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综合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综合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18 16:2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单元 课题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后综合练(解析)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O2中燃绕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产生
B.金属铝在空气中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金属铝不与空气反应
C.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取O2,液化空气也可以制取O2,两者都属于化学变化
D.硫在O2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 铁 B. 金 C. 银 D. 铜
3、有Mg、Zn、Cu、Ag四种金属,其中一种金属的盐溶液能和其他三种金属反应,则这种金属是( )
A. Ag B. Mg C. Cu D. Zn
4、下列容器不能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 铁质容器 B. 玻璃容器 C. 铜质容器 D. 瓷质容器
5、关于置换反应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 B.置换反应发生时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C.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6、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2KI + Cl2=2KCl + I2 B. Al + Fe2O3 Al2O3 + Fe
C. Fe + 4H2O Fe3O4 + 4H2 D. CuO + CO Cu + CO2
7、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乙、甲、丙 B. 丙、甲、乙 C. 乙、丙、甲 D. 丙、乙、甲
8、有X、Y、Z三种金属,为判断其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X、Y、Z分别置于稀盐酸中,X有气体产生,Y、Z无明显现象;
②将Y金属放入Z的盐溶液中,无现象。则X、Y、Z的活动性顺序为( )
A.Y>Z>X B.X>Y>Z C.Y>X>Z D.X>Z>Y
9、将a g铁粉加到bgZnSO4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bg
B. 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液一定呈浅绿色
C. 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
D. 若滤渣中只含有单质Cu,则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10、将一定质量的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有镁、铜 B. 滤渣中一定有镁、锌、铜
C. 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和硫酸锌 D. 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镁,一定没有硫酸铜
11、将等质量镁、铝、锌、铁的单质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Al>Mg>Fe>Zn B.Al=Mg=Fe=Zn
C.Zn>Fe>Mg>Al D.Mg>AI>Zn>Fe
12、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的溶液都有两种溶质
D.c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1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见下图)。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 一定正确的是( )
A. 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
B. 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C. 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大
D. 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
14、一块质量为3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0.1克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不可能是(  )
A.铁、铝、镁 B.铁、铜、铝 C.锌、镁、铁 D.铝、碳、镁
15、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并注入相同的足量稀盐酸,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边的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镁和铝,则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
A.先偏向右,最后偏向左 B.先偏向右,最后平衡
C.先偏向左,最后偏向右 D.先偏向左,最后平衡
二、非选择题
16、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17、在Zn 和Fe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Cu(NO),充分反应后,过滤上述反应的混合物,在滤渣中滴加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液中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
18、镁、铝、锌、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得m克的氢气时,所消耗的金属质量分别是多少?并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9、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反应;
(2)对于该图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④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⑤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20、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多种金属可以压成薄片、抽成细丝,说明金属具有________性。
(2)实验室有打磨过的铝片、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兴趣小组同学欲验证铝、铁和铜的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操作:
①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A中,将铁片(足量)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铁片取出,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②________ (请补充实验具体操作);
③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B中,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巨大,对金属腐蚀的控制尤为重要。下列对金属的防护措施不合理的
是________(填序号)。
a.齿轮表面涂油 b.将钢材深埋保存 c.将钢刀浸泡在盐水中 d.车圈镀铬
21、如表是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对Mn、Al、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探究的过程.
【作出猜想】1.Mn的金属活动性比Al强.2.M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1)【实验过程】
步骤 现象 结论
1.取Mn片,插入盛有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 没有明显现象 ________
2.________ ________ M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2)【实验结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及弱的顺序是________
(3)【结论应用】能否用铝制容器盛装波尔多液(含硫酸铜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2、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请填写下列空格:
(1)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
(2)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成分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成分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4)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
23、2020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的月球土壤样品,对于全面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有重要意义。
(1)地球和月球上都有单质形式存在的金、银,说明它们的化学性质______。
(2)月球上存在天然的铁、铝等金属颗粒而地球上没有的原因是______。
(3)不论月球土壤材料还是地球土壤材料,人类的使用过程是相似的。已知人类冶炼和使用金属的历史年代数据如下图:
从图中,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24、有X、Y、Z三种金属,进行如下实验:
①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气泡,Y不反应;
②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X、Y、Z表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金属Y可能是      。
A.镁 B.铁 C.铜 D.金
第8单元 课题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后综合练(解析)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O2中燃绕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产生
B.金属铝在空气中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金属铝不与空气反应
C.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取O2,液化空气也可以制取O2,两者都属于化学变化
D.硫在O2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A
【解析】A、铁丝在O2中燃绕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产生,正确;
B、金属铝在空气中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金属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错误;
C、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取O2,液化空气也可以制取O2,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硫在O2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故选A。
2、“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 铁 B. 金 C. 银 D. 铜
【答案】A
【解析】
【解答】“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
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金银铜铁锡”中铁的顺序最靠前,活动性最强。
3、有Mg、Zn、Cu、Ag四种金属,其中一种金属的盐溶液能和其他三种金属反应,则这种金属是( )
A. Ag B. Mg C. Cu D. Zn
【答案】A
【解析】【解答】解:Mg、Zn、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Zn>Cu>Ag.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规律,
又因为:“其中一种金属能与其它三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则可知它为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为Ag; 故选A.
