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四校联考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四校联考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18 09:3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四校联考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ABC的BC边上的高是(  )
A.BE B.AF C.CD D.CF
2.下列图案中,有且只有三条对称轴的是(  )
A. B. C. D.
3.如图,直线MN是四边形AMBN的对称轴,点P是直线MN上的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AM=BM B.AP=BN C.∠MAP=∠MBP D.∠ANM=∠BNM
4.下列图形中,不是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是(  )
A. B.
C. D.
5.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9,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
A.4 B.11 C.14 D.16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③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该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④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斜边的长为(  )
A.17 B.7 C.14 D.13
8.电子钟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实际时间是(  )
A.21:10 B.10:21 C.10:51 D.12:01
9.如右图,在△ABC中,已知∠A=80°、∠B=60°,DE∥BC,那么∠AED的大小是(  )
A.40° B.60° C.80° D.120°
10.如图,在Rt△ABC中,∠ACB=90°,AC=9,BC=12,AD是∠BAC的平分线,若点P,Q分别是AD和AC上的动点,则PC+PQ的最小值是
(  )
A. B. C.12 D.15
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1.等边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
12.如图,若△ABC≌△DEF,BE=18.BF=4,则FC的长度是    .
13.如图,已知AD=A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AEB,你添加的条件是   .(不添加任何字母和辅助线)
14.如图,已知线段a,b,c,求作△ABC,使BC=a,AC=b,AB=c,下面作法中:①分别以B,C为圆心,c,b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A;②作线段BC=a;③连接AB,AC,△ABC为所求作的三角形.正确顺序应为    .(填序号)
15.如图,一根木杆在离地3米处折断,木杆的顶端落在离木杆端4米处,则木杆折断之前的高度为    米.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5分)
16.已知:如图,AC=AB,CD=BD,求证:∠ACD=∠ABD.
17.如图,点C,F,E,B在一条直线上,∠CFD=∠BEA,CE=BF,DF=AE,写出CD与AB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18.如图,AB=AE,BC=ED,∠B=∠E,AF⊥CD,F为垂足,你能得到CF=DF吗?为什么?
19.如图,在△ABC中,∠C=90°.
(1)作∠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
(2)若AB=10cm,CD=4cm,求△ABD的面积.
20.在3×3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请在如图给出的图中画出4个这样的△DEF.(每个3×3正方形格点图中限画一种,若两个图形中的对称轴是平行的,则视为一种)
21.如图,在△ABC中∠BAC=40°,∠B=75°,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22.如图,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DE⊥BC于E,AB=4.求EC的长.
2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BC=8cm,CD=6cm,∠B=∠C,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运动,点Q运动的速度是每秒2cm,点P运动的速度是每秒acm(a≤2),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BQ=   ;BP=   ;(用含a或t的代数式表示)
(2)运动过程中,连接PQ、DQ,△BPQ与△CDQ是否全等?若能,请求出相应的t和a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ABC的BC边上的高是(  )
A.BE B.AF C.CD D.CF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解答即可.
解:△ABC的BC边上的高是AF,
故选:B.
2.下列图案中,有且只有三条对称轴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
B、有四条对称轴;
C、不是轴对称图形;
D、有三条对称轴.
故选:D.
3.如图,直线MN是四边形AMBN的对称轴,点P是直线MN上的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AM=BM B.AP=BN C.∠MAP=∠MBP D.∠ANM=∠BNM
【分析】根据直线MN是四边形AMBN的对称轴,得到点A与点B对应,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直线MN是四边形AMBN的对称轴,
∴点A与点B对应,
∴AM=BM,AN=BN,∠ANM=∠BNM,
∵点P时直线MN上的点,
∴∠MAP=∠MBP,
∴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4.下列图形中,不是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是(  )
A. B.
C. D.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解答.
解:伸缩门是利用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A、B、D都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故选:C.
5.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9,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
A.4 B.11 C.14 D.16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判断.
解:设第三边为x,
则9﹣5<x<5+9,即4<x<14,
所以符合条件的数为11,
故选: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③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该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④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与性质判断①与②;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及性质判断④;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及性质判断③即可.
解: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故①说法错误;
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故②说法正确;
③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该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故③说法正确;
④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故④说法错误.
