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实高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第一周周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实高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第一周周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17 15:3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阳县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第一周周考
地理试卷
1. 读下面四幅将各省的地理文化特色融入了“福”字的设计图,完成1~2题。
(1) ①②③④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依次是(  )
A. 闽、蜀、琼、新 B. 京、渝、蜀、滇
C. 陕、湘、黔、滇 D. 京、鄂、蜀、新
(2) 四个省级行政区中,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94个城市2014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如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完成3~4题。
(1) 前30名城市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正确的是(  )
A. 苏浙粤 B. 苏鲁辽 C. 湘粤闽 D. 沪浙赣
(2) 图中所示宜居城市主要分布在(  )
A. 东部沿海 B. 内陆 C. 西部 D. 中部
3. 读图,完成5~6题。
(1) 从台湾岛中间穿过的虚线是北回归线,北回归线还穿过我国的(  )
①广东
②广西
③云南
④贵州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2) 从台湾东部海域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台湾岛濒临的海域分别是(  )
A. 南海、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 B. 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C. 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东海 D. 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东海
4.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11月27日在国博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指着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提出问题,我国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胡焕庸线”怎么破?结合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7~9题。
(1) 图中人口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特点为(  )
A. 东北多,西北少
B. 经济落后地区多,经济发达地区少
C. 东南多,西北少
D. 东南少,西北多
(2) 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资源 D. 矿产资源
(3) 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  )
A. 巴西 B. 加拿大 C. 澳大利亚 D. 德国
5. “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市的外来流动人口明显增多。其中,Q区成为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读图,完成10~11题。
(1) 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  )
A. 主要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B. 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高
C. 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 D. 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
(2) 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
A. 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 B. 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C.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D. 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
6. 图中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7. 读我国局部图。A、D两城市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 B.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C.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 三峡地区、江南丘陵
8. 甲、乙、丙、丁四图代表我国四大高原区域范围图。四大高原均为生态脆弱区,但造成生态脆弱的原因不尽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层较薄,植被稀疏
B. 乙高原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
C. 丙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岩石裸露,植物难以生长
D. 丁高原气候干旱,戈壁、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9. 读图,完成15~16题。
(1) 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B. ②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③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 ④图所示山脉是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2) 图示山脉中,为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读下面地形剖面图,完成17~18题。
(1) 图中山脉是(  )
A. 太行山 B. 天山 C. 秦岭 D. 喜马拉雅山
(2) 甲地区分布的自然带主要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温带草原带 D. 温带荒漠带
11. 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9~20题。
(1) 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 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 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 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 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2)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 黄土高原 B. 三江平原 C. 塔里木盆地 D. 江南丘陵
12. 如图中甲图为“我国某区域图”,乙图为甲图中5596米山地的气温、降水与高度的关系。读图完成21~22题。
(1) 甲图中山峰位于(  )
A. 天山山脉 B. 祁连山脉 C. 横断山脉 D. 长白山脉
(2) 乙图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年较差约为(  )
A. 930米 10℃ B. 2900米 10℃ C. 2900米 35℃ D. 930米 35℃
13.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23~24题。
(1)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植被覆盖情况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
④纬度位置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2) 甲乙两地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温冻害对乙地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
B. 乙地森林和煤炭资源丰富
C. 甲地降水多于乙地主要是受台风的影响
D. 甲地土壤肥沃,但春季墒情差
14. 每年1月起,油菜花次第开放,缓缓掠过我国辽阔的大地。油菜花盛开期间,处处都是养蜂人追花逐蜜的身影。如图为中国大陆油菜花开花时间(月份)等值线图。据此完成25~26题。
(1) 四省区中观赏油菜花时间最早的是(  )
A. 豫 B. 鄂 C. 闽 D. 滇
(2) M地与N地油菜花盛开时间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 B. 地形 C. 土壤 D. 降水
15. 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据此完成27~28题。
(1) 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  )
A. 雨带停滞 B. 冬季风势力强盛
C. 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D. 受地形阻挡
(2) 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 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 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D. 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
