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试题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等级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1)我níng shì ( )着 chéng bì( ) 的湖水,突然听到扑通一声,我zhòu rán ( )一惊,原来是有人往湖中投了一块石头,激起的波纹向四周dàng yàng ( )开去。
(2)爷爷在chú fáng( ) 看到了一顶zhān mào( ),shùn jiān( ) 戴在了自己的头上,动作很líng lì( )。
二、选择填空。
(一)用“√”标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1.蓑(A.suō B.shuāi )笠 2.膝髁( A.huái B. kē )
3.秕(A. bǐ B. bī )谷 4.敷( A.fū B.fú )药
5.不朽(A.xiǔ B.xiū ) 6.殡(A.bīn B.bìn )仪馆
7.装弶(A.qióng B.jiàng ) 8.立正(A.zhēng B.zhèng)
(二)下列课文题目中,与其他三个命题方式不同的是( )。
A.开国大典 B. 草船借箭 C. 桥 D. “诺曼底”号遇难记
(三) 读完一篇文章后把握其主要内容尤为重要,下列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文章的题目和最后一段的内容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B.先了解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再把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C.写一件事的文章,可以通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D.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出自于鲁迅名言。
C.课文《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作品《故乡》。
D.课文《少年闰土》是用文章中主要人物作题目的。
(五)对下面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太阳变“懒”就是日照的时间减少。日照时间减少,对我们人类来说后患无穷,除了会导致冬夏昼夜长短变化的感觉不复存在,加剧能源危机;日照时间减少,还势必会缩短人体皮肤的有效日晒时间,造成人体皮肤的免疫力下降,促使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的诱发因素增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A.太阳变“懒”了。
B.日照时间减少,对人类来说后患无穷。
C.太阳变“懒”指的是日照时间减少。
(六)下面这三幅中是柳公权作品的是( )
A. B C.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一)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浩瀚的苍穹 浩瀚的林海 浩瀚的原野
(二)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词换成现代用语,写在括号里。(5分)
1.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 )
2.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
3.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 )
四、积累填空。
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 ,向一匹猹 。那猹却 ,反从他的胯下 。
2.我敬佩鲁迅,因为他有开拓进取的探索精神,其实 , ,也便成了路;他觉得真正的英雄都有丰富的感情, , 。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短文一
①鲁迅先生住在北京时,每天晚上都会有客人来访,鲁迅先生总是热情接待,亲自为客人倒茶,拿花生和糖果给客人吃,当客人告辞的时候,他总是要端起灯来,将客人送出门外,客人作别离去,他并不立即回屋,而是一直那么端着灯站着,直到客人走远看不到了,才关上门回屋。未名社成员、作家王冶秋曾在《怀想鲁迅先生》一文中这样写道:“深夜,他端着灯送出门外,我们走了老远,还看到地下的灯光,回头一看,灯光下他的影子好看得很,像是个海洋中孤岛上的灯塔,倔强地耸立在这漆黑的天宇。”尊重,有时是说出来的,有时是做出来的。体现在细节中的尊重,是一种更加让人感动的尊重。
②翻译家黄源早年与鲁迅先生多有交往,因而便经常去鲁迅先生家中,并在那里吃饭,鲁迅先生对于一天所发生的事,都记在日记中,黄源先生某月某日到他家去,他也记在日记上,但黄源先生看过鲁迅先生的日记,上面只记着他去他家的事,比如“晚三弟来、河清(黄源先生别名)来”,而对于在家里吃饭的事,鲁迅先生却从来不记。有一回,黄源先生又去鲁迅先生家,给鲁迅先生买了两盒点心,那天晚上,两人便一边吃点心一边聊天。事后,黄源先生在鲁迅先生的日记上看到了这样的记录:“夜河清来并赠蛋糕两盒。”黄源先生因此感慨道:“从这一琐事上,我却领悟到鲁迅先生的一条规律,就是凡是他对别人付出的,从不记账,而别人给予他的,他都记在账上,即使是两盒蛋糕,琐事如此,大事也一样。”付出的,不记在心上,得到的,却永远记得。虽然只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先生的无私精神和博大情怀。
③有一回,萧红到鲁迅先生家吃饭,从福建菜馆叫了一碗鱼丸子,吃的时候,海婴先吃的,吃了一个后就说“不新鲜,不好吃”。许广平就夹起来一个吃,感觉很新鲜,于是就批评海婴,并给海婴又夹了几个,海婴吃了以后,依然说不新鲜,许广平就生气了,更加严厉地批评海婴。见此情形,鲁迅先生便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夹起来尝了尝,发现果然不新鲜,原来,这碗鱼丸中,有一部分是新鲜的,还有一部分是不新鲜的,海婴吃的是不新鲜的,而许广平吃的恰恰是新鲜的,鲁迅先生于是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这就是鲁迅先生,即使是教育孩子这样一件小事,也极其认真,诚如许广平事后感慨的那样:“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④长期以来,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战士形象,我们所关注的,都是他呐喊呼号的一面。其实,细节中的鲁迅先生,会让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去了解他有血有肉的另一面,通过这些细节性的东西,我们能够走近一个更加真实亲切的鲁迅。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反映出了先生的涵养品行与内心境界,永远值得我们仰望。
