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1~2022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冲刺试卷(一)
物 理 2021.12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物理量既是标量又属于基本物理量的是( )
A.质量 B. 加速度
C. 力 D. 速率
2. 如图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轮滑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 )
A.轮滑运动员 B. 太阳
C. 大地 D. 周围的观众
3. 下列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
A.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
B. 乒乓球比赛中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
C. 确定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位置时
D. 在撑竿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竿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
4.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典诗词是优秀文化的代表,从物理角度看古诗词会发现别有一番韵味.下面四句诗词中涉及惯性知识的是( )
A.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B. 毛泽东的《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 唐代高骈的《山亭夏日》中“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D. 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 趣味运动会中有一项“折返跑”比赛,A、B两点间的距离为50 m,如图所示运动员从A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到B点,然后沿原路返回到A点.在此过程中,运动员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
A.0, 100 m B. 50 m,0
C. 100 m,100 m D. 100 m,50 m
6. 下列计时数据属于时刻的是( )
A.在整个90分钟的比赛中,甲、乙两足球队“互交白卷”
B. 他每天晚上七点准时收看“新闻联播”
C. 列车到站时间晚点5分钟
D. 高考数学考试的时间是2小时
7.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 平均速度就是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C.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标量
D. 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8. 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 m/s
B. 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 m/s
C. 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
D. 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大
9. 一物体以加速度a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某一速度后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其v-t图像为( )
A. B.
C. D.
10.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别逐个测出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这样便于记录
B. 为使测量更为严谨,应把打下的第一个点作为第一个测量点
C. 为了便于测量,应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D. 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必须是0.1 s
11. 将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分为四等份,如图所示,AB=BC=CD=DE,在斜面的底端A点有一个小滑块以初速度v0沿斜面向上运动,刚好能到达斜面顶端E点.则小滑块向上运动经过D点时的速度大小是( )
A. B.
C. D.
12. 下列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为0,加速度也为0
B.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大,加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改变
C.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增大
D.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是个恒量
13. 下列关于重力、重心以及重力加速度g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和物体在不相接触时也会产生重力作用,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B. 物体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
C. 用一绳子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
D. 在地球上各地的重力加速度g,两极最大、赤道最小
14.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有弹力作用
B.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C. 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平行于支持面
D. 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两物体之间
15. 如图所示,物块P静止在水平面上,分别对它施加互相垂直的两个水平拉力F1、F2(F1>F2)时,物块将分别沿F1、F2方向滑动,对应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若从静止开始同时施加这两个水平拉力,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3,则关于这三个摩擦力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f=f2C. f1>f2=f3 D. f116. 如图所示,一根轻绳一端固定于天花板的A点,另一端悬挂于天花板的B点,绳上挂一质量为m的光滑圆环.在细绳右端悬挂点由B点向A点慢慢移动的过程中,绳中的张力( )
A.减小 B. 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17. 小明同学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OB和OC为细线,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该同学在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B. 实验中橡皮条应与两细线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 图乙中F是单独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的力
D. 图乙中F′是单独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的力
18. 如图所示,在光滑墙壁上用网兜把一只足球挂在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足球的质量为m,悬线与墙壁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网兜的质量不计.则墙壁对球的支持力大小为( )
A.mgtanα B. mgsinα
C. mgcosα D.
19. 以下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B. 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 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 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B. 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作用力在先,反作用力在后
C.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不论静止或运动,总是存在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能存在于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21.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组同学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的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不需要或不正确的是( )
①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等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②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在塑料小盘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
③每次改变拉小车的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④实验中通过在小盘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⑤实验中应先放开小车,然后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A.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22. 如图所示,甲、乙两辆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相同的拉力F作用下,甲车产生的加速度为2 m/s2,乙车产生的加速度为4 m/s2,则甲、乙两车的质量之比m1∶m2为( )
A.1∶2 B. 2∶1
C. 1∶4 D. 4∶1
23. 如图所示,反弹蹦床是一项有趣的健身运动,下列关于这项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跳离蹦床的过程中,人在上升阶段处于超重状态
B. 下压蹦床的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C. 下压蹦床的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
D. 下压蹦床到最低点时,地面对蹦床的支持力大于人和蹦床的总重力
24. 如图所示是山东港口集团某港口码头的提调货物的旋臂式起重机,当起重机旋臂水平向右保持静止时,吊着货物的天车由静止开始沿旋臂向右匀加速行驶,同时天车又使货物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匀加速上升.该过程中货物的运动轨迹可能是( )
