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2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冲刺试卷(一)生物试题(word版部分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2022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冲刺试卷(一)生物试题(word版部分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17 17:1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冲刺试卷(一)
生物 2021.12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 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0题,每题2分,共8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在给病人输液的时候,往往用生理盐水来溶解药物而不是蒸馏水,这是因为细胞在蒸馏水中会(  )
A. 溶解 B. 保持原状
C. 皱缩 D. 涨破
2. 在人体的心肌细胞中储藏最多的有机物是(  )
A. 葡萄糖 B. 糖原
C. 脂肪 D. 蛋白质
3. 下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磷元素的是(  )
A. 糖原 B. 核酸
C. 纤维素 D. 脂肪
4. 决定自然界中真核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  )
A.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B.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C. 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5. 将下列有关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 核酸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B 脂质 脂肪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C 单糖 五碳糖 六碳糖 葡萄糖 乳糖
D 无机物 无机盐 水 自由水 结合水
6. 占细胞膜总量50%以上的物质是(  )
A. 糖类 B. 蛋白质
C. 脂质 D. 水
7. 下列哪一组细胞器是高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所共有的(  )
A. 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 B. 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
C. 内质网、中心体、线粒体 D. 内质网、核糖体、液泡
8. 真核细胞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 核糖体 B. 内质网
C. 细胞核 D. 线粒体
9. 下列物质在跨膜运输过程之中,需消耗能量的是(  )
A.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B.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C. O2进入红细胞 D. CO2进入叶肉细胞
10. 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  )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且乙<丙
D. 甲<乙,且乙>丙
11.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于洗去衣物上的血迹和奶渍等污物,这说明洗衣粉中的酶主要是(  )
A. 淀粉酶 B. 脂肪酶
C. 蛋白酶 D. 核酸酶
12. 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  )
A. n个 B. m个
C. (m+n)个 D. (m-n)个
13. 在储存新鲜水果时,以下哪种条件是不必要的(  )
A. 高温 B. 低温
C. 低氧 D. 适当地充加氮气
14. 植物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反应如下,影响这一反应的物理因素是(  )
CO2+H2O(CH2O)+O2
A. CO2 B. H2O
C. 光 D. O2
15. 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催化化学反应。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所特有的是(  )
A. 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 B. 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D. 催化化学反应更高效
16. 下列哪种方式不需要ATP直接供能(  )
A. 细胞分裂 B. 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
C. 细胞渗透吸水 D. 肌肉收缩
17. 以下细胞具有细胞周期的有(  )
A. 神经细胞 B. 红细胞
C. 受精卵 D. 肌肉细胞
18. 蛙的受精卵分裂过程中,与纺锤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A. 核糖体 B. 线粒体
C. 中心体 D. 高尔基体
19. 根据现有的细胞衰老理论,下列关于在延缓皮肤衰老方面切实可行的是(  )
A. 防晒,减少紫外线伤害 B. 减少营养物质摄入,抑制细胞分裂
C. 减少运动,降低有氧代谢强度 D. 口服多种酶,提高细胞代谢水平
20.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
A. R型的RNA B. S型的DNA
C. 蛋白质 D. 荚膜
21. 用纯种圆粒豌豆(RR)和纯种皱粒豌豆(rr)杂交,子一代全为圆粒。用子一代与豌豆甲个体杂交,所得豌豆中圆粒与皱粒数量相等。则豌豆甲的基因型是(  )
A. RR或Rr B. RR
C. Rr D. rr
22. 有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中有一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应是(  )
A. 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胞嘧啶
B. 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尿嘧啶
C. 三个磷酸、三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
D. 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
23. 人的性别决定类型属于(  )
A. XY型 B. XX型
C. ZW型 D. ZZ型
24. 遗传信息转录时,作为模板的是(  )
A. rRNA B. DNA
C. mRNA D. tRNA
25. 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和毛囊等处的细胞中,它能促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若编码此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将导致白化病,这种现象说明(  )
A. 性状的改变与基因无关
B. 性状能控制基因的表达
C. 性状由基因决定
D. 基因不能决定性状
26. 在下列4个图中,能够判断一定为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的系谱是(  )
27. 某核酸是由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下图为其结构示意图。该核酸为(  )
A. mRNA B. rRNA
C. tRNA D. DNA
28.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因分别是指(  )
①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②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③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A. ①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29. 长期接触X射线的人群,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主要原因是(  )
A. 生殖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B. 生殖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
C. 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D. 生殖细胞发生了基因交换
30. 基因型为DD和dd的两株小麦杂交,对其子一代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产生多倍体,该多倍体的基因型为(  )
A. DDDD B. DDdd
C. dddd D. DDDd
31. 一个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防止生下患病的孩子,进行了遗传咨询。你认为有道理的是(  )
A. 不要生育 B. 只生男孩
C. 只生女孩 D. 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
32. 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遗传现象是(  )
A. 基因突变
B. 个别染色体的增添或缺失
C. 基因重组
D. 染色体的倒位、易位或缺失
33. 基于早期地球的特殊环境,推测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
