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电与磁
姓名_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_ 学案主备: __________学案审稿: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奥斯特的发现及其意义,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
2、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掌握右手螺旋定则(安培定则);
3、知道磁现象的电本质;
【基础自测】
一、奥斯特的发现------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
①装置(如图)
②现象:1)给直导线通电,小磁针 ;
2)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 .
③结论:1) 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 ,这叫电流的磁场。(称为电流的 效应)
2)电流的磁场方向与 方向有关。
2.奥斯特实验的历史意义
1)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 发现。
2)奥斯特实验第一次建立了 的联系,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观察:教材P41图3-3-5.
2、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 的磁场一样。
2)其两端的极性跟 有关。
三、右手螺旋定则(安培定则)
1、右手螺旋定则是用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性跟电流的方向关系。
2.右手螺旋定则的内容:
用 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的 ,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 极。
3. 右手螺旋定则的应用。
1).判断N、S极(已知电流方向和绕线) 2).判断电流方向(已知N、S极和绕线)
※3).给螺线管绕线(已知N、S极和电流方向)
课堂练习:
1、标出N、S极。
2、标出电流方向或电源的正负极。
※3、绕导线:
四、物体磁性从哪里来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 组成,原子由带 电原子核和带负电的 构成;电子绕核旋转就形成了环形电流。
2、物体产生磁性的原因:(学生看图3-3-9)
【互动解疑】
1.教师演示奥斯特实验
2.教师演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3.教师演示右手螺旋定则
【拓展延伸】
【课后巩固】
1、在一根长导线下方平行放置一个可以在水平面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如图所示,当给导线通电时,小磁针的N极向里转动了,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实验,它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着_________;如果将导线中通过电流的方向改为向左,小磁针的N极将_________.
2、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条形磁体的 磁性最强,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 .同名磁极相互靠近时会相互 .
3、在图6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N、S极.
4、根据所给出的磁极,在图7中标出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5、某同学在螺线管旁放了一个小磁针,当他闭合开关后,小磁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上画出导线的缠绕方向并画出磁感线.
6.(2012东营)科学家多有敏锐的洞察力,能从转瞬即逝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重要的规律。如奥斯特偶然发现导线旁边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他通过深入地探究发现了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存在联系的人。
7.(2011安顺市)老师做了如图的演示实验,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得到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次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 甲、丙两次实验表明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C. 甲、丙两次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D. 甲、乙、丙三次实验可以验证电流的磁效应
8.(2012十堰)闭合开关,小磁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9所示,请你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9.(2012遵义)如图所示,为电磁铁和永磁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磁场,请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标出永磁体A 右端的磁极和电磁铁电源的“+ ”、“一”极。
10.(2012南宁)请在图2中标出静止在磁场中的小磁针的N极和磁感线的方向.
11.(2012茂名)闭合开关,小磁针静止在如图11所示位置,请标出螺线管的N、S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反思质疑】
【安全温馨提示】
高高兴兴上学、安安全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