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17 19:5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光的折射 透镜》随堂练习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1.光的世界丰富多彩,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 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立竿见影 D. 雨后彩虹
2.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然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如果想再次看到硬币,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
A.用手电筒照亮硬币 B.向碗里缓缓注水
C.人向碗走近一些 D.借助一块平面镜
3.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则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 ( )
A. 两者都一定改变 C. 方向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速度一定变大
B. 两者都不一定改变 D. 方向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速度一定变小
4.如图所示,一盛水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左方斜射向水面,这时反射角为α,折射角为γ;若把容器的右端稍微垫高,待水面重新平静后,反射角为α′,折射角为γ′,那么 (  )
A.α′<α,γ′<γ B.α′=α,γ′=γ
C.α′>α,γ′>γ D.α′<α,γ′>γ
5.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若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与S点重合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与S点重合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6.下列是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是凹透镜的是 ( )
a B. b、d C. a、b、c、d D. a、b、d
7.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激光束将成为 ( )
A. 会聚光束 B. 发散光束
C. 平行光束 D. 不能确定
8.如左下图所示,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红旗图案放在凸透镜之前,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则红旗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像可能是右下图中的 (  )
9.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靠近此透镜方向移动20 cm,再来回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 )
A.成放大的虚像 B.成缩小的实像 C.成放大的实像 D.没有像
10.如图为一模型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
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
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窗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窗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11.小明有一个凸透镜,经常用它观察小物体,也能用它做其他光学实验。一次实验时不小心把这个透镜摔坏了,他就用橡皮泥把遗失的部分补上(如图所示)。小明如果用这个补缺的凸透镜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则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  )
A.光屏上能出现三个烛焰的实像 B.光屏上能出现两个烛焰的实像
C.光屏上能出现一个残缺的实像 D.成像与原镜片成像情况几乎相同
12. 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紧靠凸透镜,在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通过
凸透镜观察到四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A.③②①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13.如图,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人眼观察到其放大的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虚线处,则人眼观察到烛焰的像 (  )
A.没有变化 B.会被遮挡
C.能成在光屏上 D.亮度变暗
14.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6cm、②9cm、③12cm、④16cm,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③④
15.在模拟远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近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可将( )
A.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蜡烛适当靠近透镜
C.蜡烛适当远离透镜 D.以上说法都不可行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50cm处,将蜡烛从10cm处逐渐移至45cm处的过程中,烛焰成像的变化情况是 (  )
A.先变小后变大 B.一直变大 C.先成实像后成虚像 D.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还剩一个清晰的烛焰像,则该像的位置和像的大小为 ( )
A.C处,缩小 B.D处,缩小 C.C处,放大 D.D处,放大
18.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
A.屏幕上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屏幕上画面位置偏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下移
C.若画面太大,则应使镜头上移同时投影仪靠近屏幕
D.若镜头上飞落一只蚊子,则画面上会出现蚊子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9.A老花镜、B近视镜片、C牙医口腔镜、D照相机、E耳医额镜、F防盗门上的“猫眼”、
G投影仪、H放大镜、I汽车头灯的反光镜、J汽车后视镜等,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有_________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凸面镜的有___________.
20.在夏天,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偏 (“深”或“浅”)的 像(“实”或“虚”),这是由于光从_______进入_______发生 的缘故。
21.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_____(选填“1”、“2”或“3”),分界面为_________(选填“①”
“②”),分界面的___________方为玻璃。(选填“上”“下”“左”“右”)
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___________。
2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将蜡烛从C移到A的过程中,所成的像的大小 (填变化情况,下同),像距 。
23.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整个过程中镜头需要向 (选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解答题(图9分,其它每空1分,共28分)
24.(9分)(1)完成光路
(2)如图为“坐井观天”的井的示意图,设点A为青蛙的眼睛。若井灌满水,青蛙仍在原处,试画出青蛙看到的天空的范围.
2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 处光屏上的像最大;放在 _处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放在
处,光屏上接收不到像。(以上五个位置中选填一个或多个填空)
26.如图所示,为测量某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先在纸上画一个小于该凸透镜大小的圆环,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其下方距透镜8cm处的白纸上光斑恰好与圆环重合,该现象表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当将凸该透镜远离白纸垂直移动4cm时,此时白纸上的光斑再次与圆环重合,在此过程中光斑的大小 (选填“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7.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实验时,为了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得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在凸透镜的 上。
(2)小明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且处于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写明正倒、放缩、虚实)。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蜡烛渐渐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可将透镜向_____移动(填“上”或“下”)。
(3)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200cm处移至距透镜15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10cm.透镜的焦距约为 cm。小明运用这种方法测出来的焦距与实际相比
(偏大、偏小、相等).
(4)如图2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方法一是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移动距离s′ s(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方法二是不移动光屏,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个_________镜,这是模拟了__________的矫正。 当在光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后,取下光屏,眼睛在原光屏左方,眼睛 (填“能”或是“不能”)看到蜡烛的像。
(5)某组同学所获得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u/cm v/cm
1 40 13.3
2 30 15
3 20 20
4 15 30
图3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图3中光屏应移至   区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在与其他组交流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物距均为12cm时,选用的透镜也完全相同,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33cm,34cm,36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
小明又找来一个圆柱形玻璃杯,在玻璃杯后白纸上画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4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不可能是图5中的 。

图4
图5
A. B. C. 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