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及无性生殖
学科 生物学 学段:初中 年级 初二
教材 书名:《生物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 3.描述种子萌发条件和过程;根的生长过程; 4.概述花的基本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5.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 1.通过观察种子结构、根尖结构等示意图,提升识图分析、知识迁移、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种子萌发条件实验呈现的多组不同形式图表,提升识图识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 3.借助水稻种子结构及萌发过程概念图和植物生殖方式比较表,提升知识迁移、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关注植物的不同生殖方式在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辩证地认识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逐渐形成生物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 【教学重点】 1.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各个阶段; 2.多组图表数据的解读与分析; 【教学难点】 1.多组图表数据的解读与分析; 2.比较植物不同生殖方式的特点、优势和意义;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展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过程图并提问; 由学生归纳、概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概念并完成学习任务单 借助生理活动过程图,提升分析、归纳与概括的理性思维
新课讲授 被子植物的一生复习 环节一:水稻种子的结构 展示课本代表性被子植物的种子结构和水稻结构种子,比较异同,回顾种子结构相关知识。 结合新情景,提升学生识图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
环节二:水稻种子的萌发 (一)萌发条件: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适宜水稻种子萌发? 呈现多组实验数据、实验设计方案,由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得出适宜水稻种子萌发的环境以及自身条件并完成学习任务单。 通过实验图表数据,提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
(二)萌发过程: 结合图示,回顾种子萌发的过程; 结合概念图的填写,小结水稻种子的结构及萌发过程; 借助水稻种子结构及萌发过程概念图,提升知识迁移、归纳概括的能力。
环节三:水稻植株的生长 (一)根的生长:探究根生长发育最快的部位; 通过根尖生长实物图和根尖结构模式图比较,回顾根尖的组成、根尖不同区域细胞形态、结构特点以及根尖不同区域的功能并完成学习任务单。 (二)茎和叶的生长:图示讲解; 通过观察根尖生长及结构示意图,提升识图分析能力,渗透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环节四:水稻开花和结果过程 图片展示水稻开花、传粉、受精、结果过程示意图和教师讲述被子植物开花和结果过程。 回顾被子植物果实与种子形成过程,落实知识目标
环节五:水稻有性生殖的应用 利用多组图片,呈现高产水稻和抗病水稻育种实例 体现有性生殖的特点与优势
植物无性生殖复习 水稻无性生殖的应用 展示应用水稻组织培养的实例,体现无性生殖的特点和运用于育种工作的优势。 简要回顾无性生殖的特点
本课小结 通过表格填写,比较植物的不同生殖方式及其特征 渗透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
巩固落实 习题 巩固落实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及无性生殖》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3.通过多组数据分析,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
4.描述根的生长过程;
5.概述花的基本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课前预习任务】
图1 水稻种子结构及萌发过程概念图 图2 根尖结构示意图
表1 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植物的生殖 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新个体如何产生 繁殖速度 子代遗传物质的来源 意义 常见方式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课上学习任务】
任务一:回顾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概念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任务二:复习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一)水稻种子结构:
图a 水稻种子结构示意图
(二)种子萌发条件及过程:
1.种子萌发条件:
表1、表2数据说明: ; 。
图1数据说明: ; ; 。
结合表3实验方案:1、2对照,说明 ;1、3对照,说明 ;1、4对照,说明 ;
表4数据说明: ; ;
推测: 。