故正确的有②③.
故选:B.
7.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斜边的长为(  )
A.17 B.7 C.14 D.13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斜边即可.
解:由勾股定理可得:斜边=,
故选:D.
8.电子钟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实际时间是(  )
A.21:10 B.10:21 C.10:51 D.12:01
【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分析可得题中所显示的图片与10:51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10:51.
故选:C.
9.如右图,在△ABC中,已知∠A=80°、∠B=60°,DE∥BC,那么∠AED的大小是(  )
A.40° B.60° C.80° D.120°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出∠C=180°﹣∠A﹣∠B=180°﹣80°﹣60°=4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可求解.
解:∵∠A+∠B+∠C=180°,∠A=80°,∠B=60°,
∴∠C=180°﹣∠A﹣∠B=180°﹣80°﹣60°=40°,
又∵DE∥BC,
∴∠AED=∠C=40°.
故选:A.
10.如图,在Rt△ABC中,∠ACB=90°,AC=9,BC=12,AD是∠BAC的平分线,若点P,Q分别是AD和AC上的动点,则PC+PQ的最小值是
(  )
A. B. C.12 D.15
【分析】过点D作DE⊥AB于点E,过点E作EQ⊥AC于点Q,EQ交AD于点P,连接CP,此时PC+PQ=EQ取最小值,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B的长度,再根据EQ⊥AC、∠ACB=90°即可得出EQ∥BC,进而可得出=,代入数据即可得出EQ的长度,此题得解.
解:过点D作DE⊥AB于点E,过点E作EQ⊥AC于点Q,EQ交AD于点P,连接CP,此时PC+PQ=EQ取最小值,如图所示.
在Rt△ABC中,∠ACB=90°,AC=9,BC=12,
∴AB==15.
∵AD是∠BAC的平分线,
∴∠CAD=∠EAD,
在△ACD和△AED中,

∴△ACD≌△AED(AAS),
∴AE=AC=9.
∵EQ⊥AC,∠ACB=90°,
∴EQ∥BC,
∴=,即=
∴EQ=.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1.等边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有 3 条对称轴.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求解.
解:等边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有3条对称轴.
故答案为:3.
12.如图,若△ABC≌△DEF,BE=18.BF=4,则FC的长度是  10 .
【分析】因为△ABC≌△DEF,所以BC=EF,即BF=CE,又BE=18,BF=4,所以CE=4,CF=BE﹣CE﹣BF=18﹣4﹣4=10从而求出FC的长度.
解:∵△ABC≌△DEF,
∴BC=EF,
∵BF=BC﹣FC,CE=FE﹣FC,
∴BF=CE,
∵BF=4,
∴CE=4,
∴CF=BE﹣CE﹣BF=18﹣4﹣4=10.
故答案为:10.
13.如图,已知AD=A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AEB,你添加的条件是 AB=AC或∠ADC=∠AEB或∠ABE=∠ACD .(不添加任何字母和辅助线)
【分析】根据图形可知证明△ADC≌△AEB已经具备了一个公共角和一对相等边,因此可以利用ASA、SAS、AA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
解:∵∠A=∠A,AD=AE,
∴可以添加AB=AC,此时满足SAS;
添加条件∠ADC=∠AEB,此时满足ASA;
添加条件∠ABE=∠ACD,此时满足AAS,
故答案为AB=AC或∠ADC=∠AEB或∠ABE=∠ACD;
14.如图,已知线段a,b,c,求作△ABC,使BC=a,AC=b,AB=c,下面作法中:①分别以B,C为圆心,c,b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A;②作线段BC=a;③连接AB,AC,△ABC为所求作的三角形.正确顺序应为  ②①③ .(填序号)
【分析】先作线段BC等于已知线段a,再分别以B,C为圆心,c,b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A,从而得到△ABC满足条件.
解:先作线段BC=a,再分别以B,C为圆心,c,b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A,然后连接AB,AC,△ABC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故答案为:②①③.
15.如图,一根木杆在离地3米处折断,木杆的顶端落在离木杆端4米处,则木杆折断之前的高度为  8 米.
