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2.70多年来,世界银行历届行长均由美国人担任,而其姊妹机构国家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之位则一直由欧洲人把持,这一“潜规则”反映了( )
A.美欧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主导地位 B.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受到遏制
C.美国和西欧联合操纵世界经济与贸易 D.美欧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有明确分工
3.据统计:1947年美国的贫困率为33%,1952年为29%,1958年贫困率从1953年的23%下降到21%.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经济”的不断发展 B.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
C.“自由放任”政策的巩固 D.美国主导世界货币体系
4.下表《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反映出( )
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年代 应用研究年代 生产推广年代 B—A年差 C—B年差 C—A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激光 1958 1960 1961 2 1 3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5.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
6.“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经济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为了获得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而人多数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这说明( )
A.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已经难以为继 B.福利国家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
C.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D.大众民主政治绑架了福利国家制度
7.下列关于“福利国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福利国家”制度是由政府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B.“福利国家”制度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
C.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D.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不断扩大福利的规模
8.“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这一理论的提出( )
A.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D.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9.下图为描绘20世纪70年代欧洲“乞丐行乞”的漫画,这说明( )
A.欧洲崛起取代了美国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C.美元不再是世界主要货币 D.世界贸易体系遭遇了挫折
10.新冠疫情爆发后,为解决学生不能到校上课的困难,贵州省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空中黔课”的教学工作,使学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做到了“停课不停学”。这种网络教学方式的成功运用反映了( )
A.网络教学取代了传统的教学 B.传统的教学方式毫无优势可言
C.互联网成为唯一的学习媒介 D.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
11.二战前,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放弃了本国货币与黄金保持固定汇率的机制,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反映( )
A.区域集团化的雏形出现 B.多国加大对经济的干预
C.国际经济需要秩序规范 D.经济危机得以缓解
12.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增长“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 B.各国经济调整和改革
C.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和平环境 D.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13.1947年10月30日,美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
A.是美苏冷战的必然产物 B.是基于经济危机的深刻反思
C.建立起永久性多边贸易体制 D.源自于凯恩斯主义理论指导
14.某同学探究“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时,将英美设计的战后货币秩序与经济运动蓝图绘制成如下图示
这场英美之间“布雷顿森林的较量”旨在( )
A.建立战后国际货币体系 B.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C.争夺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D.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
15.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以后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初,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反映出本质问题(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生产力发展进行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16.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建立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
②为了保证公民基本经济生活
③通过立法等手段建立的各种保障
④国家要负责弥补损失并提供医疗等服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政府开支体系包括国防、行政、投资、社会福利、补贴和救济等。1965-1983年间,法国财政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7.5%增至50%,英国从,35.3%增至58.9%,意大利从.32.9%增至56.6%。这一变化有利于( )
A.实现部分社会财富再分配 B.提高国家垄断资本经济效益
C.降低国家对税收依赖程度 D.发挥私人垄断企业社会价值
二、材料题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早在亨利八世时期就断绝了与罗马的关系,建立了英国国教,这避免了发生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王权与教权的争议,使得英国的政治争议以阶级划线,即工人阶级对中产阶级。英国建立了有效的和不腐败的公务员部门,而这对有效的福利计划来说是绝对必需的。工人组织了强大的工会,组建了面向工人的政党一一工党。二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后宣布实行《国民保险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摘自马丁.瑟勒博《福利国家的变迁》
材料二 撒切尔首相上台后,试图推动一场福利制度革命,以应对经济形势的恶化。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普遍性原则,即所有的英国公民都可以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改革后则将国家支出集中于“最需要帮助的那些人”。以往英国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障中起到绝对的主体作用,撒切尔首相强制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和个人养老金保险,即在国民保健体系中推行市场机制。撒切尔夫人更加强调传统家庭观念,呼吁回归家庭美德鼓励人民自立自主,不过多依赖政府,特别是要求社区、家庭和个人注重自我保健自我救护,从而达到减轻国家负担的作用。
——摘自赵红《撤切尔夫人的福利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成为福利国家的原因。
(2)二战后撤切尔首相的福利制度改革有哪些变化?英国福利制度改革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有何启示?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有些主要的事件,影响着美国的地位及外交战略。越战失败和水门事件同时留下的后遗症:巨大的失望同时,20世纪70年代也目睹了像通用汽车这样的私企巨头的潦倒。
——摘編自2001年8月24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法德双方在对外政策上坚持了政治现实主义取向,认识到为保障各自和彼此的安全、稳定和繁荣,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特殊两极格局下,必须尽快实现和解。这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清醒认识、理性界定和务实追求,也体现了戴高乐、阿登纳、施密特、德斯坦、勃兰特等领导人的战略性、长远性政治考量
——摘编自赵明吴《法德和解对东北亚的启示》
材料三 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在这个新的主角亮相之前,世界经济将继续发生混乱……但目前在世界上靠得住的只有日本。日本有责任应该主动地为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増长而发挥最大的力量。
——摘编自198年1月1日《日本产经新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战略做出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德和解的原因和影响。
(3)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推行的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利影响凸显,因此提出“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试图减少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权力下放只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虽提到“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但这是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况且此时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庞大”,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加重联邦政府的财政负担,故C项错误;美国联邦政府只是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材料核心内容的能力。两大机构是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的调整有着重要影响,材料体现出美欧对两大机构的控制,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答案:B
解析:
4.答案:B
解析:图表比较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中的代表性科学成果从研究到应用、生产推广的时间间隔,从中可以看出,从第一次工业(科技)革命到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科学成果从研究发明到应用、生产推广的时间间隔总体上是越来越短,这可以说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故B项正确;仅从图表材料中不能看出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事实上第一次工业(科技)革命时期的科学成果都是技术进步推动的,与科学理论结合并不紧密,故A项错误;仅从图表数据中无法得出“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的结论,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科技)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没有紧密结合,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
6.答案:D
解析:
7.答案:D
解析:
8.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可知该理论与能量的交换有关,可判断出“这一理论”是量子论,D项是对其的正确描述。A项是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B项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C项是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不是摇摆不定,故排除A项;“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不是题意反映的本质问题,故排除C项;题意没有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的内容,故排除D项。无论是自由放任、凯恩斯主义还是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其政策调整都需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在所能容纳的生产关系范围内进行自我调整,故选B。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A
解析:
18.答案:(1)原因:通过宗教改革断绝与罗马教廷的关系,专注于解决国内级矛盾;国家机构高效廉洁;代表工人权益的工会组织;政党政治的推动;工人阶级争取权益的不断斗争;立法保障。
(2)变化:以选择性原则代替普遍性原则;推行市场机制以代替政府的绝对作用;以强调社区、家庭和个人作用部分代替国家政府的作用。
解析:
19.答案:1.原因:在越南战争中失利;尼克松的政治丑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等等。
2.原因:政治上,二战后的德国在美国主导下进行民主改革,根除法西斯主义,吸取战争留下的深刻教训;经济上,西欧经济恢复并希望进一步发展,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法德关系的改善与两国政治家的努力也分不开;法德两国历史人文相近。
影响: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开展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为当今社会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与对抗提供了范例。
3.特点: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发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