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金山中学高一年级月考
语文试题 2012.10
一、本大题六小题,每小题4分,共 24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漫溯(shuò) 挥斥方遒(qiú) 惆怅(chànɡ) 百舸争流(ɡě)
B.彳亍(chí chú) 哀怨彷徨(pánɡ) 商榷(què) 忸怩不安(ní)
C.烙( luò )印 冰屑悉索(xiè) 火钵(bō) 凝重隽永(juàn)
D.悲怆(chuàng) 浪遏飞舟(è) 糯米(nuò) 矫健有力(jiǎo)
2. 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4分)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 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 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 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 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3.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4分)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一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21世纪教育网
A. 扣人心弦 B. 怨声载道 C. 义无反顾 D. 怒形于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分)
A.中国驻泰国使馆目前正在与泰国机场管理部门进行协调,争取为接回滞留泰国的中国公民提供更多的便利。
B.达尔文学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出现的。
C.由于“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D.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共识。
5.将①~⑤句填入段间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4分)
据说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因为当权者认为 。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
①满族过去称女真,曾被视为未开发的落后民族
②“不识字”是诬蔑满族人文化水平低
③满族人入关后在武力上已征服了汉族
④但他们在心理上却常有民族自卑感,对汉族知识分子十分害怕
⑤“清风”是影射朝廷
A.③④①⑤② B.⑤②③④①
C.⑤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⑤②
6.除夕那天,小明贴对联时,把几副对联弄混了,你能帮他把上联和下联搭配起来吗?上下联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①梅花到时自然红 ②红梅正报万家春
③芳草春来依旧绿 ④梅桃李杏梅占先
⑤春夏秋冬春为首 ⑥几点雪花几点雨
⑦绿竹别具三分景 ⑧半含冬景半含春
A.⑤①、⑦③、④②、⑥⑧ B.③①、⑤④、⑦②、⑥⑧
C.⑤④、⑦①、③②、⑧⑥ D.④⑤、⑦①、③②、⑧⑥
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6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4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又欲肆其西封 肆:进军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以其无礼于晋 阙秦以利晋
B.夫晋,何厌之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夜缒而出 伏尸而哭
D.以其无礼于晋 吾其还也
9.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烛之武虽然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深明大义,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去劝说秦师。
C.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终于说服了秦伯,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D.烛之武说退秦师后,子犯建议晋文公攻打郑国,晋文公不同意,最后率军回国。
10.将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4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18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 陈丞相世家》)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 ?B. 陈涉起而王陈???????????? 王:大王 ?C. 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 D. 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 ①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 ②太子丹恐惧,乃私见樊於期
B.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 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 ①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 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 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 范曾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然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14.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⑴楚使归,具以报项王。(《史记·陈丞相世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所以遗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默写。(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寻梦?撑一支长篙, ,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徐志摩《再别康桥》)21世纪教育网
五、阅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完成16-17题。(8分)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6.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从明天起”表明作者不关心今天的生活状况,只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希望。
B.“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的“闪电”一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幸福来去迅疾,感受强烈的特点。
C.“春暖花开”是诗人对“幸福”生活的想象之境,诗人最终也找到了这样的幸福。
D.“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出诗人追求尘世生活而不可能的无奈和郁闷。
17.下面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4分)
A.“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的图景寄托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B.排比、象征、反复等手法的综合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关爱尘世的博大胸襟和追求完美的执着情怀。
C.全诗三节,首尾照应,结构圆合严谨。
D.本诗的语言具有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的特点。本诗的抒情基调是热情达观、激昂高亢的。
六、阅读纪弦的《一片槐树叶 》,完成18—19题。(8分)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竞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8.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 “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4分)
