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2课时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飞向蓝天的恐龙
徐 星
课前导入
今天我们来到恐龙博物馆,担任解说员,需要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同学们,凶猛、笨重的恐龙与轻灵、敏捷的鸟儿,无论从外形上还是生活习性上,二者似乎都毫不相干,可科学家在研究了大量化石后,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品读鉴赏
自读课文第1-2自然段,在小组内探讨交流,完成下表。
《飞向蓝天的恐龙》研究调查表 恐龙与鸟类相似之处
根据发现提出的假说
科学家找到的证据
科学家得出的结论
《飞向蓝天的恐龙》研究调查表 恐龙与鸟类相似之处 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根据发现提出的假说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科学家找到的证据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科学家得出的结论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得出结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尽量多地记录下有关恐龙的内容。恐龙飞向蓝天,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第一种恐龙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时间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这段话的结构:总分
这段话介绍了“庞大家族”中的哪几种恐龙?
两足奔跑
四足行走
对比
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只有几千克
形态、行走
身型、体重
性情、食性
凶猛异常,食肉动物
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对
比
猎食性恐龙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一些种类学会飞行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一种在奔跑中学会飞翔
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小结:
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
大约两亿四千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种恐龙。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庞大的家族,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它们中的一些种类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用词准确是本课的一大特色。这样的句子在课文中有很多,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通过比较明白:“一些”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逐渐”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变化慢慢地变小,不是一蹴而就的。
②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
①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类。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思考: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可以让你感受到作者的表达很准确?
点拨:“可能”等词语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准确、严密。因为实际情况并不确定,用这些词语准确地反映了目前人类对恐龙与鸟类之间关系的认知。
如果把课文作如下改动好不好?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点拨:
①“漫长”“最终”说明恐龙演化成鸟儿的时间很长,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②“一支”说明是一部分恐龙变成了鸟儿,而不是全部。
③“漫长”“最终”“一支”这些词不能去掉,去掉了句子表达就不够准确了。
同学们,恐龙已经灭绝了,假如现在世界上还有最后一只小恐龙活着,全世界的人们都来参观,你觉得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它?
点拨:我们应该还给恐龙一片生活的乐园,让它在森林里自由地生活,还可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让这只唯一的恐龙繁衍后代。
学完这篇课文后,关于恐龙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吗?
总结:恐龙身上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阅读《恐龙百科》等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恐龙的知识。
飞向蓝天的恐龙
揭
示
演
化
之
谜
探
索
生
物
奥
秘
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出现
数千万年后:繁衍成一个庞大家庭,其中的一些变成鸟类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飞向蓝天
板书设计
这是一篇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文章,介绍了恐龙的一支向鸟类演化的过程。文章不但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而且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主旨提炼
教材习题答案
点拨:先通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或者上网查阅资料,试着自己解决,如果还是不明白可以向别人请教。
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点拨:阅读第4段,抓住“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等能体现演化过程关键阶段的语句,根据这些内容讲一讲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课文中的不少语句表达很准确,如“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点拨:首先读一读题目中的例句,体会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去掉“全面”一词,这句话的意思则变成了“这一进程还没被揭示”,与课文意思不符,所以“全面”一词使表达更准确、严谨。最后,找出类似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体会。
小练笔。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点拨:这段话围绕“形态各异”,用总分的方式介绍了恐龙家族的庞大。分写部分,是从不同方面对比着写的,如第二句话是从恐龙形态、行走的角度对比着写的;第三句话是从恐龙身型、体重的角度对比着写的;第四句话是从恐龙的性格、食性的角度对比着写的。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恰当,能够充分体现不同种类恐龙的特点。仿写时,注意从不同的方面对比着写。
参考答案:番薯是一个种类繁多,五彩斑斓的大家族。有的个头硕大,有的身材苗条。有的外表光滑圆润,有的外表凹凸不平。番薯皮的颜色,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紫色的。番薯肉的颜色,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橙黄色的,有的是紫色的。番薯吃起来甜甜的,很受人们欢迎。
课外拓展
画龙点睛
张僧繇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画家。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他答应下来,在墙壁上画好了四条龙。这些龙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吸引了很多人前去观看,大家都称赞他画得好。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看,就会发现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请求他把龙的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睛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睛,这些龙会飞走的。”
