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大附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俗语。“私”的问题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法的问题。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那几个人。而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来往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是自我主义。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他太死心眼儿,一口咬了一个自己不放;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
我们一旦明白这个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范围,我们就可以明白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私的问题了。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大家可以牺牲族……这是一个事实上的公式。在这种公式里,你如果说他私么?他是不能承认的,因为当他牺牲族时,他可以为了家,家在他看来是公的。当他牺牲国家为他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差序格局对于中国传统社会最大的影响,就是以“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的形成,礼治或人治社会的形成,致使现今中国仍难以形成法治社会。传统差序格局逻辑在现代社会延续,法律的解释与执行因人而异,各种规则、制度的执行因人而异,权大于法,潜规则盛行,灰色交易盛行,特权横行。
差序格局造成中国式二元社会的形成。这种二元社会在传统中国社会表现为官民的二元对立,在现代中国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现代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表现为建国后中国建设的以城市为中心,乡村反哺城市,城乡人之间不同的国民待遇等。
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的形成,背后有人性之恶,有人的自私性,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性等重要因素作为因子。
要转变这种格局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转变这种格局首先要限制人性之恶,克服人的自私性,转变以“自我”“家族”或者“集团”为中心的状态,变单一中心的网状结构为无中心或多个中心的平行网状结构,使社会个体处在一个平面上,而不是存在等级之别。而其中的关键就是限制与规范中心的权力。
由于中国社会的传统性以及差序格局稳定性,可以破坏这种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即加速各个阶层人员的流动性,促进个体充分的自由与发展空间。
这种差序格局经过不断的演化与演绎,依然深刻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社会关系逻辑与处世逻辑,依然是当代中国式不平等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摘编自张少锋《差序格局与中国式不平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在品德上存在着自私的缺点,要分析这种群体性的特质,须要认清该问题的本质是如何划分群己、人我的界线。
B.在西方社会,人们对团体的界线认知分明,所以西方人团结;而在中国,人们对团体的界线认识模糊,所以中国人缺乏团结。
C.传统乡土社会,亲属关系呈现如水波似的同心圆,自己是圆心,根据血缘关系,逐步向外推开,血缘关系越远,亲属关系越淡薄。
D.乡土社会的亲属关系与地缘关系呈现出的差序格局具有极强的伸缩性,这种特点主要表现为不同的人的圈子大小各不相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攀附贾家的人,在贾家得势时,与贾家攀亲带故,在贾家失势时,避之如恐不及,这就体现了差序格局的伸缩性。
B.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伦理的观念,就是差序,是自我主义,先秦诸子的理论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基本上都围绕“自我”这个中心。
C.孔子重视“推”,推己及人的前提是克己复礼,加强自身修养,进而推到家、国、天下,推的范围逐步增广,这说明儒家“伦”即差序。
D.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不仅对古代社会影响深远,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如,现代社会中长期存在找熟人办事的现象。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差序格局的表现或影响的一项是( )(3分)
A.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员工不得迟到,总经理却经常迟到。
B.城里的小李坐校车上学,农村的小张上学没有校车可坐。
C.市长的儿子没有通过公务员考试的面试环节而落选。
D.富贵如龙游尽五湖四海,贫穷似虎惊散九族六亲。
4.根据材料二,概括如何消除差序格局的不良影响。(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藏”
孙犁
这天,浅花又用布包了一团饭揣在怀里,在四外没有人走动的时候,跑进了对面的高粱地,从一人来高密密的高粱里钻过去,走到自家的菜园。高粱地里是那样的闷热,一到了井边,她感觉到难得的舒畅和凉快。
这小小的菜园,是新卯和那个陌生人退守的“山寨”。他们在井台上安好了辘辘,还带了一把锄头,将枪掖在背后的腰里,远远看去,他们是两个安分的农夫。村子里广大的土地都因为战争荒了,这小小的菜园却拾掇得异常出色。太阳光强烈地照着,园子里散发着黑豆花和泥土潮热的香甜味道。几畦甜瓜快熟了,懒懒地躺在太阳光下面。
人还没有露面,这沉重凸胀的大肚子先露了出来。新卯嘴唇动了动,不知道因为是喜爱还是心痛。“那边没事吗?”他问。
浅花说:“没有。”
新卯和那人吃着饭,浅花坐在一边用褂子襟扇着汗,那个人问:“这几天有人回家去睡觉了?”
