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12讲人、环境与健康(课件 31张PPT+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12讲人、环境与健康(课件 31张PPT+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17 23:17:09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模 块 一
生 命 科 学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模块一生命科学)
第12讲 人、环境与健康
〇知识框架
人、健康与环境
健康
免疫
传染病
非传染
性疾病
病原体
特点
预防措施
传染性
流行性
免疫性
肿瘤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关系健康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自然免疫
人工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〇回归教材
一、健康的含义
1、健康:健康包括生理健康、 和社会关系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三者处于 状态。
2、亚健康:是指处于 和 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
心理
最佳
健康 疾病
二、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和能力。人体的免疫功能体现在 、自我稳定、 。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a.概念:是人类种族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防御功能。
b.特点:人生来具有的,对 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抗感染
免疫监视
天然
多种病原体
c.组成:
第1道防线:由 、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等组成,其作用是阻挡或杀死 、清扫异物。
第2道防线:由体液中的 和 组成,其作用是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
a.概念:只针对 的识别和杀灭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b.特点:出现较慢,但是针对性 ,作用强大。
病原体
皮肤
吞噬细胞
溶菌酶
某一种

c. 类型:
特异性免疫性是人体的第3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 免疫;
①体液免疫:
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体液中相应的 消灭,这种以 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称为体液免疫。
②细胞免疫:
抗原进入人体后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和消除,这种以 细胞为主的免疫称为细胞免疫。
细胞
抗体
B淋巴
T淋巴
3、抗原和抗体
(1)抗原: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2)抗体:
抗体是指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反应的_____________。
免疫球蛋白
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抗原指的是能够进入人体,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多种物质都可以成为抗原。
抗体是一种由人体的淋巴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它是在抗原进入人体之后,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
抗体能与特异性的抗原相结合,主要是能够帮助人体清除侵入人体内的抗原,包括一些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异物。
三、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1、人工免疫
(1)人工主动免疫:注射______或______物质,让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2)人工被动免疫:把含 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注入人体,可使人体立即获得免疫。
2、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人体进行 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从而达到 的目的。
疫苗 抗原
特异性抗体
预防
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
四、营养素的作用,建立平衡膳食的观点:
1、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①蛋白质;② ;③ ;④水;⑤无机盐;⑥ ;⑦膳食纤维。
2、平衡膳食:针对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及人体的需要量,每天食用较多的 类和 类,一定量的肉类和其他含蛋白质的食品,少量的脂肪类食物。
谷 蔬菜
糖类 脂肪
维生素
五、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
1、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不良的嗜好,有 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心态等。
2、吸烟:香烟中含有 、烟碱、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损害人的
系统、 系统、 统、 系统等,使癌症发病率大大提高。
3、吸毒:具有很强的 性;破坏身体各个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力;价格昂贵,倾家荡产,危害社会。
4、酗酒: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 饮酒会使人急性酒精中毒,严重损害人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
规律
焦油
呼吸 消化 循环 神经
成瘾
过量
六、引起冠心病、肿瘤、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
1、肿瘤:一种_______疾病,由细胞不正常分裂产生,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即癌)的最大特点是肿瘤细胞能转移并侵犯新组织。
2、动脉硬化:由血液中的_______物质(胆固醇)在动脉管壁沉积增厚,使管壁_____下降,血流量减少导致。常见的疾病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血栓等。
细胞性
脂肪类
弹性
3、高血压:收缩压持续大于 千帕或舒张压大于 千帕。
4、糖尿病:血糖浓度高,肾脏无法将葡萄糖全部吸收,随尿液排出。原因是_______分泌不足。其治疗办法为 胰岛素制剂,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
七、常见的传染病的特点:
1、传染病:由 引起并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寄生虫和微生物是两大类病原体。
2、传染病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胰岛素
18.7
12.0
注射
病原体
流行性 传染性 免疫性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1) :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2) :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等)。
(3) :缺乏免疫力的人群(老、弱、少锻炼者等)。
(4)传染源和病原体的区别:能引起人生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和寄生虫等为 ; 是病原体携带者。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病原体
传染源
4、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1)_________ ___:对传染病人治疗、隔离。
(2)______________:对生活用具进行消毒,消灭媒介动物等。
(3)_______ ______:避免接触,预防接种,锻炼身体。
切断其中 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任一
5、常见传染病
传染病类型 病例 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流感、腮腺炎、 麻疹、百日咳、SARS等 ______、______等
消化道传染病 肝炎、细菌性痢疾、 伤寒、蛔虫病等 ______、______等
血液传染病 疟疾、流行性乙脑、 丝虫病等 吸血昆虫等
体表传染病 狂犬病、破伤风、 沙眼、血吸虫病等 _______、
体表黏膜接触等
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梅毒、淋病等 ________等
空气 飞沫
