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目录
Contents
冰山一角初相识
逐本溯源探真相
拨开云雾终见日
1
2
3
水到渠成辨谬误
4
一、冰山一角初相识
逻辑
人的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表现为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
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因此,我们在认识逻辑时,必须了解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知识。
二、逐本溯源探真相
柏拉图曾给人下过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结果他的一个学生给他找来了一只拔光羽毛的鸡,拿到柏拉图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人’呀。”
概念
柏拉图的定义之所以显得可笑,是因为“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不是人的根本属性,虽然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柏拉图把“人”的外延扩大了,一些不属于人的事物都能归入其中,这才让学生抓住了把柄。
人是会说话、有思想能够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改造自然的高等动物。
可见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建立一个概念必须要考虑到这两个方面。
概念
概念
我们正在使用的这本书,叫“课本”,不叫“杂志”,不叫“小说”;这本书用的文字是“汉字”,而不是“英文”,也不是“日文”。这些“课本”“杂志”“小说”“汉字”“英文”“日文”等,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叫“词语”,而从逻辑角度看,它们就又都是一些“概念”。
每一个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我们借此就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
逻辑通过概念、判断来进行推理、论证,所以要学习逻辑,我们首先要了解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重合的情况,我们可以将概念分为以下五种关系:“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前三种关系又叫“相容关系”,后二种关系又叫“不相容关系”。
概念间的关系
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就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包含关系”中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一部分。
“交叉关系”就是两个概念的外延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
“母亲”与“妈妈”
“学校”与“中学”
“教师”与“作家”
不相容关系
“矛盾关系”就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而且非此即彼。
“反对关系”就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但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战争”与“和平”
“冠军”与“季军”
三、拨开云雾终见日
逻辑的基本规律
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这四个基本规律——
同一律
不矛盾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也就是概念间的关系应为“全同关系”。
在同一个语言环境中,概念必须保持内容前后同一,不能偷换概念;
话题必须前后一致,不能偷换话题。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谬误
一、偷换概念(狸猫换太子)
违反同一律,把不同的概念当成同一个概念来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偷换概念。
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我是人。
因此,我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在这个推理中,两个前提中的“人”不是同一概念。第一个“人”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人”是非集合概念,因此,犯了“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谬误
从前有个北方人到南方去,南方人请他吃笋。北方人没有吃过,觉得味道很鲜美,问:“这是什么 ”南方人回答:“是笋,长起来就是竹子。”北方人回到家里看见了竹席,忽然想到竹子既然是笋长起来的,竹席大概也能吃,就把竹席切碎了煮,煮来煮去不得熟。他恼了,跟妻子说; “南方人真滑头,专门戏弄人!”
[评]尽管竹是由笋长成的,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质的不同,是两个概念。北方人在这里所犯的思考上的错误是将竹,笋两个概念搞混淆了。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谬误
二、偷换话题(牛头不对马嘴)
在饭店里:
“对不起,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一点,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
“没有关系,汤不太热,我一点也不痛。”
[评]这段对话中的顾客是想请服务员注意卫生,而服务员却把话题扯到汤不烫手上面,牛头不对马嘴。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谬误
练习: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
1、齐高帝尝与王僧虔赌书毕,帝曰:“谁为第一?”僧虔对曰:“臣书人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
违反了同一律。
齐高帝的意思是所有人放在一起比谁是第一,王僧虔故意偷换概念,让臣与臣比,帝与帝比,结果齐高帝和自己都得了第一。既保全了高帝的颜面,又保留了自己的尊严。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谬误
练习: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
2、德国法西斯占领巴黎期间,一位德国军官偶然看到了毕加索的一幅作品。问在现场的毕加索:“这就是你的杰作 毕加索当即回答说:“不!这是你们造出来的作品!”
违反了同一律。
毕加索偷换了话题。他并非不知对方所说的“杰作”是作品本身,却故意把它换成作品所反映的事件,不失时机地表达了愤怒和讽刺。
不矛盾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作了两个断定:
第一,我的矛能刺穿天下所有的盾;
第二,我的盾天下所有的矛都刺不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会怎样呢?
这里,从这个楚人所作的两个断定中,可同时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
第一,我的矛能刺穿我的盾(因为我的矛能刺穿天下所有的盾);
第二,我的矛不能刺穿我的盾(因为我的盾天下所有的矛都刺不穿)。
这里的两个结论必有一假,正确思维不容许自相矛盾
不矛盾律
互相矛盾和互相反对的区别
两个命题互相矛盾,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两个命题互相反对,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如 “小张是湖南人” 和 “小张不是湖南人” 这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一假;
而 “小张是湖南人” 和 “小张是江西人” 这两个命题是互相反对的,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谬误
练习: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
一个青年人很想到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去搞科研。经过努力,他终于见到了他所敬仰的爱迪生,很高兴地说:“我想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世上的一切物品。”
违反了不矛盾律。
爱迪生听后很惊奇地反问:“那么你想用什么容器来装这种液体呢?你不是说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青年人一时语塞。
排中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对互相矛盾的两种思想必须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不允许都加以否定或者都加以肯定,否则就会犯模棱两可的谬误
例如:有人说《水浒传》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
对互相矛盾的两种说法都加以否定,违反了排中律。
排中律
练习:他怎样救自己?