“家去的不少了,鬼子修了楼,不常出来,人们就不愿再在地里受罪了。”浅花说。
“青年人有家去的吗?”那人着急地问。
“没有。”新卯卵说,“我早下了通知。”
那个人很快吃完饭,站起身来,望望浅花的肚子笑着说:“大嫂子,快了吧,还差多少日子?”浅花红了脸,看着丈夫。新卯跑去摘了几个熟透了的大甜瓜,塞到浅花怀里。“还是这玩艺儿省事,熟透了不用摘,一碰自己就掉下来了。”
这一晚上,敌人包围了他们,指名要新卯,人们都说他早跑了。敌人在人群里乱抽乱打,要人们指出新卯家的人,人们说他一家子都跑了。那些女人们,跌坐在地上,身子使劲往下缩,由前面的人把自己压在下面。在灯影里,她们尽量把脸转到暗处,用手摸着地下的泥土涂在脸上。
敌人把能找到的东西放在人们的手里,把一张铁梨放在一个老头手里,把一块门扇放在一个老婆手里,令她高高举起,不准动摇。他们在周围散步、吸烟、详细观看。浅花托着一个石砘子,肚子里已经很难受,高举着这样沉重的东西,她觉得她的肠子快断了。脊背上流着冷汗,一阵头晕,她栽倒了。敌人用皮鞋踢她,叫她再高举起那东西来。
夜深了,灯光照着人们,照在敌人的刺刀上,也照在浅花的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流着冷汗。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了,眼里冒着金星。在眼前飞,飞,又落下,又飞起来。
一群青年人在新卯的小菜园集合了,由那外路人带领,潜入了村庄,趴在房上瞄准敌人脑袋射击。敌人一阵慌乱,撤离了村庄。他们把倒在地下的浅花抬到园子里去。
不久,她就在洞里生产了。洞里是阴冷的、潮湿的,那是三丈深的地下,没有一点光,大地上的风也吹不到这里面来。一个女孩子在这里降生了,母亲给她取了个名,叫“藏”。
(有删节)
文本二:
纪念
孙犁
黎明,我放了报警的第一枪。真的来了,这一群黄鼬一样的还乡队。立刻就接了火。敌人靠堤坡掩护着包围村庄,我们一班人上到小鸭家的屋顶上。
敌人冲着小屋射击,小鸭一家人并没有向别处转移。我在屋顶上喊:“小鸭,趴到地下去,不要在炕上!”小鸭叫道:“纪同志,不要叫敌人攻进来呀!”
一直打到吃饭的时候,子弹不住从窗子里打进去,我非常担心,我喊:“小鸭,躺在炕沿底下,不要抬头。”
“不要管我们,管你打仗吧!”她母亲说。我们见小鸭在一边吃吃的发笑。
听见我们的枪声密了,小鸭就高兴的喊:“纪同志,你看看来的那些王八里面有陈宝三的儿子没有?他是回来夺我们的园子的!”
我说:“小鸭,放心吧,他回不来。”
太阳走的那样慢,可是也过晌午了。我有些饿,渴的更难受,很想喝点水,我喊着问:“小鸭,你们水缸里有水没有?”“我看看去!”是她母亲的声音。
“爬着去呀!”
我听见她在外间屋里掀瓮盖的声音。“唉呀,怎么一点也没有了,小鸭这孩子。我昨天叫你提水,怎么没提呀!”“不是爹来信了吗,我就没顾的去提。”小鸭说。
“你们渴的厉害吗?”母亲问。
“渴的厉害!”我失望地说,“没有就算了,快趴下吧!”我紧紧盯着堤坡上的敌人,我也看见了园子中间那一眼小甜水井,辘辘架就在那放着,辘辘绳还在井口上摇摆。我想,能有个什么管子通到我这里来就好了,痛痛快快喝它两口,那井水多么甜呀!