食物 饮水
皮肤
性接触
七、环境毒物和防毒措施
1、环境毒物:环境中的某些物质经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 ,这些物质称为环境毒物。
2、中毒:由 引起的疾病称为中毒。人体中毒后,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毒物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八、触电、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首先要排除__________。如触电者要使其脱离电源;若呼吸微弱或心跳停止时,则需进行 和胸外心脏按压。若被毒蛇咬伤,应在伤口的 端结扎,防止蛇毒扩散,并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病变
环境毒物
致死因素
人工呼吸
近心
〇典例剖析
例1、2020年5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间特殊的隔离病房里,住着65岁的新冠肺炎(感染新冠病毒所致)患者——崔安(化名),他接受双肺移植手术已满14天,其恢复状态令所有人惊喜和欣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B.隔离病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移植的双肺相当于抗原
D.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B
解析:
A.新冠肺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正确;B.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隔离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错误;C.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移植的双肺相当于抗原,正确;D.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B。
例2、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B.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A
解析:
A、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人体的血液总量大约是4000毫升),人体运动时血量不会改变,血液速度会发生变化,A错误。B、由分析可知,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脑的速率基本不变,因此,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B正确。C、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C正确。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A。
例3、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认识或做法合理的是(  )
A.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形,长期不吃早餐
B.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属于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C.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D.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保持警惕,更要远离毒品
D
解析:
A、长期不吃早餐,会造成营养不良,危害人体健康,A错误;B、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B错误;C、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如愿意与异性接近,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C错误;D、注意筛选信息,学习积极、健康的知识。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是:D。
例4、宫颈癌疫苗,又称为HPV疫苗,是一种预防宫颈癌发病的疫苗。宫颈癌主要由感染HPV病毒感染,进而有效预防了宫颈癌的发病,可防止人体感染疫苗所涵盖的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注射疫苗是属于预防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B.注射疫苗后能够抵抗所有的HPV感染
C.接种疫苗后,接种者体内发生的是特异性免疫
D.HPV的主要途径是空气传播
C
解析:
A、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注射疫苗是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错误。B、HPV疫苗有二价、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其中九价疫苗可以防治九种HPV,男女均可接种,HPV疫苗后能够抵抗HPV病毒,但不能够抵抗所有的HPV感染,错误。C、接种疫苗后可以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一特定的传染病,属于特异性免疫,正确。D、HPV主要通过性或皮肤接触传播,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是:C。
例5、计划免疫是预防人类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 )
C
解析:
在注射疫苗时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抗体数量为0;注射疫苗一定时间后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数量才开始增多;当抗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抗体消灭抗原,导致抗原数量开始减少。因此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C。
所以本题答案:C。
例6、将蝮蛇的微量蛇毒注射到马体内(蝮蛇蛇毒是一种蛋白质),过一段时间后逐步增加注射量,数周后抽出马血,除去其中的血细胞和部分无用蛋白质,即可得到抗蝮蛇蛇毒的血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被蝮蛇咬伤后,可用此免疫血清进行治疗
B.这种血清可以对所有毒蛇的蛇毒产生免疫作用
C.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员,应注射血清进行预防
D.注入马体内的蛇毒为抗体,使马的体内产生了抗原
A
解析:
A.被蝮蛇咬伤后,可以用抗蝮蛇蛇毒血清治疗,因为血清里含有清除蝮蛇蛇毒的专门抗体,符合题意;B.此血清含有的抗体是由于蝮蛇的蛇毒刺激马的免疫系统产生的,所以只能解蝮蛇的蛇毒,其他的蛇毒成分与蝮蛇的蛇毒不一样,所以此血清不能抵抗所有蛇的蛇毒,不符合题意;C.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注射了此血清后体内一段时间内有抗蝮蛇蛇毒的抗体,但抗体不会长期存在于人体内,所以不能用来预防,预防的话要注射疫苗,疫苗一般是灭活病毒,相当于抗原而不是抗体,不符合题意;D.注入马体内的蛇毒为抗原,它使马的血液中产生抗体,不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答案:A。
例7、近期,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新冠疫情,几百万人感染新冠肺炎。
(1)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说明传染病具有   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教室进行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属于   。
(3)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中含有抗体,可以用于治疗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康复者体内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属于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传染
切断传播途径
特异性
解析:
(1)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说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教室进行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治疗新冠肺炎其中的一种治疗手段是对重症患者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清,因为康复者体内含有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本题答案为:(1)传染(2)切断传播途径(3)特异性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模块一 生命科学)
第12讲 人、环境与健康(课堂讲解)
〇知识框架
〇回归教材
一、健康的含义