1.结合上下文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细枝末节:
微不足道:
2.请你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用小标题概括本文交代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各自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完成下面表格。
事件 人物品质
端灯送别客人 尊重友人
3.注意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当客人告辞的时候,他总是要端起灯来,将客人送出门外,客人作别离去,他并不立即回屋,而是一直那么端着灯站着,直到客人走远看不到了,才关上门回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已经学习了给文章拟题的方法,请你运用所学的方法,给本篇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鲁迅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我们读到的常常是他的战斗檄文,看到的是他同反动势力勇敢战斗的一面,对于他的生活细节知之甚少。
B.鲁迅先生并不是普通人,他是个整天呐喊呼号,不食人间烟火的特殊人物。
C.长期以来,“我”对鲁迅先生的感觉是有点片面的,细节中的鲁迅才是更加真实的。
6.本篇文章通过写鲁迅先生生前的具体事例,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二
鲁迅和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这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的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ー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地,关怀地;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地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结合上下文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举目无亲:
一见如故: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样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健步的奔跑”是指
“汗珠”喻指
3.回想“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写出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4.从本文来看,你觉得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习作。
1.“有你,真好”是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话。凝视着它,那人、那事、那场景……就会慢慢浮现在眼前。同学们,拿起笔,表达你的真挚情感吧!写的时候,可以假想这个“你”就在眼前,你在用文字和他对话。
2.要求:①想清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写出当时的场景。②要把能体现中心的事情写具体,并融入自己的感情。③字数在450字以上。
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卷面分:5分
一、14分。每字1分。
答案:凝视 澄碧 骤然 荡漾 厨房 毡帽 伶俐
二、18分。
答案:每空1分。(一)1.A 2.B 3.A 4.A 5.A 6.B 7.B 8.B
每空2分 (二)C (三)A (四)B (五)B (六)C
(一)2分。答案略。
(二)3分。1.熟悉 2.出售 3.从来
四、每空各1分,共8分
1.手捏一柄钢叉 尽力地刺去 将身一扭 逃走了
世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五、25分。(答出意思即可)
短文一 (15分2+4+3+2+2+2)
1.细枝末节:细小的树枝,微末的环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文中指极其不起眼的小事。(1分)
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文中指很微小的细节性的事。(1分)(言之有理即可)
2.两则日记 无私博大 鉴别不新鲜的鱼丸子 认真求实(每空1分)
3.这些加点的词,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先生送别客人时的场景,表现出先生对友人的尊重,以及这种行为的经常性(3分)。
4.细节中的鲁迅(2分)
5.B(2分)
6.对鲁迅先生的敬仰、爱戴之情。(2分)
短文二(10分2+4+2+2)
1.举目无亲: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2.萧红在文学界的成就 鲁迅对萧红的指引与关爱。
3.萧红经鲁迅的帮助和指导,在文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意思对即
可)
4.言之有理即可
六、习作(25分)
一类文(25-22分);二类文(21-18分);三类文(17-14分);四类文(13分及以下)
六年级语文单元试卷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