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文档属性

名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02 15: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初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年级初一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1学段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朗读,理清课文结构,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感情。
教 学 重 点 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建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
教 学 思 路 “1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2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主要 教学 方法 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解决本课重点难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了解闻一多,臧克家 闻一多(1899-1946)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后,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引发对课题的兴趣。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掌握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气冲斗牛 慷慨淋漓 有效检查预习情况
三、 四、理清课文 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朗读: 放录音 教师范读 个读 互评、纠正 齐读 2合作探究 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明确: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明确: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目的:争取民主 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3 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前后期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明确: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后期 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原因: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他却是始终的言行一致。 、4重点研读第一部分,赏析生动形象,精炼含蓄的语言。 1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教师大力鼓励,引导,赏识评价) 2 学生圈点勾画提出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讨论解决。 3 教师提出如下句子或词语让学生讨论:(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画线部分的意思。 )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4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请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写闻一多挑灯夜读的情景。 5 归纳本文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 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
课外拓展 1. 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等 2.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3. 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
内容总结 闻一多既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作业布置 赏析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学者的精彩语言和作为大勇的革命家的风范。 附板书: 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 卓越的学者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大勇的革命烈士 “说”了就“做” 。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 与 创新之处 朗读的效果较好,通过朗读,让学生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把握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本课设计了圈点批注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讨论题,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发言比想象中的还要踊跃,不断有新的亮点产生,把这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存在的问题 与不足 1.学生对闻一多的精神体验不深,对闻一多的作风变化的原因难于理解。 2.学生理解阅读缺乏有效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