房门吱的一声响,小鸭的娘提着昨天买来的新柳罐,从屋里爬出来,我急忙压低嗓子喊:“大嫂,不要去,快回来!”
“不要紧,”她轻轻说,爬到井边去,把柳罐挂到井绳上,迅速地绞起了一罐水,当敌人发觉,冲着她连开三枪,她已经连跑带爬提进屋来。
“兔崽子们,你们打不着我!”她喘着气连笑带骂。“用刺刀掏个小窟窿吧!”她向我们喊。我从屋里系上一小罐水,小鸭还嘻嘻地笑着叫我系上一包干粮,她说:“吃了,喝了,要好好的顶着呀。”
这水是多么甜,多么解渴。我要喝一口水,她们差不多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的责任是什么?我问着自己。我大声说:“小鸭,我们就要冲锋了!”
(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浅花又用布包了一团饭揣在怀里”一句中的“又”字表明浅花多次给丈夫送饭,流露出她对丈夫的关爱和支持。
B“人还没有露面,这沉重凸胀的大肚子先露了出来”运用外貌描写,交代浅花即将生产的情况,为后文做铺垫。
C.敌人包围村民,虐待村民,要求村民交出新卯,但是新卯在村民的帮助下已经提前撤退,敌人的图谋落空。
D.小说采用全知叙述,把敌人的动向,青年人的反击等情节都清楚地告诉读者,便于读者掌握整个故事情节。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群黄鼬一样的还乡队”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还乡队贪婪凶残的本性,也表现了“我”对还乡队的憎恶。
B.“我们”在小鸭家的房顶与敌人战斗,是因为敌人进攻时,小鸭一家人没来得及撤离,“我们”要保护他们一家。
C.“我”口渴了就喊着向小鸭要水喝,在得知水缸里没有水时又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可见军民关系非常融洽。
D.文章结尾处写水甜,既写出“我”口渴后喝到水的满足,也表达了“我”对百姓无私的帮助的感动和感激。
8.同为战争中的女性形象,浅花和小鸭娘的精神品质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一标题“藏”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薄,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了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成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洲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洲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即表字,古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B.弦歌,含义丰富,有出任邑令,礼乐教化等义项。文中指出任邑令。
C.斗,是容量单位,十石为一斗,十斗为一升。不同时期一斗的量不同。
D.卒,死亡。古代对不同地位人的死亡称谓不同,对大夫的死亡称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曾经创作了《五柳先生传》来自况。
B.陶渊明虽然志在隐居,但也与官员有交往,甚至有官场好友,如颜延之就与他交情深厚,但他从不接受他们的馈赠。
C.陶渊明亲老家贫,不得已出仕,但是没几天就辞职了,后来又陆续作了一些小官,但最终解绶去职,并赋《归去来》。
D.陶渊明喜欢喝酒,友人庞通在半路上邀请他喝酒,他欣然赴约,颜延之在浔阳时经常跟他一起喝酒,且一定要畅饮喝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4分)
(2)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4分)
14.陶渊明为什么要辞任彭泽令?(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韦整尉长沙
张祜
远远长沙去,怜君利一官。
风帆彭蠡疾,云水洞庭宽。
木客提蔬束,江乌接饭九。
莫言卑湿地,未必乏新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友人将去长沙做官,“远远”二字写出了长沙与送别之地相隔之远。
B.颔联写友人别后将坐船赴任,船将从彭蠡到洞庭,一路在云水之间前行。
C.颈联实写友人受到百姓争相接风,说明友人为官有成,很受当地百姓爱戴。
D.尾联“卑湿地”三字点出长沙地势低下、气候潮湿,环境艰苦,非繁华之地。
16.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念奴娇·赤怀古》中,写自己面对大好河山,想起曾经叱咤风云的许多历史人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写客人希望与仙人相交、与月亮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说到诗意,中国航天的名字,有着专属中国人的浪漫________。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全球定位系统叫“北斗”,空间站叫“天宫”,火星探测器叫“天问”……( )。把载人航天飞船取名为“神舟”,更是把美好的寓意碰撞个满怀。“神舟”与“神州”同音,当火箭升空时的地动山摇之声响彻在无数中国人心中,航天圆梦的自豪感已经涌动在祖国大地各个角落。既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敢教日月换新天”,带着这份文化自信和航天诗意向着太空之路去________,我们更能“击破万里苍穹”。
现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奔向宇宙,中国人已然从太空的“访客”变成“房客”——“身份”的变化,代表着国力的增强,这一份民族自豪感的________,当在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念兹在兹。就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奔向太空前几天,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延伸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更意味着我国到来“探日时代”。中国航天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是对无垠太空的“心之向往”。相信这份以国之名的诗意告白,最终将________成“奋斗吧,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内涵 披荆斩棘 应运而生 凝结 B.内含 披沙拣金 油然而生 凝聚
C.内涵 披荆斩棘 油然而生 凝聚 D.内含 披沙拣金 应运而生 凝结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拥有无数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它们与中国尖端高科技擦出火花,中国航天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
