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39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39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9 07:3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程标准】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一、村落的产生
1、居住形式
迁徙
村落的产生
定居
一、村落的产生
2、原因
(1)农业出现,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
(2)因战乱举族迁徙,形成村落。
(3)因避世而居住偏远,形成村落。
一、村落的产生
3、功能
(1)为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2)为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中国传统村落的特点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江西省吉安市钓源村
一、村落的产生
中国传统村落的特点
材料 徽州古村落是指明清时期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族制度为社会基础,以宋明理学为思想基础,在徽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古村落。西递和宏村是徽州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村落。
— —《论血缘因素对村落结构的影响》
一、村落的产生
中国传统村落的特点
①往往依水而建;
②以农业生产为主;
③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
④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
⑤承担一定的社会管理和教化功能。
一、村落的产生
4、影响
(1)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
(2)提高了生活质量;
(3)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集镇的出现
1、原因
社会生产力发展,手工业与农业分离,以及商业的发展。
2、形成
手工业者聚居,集镇雏形→商业繁荣,经济中心→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二、集镇的出现
3、中国古代集镇的发展
(1)早期: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
——采自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等《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各地点历年考古工作综述》
二、集镇的出现
3、中国古代集镇的发展
(2)两宋: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
(3)元朝:运河沿岸兴起很多工商业集镇。
(4)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
——李永《试析唐宋之际福建地区的“由场升县”现象》
二、集镇的出现
明清天下四大名镇
河南朱仙镇
江西景德镇
广东佛山镇
湖北汉口镇
清·徐扬《盛世滋生图》
反映乾隆时期苏州的繁华,“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二、集镇的出现
(2019·江苏)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镇之内”。据此可知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二、集镇的出现
4、作用
(1)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沟通城乡,有利于城乡经济文化交流;
(3)有利于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4)推动城市化。
三、城市的产生
1、产生
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
2、特点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三、城市的产生
3、发展
(1)中国古代的城市
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
郑州商城遗址作为商代前期商王都邑遗址,城市始建距今约 3600 年,内外城垣和宫殿区的整体形制奠定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基础。
齐国临淄
三、城市的产生
3、发展
(2)西方古代的城市
古希腊: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三、城市的产生
三、城市的产生
3、发展
(2)西方古代的城市
古希腊: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古罗马: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
中古欧洲: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市镇。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1、两河流域
(1)地理环境:雨水稀少,缺乏木材。
(2)建筑材料:黏土、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木材
(3)基本结构:前庭、前室与主室。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2、古埃及
(1)地理环境:干燥少雨,气候干热
(2)建筑材料:泥、木材和椰子叶等
(3)基本结构:庭院、柱廊等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3、古代中国
(1)远古:巢居和穴居。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3、古代中国
(2)先秦以来
文化因素: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建筑结构:木构抬梁结构
天台庵(第三批国保)
时代:唐晚期
地址:平顺县城北25公里实会乡王曲村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3、古代中国
(3)明清
建筑结构:砖木结构开始普及
代表:窑洞、四合院;徽派民居、福建土楼
窑洞因具有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经济省钱等优点,被当地人民群众广泛采用。
窑洞式住宅建在黄土高原的沿山与地下,是天然黄土中的穴居形式。
四合院以北房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体现了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也体现了中华文明含蓄内敛的精神品质。
安徽黟县宏村古民居
安徽黄山民居
江南多雨潮湿,把外墙涂白,利于反射阳光,也利于防潮;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高温的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土楼还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一层、二层不开窗户,便于狙击入侵之敌。土楼最高处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
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4、古希腊罗马
(1)基本结构:中庭、凹室、正屋等
(2)材料:木、石、砖,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
(3)特征: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4)发展:集体住宅(复合式公寓)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5、美洲的民居
(1)北美大平原:圆锥形的帐篷。
(2)亚马孙雨林:圆形的公共居所
重视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多以天然材料修建。
世界的乡土民居反映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并融汇于地方性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中;
民居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出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诸多要素,反映当地的哲理思想和秩序。
世界民居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