A. 进行有氧呼吸的单细胞生物 B. 进行有氧呼吸的多细胞生物
C. 进行无氧呼吸的单细胞生物 D. 进行无氧呼吸的多细胞生物
34. 狮与虎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自由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产生的后代——狮虎兽也是不可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 地理隔离 B. 生殖隔离
C. 诱变育种 D. 无性繁殖
35.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  )
A. 种群基因库 B. 群落基因库
C. 部分基因库 D. 有效基因库
36. 豌豆的种子有圆粒和皱粒。圆粒种子含淀粉多,成熟时能有效地保留水分。而皱粒种子含蔗糖多,在成熟时由于失水而皱缩。上述圆粒种子保留的水分和皱粒种子失去的水分(  )
A. 两者主要都是结合水
B. 两者主要都是自由水
C. 前者主要是自由水,后者是结合水
D. 前者主要是结合水,后者是自由水
37. 2002年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穿肠蛋白”(可被肠道直接吸收),为许多药物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穿肠蛋白”被肠道吸收的方式是(  )
① 自由扩散 ② 协助扩散 ③ 主动运输 ④ 其他方式
A. ①②③ B. ③
C. ④ D. ②③
38. 下图为动物细胞模式图。若该细胞能合成某种分泌蛋白,则参与合成及分泌的细胞器有(  )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⑦ D. ②④⑤⑦
39. 如图是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几个主要操作步骤。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乙→丁→甲→丙
B. 乙→甲→丁→丙
C. 甲→乙→丁→丙
D. 乙→丙→甲→丁
40. 为了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两支试管,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入保持一定温度的同一水浴锅中持续15 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继续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该实验说明凝乳酶发挥催化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  )
A. 10 ℃或60 ℃左右
B. 30 ℃或50 ℃左右
C. 40 ℃左右
D. 20 ℃左右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5分,共计2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41. 图甲、乙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⑩表示细胞的各结构。请据图分析:
(1) 图示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序号);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 甲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________(填序号);磷脂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填序号)。
(3) 成熟的植物叶肉细胞中,水分主要存在于________(填序号)。
42. 色素缺失会严重影响叶绿体的功能,造成玉米减产。科研人员诱变得到叶色突变体玉米,并检测突变体与野生型玉米叶片中的色素含量,结果如图1。请回答问题:
图1
图2
(1) 据图1可知,与野生型相比,叶色突变体色素含量均降低,其中________的含量变化最大。
(2) 结合图2分析,叶色突变体色素含量降低会影响光反应,使光反应产物[①]________和NADPH减少,导致叶绿体________中进行的暗反应减弱,合成的[②]________减少,使玉米产量降低。
(3) 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叶色突变体的叶肉细胞,其叶绿体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等变化,从而导致色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43. 苯丙酮尿症是由肝脏中苯丙氨酸氢化酶(PAH)缺陷而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如果能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小。下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 苯丙酮尿症由________性基因控制,此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 Ⅲ2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
(3) 若Ⅲ2和Ⅲ3近亲结婚,他们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4) 如果双亲均不携带致病基因,却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婴儿,导致其患病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44. 带鱼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富含优质蛋白,随意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还会污染环境。利用木瓜蛋白酶处理,可以变废为宝。请回答问题:
(1) 木瓜蛋白酶可将下脚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但不能进一步将多肽分解为氨基酸,说明酶具有________性。
(2) 为确定木瓜蛋白酶的最适用量和最适pH,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酶解度是指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
据图分析,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应控制在________%,pH应控制在________,偏酸、偏碱使酶解度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要探究木瓜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实验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2021~2022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冲刺试卷(一)
生物 2021.12
答案解析
1. D 2. D
3. B 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化学元素组成为C、H、O,不含P,A、C错误;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化学元素组成为C、H、O、N、P,B正确;脂肪的化学元素组成与糖类相同,只有C、H、O,不含P,D错误。
4. B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A错误;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B正确;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决定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C错误;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不是决定生物多样性的原因,D错误。
5. D 蛋白质与核酸均属于生物大分子,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与核糖核酸,A错误;脂肪和固醇均属于脂质,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B错误;五碳糖与六碳糖均属于单糖,葡萄糖属于六碳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C错误;水与无机盐均属于无机物,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D正确。
6. C
7. B 液泡、叶绿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是高等植物没有的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是高等动植物共同具有的细胞器,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8. C 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9. A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O2进入红细胞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CO2进入叶肉细胞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10. A 水的运输方式是被动运输,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而水的浓度越高,则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越低,所以水运输的方向就是从低浓度溶液到高浓度溶液。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甲→乙,所以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浓度;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甲→丙,所以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浓度;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乙→丙,所以丙细胞液浓度>乙细胞液浓度。因此,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甲<乙<丙。
