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二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二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0-24 11:0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第二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巧设计名师课堂
·一点通考点一创新演练
·大冲关设计1设计2考点二设计3课下30分钟演练课堂10分钟练习课堂5分钟归纳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 发生变化。实质是电子 或电子对的 。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 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全部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和 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得失偏移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Cl2MnCl2易得电子、被还原易失电子、被氧化一、氧化剂和还原剂
1.概念
(1)氧化剂:在反应中 电子的物质。
(2)还原剂:在反应中 电子的物质。
2.氧化性、还原性
(1)氧化性:氧化剂 电子的能力。
(2)还原性:还原剂 电子的能力。得到失去得失3.氧化性、还原性与元素价态的关系
(1)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 性。
(2)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 性。
(3)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氧化还原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O2Cl2浓H2SO4HNO3KMnO4FeCl3AlZnFeCH2COSO2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存在
(1)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面,如: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等。
(2)对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利的方面,如:易燃物的自燃、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1.连线题。
①只具有氧化性     A.HCl、H2O2、FeSO4
②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B.Na、Mg、Al
③只具有还原性 C.Fe3+、KMnO4
答案:①-C,②-A,③-B2.正误判断(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
(1)非金属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  )
(2)金属阳离子只具有氧化性,不具有还原性 (  )
(3)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越多,该金属的还原性越强 (  )
(4)元素的价态越高,物质的氧化性越强 (  )
(5)某元素从化合态到游离态,则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  )
答案:(1)× (2)× (3)× (4)× (5)×3.下列应用中各物质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1)燃料的燃烧中O2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Fe在空气中被腐蚀,O2作_________________。
(3)湿法冶炼Cu时,用Fe置换CuSO4中的Cu,其中Fe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冶炼铁时碳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氧化剂 (2)氧化剂 (3)还原剂 (4)还原剂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元素活动性顺序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例1] 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
①2Fe2++Br2===2Fe3++2Br-,
②2Br-+Cl2===Br2+2Cl-,
③2Fe3++2I-===2Fe2++I2;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元素在反应①和③中均被氧化
B.反应②中当有1 mol Cl2被还原时,有2 mol Br-被氧化
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Fe3+>I2
D.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Cl- [解析] ①中Fe2+作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③中Fe3+作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A错误;反应②中Cl2作氧化剂,当1 mol Cl2被还原时,有2 mol Br-被氧化,B正确;由反应①可知:氧化性:Br2>Fe3+,还原性:Fe2+>Br-;由反应②可知:氧化性:Cl2>Br2,还原性:Br->Cl-;由③可知:氧化性,Fe3+>I2,还原性:I->Fe2+,故C、D正确。
[答案] A (1)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2)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守恒规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1)配平方法——化合价升降法: (2)计算方法:
①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②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
③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2.先后规律
多种氧化剂与一种还原剂相遇,氧化性强的首先得电子被还原;多种还原剂与一种氧化剂相遇,还原性强的首先失电子被氧化。
如:把氯气通入FeBr2溶液时,还原性Fe2+>Br-,若氯气量不足时首先氧化Fe2+;把氯气通入FeI2溶液时,还原性I->Fe2+,若氯气量不足时首先氧化I-。
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和反应顺序。 3.价态规律
(1)高低规律: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价态归中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即“只靠拢,不交叉”。
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和反应产物。 [例2] (1)在一定条件下,NH4NO3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是:NH4NO3 HNO3+N2↑+H2O。在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N原子数之比是________。
(2)24 mL浓度为0.05 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的K2R2O7溶液反应,则元素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________ 。[答案] (1)5∶3 (2)+3价点击下图进入 (1)还原剂是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物。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还原剂有还原性,反应时本身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氧化剂与之相对应。
(2)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在给定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4)n(氧化剂)×化学式中降价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降低值=n(还原剂)×化学式中升价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升高值。点击下图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