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美丽的鱼》
教材:上教版小学美术第一册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材分析】本课是上教版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我喜欢的动物》中的第一课。本单元的目标是,认识圆形的变化规律,区别不同形象的特征。本课的知识要素是,知道椭圆形,认识各种线条的组合。技能要求是,用线条和点的组合画面。在本课的教学中体验鱼儿的造型、花纹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增强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大部分小朋友都有去海洋水族馆的经历,再加上幼儿园也有画鱼的尝试,所以对鱼儿的认识是比较熟悉的。但用椭圆形和其它形状概括出鱼的造型,以及用线条和点进行装饰,对学生来说,要求上还是有所提高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椭圆形和其它形状概括出鱼的造型,并能用线条和点进行装饰,表现鱼的花纹。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感受鱼的多种形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感受鱼的造型变化和花纹的组合美,培养学生爱护鱼类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椭圆形和其它形状画出鱼的造型
【教学难点】用线条对鱼儿进行合理的装饰
【教学准备】
学具:彩纸、剪刀等
教具:彩纸、剪刀、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
【教学思路】
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导入与欣赏——观察与发现——实践与创作
——欣赏与评论”的教学环节。本课考虑到鱼儿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所以故事情景的创设贯穿始终。整节课紧紧围绕着重点,用椭圆形和其它形状画出鱼的造型;难点,用线条对鱼儿进行合理的装饰进行展开。引导学生对鱼儿的造型和花纹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画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欣赏
1.观察海底世界的各种鱼类
师述:在海底世界里,那里有许许多多的鱼,非常的美丽。
2. 揭示课题:美丽的鱼
二、观察与发现
1.出示伤心的鱼的图片:视频里美丽的小鱼都去参加派对了,但是这条鱼却很不开心,原来他和他的伙伴们没有漂亮的衣服,无法参加派对。希望小朋友们帮助他们,给他们设计美丽的衣服。
1)想一想
问:鱼有哪些组成部分?
鱼头、鱼身、鱼尾和鱼鳍
2)发现鱼的各种形状
问:鱼的身体有哪些形状呢?
椭圆形为主,圆形、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半圆形,不规则形
3)用不同的基本形表现鱼的造型,添加鱼头、鱼尾和鱼鳍,出示相对应的简笔画
概括:造型多变(板书)
4)欣赏同龄小朋友作品
2. 发现鱼的花纹
1)讨论:鱼儿身上为什么有美丽的花纹和色彩呢?
有些花纹是为了诱惑其它动物靠近自己成为食物,有些花纹是为了隐
藏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2)怎样画出鱼儿身上美丽的花纹呢?
用线条和点
3)黑板出示教具“鱼儿换衣服”,感受不同形式的花纹
以直线变化为主的,以弧线变化为主,以折线变化为主的,以曲线变化为主,综合的等等。
3)比较三条鱼的花纹哪条更好看?(1、都是疏的2、都是密的3、有疏密的)
概括:花纹丰富,有疏密(板书)
三、实践与创作
1.师述:今天也有条鱼请求我来给她设计衣服去参加派对
2.教师边示范边提示要求:
1)以椭圆形、三角形、圆形等表现鱼的基本形;
2)添加嘴巴、眼睛、鱼鳍等;
3)添加不同的装饰花纹。
3.作业布置:
1)作业内容:画出一条你喜欢的鱼造型并装饰花纹。
2)作业要求:
画出一条具有基本形的鱼,尽可能大些。
用疏密不同的线条对鱼儿进行装饰。
沿鱼儿的轮廓,留白边剪下。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欣赏与评论
1. 创设情境:黑板出示海底世界鱼儿们在开派对,展示全班学生作品。(音乐)
2.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评价要求:
1)能用基本形概括鱼的造型,鱼儿有特点。
2)能运用线条进行装饰,具有美感。
3. 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对鱼儿的造型和花纹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知道我们要保护好水环境,让鱼儿能在水里快乐的生活。
设计说明: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说明:以故事贯穿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鱼儿的造型和花纹有了更深的认识,感受图形、点、线的美,运用图形的组合和点线的组合,发挥想象,塑造出更多有趣美丽的鱼造型。
设计说明:教师边示范边提示要求,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根据知识要点设计作业,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设计说明:作品展示环节,设置情境,让小朋友们设计的鱼儿来开派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