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17 15:2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11月29日(十一月初四)晚,土星、月亮、金星、木星齐聚天宇,在西南方低空排成一条直线,上演“四星连珠”的天文奇观。四颗明亮的天体如宝石般镶嵌在蔚蓝色的天幕之上。在避开城市光源污染的情况下用肉眼或双筒望远镜即可观赏。据此完成1~2题。
1.组成“四星连珠”的天体为( )
A.行星和恒星 B.恒星和卫星 C.行星和行星 D.卫星和行星
2.该日“四星连珠”现象出现时,月球在天空的形状为( )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等。下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 图中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
A. 北京、上海、成都、昆明 B. 昆明、北京、上海、成都
C. 上海、成都、昆明、北京 D. 昆明、上海、成都、北京
4. 四城市中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与全球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7年9月4日至9月11日,太阳表面爆发黑子群。下图为我校某同学在天文台望远镜中观测黑子后绘制的黑子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 该同学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是太阳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太阳风层
6. 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
B. 从数量众多到数量稀少,黑子的周期是11年
C. 黑子和耀斑的变化同步起落,说明太阳活动具有差异性
D. 黑子是出现在太阳表面的黑色区域
7. 这次太阳活动可能的影响是(  )
①地球上发生磁暴 ②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③引发钱塘江大潮 ④可能出现极光现象
⑤日本阿苏火山喷发 ⑥印尼爪哇深海6.5级地震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④
下图为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地质历史时期图示出现最早的生物是(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蓝细菌
9.地球上生物出现后大气中的( )
A.氧气含量持续上升 B.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下降
C.氧气含量波动上升 D.二氧化碳含量波动下降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化石形成年代最早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1.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12.关于世界最高的山脉形成的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
A.重要的成煤期 B.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
C.人类出现 D.燕山运动活跃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 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① 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壳 B.②—岩石圈 C.③—一地幔 D.④—软流层
14.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的抗震系数
读下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地理事物,属于水圈的有( )
A.湖水与雪 B.草原和森林 C.雪山与湖泊 D.雪与森林
16.图中“湖泊”涉及到的圈层主要有( )
①生物圈 ②水圈 ③岩石圈 ④大气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18.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连续而不规则 B.主要由岩石组成
C.无固定空间位置 D.主要由气体组成
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 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19~20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N2) 78.08 75.52
氧(O2) 20.94 23.15
氩(Ar) 0.93 1.28
二氧化碳(CO2) 0.03(变动) 0.05
19.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  )
A.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 B.占大气成分的99%
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20.目前,导致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  )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阳伞效应”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战争、森林草原火灾、火山爆发等人文与自然的活动,向大气排入大量的烟尘,这些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据此完成21~22题。
21. “阳伞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大气的散射作用增强 B. 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
C. 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 D. 大气的吸收作用增强
22. “阳伞效应”可能会造成( )
①减少太阳紫外线伤害 ②降低地面温度 ③降低夜间气温 ④减小昼夜温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
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23~24题。
23. 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 光照太强 B. 热量不足
C. 日温差较小 D. 年温差较小
24. 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
A. 增强地面辐射 B.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 增强地面保温
读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 若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分别为P1、P2、P3、P4,则( )
A. P1<P2 B. P2<P3 C. P2=P4 D. P3>P4
26.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M处温度较N处高 B. 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C. 气流a自东向西运动 D. d处盛行上升气流
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在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西南岸。下图示意某时芝加哥湖滨地区旗帜飘动方向。完成27~28题。
27.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了当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图示时间( )
A.为白天,吹湖风 B.为白天,吹陆风
C.为夜晚,吹湖风 D.为夜晚,吹陆风
28.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湖陆的湿度差异 B.湖陆的热力差异
C.湖陆的海拔差异 D.湖陆的面积差异
下垫面因素、人为热和温宣气体排放是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同一城市,在不同的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下,热岛效应有时非常明显(晴期、无风),有时则微弱或不明显(大风极端不稳定),下表是我国特大城市市区某年各月平均风速和平均云量统计,据此完成29~30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风速(米秒) 3.2 2.9 4.2 3.7 3.9 3.2 3.7 4.1 3.1 2.9 2.4 2.1
平均云量 4.7 7.3 8.4 7.5 8.4 8.8 9.4 5.6 5.7 4.1 4.1 5.0
注:云量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天空无云,云量为0;云布满天空,云量为10。
29.根据以上资料,判断该市城郊温差最大的时节是( )
A.冬末春初 B.春末夏初 C.夏末秋初 D.秋末冬初
30.6、7月该城市云量较多,导致( )
A.反射太阳辐射少 B.地面辐射作用增强
C.地面昼夜温差减小 D.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二、综合题(本题有三个小题,共40分)
31.(1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表示色球层的是____(填字母)(1分),该层的太阳活动现象有_______、_______(2分)。
(2)乙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天体①为_______,属于类地行星的是______(填数字)。(2分)
(3)图中太阳系各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丙图显示,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_________,影响地表获得热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2分)
(5)请列举出图中信息所反映的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6分)
32.(11分)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图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B层大气的名称是      ;A层的直接热源是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    (填“递增”或“递减”)。(3分)
(2)图乙中A、B两条曲线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   ,并说明理由。(6分)
(3)下图所示的情景中,最易出现霜冻的是   图。(2分)
33.(13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生命起源于前寒武纪,前寒武纪包括    宙、    宙和    宙。(3分)
(2)古生代,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        。(2分)
(3)推断海洋动物向陆地动物进化的的理由。(4分)
(4)指出两个主要的成煤期,简要说明当时的地球环境特征。(4分)
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1—5 DBBAA 6—10 ADDAA 11—15 BCAAA
16—20 ABAAB 21—25 CDCCD 26—30 BABDC
二、综合题
31.(1)A 日珥和耀斑 (3分)
(2) 木星 ②③ (2分)
(3)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分)
(4)太阳辐射(或太阳) 纬度(2分)
(5)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距日远近适中,温度适宜(6分)
32.(1)平流层 地面长波辐射 递减(3分)
(2)B (1分)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2分)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2分);因此昼夜温差小(1分)。
(3)④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高度以及气温变化情况可知,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第(2)题,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比晴天时高。故B表示阴天时的气温变化。第(3)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云层厚则其保温作用强,反之则弱,故晴天时昼夜温差大,早晨气温较低,容易出现霜冻。第(4)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天气特点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晴朗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植物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糖分积累。
33. (1)冥古 太古 元古(3分)
(2)联合古陆(2分)
(3)海洋面积缩小/陆地面积扩大;气候变得干燥/水资源短缺。(4分)
(4)古生代(1分)和中生代(1分) 。地球处于温暖湿润时期,且森林茂密(2分)。
【解析】第(1)题,前寒武纪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第(2)题,古生代时期,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第(3)题,受海陆面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动物由海洋向陆地进化。第(4)题,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森林的生长,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森林被埋藏于地下,逐渐演变成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