【分析】由题意得,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了两直角边,运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斜边,从而得出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
解:∵一竖直的木杆在离地面3米处折断,顶端落在地面离木杆底端4米处,
∴折断的部分长为=5(米),
∴折断前高度为5+3=8(米).
故答案为:8.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5分)
16.已知:如图,AC=AB,CD=BD,求证:∠ACD=∠ABD.
【分析】如图,连接AD,利用SSS证明△ACD≌△ABD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证明:连接AD.
在△ACD和△ABD中,

∴△ACD≌△ABD(SSS),
∴∠ACD=∠ABD.
17.如图,点C,F,E,B在一条直线上,∠CFD=∠BEA,CE=BF,DF=AE,写出CD与AB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求出CF=BE,根据SAS证△AEB≌△CFD,推出CD=AB,∠C=∠B,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CD∥AB.
解:CD∥AB,CD=AB,
理由是:∵CE=BF,
∴CE﹣EF=BF﹣EF,
∴CF=BE,
在△AEB和△CFD中,

∴△AEB≌△CFD(SAS),
∴CD=AB,∠C=∠B,
∴CD∥AB.
18.如图,AB=AE,BC=ED,∠B=∠E,AF⊥CD,F为垂足,你能得到CF=DF吗?为什么?
【分析】连接AC、AD,根据SAS推出△ABC≌△AED,推出AC=AD,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推出即可.
解:CF=DF,理由如下:
连接AC、AD,
在△ABC和△AED中,

∴△ABC≌△AED(SAS),
∴AC=AD,
∵AF⊥CD,
∴FC=FD.
19.如图,在△ABC中,∠C=90°.
(1)作∠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
(2)若AB=10cm,CD=4cm,求△ABD的面积.
【分析】(1)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D;
(2)过D作D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CD=4,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解:(1)如图所示,AD即为所求;
(2)如图,过D作DE⊥AB于E,
∵AD平分∠BAC,
∴DE=CD=4,
∴S△ABD=AB×DE=×10×4=20cm2.
20.在3×3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请在如图给出的图中画出4个这样的△DEF.(每个3×3正方形格点图中限画一种,若两个图形中的对称轴是平行的,则视为一种)
【分析】根据对称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找出不同的对称轴,画出不同的图形即可.
解:如图,△DEF即为所求.(答案不唯一)
21.如图,在△ABC中∠BAC=40°,∠B=75°,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DA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DB=180°﹣∠DAB﹣∠B,代入求出即可.
解:∵AD平分∠CAB,∠BAC=40°,
∴∠DAB=∠BAC=20°,
∵∠B=75°,
∴∠ADB=180°﹣∠DAB﹣∠B=180°﹣20°﹣75°=85°.
22.如图,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DE⊥BC于E,AB=4.求EC的长.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的长,又由DE⊥BC,可求得∠CDE=30°,则可求得EC的长,即可求得答案.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C=60°,AC=AB=BC=4,
∵D是AC的中点,
∴CD=AC=2,
∵DE⊥BC,
∴∠CDE=30°,
∵EC=CD=1.
2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BC=8cm,CD=6cm,∠B=∠C,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运动,点Q运动的速度是每秒2cm,点P运动的速度是每秒acm(a≤2),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BQ= 2tcm ;BP= (8﹣at)cm ;(用含a或t的代数式表示)
(2)运动过程中,连接PQ、DQ,△BPQ与△CDQ是否全等?若能,请求出相应的t和a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点P、Q的运动速度解答;
(2)△BPQ与△CDQ能全等;根据∠B=∠C确定全等的分类方式,根据对应边相等列方程可得结论.
解:(1)由题意得,AP=atcm,BP=(8﹣at)cm,BQ=2tcm,
故答案为:2tcm,(8﹣at)cm;
(2)△BPQ与△CDQ能全等;
∵∠B=∠C,
∴△BPQ与△CDQ全等存在两种情况:
①当△PBQ≌△QCD时,PB=CQ,BQ=CD,
∴2t=6,8﹣at=8﹣2t,
∴a=2,t=3;
②当△PBQ≌△DCQ时,PB=DC,BQ=CQ,
∴8﹣at=6,2t=8﹣2t,
∴a=1,t=2;
综上,△BPQ与△CDQ能全等,此时a=2,t=3或a=1,t=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