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往与冲突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交往与冲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24 08:21:36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 600年前,有一支规模空前的船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驶向遥远的天际。这是一支庞大的海上商船,基本成员却是军人;这是一支雄健的海上武装,肩负的使命却是和平。他们还去过索马里!整体感知中外的 交往 与 冲突郑和下西洋(目的、条件、过程、影响)戚继光抗倭—民族英雄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学会识图能力、观察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课,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强民族自豪感。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一、郑和下西洋:1.是谁派郑和出使西洋?为什么派他下西洋?
2.郑和下西洋开始时间、次数、出发地点、最远到达地点。
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4.你怎样评价郑和及他的远航?
自主学习(一)刘家港红海沿岸1405非洲东海岸1405-1433年先后七次最大:长44丈,宽18丈大小船只200多艘每次: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让我填一填夯实知识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中 国亚非各国 丝绸、瓷器等珠宝、香料、药材中 国亚非各国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郑和、船员国王、使臣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新知探究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对照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早(59)多多大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你怎样评价和?新知探究合作探究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实现远航?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迪生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 宋庆龄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从郑和远航成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意外收获二、戚继光抗倭:戚继光1.倭寇指什么人?
2.说说倭患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3.戚继光抗倭的主要地点、著名战役。
4.我们应该学习戚继光的什么精神?
自主学习(二)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新知探究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 岳 飞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 毅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
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 冰 心
戚继光身上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意外收获 七子之歌 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她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母亲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新知探究1.澳门是哪年被哪国占领的?2.我国在什么时候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3.从澳门的一失一得中,你有什么感悟?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新知探究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
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我国重新对澳门恢
复行使主权,澳门重新回到
祖国母亲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远航日记【当堂检测】 ?1、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 对外侵略扩张 B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 学习外国的技术 D显示明政府强盛
2、如果你是郑和船队的一名成员,下列国家你不可能到达的是 ( )
A印度 B阿拉伯 C索马里 D 英国
3 、明代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4、明朝的“戚家军”与南宋的“岳家军“最相似的方面是( )
A抗击侵略 B 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C 肃清倭寇 D 抗击金军BDBB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东南亚各地 B.阿拉伯海沿岸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6.郑和下西洋所带去的物品中最受欢迎的是( )
A.金银宝物 B.丝绸、瓷器
C.香料、宝石 D.香料、药材
7.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有( )
①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③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④开始远洋到印度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8、《七子之歌》中的“七子”之一澳门是被哪个帝国主义国家侵占的?( )
A、英国 B、日本 C、荷兰 D、葡萄牙
DDBC(二)材料分析
阅读材料: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忂……”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永乐三年”指哪一年?当时的中国皇帝是谁?
?(2)郑和先后几次远航?到过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哪里?
?(3)“奉使西洋”有何历史意义?2、读材料:“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个人物。
?
(2)材料中的“夷岛”是指什么地方?
?
(3)这里的“海波”喻指什么?
?
(4)你认为材料中的“我”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课 题
16、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案序号
?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范围是什么?
3、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的盛况,你认为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说是航海史上的壮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戚继光有什么英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明朝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
教学
重点
难点
?
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原因。
教具等准备
教学参考书 图书馆资料




?
?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目的: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郑和下西洋
时间:1405年--1433年
次数:7次
概况 范围:经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意义:是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背景:明朝中期海防松驰,倭寇猖獗
戚继光抗倭
概况:戚家军九战九捷,荡平倭寇
?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
?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设计
?
一、导入新课
(3分钟)
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每年在郑和登陆的日子,华侨都在这儿举行盛大游行。锣鼓喧天,龙狮狂舞,洋溢着节日气氛,以示对郑和的纪念。郑和是怎样远航的?明代的中外关系中,还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呢?今天谁愿意来帮助大家学习这些内容。教师对同学们的表现做出评价,选取学生收集 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部分资料导入新课。
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已经分组查找了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的资料,并进行了分类整理。
小组长向老师提供本组收集 资料
课前查资料预习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
?
?
讲授
新课
(20分钟)
一、郑和下西洋
教师向学生提问:下西洋的郑和是谁?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原因
明朝建立后,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这为大规模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唐宋以来,我国的造船技术不断提高,加上罗盘针的发明,都为日后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条件。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应以教材为主,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郑和下西洋的情况
教师边向学生简介郑和下西洋的情况,边用投影片投放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产派郑和下西洋。
郑和第一次航行有二百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多人,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多丈,能容一千多人,从刘家港出发,浩浩荡荡行驶在茫茫大海上。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教师出示,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请学生来品评郑和下西洋,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作简单的小结: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航海家,他的七次一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郑和远航各国不仅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而且,把中国同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但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政府造成巨大的负担。
三、葡萄芽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了解郑和的生平。
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原因。
各组在本上列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条件和原因
各组组长在讲台前向全班发言展示,互相交流,学生在地图上描出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由学生来翻评教材P94页中所引的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一段文言文,远学生来介绍郑和下西洋所到地区的风土人情。
学生阅读教材的大字、小字了插图,并结合教师补充的材料全面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进行小组讨论,各组组长在本上列出发言提纲,再由发言人向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写出的所知道的澳门的历史情况
?
?
?
教师可动员学生自制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充分调动学生将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
?
?
巩固
练习
15分钟左右
一、选择题:基础训练60页(1-4题)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戚继光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回答(1)“海波”喻指什么?
(2)戚继光是怎样使“海波”平的?
三、据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郑和远航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2)郑和远航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3)郑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
?
?
?
?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教师检查。
学生练习完成后要积极发言,但可能说不到关键点上教师要及时点拨。
归纳小结(2分钟)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
可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争相发言
学生讨论深化课堂,将课堂引向高潮。
作业安排
查资料找出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