1、健康:健康包括生理健康、 和社会关系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三者处于 状态。
2、亚健康:是指处于 和 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
二、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和能力。人体的免疫功能体现在 、自我稳定、 。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a.概念:是人类种族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防御功能。
b.特点:人生来具有的,对 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c.组成:第1道防线:由 、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等组成,其作用是阻挡或杀死 、清扫异物。 第2道防线:由体液中的 和 组成,其作用是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
a.概念:只针对 的识别和杀灭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b.特点:出现较慢,但是针对性 ,作用强大。
c. 类型:特异性免疫性是人体的第3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 免疫;
①体液免疫: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体液中相应的 消灭,这种以 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称为体液免疫。
②细胞免疫:抗原进入人体后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和消除,这种以 细胞为主的免疫称为细胞免疫。
3、抗原和抗体
(1)抗原: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2)抗体:抗体是指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反应的_____________。
抗原与抗体的关系:抗原指的是能够进入人体,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多种物质都可以成为抗原。抗体是一种由人体的淋巴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它是在抗原进入人体之后,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抗体能与特异性的抗原相结合,主要是能够帮助人体清除侵入人体内的抗原,包括一些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异物。
三、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1、人工免疫
(1)人工主动免疫:注射______或______物质,让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2)人工被动免疫:把含 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注入人体,可使人体立即获得免疫。
2、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人体进行 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从而达到 的目的。
四、营养素的作用,建立平衡膳食的观点:
1、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①蛋白质;② ;③ ;④水;⑤无机盐;⑥ ;⑦膳食纤维。
2、平衡膳食:针对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及人体的需要量,每天食用较多的 类和 类,一定量的肉类和其他含蛋白质的食品,少量的脂肪类食物。
五、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
1、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不良的嗜好,有 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心态等。
2、吸烟:香烟中含有 、烟碱、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损害人的 系统、 系统、 统、 系统等,使癌症发病率大大提高。
3、吸毒:具有很强的 性;破坏身体各个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力;价格昂贵,倾家荡产,危害社会。
4、酗酒: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 饮酒会使人急性酒精中毒,严重损害人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
六、引起冠心病、肿瘤、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
1、肿瘤:一种_______疾病,由细胞不正常分裂产生,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即癌)的最大特点是肿瘤细胞能转移并侵犯新组织。
2、动脉硬化:由血液中的_______物质(胆固醇)在动脉管壁沉积增厚,使管壁_____下降,血流量减少导致。常见的疾病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血栓等。
3、高血压:收缩压持续大于 千帕或舒张压大于 千帕。
4、糖尿病:血糖浓度高,肾脏无法将葡萄糖全部吸收,随尿液排出。原因是_______分泌不足。其治疗办法为 胰岛素制剂,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
七、常见的传染病的特点:
1、传染病:由 引起并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寄生虫和微生物是两大类病原体。
2、传染病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1) :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2) :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等)。
(3) :缺乏免疫力的人群(老、弱、少锻炼者等)。
(4)传染源和病原体的区别:能引起人生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和寄生虫等为 ; 是病原体携带者。
4、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1) :对传染病人治疗、隔离。
(2) :对生活用具进行消毒,消灭媒介动物等。
(3) :避免接触,预防接种,锻炼身体。
切断其中 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5、常见传染病
七、环境毒物和防毒措施
1、环境毒物:环境中的某些物质经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 ,这些物质称为环境毒物。
2、中毒:由 引起的疾病称为中毒。人体中毒后,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毒物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八、触电、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首先要排除__________。如触电者要使其脱离电源;若呼吸微弱或心跳停止时,则需进行 和胸外心脏按压。若被毒蛇咬伤,应在伤口的 端结扎,防止蛇毒扩散,并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〇典例剖析
例1、2020年5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间特殊的隔离病房里,住着65岁的新冠肺炎(感染新冠病毒所致)患者——崔安(化名),他接受双肺移植手术已满14天,其恢复状态令所有人惊喜和欣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B.隔离病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移植的双肺相当于抗原 D.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例2、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则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B.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例3、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认识或做法合理的是(  )
A.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形,长期不吃早餐
B.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属于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C.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D.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保持警惕,更要远离毒品
