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8 08:2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红军长征
1.政治上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合组。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另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完成统一。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二次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因“济南惨案”,蒋介石部队绕道开进。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回东北,因其不能满足日本侵略的要求,日本策划皇姑屯事件将其炸死,即“皇姑屯事件”。
(3)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课堂探究】观察地图,并结合课本131页学习拓展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会不会带来和平?依据是什么?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1929-1930年)
①1929年3-6月,蒋桂战争
②1929年10-11月,蒋冯战争
③1930年3-11月,中原大战。这是国民党新军阀蒋和冯、阎、桂之间的最大规模的混战
①军阀各自为政;②内乱混战不断。
2.经济上
上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你可以得出有关民族资本发展的哪些信息?
1913—1936年民族资本发展迅速,但依然受到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挤压。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1)背景:
(2)表现:(P127)
(3)影响:
积极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消极
官僚资本的膨胀与巧取豪夺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1935年,国民政府说明币制改革原因:“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兴。”导致此次币制改革的外部原因是( )
A. 加强政治上的集权 B. 加强经济上的统一
C. 世界经济危机冲击 D. 为抗战作金融准备
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特点: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官僚资本概念解读
①国民政府建立,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②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③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④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币制改革——法币政策)。
C
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特作以下之宣言:
(一)中华民国与各国间条约之已届满期者,当然废除,另订新约。
(二)其尚未满期者,国民政府应即以正当之手续解除而重订之。
(三)其旧约业已期满而新约尚未订立者,应由国民政府另订适当临时办法,处理一切。
——《南京国民政府关于重订条约的宣言》
艰难中生存
积极: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
笼络民心,稳固政权
谋求国际社会认可,巩固政权
消极:未从根本上改变外交中的不平等地位,未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3.外交上
1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南昌起义
(1)背景:
(2)概况:
(3)意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八七会议
(1)地点:
(2)内容:
(3)意义:
①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②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③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④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有了军队
有了方向
汉口
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
1
3.秋收起义
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决定改向敌人薄弱的山区。
文家市
三湾
井冈山
长沙
(1)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①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
②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
意义:A.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标志中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
4.根据地建设
(2)发展根据地: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3)建立政权: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主席。
(4)进行土地革命。巩固红色政权。
(实质: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有了道路
秋收: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思考:结合地图分析中共为什么选择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①地处湘赣边界,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农产品丰富,群众基础较好。
②离中心城市较远,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
有了政权
有了理论
[框架建构]
南昌起义
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1927.8.1
1927.9
秋收起义
1931
建立红色
政权
1928.8.7
八七会议
枪杆子里出政权
1927.1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原因:
三、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巨大。
(2)转折:遵义会议
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重要转折点。
(3)结束:
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①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②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根本原因:“左”倾思想错误指导。
“左”的表现 :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幼稚→成熟
长征1
1934年十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渡过金沙江
爬雪山
过草地
1936年10月,红一与红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
3.意义
三、红军长征
材料一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二 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课堂探究】阅读以上材料,探讨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2)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
(3)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习近平
新时代的长征路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课小结
国民党
共产党
宁汉合流

济南惨案
5.3
皇姑屯事件
6.4
张学良改旗易帜
12.29
南昌起义
8.1
汉口会议
8.7
秋收起义
9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0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江西瑞金
11月
工农武装割据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形式统一
九一八事变
9.18
华北事变
围剿红军
“攘外必先安内”
开始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0月
遵义会议
1月
甘肃会宁会师
10月
红军长征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
西安事变
12.12
七七事变
7.7
1927
1931
1928
1930
1934
1935
1936
1937
基本特点是:
1.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斗争。
2.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 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2015·天津高考·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2021.1·浙江高考·12)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成立的地点位于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①为湖北武汉 ②为广西南宁
③为湖南井冈山 ④为瑞金
D
B
课堂检测
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先后拟定“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28年)、“实业建设程序案"(1931年)、“中国经济建设方案"(1937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许多大型的冶金、燃料、化工、电气及军工企业在这段时间创建。这些措施
A.践行了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 B.增强了政府在经济中主导作用
C.开创了国家千预经济的新模式 D.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详解】
据题意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发展计划以助力经济发展,所以这些措施说明增强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故选B;材料主要反映了政府制定计划助推经济发展,没有体现节制资本,排除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开创的,排除C;这些措施推动了经济发展,而非阻碍,排除D。
2.毛泽东曾指出,如果不能正确回答“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1928年,中共六大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答复,中国革命运动从此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这说明中共六大
A.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从理论上肯定了毛泽东思想
C
【详解】
材料中毛泽东肯定了正确革命理论对革命行动的指导意义,而“中共六大……进行了答复”“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等信息说明,中共六大关于发展革命根据地和加强军事建设的决定是有积极意义的,其意义主要表现在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不是中共六大的影响;B项对材料理解错误;当时尚未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D项与史实不符。
3.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同志大力提倡与敌占区的经济贸易。由此,根据地军民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采取灵活战术,如鼓励国民党统治区的商人与苏区进行贸易往来等方式,灵活开展与敌占区的经济贸易。这
A.丰富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涵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了成熟
C.是毛泽东有关于经济贸易理论的最初萌芽
D.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A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毛泽东同志大力提倡与敌占区的经济贸易”“根据地军民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采取灵活战术,如鼓励国民党统治区的商人与苏区进行贸易往来等方式,灵活开展与敌占区的经济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涵得到丰富,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4.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与这个“新起点”相关的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C
【详解】
根据材料“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遭到严重挫折”“转到向农村进军”可知,是秋收起义,秋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它却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故C正确;武昌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满清政府统治发动的、它与南昌起义都是攻击大城市,没有向农村进军的内容,故排除AB;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战略转移,故D排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