A. B.
C. D.
25.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速度大小为10 m/s,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夹角为60°,则水平分速度大小是( )
A.5 m/s B. 5 m/s
C. 10 m/s D. 10 m/s
26. 如图所示,球体绕中心线OO′转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点的角速度相等
B. A、B两点的线速度相等
C. A、B两点的转动半径相等
D. A、B两点的转动弧长相等
27. 一质点以匀速率在水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其轨迹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质点在a、b、c、d四点处所受向心力最大的点是(曲线较短时,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 )
A.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28. 如图所示,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500 N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前进了10 m,撤去拉力后,物体又前进了20 m才停下来,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 )
A.5 000 J B. 2 500 J
C. 5 000 J D. 2 500 J
29. 汽车以8.0×104 W的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当它的速度为20 m/s时,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大小为( )
A.8 000 N B. 4 000 N
C. 2 500 N D. 1 600 N
30. 关于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只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B.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与弹簧形变量有关
C.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
D. 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31. 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太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运动员速度一直减小
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C. 运动员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与弹力做功相等
D. 运动员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32. 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B. 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C. 速度方向变化,动能一定变化
D. 物体的质量不变,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动能将变为原来的四倍
33. 要使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不可采取的方法是( )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距离保持不变
B. 使两物体间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C. 使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距离不变
D. 使两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
34. 关于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16.7 km/s
B. 第二宇宙速度大小为11.2 km/s
C. 第三宇宙速度大小为7.9 km/s
D. 第二宇宙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35. 由“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全球首颗5G低轨宽带卫星(如图所示),该5G卫星在距离地面1 156 km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关于该5G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轨道圆心可以不在地心
B. 绕地飞行的周期大于24小时
C. 轨道半径比地球同步卫星小
D. 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小与卫星的质量有关
36.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用秒表测重物下落的时间
B. 选用质量小的重物可减小实验误差
C. 实验时必须先用天平测出重物的质量
D. 实验中不得用公式v=求下落高度h时的速度
37. 在神舟号载人飞船发射和返回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A.飞船加速升空阶段
B. 返回舱在大气层以外向着地球做无动力飞行的阶段
C. 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的下降阶段
D. 返回舱在减速伞打开后的下降阶段
38. 某卫星通过遥感探测器寻找地热资源,这是利用了地热资源发出的( )
A.红外线 B. 可见光
C. 紫外线 D. X射线
39. 小强在加油站加油时,看到加油机上有如图所示的图标.关于图标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须穿纯棉服装
B. 用绝缘的塑料梳子梳头应该没有关系
C. 化纤手套与接触物容易摩擦起电存在安全隐患
D. 制作这些图标的依据是为了应用静电现象
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物体带电荷量有可能为3.3×10-19 C
B. 由F=k可知,当两电荷间的距离r趋近于零时静电力将趋向无穷大
C. 若点电荷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则q1对q2的静电力大于q2对q1的静电力
D.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与试探电荷在该点所受的静电力及电荷量均无关
41. 如图为描述某静电场的电场线,a、b、c是同一条电场线上的三个点,其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a、Eb、Ec,电势分别为φa、φb、φc.关于φa、φb、φc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φa=φb,φb>φc B. φa>φb>φc
C. φa=φb=φc D. φa<φb<φc
42. 有一台电风扇额定电压为U,额定功率为P,额定电流为I,线圈电阻为R,将电风扇接入额定电压U,则t秒内电风扇产生的热量为( )
A.Q=Pt B. Q=I2Rt
C. Q=UIt D. Q=t
43. 下列各图中均已标出电流及电流磁场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4. 如图所示,一水平闭合导线框由条形磁铁的S极附近下落,从图中位置1经位置2到达位置3,其中位置2所在平面是跟磁铁中心轴线重合的水平面,位置1和位置3都靠近位置2.则在此过程中( )
A.线框从位置1到位置2和从位置2到位置3都有感应电流产生
B. 线框从位置1到位置2和从位置2到位置3都没有感应电流产生
C. 线框从位置1到位置2有感应电流产生,从位置2到位置3没有感应电流产生
D. 线框从位置1到位置2没有感应电流产生,从位置2到位置3有感应电流产生
45.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线圈共有n匝,其中心位置处半径为r(rA.BπR2 B. nBπR2
C. Bπr2 D. nBπr2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46. 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1.5 V,内阻r=1.0 Ω,把阻值R=2.0 Ω的电阻直接接在该电池的两极,电阻R两端的电压U=________V.