4、下列容器不能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 铁质容器 B. 玻璃容器 C. 铜质容器 D. 瓷质容器
【答案】A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A、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铁质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故A符合题意;
B、玻璃不与硫酸铜反应,可以盛放,故B不符合题意;
C、铜不与硫酸铜反应,可以盛放,故C不符合题意;
D、瓷质容器不与硫酸铜反应,可以盛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关于置换反应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 B.置换反应发生时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C.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置换反应不一定在溶液中进行,如,A错误;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C错误;
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D错误。
6、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2KI + Cl2=2KCl + I2 B. Al + Fe2O3 Al2O3 + Fe
C. Fe + 4H2O Fe3O4 + 4H2 D. CuO + CO Cu + 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乙、甲、丙 B. 丙、甲、乙 C. 乙、丙、甲 D. 丙、乙、甲
4.【答案】B
【解析】
【解答】解: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甲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乙,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乙强;丙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甲,说明丙的活动性比甲强;丙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乙,说明丙的活动性比乙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丙、甲、乙,由此可知B正确.
故选:B.
8、有X、Y、Z三种金属,为判断其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X、Y、Z分别置于稀盐酸中,X有气体产生,Y、Z无明显现象;
②将Y金属放入Z的盐溶液中,无现象。则X、Y、Z的活动性顺序为( )
A.Y>Z>X B.X>Y>Z C.Y>X>Z D.X>Z>Y
答案:D
解析:①将X、Y、Z分别置于稀盐酸中,X有气体产生,Y、Z无明显现象,说明金属活动性X>Y、Z;②将Y金属放入Z的盐溶液中,无现象,说明金属活动性Z>Y。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故选D。
9、将a g铁粉加到bgZnSO4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bg
B. 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液一定呈浅绿色
C. 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
D. 若滤渣中只含有单质Cu,则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Fe+CuSO4═FeSO4+ Cu
56 64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固体质量增大,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bg,该选项说法正确;
B、若滤渣中含有Fe,则硫酸铜完全反应,滤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和硫酸亚铁,因此滤液一定呈浅绿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由于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滤渣不能全部溶解,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若滤渣中只含有单质Cu,则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即至少含有锌离子和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中的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将一定质量的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有镁、铜 B. 滤渣中一定有镁、锌、铜
C. 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和硫酸锌 D. 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镁,一定没有硫酸铜
【答案】D
【分析】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是:镁、锌、铜,所以镁先与硫酸铜反应,反应完后才有锌和硫酸铜的反应,故残渣中是锌、铜、可能有镁,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镁,一定没有硫酸铜,可能含有硫酸锌
【解答】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镁>锌>铜,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镁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然后锌和硫酸铜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镁,固体中一定有铜;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说明固体中有活泼金属,说明硫酸铜被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
故答案为:D
11、将等质量镁、铝、锌、铁的单质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Al>Mg>Fe>Zn B.Al=Mg=Fe=Zn
C.Zn>Fe>Mg>Al D.Mg>AI>Zn>Fe
【答案】C
【解析】解:根据“相同质量的Mg、Al、Fe、Zn四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则设金属质量都为1g,则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所以等质量的Mg、Al、Fe、Zn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Al,其次是Mg、Fe,最少的是Zn,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多的溶液的质量就小,所以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n>Fe>Mg>Al.
故选:C。
12、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的溶液都有两种溶质
D.c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答案】D
【解析】
A、由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图,镁产生的氢气质量多,但无法得出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的关系;
B、a点时,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锌早已完全反应;
C、b点时,镁的烧杯中镁没有反应完,溶质只有硫酸镁,锌的烧杯中锌已完全反应,硫酸是过量的,溶质有两种;
D、c点时,锌与镁均还没有完全反应,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反应的硫酸的质量相同,生成的氢气也相同;
1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见下图)。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 一定正确的是( )
A. 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
B. 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C. 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大
D. 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金属和酸溶液反应的图象可以得出:①得到的氢气的多少②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应过程需要的时间越短说明该金属的活动性越强③如果这两种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相同,根据氢气的多少可以判断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得到的氢气越少,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的得到的氢气越多.
