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 第一课时 氨 铵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 第一课时 氨 铵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0-24 12:0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第四章
第四节
第 一课时
课前预习
·巧设计名师课堂
·一点通考点一创新演练
·大冲关设计1设计2考点二设计3课下30分钟演练课堂10分钟练习课堂5分钟归纳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一课时 氨 铵盐 (1)无色气体NO,在空气中易生成 色气体NO2,NO2溶于水反应可生成NO,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NH4)2SO4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NH3·H2O是易溶于水的 ,氨水显 。
(4)化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NO+O2===2NO23NO2+H2O===2HNO3+NO红棕一元弱碱碱性NH3一、氨气
1.物理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极易溶于水2.喷泉实验喷泉红极易碱 3.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氨与水反应,其水溶液显弱碱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氨与酸的反应:
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玻璃棒靠近时有 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白烟NH3+HCl===NH4Cl (3)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 可进一步氧化成 。
4.氨的用途
(1)氨是 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 、
和 的原料。
(2)氨易 ,常用作制冷剂。NONO2氮肥硝酸铵盐纯碱液化 二、铵盐
1.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 溶于水的 色晶体。 易白2.化学性质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四、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1.氮的存在2.氮的固定
(1)定义:使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2)类别: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
(1)氨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  )
(2)蘸有浓氨水和蘸有浓H2SO4的玻璃棒靠近,会有大量白烟产生。 (  )
(3)氨水中氮元素主要以NH3·H2O存在。 (  )
(4)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HCl和NH3、HCl生成NH4Cl互为可逆反应。 (  )
答案:(1)× (2)× (3)√ (4)×2.工业制HNO3的系列反应是什么?3.1 mol/L的氨水,是指NH3·H2O的浓度为1 mol/L吗?5.将下列气体与相应的收集方法、验满方法连接起来。
收集方法    气体    验满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Cl2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排饱和食盐水法 SO2 湿润的淀粉KI试纸
向上排空气法 NH3 湿润的品红试纸答案:喷泉实验 1.喷泉形成原理(减小内部压强)
当气体接触外部的水或溶液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3.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烧瓶要干燥;
(3)烧瓶充满气体。 2.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4.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 [例1] [双选题]如图所示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c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  ) [解析] 选项D是因为盐酸很容易与氨气发生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铵,可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降低,形成喷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形成易溶的碳酸盐,选项B也可以形成喷泉。选项A,3NO2+H2O===2HNO3+NO,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中,但不能充满烧瓶。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吸收氯气,这可以联想实验室中收集氯气时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
[答案] BD 增大下部容器的压强也能形成喷泉。容器内液体因受热挥发或因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导致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加热铵盐和碱的固体混合物 (3)净化装置:
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 (4)收集装置:
①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②验满方法:
方法一: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变蓝,说明已经收集满;
方法二: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经收集满。 (5)尾气处理装置:
多余的氨气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润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但在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2.加热浓氨水3.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 [例2] 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固定、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气制取的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装置①制取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测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②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3,烧瓶内装的试剂是________,分液漏斗中装的试剂是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填装置序号)。 [解析] (1)装置①适用于固-固加热制取气体,制取NH3时试剂是NH4Cl和Ca(OH)2。若测定NH3的体积,必须用排液体法,而NH3极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所用的液体不与NH3反应,也不能溶解NH3。
(2)装置②是固-液反应且不需加热,制取NH3时,可用浓氨水和CaO(或碱石灰)作用。 (1)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NH3。
(2)干燥NH3只能使用CaO、NaOH、碱石灰等干燥剂,不能使用P2O5、浓H2SO4、无水CaCl2。
点击下图进入点击下图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