例4、宫颈癌疫苗,又称为HPV疫苗,是一种预防宫颈癌发病的疫苗。宫颈癌主要由感染HPV病毒感染,进而有效预防了宫颈癌的发病,可防止人体感染疫苗所涵盖的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注射疫苗是属于预防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B.注射疫苗后能够抵抗所有的HPV感染
C.接种疫苗后,接种者体内发生的是特异性免疫
D.HPV的主要途径是空气传播
例5、计划免疫是预防人类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 )
例6、将蝮蛇的微量蛇毒注射到马体内(蝮蛇蛇毒是一种蛋白质),一段时间后逐步增加注射量,数周后抽出马血,除去其中的血细胞和部分无用蛋白质,即可得到抗蝮蛇蛇毒的血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被蝮蛇咬伤后,可用此免疫血清进行治疗
B.这种血清可以对所有毒蛇的蛇毒产生免疫作用
C.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员,应注射血清进行预防
D.注入马体内的蛇毒为抗体,使马的体内产生了抗原
例7、近期,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新冠疫情,几百万人感染新冠肺炎。
(1)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说明传染病具有   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教室进行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属于   。
(3)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中含有抗体,可以用于治疗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康复者体内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属于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第12讲 人、环境与健康(作业)
1、“关爱生命,健康生活”。下列行为不利于健康的是(  )
A.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B.拒绝吸烟、酗酒、吸毒
C.参加体育锻炼 D.沉湎网络游戏
2、联合国把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倡导“爱生命,不吸毒”。 以下有关毒品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B.吸毒会使免疫系统遭到损害
C.每个公民都应参与禁毒活动 D.为了兴奋可以吸食少量毒品
3、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的是( )
A.体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毒失活 B.青霉素能杀死侵入人体的某些细菌
C.人体内衰老的细胞被吞噬细胞消化分解 D.移植的异体器官被人体排斥
4、调查显示,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吸毒人群经常共用餐具 B.吸毒人群经常在同一水池游泳
C.吸毒人群经常共用注射针头 D.吸毒人群经常在同一房间吸食毒品
5、2020年初以来,世界多地先后暴发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是一种高致病性的遗传病
B.勤洗手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没有预防效果
C.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目的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D.对确诊病例进行强制医学隔离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6、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它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曾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宁波籍科学家顾方舟与同事研制了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使我国千百万儿童远离了小儿麻痹症。因此,顾方舟被称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儿麻痹症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
B.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
C.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给儿童服用“糖丸”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儿童服用“糖丸”后,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7、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 B.患流行性感冒的病人是病原体
C.流行性感冒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D.接种流感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8、我国一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一起临床试验,疫苗进入人体后(  )
A.作为抗体,引发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B.B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消灭病原体
C.T淋巴细胞产生抗原,消灭病原体 D.免疫细胞在消灭病原体的同时,产生免疫记忆
9、新冠肺炎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如右图所示,所以在疫情期间外出时提倡戴口罩。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新冠病毒( )
A.属于单细胞生物 B.能离开生物体独立生活
C.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源 D.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
10、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两次侵染人体的先后时间顺序,曲线表示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毒第Ⅱ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抗原被清除后,人体产生该抗体的能力消失
C.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2020年5月31日是第33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和电子烟”。如图表示相同年龄段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功能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吸烟行为会显著损害吸烟者的肺功能
B.肺功能为M时,非吸烟者的年龄大于吸烟者
C.年龄为N时,非吸烟者的肺功能更强健
D.随着年龄增长,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的肺功能下降程度一致
12、如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D.抗体抵抗抗原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
13、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它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曾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宁波籍科学家顾方舟与同事研制了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使我国千百万儿童远离了小儿麻痹症。因此,顾方舟被称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儿麻痹症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
B.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
C.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给儿童服用“糖丸”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儿童服用“糖丸”后,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14、今年上半年全球发生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据国家卫健委发布,至2020年4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新冠病毒确诊病例84373例,累计死亡4643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是本次传染病的传染源