16. 如图为我国某地一年中的气候资料,据此推测,该年我国东部地区最有可能出现(  )
A. 南涝北旱 B. 北涝南旱 C. 南北皆旱 D. 南北皆涝
17. 我国是个多暴雨的国家,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大部分地区都有暴雨出现。我国从晚春到盛夏,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形成一场场暴雨。据此完成30~31题。
(1) 我国几乎没有大范围暴雨分布的省区最可能是(  )
A. 甘肃 B. 陕西 C. 新疆 D. 西藏
(2) 持续性暴雨常常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淹没成“海”,城市经济损失远远超过附近乡村地区,主要原因是(  )
A. 暴雨降水量大 B. 洪水不能及时排泄
C.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D. 应急救灾机制不健全
18. 如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完成32~34。
地区 ① ② ③ ④
年平均气温(℃) 11.6 23.5 2.6 18.3
≥10℃积温(℃) 4140 8200 2800 6500
年降水量(mm) 683 1980 538 1350
(1) 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
A. ①地--华北平原 B. ②地--云贵高原
C. ③地--塔里木盆地 D. ④地--海南省
(2) 表中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
A. 热量不足;春小麦 B. 水源短缺;棉花
C. 光照不足;水稻 D. 降水少;甜菜
(3) 四地河流水文特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水位变化最小 B. ②地含沙量最大
C. ③地冰期最长 D. ④地汛期最长
19. 读图,回答问题。
单位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面积/万平方千米 10.26 15.30 160.00 122.00
人口/万人 7406 9125 1934 270
(1)F山脉名称______,走向是______。
(2)分别写出G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M山脉南北两侧的地形区______、______。
(4)按由南向北的顺序写出我国二、三阶梯的界线______。
(5)Q的名称______,其位于亚欧板块和______板块的消亡边界。
(6)试分析E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哪些重要分界线?(至少5条)
20. 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如图1),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如图2)
材料2:我国部分省区人口与面积比较表
材料三: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京发布的我国首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披露: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读我国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11个省市(其中上海居首)分布图,
(1)根据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分析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2)试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能否把东部地区大量人口迁移到西部地区,实现东西部地区人口的均衡发展,请说明理由。
(3)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我国现已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21. 读我国部分地区及其相关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中各地点的相关资料
地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海拔(m) 4 2 895 1 288 1 302 2 261 23 8
年降水量(mm) 559 966 61 1 536 372 2 045 975
年均温(℃) 12.2 6.6 11.7 17.2 5.5 24.1 24.3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以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4)①地是我国干旱严重的地区,请分析该地干旱的季节和原因?
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力(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图A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图B示意图A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最低,7~8月最高,分析其原因。
(2)图中丁地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试分析其原因。
(3)描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说明理由?
22.
答案
1.【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2.【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3.【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4.【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5.【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10.【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11.【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12.【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13.【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14.【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15.【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16.【答案】A
17.【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18.【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19.【答案】
(1)武夷山;东北-西南
(2)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3)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4)雪峰山、巫山、太行山、大兴安岭
(5)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
(6)①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⑥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⑦农业上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制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的分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0.【答案】
(1)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人口分布集中,西部人口稀疏。东部耕地多,气候优越,农业、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人口多;而西部多山地、高原、荒漠和草原,工商业、交通业欠发达,人口密度小。
(2)不能;西部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环境的人口承载量小,人口大量迁移加大西部的环境压力。
(3)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重,社会需求萎缩,养老保险的压力增大,医疗保健压力加大。
21.【答案】
(1)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其年均温较①地低;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地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①地。
(2)④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可接收部分来源于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收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⑤地位于内陆地区,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远高于⑤地。
(3)⑥、⑦两地纬度及海拔高度均接近,故年均温接近,但⑥地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
(4)春季。华北平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整体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旱情更严重;缺少大江大河,径流量小。
22.【答案】
(1)5月气温回升快,温度高,大风天气多蒸发量大;且雨季未到,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7~8月为雨季,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2)纬度位置高,太阳高度小;冬季白昼时间短;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冬季风的影响大。
(3)径流季节变化大,结冰期长,含沙量小,一年有两次汛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