大家听后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 “点睛”。他提起画笔,刚给第二条龙画好眼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电闪雷鸣,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腾云驾雾,飞向天空。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过了一会儿,云散天晴,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已经不知去向了。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孔雀 ( )的骨骼
( )的霸王龙 ( )的行动 ( )的鸽子 ( )的身体
( )的马门溪龙 ( )的脑颅
轻灵
轻盈
中空
迟钝
凶猛
五彩斑斓
敏捷
膨大
课堂练习
二、句子加工厂。(缩句)
1.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发现了化石。
恐龙的一支变成了鸟儿。
3.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脑中浮现鸽子或者孔雀。
课后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复述给家长听。
2.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做成知识卡片。(共32张PPT)
第1课时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suì
dūn
lú
jié
qī
jǐn
我会认
钝 仅 描 隧 衍 吨
颅 膨 捷 栖 辟 崭
dùn
yǎn
pì
péng
zhǎn
miáo
字词乐园
我会写
mò
miáo
隧
bèn
笨
(笨重)
gē
(鸽子)
(毫米)
háo
(凌云)
(末尾)
(描绘)
suì
(隧道)
dùn
描
鸽
毫
末
钝
(迟钝)
凌
líng
tài
dūn
lú
péng
zhī
yì
pì
(态度)
(一吨)
(头颅)
(膨胀)
(四肢)
(鸟翼)
(开辟)
态
颅
吨
辟
膨
肢
翼
①形近字识字法
卢 + 页 = 颅 组词:头颅 颅骨
扌 + 苗 = 描 组词:描绘 描画
钝(钝角)—— 吨(几吨)
②加一加识字法
识字方法
书写指导:“ ”写时收缩;下部撇捺舒展。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竹
组词:笨重 粗笨 笨拙 笨鸟先飞
造句:这辆自行车很笨重,骑着特别累。
点击播放
bèn
重点字讲解
书写指导:左部“钅”的第三笔写在横中线上,右部竖弯钩稍宽。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钅
组词:钝角 愚钝 钝器
造句:如果你睡得不好,就很容易反应迟钝。
点击播放
dùn
书写指导:左部略短,“人”的捺变点;右部竖折折钩宜正。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鸟
组词:家鸽 信鸽 鸽笼 和平鸽
造句:鸽子象征着和平,深受人们喜爱。
点击播放
gē
书写指导:上下要写紧凑。“冖”要宽些,盖住下面的“毛”。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亠
组词:丝毫 毫厘 毫末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造句:有很多我搬不动的东西,爸爸搬起来却毫不费力。
点击播放
háo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边第六笔撇和第八笔捺舒展。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冫
组词:凌云、冰凌、凌辱
造句:大片的雪花凌空飞舞。
点击播放
líng
书写指导:上横长,下横短,竖写在竖中线上。
结构:独体结构
部首:一
组词: 周末 末日 末年 末尾
造句:周末,妈妈带我去放风筝。
点击播放
mò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艹”不宜过大,“田”上宽下窄。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扌
组词:描写 描绘 素描 描画
造句:他有声有色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点击播放
miáo
书写指导: “阝”窄长,“遂”末笔平捺长伸,托住上面。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阝
组词:隧洞
造句:这条隧道又黑又长。
点击播放
suì
书写指导: “太”的撇、捺有力,心字底的第三笔点写在竖中线上。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心
组词:神态 状态 姿态 仪态
造句:公园里的花姿态万千。
点击播放
tài
书写指导: “口”稍小;右部竖弯钩稍宽。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口
组词:吨位 几吨
造句:这辆大车可以装一吨的货。
点击播放
dūn
书写指导:“卢”和 “页”分别位于竖中线的两
边,“页”的第一笔横和“卢”的第二笔横一样高。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页
组词:颅骨 头颅 颅脑
造句: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点击播放
lú
书写指导:“月”窄长,右部三撇起笔在一条线上。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月
组词:膨大 膨化
造句:膨化食品不要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点击播放
péng
书写指导:左部“月”略窄,右部上下对正,“又”的捺伸展有力。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月
组词:四肢 上肢 后肢 截肢
造句:只有经常锻炼,四肢才会灵活。
点击播放
zhī
书写指导:上下比例要均衡。“羽”的两个横折钩均变为横折,“田”稍扁,“共”第二横长些。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羽
组词:羽翼 双翼 比翼
造句:鸟儿双翼高展,自由飞翔。
点击播放
yì
书写指导:左右宽窄相当。右部起笔稍高。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辛
组词:透辟
造句: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这个世界。
点击播放
pì
jǐn(仅仅)(绝无仅有)
多音字
jìn(仅万人)
仅
辨析
读jǐn时,表示仅仅或姓氏;读jìn时,表示将近。
pì(开辟)(精辟)
bì(复辟)
辟
例句
对于当年袁世凯的复辟(bì)行径,很多学者都有精辟(pì)的评论。
zhǒng(种子)(种类)
zhòng(种植)(种地)
种
例句
春天到了,我把一些太阳花的种(zhǒng)子种(zhòng)植到花盆里,希望它们快快长大,开出美丽的花。
解词义
凌空翱翔
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五彩斑斓
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
欣喜若狂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茹毛饮血
指人类在学会用火以前,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自己解决。
2.默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段):写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3—4段):介绍了恐龙向鸟儿演化的过程。
第三部分(5段):写科学家们希望全面揭示恐龙向鸟儿演化的历史进程。
3.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中获得了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哪些信息?
三个方面的知识:
①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
②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的。
③科学家希望能借助化石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读懂了课文,把握了课文的层次。那恐龙的一支究竟是如何变成鸟类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寻找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kǒnɡ lónɡ chí dùn suì dào niǎo yì
( )( ) ( )( )
xíng tài bèn zhòng háo bù xiāng gān
( )( ) ( )
恐龙
迟钝
隧道
鸟翼
毫不相干
形态
笨重
课堂练习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实现 出现 浮现 发现
1.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 )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 )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浮现
出现
实现 出现 浮现 发现
3.随着越来越多相关化石的( ),他们离这一愿望的( )已越来越近了。
发现
实现
课后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
2.搜集有关恐龙演变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