B.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C.为预防新冠病毒,出门应该戴口罩,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人们在春节期间减少外出、不去人群聚集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15、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季节性流感导致全球每年数亿人患病。
(1)20世纪40年代开始生产流感疫苗。很多时候流感疫苗的效力不足60%,可能是因为流感病毒在一段时间后发生了   ,产生新的毒株。
(2)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按传播途径来分,流感属于   传染病。
16、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的抗疫斗争上下同心,举措得力,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请回答:
(1)疫情期间,为防止病毒感染,专家建议大家要科学佩戴口罩,据此判断新冠肺炎属于   (填“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病;
(2)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该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   。
17、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老师制作防疫示意简图指导同学科学防疫,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必须寄生在_______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图中甲、乙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中传播途径分析,预防新冠肺炎我们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我国正在研制的预防新冠肺炎的疫苗属于__________。
18、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发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IgM和IgG是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的两种抗体,其产生及含量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潜伏期内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IgM和IgG,所以传染病防控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必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______(填“抗体”或“核酸”)检测。
(2)接种疫苗可保护易感人群。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已有5个新冠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若接种灭活疫苗的志愿者不发病且____(填“IgM”或“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则可初步判断该疫苗安全有效,理由是两种抗体中,该抗体量多且存在时间长。上述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勤洗手,戴口罩”可切断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
19、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命名为“COVID-19”。2020年4月,我国科学家利用恒河猴等动物初步研制出了疫苗a,为了检验疫苗a对新冠肺炎是否有预防作用,进行实验得到部分数据如下(注:安慰剂无任何药理作用和致病作用,只起到心理安慰作用) :
根据表格和相关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
(2)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起______作用。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本实验的结论应用于传染病的预防,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该措施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防御、识别(监视)和_______等。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第12讲 人、环境与健康(作业)
1、“关爱生命,健康生活”。下列行为不利于健康的是(  )
A.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B.拒绝吸烟、酗酒、吸毒
C.参加体育锻炼 D.沉湎网络游戏
[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游戏,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符合题意。
[答案]D
2、联合国把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倡导“爱生命,不吸毒”。 以下有关毒品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B.吸毒会使免疫系统遭到损害
C.每个公民都应参与禁毒活动
D.为了兴奋可以吸食少量毒品
[解析]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A正确;B、吸毒会使免疫系统遭到损害,B正确;C、我们都要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C正确;D、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D错误。
[答案]D
3、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的是( )
A.体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毒失活
B.青霉素能杀死侵入人体的某些细菌
C.人体内衰老的细胞被吞噬细胞消化分解
D.移植的异体器官被人体排斥
[解析] A.体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毒失活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B.青霉素属于抗生素,直接消灭细菌,不属于免疫,B错误;C.人体内衰老的细胞被吞噬细胞消化分解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D.移植的异体器官被人体排斥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答案]B
4、调查显示,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吸毒人群经常共用餐具
B.吸毒人群经常在同一水池游泳
C.吸毒人群经常共用注射针头
D.吸毒人群经常在同一房间吸食毒品
[解析] 艾滋病毒可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等途径传播,所以A.吸毒人群经常共用餐具,不会传染的;B.吸毒人群经常在同一水池游泳,也不会传染的;C.吸毒人群经常共用注射针头,会传染的;D.吸毒人群经常在同一房间吸食毒品,一般不会传染。
[答案]C
5、2020年初以来,世界多地先后暴发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是一种高致病性的遗传病
B.勤洗手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没有预防效果
C.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目的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D.对确诊病例进行强制医学隔离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解析]A、“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的传染病,错误。B、勤洗手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有预防效果,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错误。C、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错误。D、对确诊病例进行强制医学隔离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正确。
[答案]D
6、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它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曾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宁波籍科学家顾方舟与同事研制了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使我国千百万儿童远离了小儿麻痹症。因此,顾方舟被称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儿麻痹症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