47. 如图所示,一段长为a、宽为b、高为c(a>b>c)的导体,将其中的两个对立面接入电路中时,最大的电阻为R,则最小的电阻为________.
阅读下述材料,完成第48~50题.
如图所示,AB是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B点的切线在水平方向,且B点距离水平地面高度为h,有一物体(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到达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2倍(重力加速度为g).
48. 物体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49. 物体从A点到达B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________.
50. 物体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________.
(结果均用题中字母表示)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冲刺试卷(一)
物 理 2021.12
答案解析
1. A 【解析】 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质量、长度、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质量属于标量,也属于基本物理量,A正确;加速度、力都是矢量,都不属于基本物理量,B、C错误;速率是标量,但不属于基本物理量,D错误.
2. A 【解析】 摄影师眼中清晰的轮滑运动员是静止的,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所以选择的参考系是轮滑运动员,故选A.
3. C 【解析】 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研究动作和人的肢体运动有关,不能看成质点,故A不符合题意;乒乓球比赛中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旋转情况和乒乓球有关,不能看成质点,故B不符合题意;确定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位置时,运动员的大小不影响研究问题,可视为质点,故C符合题意;在撑竿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竿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和撑竿形变大小有关,不能看成质点,故D不符合题意.
4. A 【解析】 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是由于惯性,故A符合题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赞美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与惯性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唐代高骈的《山亭夏日》中“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分子运动,与惯性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述的是两岸的景色,与惯性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5. A 【解析】 运动员从A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到B点,然后沿原路返回到A点,回到出发点,故位移为零,路程为轨迹长度100 m,故选A.
6. B 【解析】 时刻是一个状态量,时间间隔是一个过程量.90分钟是指时间的长度,是时间间隔,故A错误;七点是指时间点,是时刻,故B正确;5分钟是指时间的长度,是时间间隔,故C错误;2小时是指时间的长度,是时间间隔,故D错误.
7. A 【解析】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A正确;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是矢量,故B错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故C错误;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瞬时速度大小的仪器,故D错误.
8. B 【解析】 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Δv1=100 m/s-0=100 m/s,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Δv2=0-108 km/h=-30 m/s,负号表示速度改变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A错误,B正确;火箭的加速度a1===10 m/s2,汽车的加速度a2===-12 m/s 2,故C、D错误.
9. C 【解析】 A图表示物体先以一定的初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再沿反方向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图表示物体先以一定的初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再继续沿原方向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图表示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再继续沿原方向以相同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故C符合题意;D图表示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再沿原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10. C 【解析】 测量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时,应该用毫米刻度尺的零刻度对准计时起点,一次读出各计数点对应的刻度值,然后逐一相减,得到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距离的数值,故A错误;纸带上开始时打的点比较密集,点距过小,测量误差较大,故应舍去,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故B错误,C正确;选取计数点,可增加测量距离,减小测量过程所产生的误差,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不一定取0.1 s,故D错误.
11. D 【解析】 对滑块的运动反向进行研究,则有v=2aL,v2=2a×,两式相比可得v=v0,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2. D 【解析】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速度均匀增大,加速度不变,故A、B、C错误;根据a=g=,可知速度的变化率是个恒量,故D正确.
13. D 【解析】 地球和物体在不相接触时也会产生重力作用,是通过重力场而产生的,不能说明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故A错误;重心的位置不仅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故B错误;用一绳子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受到重力和细线的拉力,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重力与拉力在同一直线上,则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故C错误;在地球上各地的重力加速度g,两极最大、赤道最小,故D正确.
