左盘”的方法,同样可以完成这些质量值的测量。
例3.(1)A;(2)游码没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3)不变;(4)相平;变大。
例4.(1)∵,∴0.4kg水的体积:,
石子总体积:;
(2)25块相同小石子的质量:m石=25×0.01kg=0.25kg,
石块密度:。
1.解:A、因为“碳海绵”有超强的储电能力,所以我们相信将来的某一天,手机电池带电时间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故A正确;
B、因为“碳海绵”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所以若海上发生漏油事件,可以把“碳海绵”撒在海面上迅速吸油,故B正确;
C、由题意知,“碳海绵”有很多空隙,可以填充保温材料等物质;做成宇航服能抵抗月球晚上零下一百多度的低温,故C正确;
D、“碳海绵”的最小密度为0.16mg/cm3,氢气密度为0.09kg/m3=0.09mg/cm3,所以碳海绵的密度大于氢气密度,根据m=ρV可知:相同体积“碳海绵”的质量大于密度为0.09千克/米3的氢气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D。
2.解:由题意和图示可得:3m甲+m乙=m甲+4m乙,
化简可得:m甲:m乙=3:2,
即1个甲球与1个乙球的质量之比为3:2,故A错误;
则3个甲球与4个乙球的质量之比为:3m甲:4m乙=3×3:2×4=9:8,故B错误;
已知V甲=V乙,由ρ可得,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3.解:由图象可知,当VA=VB时,mA>mB,所以ρA>ρB;
ρA1.6g/cm3>ρ水;
ρB0.26g/cm3<ρ水。
故选:C。
4.解:A.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跟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有关,例如水凝固成冰后,温度降低,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故A错误;
B.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故B正确;
C.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固体的密度不一定比液体、气体的密度大,故C错误;
D.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故D错误。故选:B。
5.解: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液体体积V1=1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1=30g,
当液体体积V2=3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2=50g;
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则m总=m液+m杯,
由ρ可得:
30g=ρ×10cm3+m杯﹣﹣﹣①
50g=ρ×30cm3+m杯﹣﹣﹣②
由①②可得:ρ=1.0g/cm3=1.0×103kg/m3,m杯=20g。
故选:B。
6.(1)18.4;20;(2)0.92;0.92×103;(3)小明;小莉的实验中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后,烧杯还会沾有部分食用油;(4)①②④③。
7.(1)由题知,在标签上标有“净含量480ml”的字样,
则醋的体积:V醋=480ml=480cm3=4.8×10﹣4m3,
装入等体积的水,则水的体积:V水=V醋=4.8×10﹣4m3,
由可得,所装水的质量:

(2)空瓶的质量:

(3)醋的质量:
g;
瓶内醋的体积:
V醋=4.8×10﹣4m3,
所以醋的密度:

1.解:空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为:m水=m1﹣m桶=11kg﹣1kg=10kg,
由ρ可知,桶的容积为:V=V水10﹣2m3=0.01m3,故B正确;
溢出部分水的质量为:m溢=m1+m碎玻璃﹣m2=11kg+1kg﹣11.6kg=0.4kg,
则碎玻璃的体积为:V碎玻璃=V溢4×10﹣4m3,
所以碎玻璃的密度为:ρ碎玻璃2.5×103kg/m3,故C正确;
因为沙石的质量为:m沙石=m3﹣m桶=29kg﹣1kg=28kg,
所以沙石的密度为:ρ沙石2.8×103kg/m3,比水的密度大,故A正确、D错误。
故选:D。
2.解:A、由图象可知,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状态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当甲、乙的体积都为V=20cm3时,m甲>m乙,由ρ可知,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当甲、乙质量都为10g时,乙的体积为20cm3,甲的体积为10cm3,则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故D正确。
故选:D。
A
4. C
【解析】 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所以该图象反映的是质量随体积变化图象,因为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该图象也是密度图象。
A、若V甲=V乙则m甲>m乙,选项A错误;
B、若m甲=m乙,则V甲<V乙,选项B错误。
C、在体积相同时,甲和乙的质量不同,则甲和乙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选项C正确;
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即为甲的密度,在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比乙的大,则甲的密度比乙的大,选项D错误;
5.③将烧杯里水全部倒入量筒,测得水的体积为V1;(2);(3)偏小。
6.(1)样本的密度:;
(2)样本与课桌材质相同,所以密度相同,由可知,课桌的体积为:

【备考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12讲
物质的密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