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
课程名称: 《找乐器游戏》
第12课:找乐器游戏
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广州市小学音乐教科书第四册第12课的内容,本课主要是对过去学习过的乐器音色进行复习巩固包括小提琴、大提琴、圆号、双簧管、大管和长笛。“找乐器”提供的6段音乐都是以前学习过的,在这里再次出现时以游戏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再听时,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并能够对乐器演奏的音乐进行简单的理解分析。
2、 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虽处在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且认知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音乐元素。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对于抽象的音乐已经开始具有自己的理解能力,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本课开始之前他们已经认识了小提琴、大提琴、圆号、双簧管、大管和长笛的外形特征和演奏方式,并对其音色产生了初步的感知,能够分辨音域和音色特征差距较大的乐器。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大致的模仿出6种乐器演奏的姿势。
(2)在“找乐器”游戏中能够判断出乐曲中播放的是什么乐器。
(3)能够根据播放的音乐片段判断出演奏的乐器并快速的做出演奏姿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教学,欣赏法,对比法等产生对本课提及6种乐器音色的初步音乐听想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乐器音色带来的音乐美感,产生对乐器的学习的兴趣,并在音乐表演中能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
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高低音组辨析出音乐中出现的小提琴、大提琴、圆号、双簧管、大管和长笛的音色。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音乐片段中演奏的乐器且快速做出其正确的演奏姿势。
5、 教学策略
本课通过音乐情境的创设和各种音乐游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感知和听想中去,以“找乐器”为主线,让学生从外到内循序渐进进行学习。首先让学生对乐器的外形和演奏方式进行练习和巩固。再来,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学会去分析辨别这六种乐器的音色。最后能够行成音乐听觉,在听到音乐时能够辨析出是什么乐器并快速的联觉到其乐器的演奏方式,感受乐器学习带来的快乐!
6、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引入 猜乐器教师出示六种乐器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上的乐器,之后教师模拟每个乐器的演奏姿势。【播放图片】播放小提琴、双簧管、长笛、大提琴、圆号和大管的图片。 学生根据图片说出每个乐器的名字,并能找出教师模拟演奏的乐器。 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乐器演奏姿势掌握程度进行检测。
展开阶 段 学乐器教师利用纸筒示范讲解六种乐器的演奏姿势教师播放六种乐器的演奏视频,让学生跟随视频后模拟乐器的演奏姿势,教师进行个别指导。2、奏乐器教师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思考音乐中依次出现的是什么乐器并利用纸筒模仿演奏,在学生模仿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播放微课】依次为小提琴、大提琴、圆号、双簧管、长笛、大管。3、找乐器教师随机播放以上六段音乐,让学生找到新的乐器播放的顺序,过程中教师不予引导。答案:大管→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圆号→双簧管辨乐器①播放每个乐器的音阶音频,通过对比法对六种乐器进行分类。②根据高低音组教师出示形容每种乐器的词语。 学生观看视频中每种乐器的演奏姿势,并在教师的讲解下尝试利用纸筒模拟演奏。学生判断出音乐中依次出现的乐器并用其演奏方式表现出来。在书本上根据乐曲播放的顺序进行连线或者标写数字。①学生感知每种乐器的音色特点。②学生为每种乐器的音色找出正确的形容词。 让学生能够大致的掌握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对外在的形象进行感知。检测学生对于乐器姿势的掌握程度。通过游戏检测学生对于音色辨别的掌握程度。通过对比法和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对乐器的音色进行感知和辨析。
实践阶段 谁是演奏家:①将全班分成两组并每次在每组中抽选六位同学带上相应的头饰参加比赛,教师按照标准给与答对的小组进行奖励。标准: 谁先快速抢到圈内进行演奏; 正确演奏乐器的姿势; 深情并茂的进行演奏。 ②让全班同学根据听到的乐器,利用纸筒进行模拟演奏。 两组上台的同学各自带上表示不同乐器的头饰,当听到音频中演奏的乐器和自己头饰上乐器相对应时迅速走坐到椅子上,通过纸筒深情并茂的进行演奏。全班同学能正确判断出音频中的乐器并作出准确的演奏姿势。 让学生在实践中对乐器音色的分辨和演奏姿势进行全面的掌握,并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对乐器艺术魅力的感知能力。
分享总结 指导学生小结,进行情感生升华。 各抒己见 总结
七、备注(教材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