14. D 【解析】 如果物体相互接触但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就不会产生弹力,选项A错误;如用水平力把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墙壁对物体的弹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选项B错误;压力和支持力都属于弹力,而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持面垂直,选项C错误;两个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选项D正确.
15. B 【解析】 三种情况下,水平面所受的正压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根据f=μFN=μmg可知,三种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相等,A、C、D错误,B正确.
16. A 【解析】 光滑环的重力产生拉两侧绳的作用效果,而同一根绳产生的拉力大小是相等的.将一个已知力分解成两个等大的分力时,分力随夹角的减小而减小,所以绳中的张力不断减小,故A正确.
17. D 【解析】 F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而F′是通过一个弹簧测力计沿AO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使得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效果相同后测量出的合力,故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由于误差的存在,F和F′方向并不重合,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故A错误;实验中橡皮条与两细线夹角的平分线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故B错误;图乙中F′是单独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的力,F是根据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力作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故C错误,D正确.
18. A 【解析】 根据平衡条件得FB=mgtanα,故选A.
19. C 【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A、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具有惯性,故C错误,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20. C 【解析】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然是同性质的力,故A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故B错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不论静止或运动,总是存在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正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只是存在于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例如相互作用的磁铁,故D错误.
21. B 【解析】 平衡摩擦力的主要目的是使小车重力沿板方向的分力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平衡,所以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盘,有mgsinθ=μmgcosθ,质量m可以约掉,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小盘中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所以步骤②不正确,步骤③不需要;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小盘的砝码个数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步骤⑤不正确,B符合题意.
22. B 【解析】 设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cosθ=ma,则m1∶m2=a2∶a1=2∶1,故选B.
23. D 【解析】 上升过程:运动员离开蹦床前,先加速后减速,离开蹦床后匀减速,所以加速度先向上后向下,故先超重后失重,最后完全失重;下降过程:先匀加速到与蹦床相接触,再变加速到重力与弹力相等,然后减速到速度为零,所以加速度先向下,再向上,故先失重后超重,故A、B、C错误;最低点时,运动员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上,故蹦床向上的弹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蹦床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所以地面对蹦床的支持力等于蹦床的重力与蹦床受到的压力之和,大于人和蹦床的总重力,故D正确.
24. A 【解析】 货物在水平方向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在竖直方向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加速度的大小一定、方向沿水平向右偏上,又因为初速度为0,所以轨迹为沿加速度方向的直线,故选A.
25. A 【解析】 根据速度的分解可知水平分速度大小为v0=vcos60°=5 m/s,故选A.
26. A 【解析】 A、B两点都在球体上,随球体运动,其角速度等于球体的自转速度,A正确;由v=ωr可知,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B点线速度大于A点线速度,B错误;由图可知A、B两点的转动半径不同,B点转动半径大于A点,C错误;B点线速度大于A点线速度,相同时间内B点转过的弧长大于A点转过的弧长,D错误.
27. D 【解析】 根据向心力公式F=m,因为运动过程中速率不变,则运动半径越小时,向心力越大;结合题图可知,在d点时,运动半径最小,则向心力最大,故选D.
28. B 【解析】 根据恒力做功公式得WF=Fscos60°=500×10× J=2 500 J,故选B.
29. B 【解析】 匀速运动时,由P=Fv得F== N=4 000 N,故选B.
30. B 【解析】 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不仅与弹簧的材料有关,还与弹簧的形变量有关,A错误,B正确;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C错误;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小,D错误.
31. C 【解析】 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开始时弹力小于重力,速度逐渐增大,当弹力等于重力时,速度达到最大,最后弹力大于重力,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故A错误;运动员下落的过程中,弹力一直做负功,故B错误;运动员在整个下落过程中,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动能改变量为零,所以重力做功和弹力做功大小相等,故C正确;重力势能的改变量只与高度差有关,与重力势能的零势能点选取没有关系,故D错误.