B.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
C.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给儿童服用“糖丸”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儿童服用“糖丸”后,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析]A、小儿麻痹症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A正确;B、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可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甚至造成个别患者死亡,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B正确;C、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给儿童服用“糖丸”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错误;D、儿童服用“糖丸”后,但能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叫做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答案]C
7、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 B.患流行性感冒的病人是病原体
C.流行性感冒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D.接种流感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A错误;B、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B错误;C、流行性感冒是一种传染性疾病;C错误;D、接种流感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D正确。
[答案]D
8、我国一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一起临床试验,疫苗进入人体后(  )
A.作为抗体,引发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B.B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消灭病原体
C.T淋巴细胞产生抗原,消灭病原体 D.免疫细胞在消灭病原体的同时,产生免疫记忆
[解析]A、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疫苗属于抗原,错误;BC、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抗体,来消灭病原体,错误;D、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病原体,免疫细胞在消灭病原体的同时,会产生免疫记忆,一旦真正的病毒进入人体,B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来抵抗该病原体,从而消灭病毒,正确。
[答案]D
9、新冠肺炎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如右图所示,所以在疫情期间外出时提倡戴口罩。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新冠病毒( )
A.属于单细胞生物 B.能离开生物体独立生活
C.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源 D.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
[解析]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单细胞生物,A错;B.病毒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中才能长期存活,所以不能离开生物体独立生活,B错误;C.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不是传染源,C错误;D.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D正确。
[答案]D
10、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两次侵染人体的先后时间顺序,曲线表示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毒第Ⅱ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抗原被清除后,人体产生该抗体的能力消失
C.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
[解析]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故A正确;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抗原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还将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故B错误;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故C正确;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D正确。
[答案]B
11、2020年5月31日是第33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和电子烟”。如图表示相同年龄段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功能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吸烟行为会显著损害吸烟者的肺功能
B.肺功能为M时,非吸烟者的年龄大于吸烟者
C.年龄为N时,非吸烟者的肺功能更强健
D.随着年龄增长,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的肺功能下降程度一致
[解析] A.吸烟行为会显著损害吸烟者的肺功能,正确;B.肺功能为M时,非吸烟者的年龄大于吸烟者,正确;C.年龄为N时,非吸烟者的肺功能更强健,正确;D.随着年龄增长,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的肺功能下降程度不一致,吸烟者下降更快些,D错误。
[答案]D
12、如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D.抗体抵抗抗原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
[解析]第一、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范围。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A正确;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B不正确;C.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C正确;D.抗体抵抗抗原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D正确。
[答案]B
13、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它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曾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宁波籍科学家顾方舟与同事研制了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使我国千百万儿童远离了小儿麻痹症。因此,顾方舟被称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儿麻痹症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
B.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
C.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给儿童服用“糖丸”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儿童服用“糖丸”后,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析]A、小儿麻痹症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A正确;B、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可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甚至造成个别患者死亡,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B正确;C、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给儿童服用“糖丸”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错误;D、儿童服用“糖丸”后,但能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叫做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答案]C
