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18 22:1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
C.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2.浓度为5%的食盐溶液100g,将其浓度增加到10%,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10g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100g1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g
3.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正确的是(  )
选项 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 分离物质的原理
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
B 将石油分馏得到石油产品 石油中各成分的密度不同
C 分离酒精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酒精和水的溶解性不同
D 加热蒸发食盐溶液分离食盐 利用食盐和水的熔点不同
A.A B.B C.C D.D
4.物质的溶解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列会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一组是(  )
①溶质的性质  ②溶剂的性质  ③温度  ④压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将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溢出酒精8克;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酒精=0.8×103千克)(  )
A.15g B.10g C.12.5g D.8g
6.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与b质量相等,b与c体积相同,放入水中后,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体积关系是:Va>Vb=Vc B.它们的重力关系是:Ga=Gb<Gc
C.它们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a=Fb=Fc D.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a>ρb>ρc
7.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溶质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且静止不动
B.天然水经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水
C.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植物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D.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不慎洒出少量,不会影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8.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溢水杯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甲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40g,乙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50g,若甲杯中的液体是水,则小球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  )
A.40g、40cm3 B.40g、50cm3 C.50g、40cm3 D.50g、50cm3
9.将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溢出酒精8克;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酒精=0.8×103千克)(  )
A.15g B.10g C.12.5g D.8g
10.通过电解水实验,我们知道(  )
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氢气、负极产生的是氧气,并且体积比为 V正:V负 ≈ 2:1
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③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填空题
11.根据如表回答相关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100g 水) KNO3 13.3 31.6 63.9 110.0 169.0 246.0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在___________℃。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 克,其含义是___________。该温度下,将 20 克 KNO3放入 50 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克。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___________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B.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C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撒出部分溶液
③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提纯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④在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一定是___________。
A.硝酸钾的浓溶液 B.硝酸钾的稀溶液
C.不能溶解任何氯化钠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
⑤在 20℃时,刘冰同学向 100 克水中依次加入 A 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20℃时,A 的溶解度为 36 克 B.图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 40 克 D.图③和图④中 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2.小科在一根一端密封的空心玻璃管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制成一支自制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测量过程中杯内液体总量没有变化。
(1)当密度计在杯中漂浮时,液面高度在A处(如图甲所示)。此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_(填“<”“=”或“>”)重力。
(2)使用中,小科发现细铁丝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并把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同一杯液体密度(如图乙),密度计浸入深度将_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13.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 ℃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填“是” “否”或“无法判断”)。
(2)分析表格可知,M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是______。
(3)将40 ℃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 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 ℃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4)20 ℃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 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药匙、量筒(100 mL)、______、______。
14.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植物体对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的知识后,利用食盐、水、新鲜冬瓜和自制土密度计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展开探究。他们将冬瓜除去瓜瓤后制成“冬瓜碗”,并在“冬瓜碗”中加入240g密度为1.2g/cm3的食盐水。并在溶液中放置自制土密度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后土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分析研究冬瓜得失水分的状况。若土密度计在溶液中浸没的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帮助该兴趣小组完成实验的探究和分析。
(1)实验过程中,土密度计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根据图像数据通过计算可知,一段时间稳定后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g/cm3
(3)为了提高该实验中土密度计的精确程度,可以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
15.下图是某同学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有: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该实验中应称取蔗糖的质量是___________克。
(3)该实验中应取___________毫升水,应选择___________(选填“10”或“50” ) 毫升规格的量筒。
(4)操作步骤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若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 ,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
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 ②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 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
16.如图所示,在小试管中加入的浓硫酸,则观察到U型管中的液面_______(填“a升高b降低”或“a降低b升高”),集中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17.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鲜度(单位:)。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硝酸钾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氯化钠 36 36.3 36.9 37 37.3 37.8 38.4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___。
(2)时,氯化钠的溶液度为36克,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
(3)时,将硝酸钾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质量为___________。
18.某立方体物块放入圆柱形容器底部,如图甲所示。逐渐向容器内倒入水(水未溢出),测量容器内水的深度h,分别计算出该物块对应受到的浮力Fa并绘制了如图乙(实线)所示的图象。之后将物块取出,把水更换为酒精重复上述实验,绘制如图乙(虚线)所示的图象。(ρ酒=0.8×103kg/m3 g=10N/Kg)
(1)在酒精中,h=12cm时,物块处于___________状态,物块重为_________N;
(2)请问物体的密度为多少?(_______)
四、探究题
19.小明设计了一个“巧妙测出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取g=10N/kg)
①将两个已调好零刻度的弹簧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计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
②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1和G2;
③将一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用细线拴住并慢慢放入溢水杯中,此时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
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和G4;
④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小石块密度ρ。
(1)上述实验中,他测得G1=0.94N,G2=0.40N。G3和G4的读数如图 (b)所示,则G3=___________N,G4=___________N;
(2)实验中,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是___________N,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___ m3;
(3)石块的重力是___________N;
(4)通过以上数据,他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
(5)若将小石块换成一个小盐块,其它步骤不变,不考虑弹簧测力计读数的误差,则他测得的盐块的密度ρ盐’与它的真实密度ρ盐相比,ρ盐’___________ρ盐(选填“>”、“=”或“<”)。
20.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小刚在学习了该原理后思考: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难道只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吗?于是他猜想:物块受到浮力大小可能还跟物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选取了两块体积和形状都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小刚应该选取图中的___________进行对比。小刚已经知道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那么根据他所选择的几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铜块所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铁块所受到的浮力。由此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小刚根据图中B、C、D三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的增加,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也在变大,于是他就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小刚结论是正确吗,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
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7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B
6.D
7.D
8.C
9.B
10.B
11.20~40 20℃时,100g水中溶解溶解31.6g硝酸钾正好达到饱和 65.8 B 降温结晶 D C
12.= 变深
13.无法判断 M的溶解度随温度得升高而升高 ②③⑥ 胶头滴管 玻璃棒
14.不变 1.125 选用更细的土密度计
15.③②①④ 7.5 42.5 50 搅拌,加速蔗糖溶解 ①②
16.a降低b升高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7.氯化钠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105
18.下沉 9N
19.1.10 0.50 0.1 10-5 0.26 2.6×103 >
20.A、B、D、E 等于 无关 错误;没有控制变量,必须在排开液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