【解答】从图象中不难看出,金属乙的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说明金属乙的反应速率快,即金属乙的金属活动性强,金属乙比甲活泼,故A错误,C正确;
由于题中并没有说明甲和乙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的高低,因此无法判断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故B、D错误;
故选C
14、一块质量为3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0.1克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不可能是(  )
A.铁、铝、镁 B.铁、铜、铝 C.锌、镁、铁 D.铝、碳、镁
【答案】A。
【解析】根据与硫酸反应时铁、锌、镁、铝分别呈+2、+2、+2、+3,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生成了0.1g气,所需要消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
需要金属铁的质量=0.12.8g
金属锌的质量0.13.25g
属镁的质量=0.11.2g
金属铝的质量=0.10.9g
铜、碳不与稀硫酸反应,可使合金的质量增加;
由上述需要金属的质量可知,3克铁、铝、镁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一定大于0.1克。则该合金的组成不可能是A。
15、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并注入相同的足量稀盐酸,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边的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镁和铝,则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
A.先偏向右,最后偏向左 B.先偏向右,最后平衡
C.先偏向左,最后偏向右 D.先偏向左,最后平衡
答案:A
解析:镁比铝活泼,镁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铝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所以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因此天平指针最后偏向左。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6、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答案】Ag; Al(NO3)3、Fe(NO3)2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铁>铜>银.向含有Cu(NO3)2、Al(NO3)3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反应;据此分析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可是铝>铁>铜>银,向含有Cu(NO3)2、Al(NO3)3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反应.由于铁的量不能确定,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g,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Al(NO3)3、Fe(NO3)2 . 故答为:Ag; Al(NO3)3、Fe(NO3)2 .
17、在Zn 和Fe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Cu(NO),充分反应后,过滤上述反应的混合物,在滤渣中滴加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液中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
解:
Zn+Cu(NO3)2=Zn(NO3)2+Cu
Fe+Cu(NO3)2=Fe(NO3)2+Cu
这里也有五个步骤问题(分别是Cu(NO3)2的量由少到多)
①Cu(NO3)2只有一点,不足以将Zn全部反应完,因此滤渣为:Cu Zn Fe
滤液为: Zn(NO3)2
②Cu(NO3)2刚好和Zn恰好完全反应,但还没有和Fe反应,因此滤渣为:Cu Fe 滤液为: Zn(NO3)2
③Cu(NO3)2和Zn反应完后,还有少量Cu(NO3)2和Fe粉反应,但不足以把反应Fe粉完。因此滤渣为:Fe Cu 滤液为:Zn(NO3)2 Fe(NO3)2
④Cu(NO3)2刚好和Fe粉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滤渣为: Cu 滤液为: Fe(NO3 )2 Zn(NO3)2
⑤Cu(NO3)2和Fe粉反应完后,还有部分Cu(NO3)2剩余。因此滤渣为: Cu 滤液为:Fe(NO3 )2 Zn(NO3)2 Cu(NO3)2
因此本例题中在滤渣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Fe或者Zn ,参照解析,可以为步骤为①②③因此滤液为 Zn(NO3)2或Zn(NO3)2和Fe(NO3)2
18、镁、铝、锌、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得m克的氢气时,所消耗的金属质量分别是多少?并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Al+6HCl=2AlCl3+3H2↑
54 6
x1 m x1 =27m/3
Mg +2HCl=MgCl2+H2↑
24 2
x2 m x2=24m/2
Fe +2HCl=FeCl2 +H2↑
56 2
x3 m x3 =56m/2
Zn +2HCl=ZnCl2 +H2↑
65 2
x4 m x4 =65m/2
19、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反应;
(2)对于该图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④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⑤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答案】(1)Zn + 2HCl = ZnCl2 + H2↑ 置换
(2)①③⑤
20、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多种金属可以压成薄片、抽成细丝,说明金属具有________性。
(2)实验室有打磨过的铝片、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兴趣小组同学欲验证铝、铁和铜的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操作:
①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A中,将铁片(足量)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铁片取出,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②________ (请补充实验具体操作);
③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B中,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巨大,对金属腐蚀的控制尤为重要。下列对金属的防护措施不合理的
是________(填序号)。
a.齿轮表面涂油 b.将钢材深埋保存 c.将钢刀浸泡在盐水中 d.车圈镀铬
【答案】(1)延展
(2)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将铝片插入上述试管A中;2Al+3CuSO4=Al2(SO4)3+3Cu;铝>铁>铜
(3)bc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是否发生也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解答】(1)金属可以压成薄片,抽成细丝,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2)要验证铝、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可以依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①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A中,将铁片(足量)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铁片取出,可以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②试管A中生成的是硫酸亚铁,故可以将铝片插入A试管的剩余溶液中来验证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③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B中,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结论: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顺序是铝>铁>铜;
(3)a、齿轮表面涂油能保护金属不锈蚀; b、将钢材深埋保存不是防锈的措施;
c、将钢刀浸泡在盐水中会加速铁的锈蚀; d、车圈镀铬能保护金属不锈蚀。
21、如表是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对Mn、Al、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探究的过程.
