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探界者”钟扬》群文设计
基本信息
学 科 语文 备课成员 高一语文备课组
年 级 高一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统编版上册第七单元4课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自然情怀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本单元作品,或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或倡导践行工匠精神,或歌咏劳动的美好与欢乐,从不同角度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体现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学习本单元,通过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通过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2.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3.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课 题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走进作者,回顾背景,了解文体;2.整体感知,理清三篇通讯思路;3.寻找劳动中的困难,感受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走进作者,回顾背景,了解文体;整体感知,理清三篇通讯思路;
教学难点 寻找劳动中的困难,感受探索精神。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 导入 《纪念袁老》视频导入 明确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1.走进作者,回顾背景,了解文体;2.整体感知,理清三篇通讯思路;3.寻找劳动中的困难,感受探索精神。
学 学习任务一:走进作者 回顾背景【自学】一、作者简介二、背景寻踪三、文体介绍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快速浏览三篇文章,回答下面题目。【对学】活动1:课文写了哪几件典型事件?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活动2:本文主要选取了哪几件事来塑造张秉贵的形象?又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活动3:文章大致以钟扬的一生为经线,撷取钟扬一生中的朵朵浪花,分别表现钟扬在不同领域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请阅读课文,概括课文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将其填写在下面表格的右栏内。学习任务三:寻找劳动中的困难,感受探索精神。活动1: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对学】活动3:小组讨论:(1)张秉贵遇到哪些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2)钟扬“探界”遇到哪些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展 见ppt
点
测 《系统集成》“对比探究”第一题
作业布置 《课时作业》
本节课知识要点 快速浏览全文,带着问题阅读,把握关键信息
教学反思
课 题 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2.拓展眼界,立足当下,锤炼思维。
教学重点 1.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拓展眼界,立足当下,锤炼思维。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 导入 《钟扬》视频 明确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1.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2.拓展眼界,立足当下,锤炼思维。
学 学习任务四: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群学】活动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这个标题很有特色,请分析其效果。《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本文的小标题分别介绍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格?活动2: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会产生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本文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活动3:《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个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效果?活动4:通讯开篇为什么不写钟扬,却先写拟南芥这种细弱的草本植物?活动5:《“探界者”钟扬》行文中是如何确保报道的真实性的?学习任务五:拓展眼界, 锤炼思维【自学】活动1:2018年9月18日,“张秉贵一百周年诞辰”活动在王府井大街隆重举办,以纪念这位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业劳动模范。张秉贵的事迹距离我们看似比较遥远,那么如何理解这则通讯的现实意义?活动2:作为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钟扬教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展 活动2:新闻性:突显重点1、围绕主题选取典型事件2、小标题清晰明白,结构统一文学性:丰富细节3、细节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
点 关注新闻标题,把握通讯的新闻性和文学性
测 《系统集成》“对比探究”第2题
作业布置 《课时作业》
本节课知识要点 分析手法,升华精神
链接高考 高考实用性文本(人物传记)
教学反思
主备人签名 辅备人签名
指导人签名 备课组长签名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