B.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拥有无数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它们与中国尖端高科技擦出火花,使得中国航天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
C.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拥有无数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它们与中国尖端高科技擦出火花,使得中国航天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
D.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拥有无数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它们与中国尖端高科技擦出火花,中国航天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延伸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城,更意味着我国“探日时代”的到来。
B.这不仅意味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延伸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更标志着我国“探日时代”的到来。
C.这不仅意味着我国“探日时代”的到来,更标志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延伸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
D.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探日时代”的到来,更意味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延伸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日常生活走入数字化的信息空间。面对新变化,筑牢个人信息使用的安全边界,既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企业增强责任意识, ① 。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进入21世纪后,“数字素养”的概念应运而生。数字素养表现为能够熟练应用各项数字技能,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评估和利用等生存技能和行为。近年来, ②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
对个人用户而言,要涵养与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相匹配的隐私保护意识、信息安全知识,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让数字技术服务美好生活。比如,在安装和使用一些应用程序时,仔细阅读隐私权条款,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开启或关闭相关推荐选项,掌握信息获取的主动权。
③ ,提升数字素养更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据《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显示,只有28%的受访者上过专门的网络素养课程,31.3%的家长从来不教授、引导孩子使用互联网。学校应不断完善数字素养相关课程建设,家长也应发挥指导作用,规范子女使用互联网行为,家校形成合力。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中60岁及以上网民达1.23亿人,比前一年增加了约2600万人。老年网民数量不断增长,迫切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贴合需求的数字产品和服务、量身定制的数字技术培训等。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根据文段内容,给“数字素养”下一个定义。(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诗词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中华诗词中那些历史的感喟,那些生命的忧思,那些美好的记录,都感动着无数的中华儿女。
如今,在崭新的时代,作为青少年的你,对于中国的诗词之美,有过怎样的体验?你是如何理解中国的诗词之美的?你觉得我们自身该怎么做,才能将中华诗词之美发扬光大?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A(B项,“西方人团结”“中国人缺乏团结”无中生有。C项,“根据血缘关系,逐步向外推开,血缘关系越远,关系越淡薄”错,根据原文“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可知亲属关系不单包括血缘关系,如夫妻关系即根据婚姻事实发生的社会关系,而非血缘关系。D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为不同的人的圈子大小各不相同”以偏概全,这种伸缩性不仅表现在不同的人圈子大小各不相同,也表现在圈子大小会随着圈子中心的“己”的势力变化而变化。)
2. B(“先秦诸子的理论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根本上都围绕‘自我’这个中心”错,根据原文“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可知原文的论述并未囊括先秦诸子。)
3. C(C项不属于差序格局的表现或影响,公务员考试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这项制度并没有因市长而在执行上因人而异。A项,根据材料二,差距格局会导致各种规则、制度的执行因人而异;B项,根据材料二,差序格局造成城乡二元结构;D项,根据材料一,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
4.①限制人性之恶,克服人的自私性,关键在限制与规范中心的权力;②加速各个阶层人员的流动性,促进个体充分的自由与发展空间,来破坏差序格局的稳定性。(每点2分,共4分)
5.文章从中国人“私”的毛病展开论述,(1分)指出“私”的问题是群己、人我如何划分的问题,(1分)再从中国人“家”的界线模糊,引出中国社会是个差序格局的社会的观点,(1分)接着从血缘关系、地域关系和儒家伦理观念论证了差序格局的以“己”为中心,向外延伸的内涵以及具有伸缩性的特点,(2分)最后得出结论,中国人的“公”“私”观是相对的。(1分)
6. C(“新卯在村民的帮助下已经提前撤退”于文无据。)