某国有条法律,每个被判死刑的人,可以在执刑前抓一次阄(读纠jiu),抓到“生”阄可获赦免,抓到“死”阄则立即被处决。
有个人被仇人陷害判了死刑。为了使他必死无疑,在抽阄前一天,仇人又买通人将阄箱中的“生”阄换成“死”阉。这事被受害者的朋友知道了,当天赶到狱中告诉了他。谁知他一听反而高兴地说:“这一下我得救了!”
他叫朋友不要声张。第二天抓阉时,他抓了一个阉,不打开就立即吞下肚去。法官令人打开阉箱一看,剩下的是个“死”阉,就推断被害者抓着而吞下去的是“生”阉,将受害者赦免了。
他利用排中律救了自己。排中律指两个互相矛盾的论断,总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成立,聪明的受害者就是抓住这一点,让剩下的“死”阉去反证自己抓住的是“生”阉,从而死里逃生。
充足理由律
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原因,但结果的出现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用公式表达为: A真,是因为B真,并且由B能推出A 。
违反充足理由律就会犯强加因果的谬误:
例如:如果长期躺在床上看书,就会患近视眼,我从不躺在床上看书,所以我不会患近视眼。
“从不躺在床上看书”并非“不会患近视眼”的充足理由,违反了充足理由律。
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谬误
练习: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
1、送来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到你们医院之后就不行了呢?
因为时间上的接近就强加了前者和后者的因果关系,违背充足理由律。
2、没撞,你为什么要扶?
“没撞”推不出“要扶”,强加因果,违背充足理由律。
小结
小组合作探究
(1)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鲁迅的作品”和“《孔乙己》”是“包含关系”,不是“全同关系”,违反“同一律”。
(2)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惠子问的是“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是问原因,庄子回答“是在濠上这个地方知道的”,是答地点,答非所问,违反了“同一律”。
小组合作探究
(3)“对不起,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一点,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
“没有关系,汤不太热,我一点也不痛。”
顾客是想请服务员注意卫生,而服务员却把话题扯到汤不烫手上面,牛头不对马嘴,违反“同一律”。
(4)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 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
一般来说,需要修门铃就是因为门铃坏了,又怎么能指望“每次按门铃”都有人来开门呢,说话人或是真的未意识到其中的问题,或是为自己的不守信而开脱,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不矛盾律。
小组合作探究
(5)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人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头骨小”和“小时候的头骨”不是同一个概念,耍戏法的人在转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再者,“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意思是“拿破仑夭折了”,与事实“拿破仑并未夭折”互相矛盾了,又违反了“不矛盾律”。
小组合作探究
(6)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读”和“不读”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不能同为假,违反“排中律”。
(7)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
薄厚之间存在着中间状态,白黑之间还存在灰,说话人屏蔽了中间状态,只呈现出两种极端的情形,让人在两个极端之间做出判断或选择,其实是在并非矛盾(有第三者可能存在)的情况下使用排中律,因此违背了排中律。
小组合作探究
(8)《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祥林嫂的死与被称作“谬种”是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因为她的死与祝福活动在时间上相近等表面联系,就把他们看成是因果事件,叫作强加因果,违背了充足理由律。
(9)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 请回答“是”或者“不是”!
这句话隐藏着一个前提:对方此前一直在毁谤说话人,对方的回答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意味着承认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很可能是虚假的,这属于不当预设,违背了排中律。
四、水到渠成辨谬误
违反“同一律”就会犯“偷换概念”“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划分不当”“发生歧义”“以偏概全”等;违反“不矛盾律”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就会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违反“充足理由律”就会犯“强加因果”的逻辑错误。
所以,同学们平时还要多留心注意存在逻辑错误的话语,分析其错误的原因,明确病句除了语法性的错误外,还要注意“不合逻辑”的逻辑性病句。
水到渠成辨谬误
【2008.江西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
【2008.湖北卷】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
不合逻辑。“拼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可将“体育”改成“文体”。
概念混乱
【2016.山东卷】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是劣势,而不是优势。
【2015.湖北卷】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既然“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那么“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明显与前文矛盾,应改为“选择后者”。
自相矛盾
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只要有了水,作物就可以存活,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只要......就”是有条件就有结果,而这是不合生活事理的,作物存活还需要其他条件,应该用“只有......才”,有条件不一定有结果,但是这个条件是必要的。
背离事实或情理
【2015.全国乙卷】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引起深深的思索”的应该是“这类形象”,应改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主客颠倒
【2016.全国甲卷】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抗灾能力的强弱”与“经济实力的雄厚”两面对一面,可删除“的雄厚”。
【2015.山东卷】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汽车本身的状况”有好有坏,应把“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中的“保证”改为“影响”,或者将“汽车本身的状况”改为“汽车本身良好的状况”。
两面对一面
【2015.广东卷】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禁止”“不得”均表否定,双重否定变肯定,句意就成了允许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了,两个词保留一个。
否定失当
宋朝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
“文笔清新,耐人寻味”与“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强加关系
谢谢支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