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及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17 11:5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
及原因分析。
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理解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防灾减灾工作能力和意识的提高,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我国国力的全面提升,并学会自我避灾。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难点: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各种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如水旱灾害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讲授新课]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结合课本54p图片判断自然灾害,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是否对人类造成损害。
练习:完成55p的活动1、2,进一步理解“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2、自然灾害的分类:
①、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②、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活动一:展示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我国的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洪涝多发区大多在我国 以南的地区(即南方地区)。该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势低平,河流较多,易发生洪涝。
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因为华北地区降水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 西伯利亚,大致沿东南方向运动。
寒潮主要影响我国的哪些地区?为什么南方地区受寒潮的影响较小?
寒潮影响我国除 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南方地区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远,并且受重重山脉的阻挡,所以南方地区受寒潮的影响小。
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为什么?
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 地区。因为台风从低纬度海洋入侵,登陆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台风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大风会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引发洪涝。
过渡: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
活动二:展示图2.49“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以下问题。
我国的地震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地震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西南地区 和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即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东南地区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即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在哪里 为什么?
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区,以 横断山脉 最为集中。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处我国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渡地带,地面崎岖,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承转: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的防灾减灾呢?
(三)防灾减灾
活动三:结合课本58~59的图片
这几幅图反映了什么内容?(防灾减灾措施)。
掌握常见的避灾方法:地震的预防,泥石流的预防
播放国家防灾减灾的视频及救灾时的感人画面,全面认识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能力和意识的提高,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四)课堂练习:依据课堂时间而定。
[课堂小结]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我国又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但我们只要注意做好防灾减灾的工作,就能将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作业布置]填充图册:a组完成31页1题、34页4题;b组加做34页5题。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1、常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3.防灾减灾
教 学 反 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解读了课程标准,准确把握了本节的教学知识点和重难点,运用多种教法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在我国的分布及成因,并且联系学生实际,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另外,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近年来我国提高了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的视频环节,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虽然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如:今后的教学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效率;多给学生机会,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深入钻研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真正使课堂成为师生学习、交流、探究的媒介,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作 业 设 计
A组完成“填充图册”31页1题、34页4题。(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基础常识,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识图归类:①、将下列天气预警符号与其对应的图片连线。
②、下列图片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属于地质
灾害的是( )。
4、识图应用: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二、B组加做:34页5题。(设计意图:在基础之上,掌握效果好一点的学生自由发挥。)
5、读图分析:①、左图中A、B、C是泥石流发生时人们自救的逃跑方向,
请判断其中哪个方向是对的,哪个方向是错的?
②、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