32. D 【解析】 根据Ek=mv2可知,质量大,动能不一定大,还跟速度有关,故A错误;根据Ek=mv2可知,速度大,动能不一定大,还与质量有关,故B错误;速度方向变化,动能不一定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故C错误;根据Ek=mv2可知,物体的质量不变,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动能将变为原来的四倍,故D正确.
33. D 【解析】 由F=G可知,若要使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或者使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使两物体间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34. B 【解析】 第一宇宙速度大小是7.9 km/s,也叫环绕速度,故A、D错误;第二宇宙速度大小是11.2 km/s,故B正确;第三宇宙速度是物体逃离太阳引力的最小速度,大小是16.7 km/s,故C错误.
35. C 【解析】 卫星在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地球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轨道圆心必须在地心,故A错误;依题意可知,该卫星离地面高度为1 156 km,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6 000 km,故其轨道半径比地球同步卫星小,故C正确;根据公式G=m=mr,可得T=,v=,根据上一选项分析,该卫星的轨道半径小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所以其飞行周期小于同步卫星的飞行周期,即绕地飞行的周期小于24小时,而且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小与卫星的质量无关,故B、D错误.
36. D 【解析】 实验中可通过打点计时器测量时间,不需要秒表,A错误;实验供选择的重物应该是相对质量较大、体积较小的物体,这样能减少摩擦阻力的影响,B错误;因为是比较mgh和mv2的大小关系,故m可约去,不需要测出重物的质量,C错误;若用公式v=求下落高度h时的速度,表明就已经承认了机械能守恒,这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目的相矛盾,D正确.
37. B 【解析】 只有重力(万有引力)或弹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飞船升空阶段发动机做功,飞船的机械能增加,故A错误;在太空中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后,在大气层以外向着地球做无动力飞行过程中只有重力(万有引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B正确;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的下降阶段,由于空气阻力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C错误;减速伞打开后返回舱下降过程中,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
38. A 【解析】 温度不同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不同,由此可以用来探测地热资源,故A正确.
39. C 【解析】 加油站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避免产生静电,可以穿纯棉衣服,但不是必须的,故A错误;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产生静电,故B错误;化纤手套与接触物容易摩擦起电,故会引起静电,从而引起油料燃烧的危险,故C正确;这些图标都是为了减少静电的产生,故D错误.
40. D 【解析】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能为任意实数,只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某物体带电荷量不可能为3.3×10-19 C,故A错误;根据公式F=k可知,当两点电荷间的距离趋近零时,两点电荷不能看成两个点电荷了,故不能用库仑定律计算它们之间的库仑力,故B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点电荷之间的库仑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q1对q2的静电力与q2对q1的静电力总是等大反向的,故C错误;电场强度反映了电场的力的性质,由电场本身决定,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及所受的静电力均无关,故D正确.
41. D 【解析】 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φa<φb<φc,D正确.
42. B 【解析】 电风扇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是由于内阻发热产生的,所以t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I2Rt,故B正确;由于是非纯电阻电路,故U>IR,故Q43. D 【解析】 直线电流的方向竖直向上,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直线电流右边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左边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故A错误;线框的电流方向向上,根据安培定则可知,从上往下看,磁场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B错误;根据安培定则,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向右,故C错误;由于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从上向下),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应该是向上,故D正确.
44. A 【解析】 线框从位置1到位置2,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小,从位置2到位置3,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增大,磁通量均有变化,都有感应电流产生,A正确.
45. C 【解析】 由磁通量的定义式可知Φ=BS=πBr2,故C正确,A、B、D错误.
46. 1 【解析】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 A=0.5 A,电阻R两端的电压U=IR=0.5×2=1 V.
47. 【解析】 由电阻定律R=ρ可知,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故电阻最大时,横截面积应该最小,即从左右两端接入,此时电阻为R=ρ,解得ρ=;当从上下两个面接入时电阻最小,此时电阻为r=ρ=.
48. 【解析】 物体运动到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2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则轨道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N=2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B点时,有N-mg=m,联立解得物体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为vB=.
49. mgR 【解析】 物体从A点到达B点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mgR-Wf=mv-0,解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f=mgR.
50. mg 【解析】 小球离开B点后做平抛运动,下落到地面时,在竖直方向有h=,即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y=,故物体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mgvy=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