7. B (“是因为敌人进攻时,小鸭一家人没来得及撤离,‘我们’要保护他们一家”于文无据。)
8.她们都不畏强敌,深明大义,爱憎分明。(2分)浅花不顾危险为丈夫和那个陌生人送饭,被敌人虐待,忍着剧痛也不交代丈夫的下落。(2分)小鸭娘面对敌人的进攻从容不迫,在战斗中冒着生命危险为战士取水。(1分)
9.①“藏”是斗争策略,面对敌人的进攻,战士们避其锋芒,等待时机,写出了抗战的艰难,也表现了战士们的智慧;②“藏”是军民间的相互保护,表现了中国人民相互关爱、团结一心、共同御敌的英雄气概。③“藏”是浅花的女儿的名字,她出生在恶劣的环境中,她是新生,是希望,象征抗战虽然艰苦但终将胜利的希望。(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0. A(原文标点为: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11. C(“十石为一斗,十斗为一升”错,应为“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
12. B(“他从不接受他们的馈赠”错,从文中可知颜延之曾经送给他二万钱他接受了,王弘送酒给他,他当即喝了。)
13.(1)亲人衰老,家里贫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起”“堪”“解”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来拜访他的或高贵或卑贱的人,陶渊明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造”“辄”,定语后置,各1分,句子通顺1分)
14.督邮到彭泽,小吏建议陶渊明“束带见之”,(1分)陶渊明不愿意为了一点点俸禄,(1分)折腰向督邮这种人献媚。(1分)
15. C(老百姓热情迎接朋友是诗人想象之景,是对朋友的宽慰,是虚写。)
16.①对友人的依依难舍。朋友将远行,远远长沙,离情依依。②对友人的怜惜和祝愿。诗人怜惜朋友远去万里,希望朋友能够做官顺利,这也是对朋友的祝愿。③对友人的宽慰。诗人安慰朋友,说朋友到长沙后,一定会得到当地百姓的热情接待。还宽慰朋友,去长沙后未必没有新朋友。(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
17.(1)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3)挟飞仙以邀游 抱明月而长终
18. C(内含:①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②内容。③犹含蓄。内涵:①内在的涵养。②指概念中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此处指其特有属性,选“内涵”。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根据意义,选“油然而生”。披荆斩棘: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清除障碍,艰苦奋斗。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根据意义,选“披荆斩棘”。凝聚:①物质由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②聚集。凝结:气体变成液体或液体变成固体。此处应选“凝聚”。)
19. B(“世界四大文明中”,介词短语修饰“文明”,“中”是介词不能漏掉。使得中国航天就此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使得”一词表明前后句的因果关系。)
20. D(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以下问题:“我国到来‘探日时代’”应改为“我国‘探日时代’的到来”;“我国‘探日时代’的到来”,“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延伸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两者之间存在递进关系,不可调换顺序。“标志”用以表明事物特征,用在“我国‘探日时代’的到来”前合适:“意味”着眼于推断的影响,用于“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延伸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前合适。D项修改最恰当。)
21.①也离不开个人数字素养的提升 ②我国国民数字素养日益受到重视 ③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而言(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22.“数字素养”是一种能够熟练应用各项数字技能及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评估和利用的素养能力。(“数字素养是一种……的素养能力”长单句3分,“熟练应用各项数字技能”1分,“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评估和利用”1分,共5分)
23.[写作提示]这篇作文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谈对诗词之美的理解,以及青少年该怎么做才能发扬诗词之美)。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情趣,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来自比,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亲人衰老,家里贫穷,被起用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薄,他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于是身体衰弱生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上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离开。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出任县令为过隐居的生活做准备,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栗里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每天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以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之处,都弹拨一番寄托情怀。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同。元嘉四年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叫做靖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