19.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4分)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B.“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 “呵呵”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C.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和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余地。
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即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七、语言运用。(12分)
20.在“梅花”“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这首小诗的格式,写一组句子。(6分)
21.仿照下联对“中国历史书”的述说,请你以“语文课本”为对象写出上联。要求:
⑴合乎对联的基本写法; ⑵要反映出语文课本的特征。(6分)
语文课本:
中国历史书:揽古今风雨,凸显华夏脊梁,点点滴滴,诉说天道沧桑。
八、作文。(60分)
22.请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60分)
走进社会,你会惊讶生活的多姿多彩;走进民间,你会洞悉民风的淳朴与强悍;走进校园,你会觉察学海的苦辣与酸甜……
请以“走进 ”为题,写一篇以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感受或认识为内容的作文。
要求:21世纪教育网
将作文题补充完整。②写真事、抒真情。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定。⑤字数800-1000。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D (A.溯sù B.彳亍chì chù C.烙lào)。
2.D(与“也”匹配,选“即使”,递进关系选“甚至”,后解释原因用“因为”,最后做出假设,谈相反的情况。
3.D(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4.A(B不合逻辑,人与生物不能并列。“一切生物”包含了“人”,要将“不仅”去掉,在“人”前加上“因此”;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掉“由于”;D动宾搭配不当,或“健全”缺少宾语。)
5.C(句⑤“清风”和句②“不识字”照应前文的“清风不识字”,所以应紧承上文;①③④则是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6.B 7.D(肆,延伸,扩张)
8.C两个“而”都表修饰(A.第一个“以”译成“因为”,第二个“以”为连词B.第一个“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之”为代词。 D.第一个“其”为代词,第二个“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9D(子犯建议晋文公攻打秦国) 21世纪教育网
10.译: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领国的实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实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鄙”1分意动用法;“亡”1分,使动用法;“陪”1分译成“增加”;句意1分)
11.B(王:用作动词,可解释为“称王”)
12.D(用作介词,表原因,因为;用作连词,来。A项:连词,就。B项: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
13.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14答案:⑴楚军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全都报告项王。(“使”使者1分“具”1分,都,全部,句意1分)
(2)(我)所以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啊.(“所以”1分,表原因;“非常”1分意外的变故;句意1分)
参考译文21世纪教育网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
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
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
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
提出建议,魏王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
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
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
“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谦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
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现在看来楚军中存
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
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
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会
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
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
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
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
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
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
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
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
项王,项王果然更加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
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
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已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
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默写题答案
15(1)、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16答案:B (A、C、D两项没有整体感知诗的意蕴,诗人虽然向往尘世中的幸福生活,同时他所探求的幸福并不能在尘世中完全得到。)
17答案:D 本诗的抒情基调中含有抑郁的成分。
18因为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国”,沾着故国的“泥土”,(1分) 这是祖国的树叶,所以是“最美的最珍奇的、最宝贵的”一片。(1分)又因为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作者离开了祖国就像槐树叶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一样(1分)。作者很思念祖国,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去,而看到落叶后这种感情就更加浓烈了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的一片(1分)。
19.c 诗的第一节写的是视觉意象,而结尾“淡淡的槐花香”则是清香逸远的嗅觉意象、视嗅交感加强了诗的感染力。
20、主要采用了对比、拟人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一种欢乐的精神,仿写也注意这两个方面。答案:①梅花:没有桃花艳丽的姿容//也没有杏花芬芳的醇香//但是寒风中那片深红,是你迎风斗雪的笑脸。②星星:没有太阳耀眼的光芒//也没有月亮皎洁的清辉//但是夜空里的那点闪烁,便是你迷人的容颜。(对比、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各1分,句式1分,表达一种欢乐的精神2分,表达晓畅1分)
21、收中外佳作,展现文学画廊,字字句句,刻画人间善恶。(内容符合语文课本特征2分,对偶2分,上联末字为仄声1分,表达晓畅1分,)
22、作文 以《走进 》为题的作文,可以侧重写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可以以时间为序写自己的经历;可以侧重写对某一事件的感悟;可以侧重写对某一社会现实、思想潮流的思索。无论写什么,前提就是所写材料要“真”,过程描述要“实”。从构思行文的角度看,写作材料的选择、层次结构的安排、表现技巧的运用、思想情感的表达等,都要遵循“真”“实”的原则,都要有“真”的事件,“真”的情感,要有“实”的表现手法。此外,在事件叙述与人物描写时,要特别注意写出生活化的情境,要有典型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刻画,以逼真再现特定情境中的特定人物,真实反映生活的本质,从而增强文章感染力。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