小结:(1)环境条件: ; ; ;
(2)自身条件: ; ; ;
2.种子萌发过程:
(三)植株的生长:1.根的生长;2.茎和叶的生长
(四)开花和结果
1.水稻花的结构: 性花;雌蕊包括 、 、 ;雄蕊包括 、 。
2.水稻花传粉方式: 传粉。
3.受精:胚珠里的 ,与来自花粉管中的 结合,形成 的过程。
4.形成稻谷:受精卵发育成 ,胚珠发育成 ;子房壁发育成 ;子房发育成 。
【课后作业】
1.从生命延续的角度看,一朵鲜艳的桃花最主要的结构是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⑤⑥
2.餐桌上常见到的黄瓜,被切开后能看见果实中含有多粒种子,这是因为在黄瓜花的结构中含有多个
A.子房 B.雄蕊 C. 胚珠 D. 花药
3.落地生根是一种景天科植物,它的叶边缘可直接生芽,芽长大后落地即发育成新植株。下列与落地生根的这种生殖方式不同的是
A.扦插 B.种子繁殖 C.嫁接 D.植物组织培养
4.菜豆(俗称芸豆)是一种豆科植物,因其种子营养丰富而成为餐桌上常见的食物。甲、乙两图分别表示菜豆的种子和幼苗,请回答问题:
(1)与松、柏等裸子植物的种子相比,菜豆、玉米等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 包被。
(2)与单子叶植物小麦和玉米的种子相比,菜豆种子中没有 。
(3)甲图中的 (填数字序号)共同组成了胚,种子萌发所需营养主要由[ ] 提供。
(4)菜豆种子萌发时,甲图的②发育成乙图的[ ] ;乙图的a则由甲图的[ ] 发育而成。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中发现,在外界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他们选用的菜豆种子萌发率仍非常低,原因可能是 。
5.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食物来源。图为小麦根尖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能够促使小麦的根不断向下生长的两个部位是 (填数字序号)。
(2)小麦对磷肥的吸收主要依靠图中的 (填数字序号)进行;与其他部位相比,此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选填下列数字序号)。
①有细胞壁 ②有根毛 ③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④能快速伸长
6.小红在参加植物栽培活动的过程中,亲历了从五彩椒种子播种到果实收获的全部过程,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了栽培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五彩椒的播种期一般在每年的3-5月,这主要体现了环境条件中________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小红选择在4月6日将5粒种子进行了播种。
(2)4月17日,小红欣喜地发现有4棵小芽从土壤中钻了出来,这些嫩芽是由种子中的________发育而成的。当五彩椒的幼苗长至5-6片叶时,小红将4株幼苗分别移栽到了不同的花盆中,以避免幼苗间争夺________等资源。移栽过程选择在阴天进行,目的是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增强幼苗的光合作用 b.减弱幼苗的光合作用 c.增强幼苗的呼吸作用 d.减弱幼苗的蒸腾作用
(3)小红认真阅读了植物营养液的使用说明,按要求给五彩椒喷施了营养液,保证了对________等需求量较大的无机盐的供应。
(4)经过小红精心地培育,五彩椒终于开花了!作为生殖器官,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图1中的[ ] ________和③雌蕊。为了提高结实率,小红尝试给五彩椒进行人工授粉,如图2所示,她用棉签蘸取五彩椒的花粉,然后涂抹在雌蕊的[ ] ________上。
(5)经过传粉和________过程,五彩椒在8月份结果啦(如图3)!果实是由图2雌蕊中的[ ] ________发育形成的,具有较高的观赏和食用价值。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3 DCB
4.(1)果皮
(2)胚乳
(3)①②③④ ④ 子叶
(4)c 根 ③ 胚芽
(5)种子的胚被破坏(或答“种子处于休眠期”,合理即可)
5.(1)2、3
(2)1 ②
6.(1)温度
(2)胚芽 水、无机盐、光照、空间等(答出一项即可) d
(3)氮、磷、钾
(4)[②]雄蕊 [⑥]柱头
(5)受精 [④]子房
附:活动1:制作临时玻片标本观察花粉
材料准备及用具:花、清水、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显微镜
实验步骤:1.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将载玻片上滴清水备用;2.用镊子轻轻触碰花药,使花粉粒散落到载玻片上的清水中;轻轻盖好盖玻片;3.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结构;
实验记录表:
植物种类 花粉颜色 花粉形状 花粉大小 其他现象 照片
活动2:探究水稻颖壳(果皮)中是否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
材料准备:水稻麸壳,大豆种子,绿豆种子,罐头瓶,小勺,餐巾纸,标签纸,胶水等。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方案:
组别 对照组 你的设计A 你的设计B
处理方法 10粒种子
适量水
25℃
观察记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天数 1 2 3 4 5 6 7 8 ……
对照组
A组
B组
……
由实验结果,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