11. C 奶渍和血渍的主要有机物成分是蛋白质,酶具有专一性,故加蛋白酶的洗衣粉能够除去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
12. D 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脱去水分子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反过来水解需要的水与缩合形成的水分子数是一样,m个氨基酸组成n条肽链,在合成时脱去了m-n个水分子,如果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
13. A 储存新鲜水果应尽可能降低细胞呼吸,其条件为低温、低氧、一定的湿度、适当地充加氮气。
14. C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水等,其中物理因素是光。
15. D 酶和无机催化剂均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A、B错误;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C错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具有高效性,D正确。
16. C
17. C 神经细胞、红细胞、肌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无细胞周期;受精卵能够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C正确。
18. C
19. A 防晒,减少紫外线伤害皮肤,可以延缓皮肤衰老,A正确;减少营养物质摄入,抑制细胞分裂,可能会加速皮肤衰老,B错误;减少运动,降低有氧代谢强度,不能有效延缓皮肤衰老,C错误;口服多种酶,会通过消化道消化,起不到提高细胞代谢水平的作用,D错误。
20. B
21. D 根据题意,子一代的基因型是Rr,子一代与豌豆甲个体杂交,所得豌豆中圆粒和皱粒数量相等,则豌豆甲的基因型是rr。
22. D 由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结构中有一个腺嘌呤,则另一个碱基是胸腺嘧啶,1分子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因此该脱氧核苷酸对除了腺嘌呤外,其他组成应是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D正确。
23. A 24. B
25. C 酪氨酸酶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白化病,说明基因决定性状。
26. C 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且后代中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可知C选项图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7. A 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
28. C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9. A
30. B DD和dd杂交,子一代为Dd,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基因也加倍即DDdd。
31. B 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子,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给女儿的是X染色体,致病基因会随X染色体传给女儿,给儿子的是Y染色体,因此不会传给儿子。
32. C 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一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另一种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同源染色体分离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引起。两种基因重组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有丝分裂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33. C
34. B 不同物种的标志是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35. A 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6. D 因为结合水是水在生物体和细胞内的存在状态之一,是吸附和结合在亲水性物质上的水,也就是说结合水主要是和种子中的淀粉结合在一起,因此圆粒种子中的水是结合水。自由水不被植物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所吸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皱粒种子中淀粉含量少,蔗糖含量高,也就是说自由水不能与淀粉(蛋白质)结合,它主要与蔗糖溶解在一起,因此皱粒种子失去的水分为自由水,D正确。
37. C 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跨膜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但可以通过胞吐和胞吞的形式出入细胞。
38. B 首先在核糖体(②)合成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③)进行合成加工,再到高尔基体(⑤)进行再加工,最后由细胞膜进行分泌,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④)提供能量。
39. A 据图分析,甲表示画滤液细线,乙表示提取色素,丙表示分离色素,丁表示过滤,则实验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乙→丁→甲→丙,A正确。
40. C 凝乳时间最短的温度为该酶最适宜的温度。
41. (1) ①⑩ ⑧⑩ (2) ①② ⑥ (3) ⑧
42. (1) 叶绿素a (2) ATP 基质 有机物 (3) 数量、形态、结构
解析:(1) 据图1可知,与野生型相比,叶色突变体色素含量均降低,其中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最大。(2) 光合色素可捕获光能,用于光反应形成NADPH和ATP,叶色突变体色素含量降低会导致捕获光能减少,进而影响光反应,使光反应产物[①]ATP和NADPH减少,导致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减弱, 合成的[②]有机物减少,使玉米产量降低。(3)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叶色突变体的叶肉细胞,其叶绿体可能出现数量、形态、结构等变化,从而导致色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43. (1) 隐 常 (2) 1/3 (3) 1/12 (4) 基因突变
解析:(1) 根据Ⅱ1和Ⅱ2正常,生出患病的Ⅲ1,可以判断苯丙酮尿症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3患病而其儿子正常,说明该病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2) Ⅲ1患病,基因型为aa,则父母Ⅱ1和Ⅱ2的基因型都为Aa,则Ⅲ2的基因型为AA(1/3)或Aa(2/3)。(3) 若Ⅲ2和Ⅲ3(Aa)近亲结婚,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2/3)×(1/4)×(1/2)=1/12。(4) 如果双亲均不携带致病基因,却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婴儿,导致其患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44. (1) 专一 (2) 0.020 6.5 酶的空间结构改变,活性降低 (3) 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测定木瓜蛋白酶对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
解析:(1) 木瓜蛋白酶可将下脚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但不能进一步将多肽分解为氨基酸,说明酶具有专一性。(2) 为确定木瓜蛋白酶的最适用量和最适pH,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木瓜蛋白酶的增加蛋白质的分解程度逐渐上升,直至达到相对稳定,结合图示可知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应控制在0.020%,因为超过该值,酶解度不再增加,pH应控制在6.5,因为该值是木瓜蛋白酶最适pH值,偏酸、偏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进而导致酶活性降低,从而使酶解度降低。(3) 若要探究木瓜蛋白酶的最适温度,需要将温度设为自变量,反应速率为因变量,无关变量要求相同且适宜。则实验设计如下: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测定木瓜蛋白酶对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酶解度最大时对应的温度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