14、今年上半年全球发生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据国家卫健委发布,至2020年4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新冠病毒确诊病例84373例,累计死亡4643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是本次传染病的传染源
B.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C.为预防新冠病毒,出门应该戴口罩,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人们在春节期间减少外出、不去人群聚集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解析]A、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新冠病毒是本次传染病的病原体。A错误;B、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的属于呼吸道道传染病。B错误;C、出门戴口罩属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D、人们在春节期间减少外出、不去人群聚集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
[答案]C
15、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季节性流感导致全球每年数亿人患病。
(1)20世纪40年代开始生产流感疫苗。很多时候流感疫苗的效力不足60%,可能是因为流感病毒在一段时间后发生了   ,产生新的毒株。
(2)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按传播途径来分,流感属于   传染病。
[解析](1)流感病毒较易发生变异,导致后代的“外貌”发生改变,这样疫苗的效力就有点不足。
(2)流感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进行传播,按传播途径区分该病属于呼吸道传染斌。
[答案](1)变异(2)呼吸道
16、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的抗疫斗争上下同心,举措得力,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请回答:
(1)疫情期间,为防止病毒感染,专家建议大家要科学佩戴口罩,据此判断新冠肺炎属于   (填“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病;
(2)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该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   。
[解析](1)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患病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我们戴口罩、勤洗手、医生护士穿隔离衣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属于 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1)呼吸道(2)控制传染源。
17、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老师制作防疫示意简图指导同学科学防疫,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必须寄生在_______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图中甲、乙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中传播途径分析,预防新冠肺炎我们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我国正在研制的预防新冠肺炎的疫苗属于__________。
[解析] (1)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必须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图中甲是传染源,乙属于易感人群。 (2)据图中传播途径分析,新冠肺炎病毒是通过唾液、鼻腔等分泌物、空气飞沫、物体接触等传播的,所以预防新冠肺炎我们应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等。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我国正在研制的预防新冠肺炎的疫苗属于抗原。
[答案](1)活细胞 传染源 易感人群 (2)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等 疫苗
18、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发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IgM和IgG是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的两种抗体,其产生及含量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潜伏期内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IgM和IgG,所以传染病防控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必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______(填“抗体”或“核酸”)检测。
(2)接种疫苗可保护易感人群。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已有5个新冠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若接种灭活疫苗的志愿者不发病且____(填“IgM”或“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则可初步判断该疫苗安全有效,理由是两种抗体中,该抗体量多且存在时间长。上述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勤洗手,戴口罩”可切断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
[解析] (1)根据资料分析和观察IgM和IgG在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过程可知,新冠肺炎患者在潜伏期内检测不到IgM和IgG,所以传染病防控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必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的检测。(2)通过对照组IgG抗体在体内的相对含量和接种疫苗的试验中人体内IgG抗体的相对含量比较,接种疫苗的试验中产生的IgG抗体的含量高于对照组IgG抗体的含量,而且在人体内存在的时间也长,由此,可初步判断该疫苗安全有效。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因此“勤洗手,戴口罩”可切断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
[答案] (1)不能 核酸 (2)IgG 特异性 (3)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
19、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命名为“COVID-19”。2020年4月,我国科学家利用恒河猴等动物初步研制出了疫苗a,为了检验疫苗a对新冠肺炎是否有预防作用,进行实验得到部分数据如下(注:安慰剂无任何药理作用和致病作用,只起到心理安慰作用) :
根据表格和相关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
(2)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起______作用。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本实验的结论应用于传染病的预防,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该措施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防御、识别(监视)和_______等。
[解析] (1)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2)1.2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有疫苗a,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疫苗a对新冠肺炎有预防作用。
(4)将本实验的结论应用于传染病的预防,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是接种相关的疫苗,该措施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防御、识别(监视)和清除异常细胞等。
[答案](1)新冠肺炎病毒(2)对照 (3)疫苗a对新冠肺炎有预防作用(4)接种相关的疫苗; 消除
21清风明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