【作出猜想】1.Mn的金属活动性比Al强.2.M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1)【实验过程】
步骤 现象 结论
1.取Mn片,插入盛有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 没有明显现象 ________
2.________ ________ M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2)【实验结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及弱的顺序是________
(3)【结论应用】能否用铝制容器盛装波尔多液(含硫酸铜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答案】(1)Mn的金属活动性比Al弱;
取Mn片,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Mn片上由红色物质生成
(2)Al、Mn、Cu
(3)不能;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铝与硫酸铜反应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度越快,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实验过程】1、由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可知,取Mn片,插入盛有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说明了Mn的金属活动性比Al弱;2、为了比较Mn与Cu的活动性大小,可取Mn片,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现象是Mn片上由红色物质生成.说明了M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及弱的顺序是Al、Mn、Cu.
【结论应用】由于铝的活动性大于铜,铝与硫酸铜反应,所以不能用铝制容器盛装波尔多液.
故答案为:【实验过程】1、Mn的金属活动性比Al弱;1、取Mn片,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Mn片上由红色物质生成.
【实验结论】Al、Mn、Cu.
【结论应用】不能,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铝与硫酸铜反应.
22、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请填写下列空格:
(1)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
(2)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成分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成分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4)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
答案:(1)Ag Cu
(2);
(3);;
(4)小于
解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铜>银;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向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的废液中,加入镁粉和铜粉,镁先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铜,镁反应完后如果硝酸银还有剩余,铜再与剩余的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1)若滤渣中有镁粉,说明镁过量,硝酸银、硝酸铜完全被置换,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Ag Cu。
(2)若滤渣中有铜粉,说明硝酸银完全被置换,但是不确定硝酸铜是否反应完全,则滤液中的成分一定含有生成的,可能含有。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说明镁不足,铜完全反应,不确定硝酸银是否过量还是恰好,则滤液中的成分一定含有生成的,,可能含有。
(4)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掉的金属的质量一定小于被置换出来的金属的质量,所以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小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
23、2020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的月球土壤样品,对于全面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有重要意义。
(1)地球和月球上都有单质形式存在的金、银,说明它们的化学性质______。
(2)月球上存在天然的铁、铝等金属颗粒而地球上没有的原因是______。
(3)不论月球土壤材料还是地球土壤材料,人类的使用过程是相似的。已知人类冶炼和使用金属的历史年代数据如下图:
从图中,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非常稳定(或比较稳定或稳定或不活泼等合理均可)
月球上没有氧气(或“地球上有氧气”,氧气写作空气亦可)
人类冶炼和使用金属的先后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其它说法合理均可)
【解析】
(1)地球和月球上都有单质形式存在的金、银,说明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或比较稳定或稳定或不活泼等合理均可)。
(2)铁、铝容易和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月球上存在天然的铁、铝等金属颗粒而地球上没有的原因是月球上没有氧气(或“地球上有氧气”,氧气写作空气亦可)。
(3)从图中可知,人类冶炼和使用金属的先后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越活泼的金属提炼越困难,使用时间越晚(其它说法合理均可)。
24、有X、Y、Z三种金属,进行如下实验:
①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气泡,Y不反应;
②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X、Y、Z表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金属Y可能是      。
A.镁 B.铁 C.铜 D.金
【答案】 (1)X>Y>Z (2)C
【解析】
(1)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气泡,Y不反应,说明X排在氢的前面,Y排在氢的后面,即X>H>Y。
②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的活动性比银强,Z的活动性比银弱,即Y>Ag>Z。
故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Y>Z。
(2)由于X>H>Y>Ag,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金属Y可能是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