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英雄谢幕
项羽之死
霸王别姬
忆英雄
感英雄
读音
垓( )下 歌数阕( )
美人和之( ) 骑能属( )者
麾下( ) 田父绐( )曰
gāi
què
hè
zh
huī
dài
感英雄
解释划线词语
项王军壁垓下 项王则夜起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阙,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 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地方千里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设营驻守
于是
你
应和
眼泪
情绪激昂
超过
地方方圆
才
感英雄
指出句式特点: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情节梳理
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感英雄
垓下之围,其势可谓( )矣;
四面楚歌,其心可谓( )矣;
霸王别姬,其情可谓( )矣;
东城快战,其行可谓( )矣;
乌江自刎,其死可谓( )矣。
穷、危
惊
悲
勇、猛
壮
*
感英雄
四面楚歌
慷慨悲歌
垓下之围
*
探英雄
慷慨悲壮
英雄末路
铁骨柔情
分组合作探究,说说每个场景刻画项羽怎样的形象?
情
垓下之围
*
探英雄
分组合作探究,说说每个场景刻画项羽怎样的形象?
情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和歌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垓下之围
*
探英雄
分组合作探究,说说每个场景刻画项羽怎样的形象?
情
“项王 数行下,左右皆泣,莫 仰视。”
——《史记· 项羽本纪》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 项羽本纪》
泣
能
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从“敢”到“能”写出了霸业将陨,四面楚歌后的凄惨极其悲壮哀婉,令人痛心。
垓下之围
*
探英雄
分组合作探究,说说每个场景刻画项羽怎样的形象?
情
“惊、起、饮、歌、诗、泣“一系列动词的理解。
四面楚歌时用了一系列动词描写项羽惊、起、饮、歌、诗、泣刻画出项羽作为一代盖世英雄面临末路的时悲壮和柔情。其中,最悲壮最能渲染悲凉气氛的是一“泣”字,纵观史记,威风凛凛、自负一生的项羽只有这一次落泪,也是他生命时刻最后一次落泪,一“泣”字,写尽英雄的无奈和大势已去的痛心。
四面楚歌
慷慨悲歌
垓下之围
*
探英雄
慷慨悲壮
英雄末路
铁骨柔情
分组合作探究,说说每个场景刻画项羽怎样的形象?
情
直夜溃围
阴陵失道
快战三回
东城快战
*
探英雄
不得民心
自负自大
骁勇善战
分组合作探究,说说每个场景刻画项羽怎样的形象?
勇
“快战”非“死战”展示出项羽不愿服输、宁死也不愿英名受辱的自傲和英雄主义情结。
*
田父欺骗展示其不善笼络人心以及轻信他人的性格缺点。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两次语言描写和“时不利兮骓不逝”的哀叹表现项羽极度的自信自负,不知自省 。
东城快战
分组合作探究,说说每个场景刻画项羽怎样的形象?
探英雄
勇
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这一句是怎么体现项羽勇猛的呢?
*
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
“披靡”是何义?用在此处有什么效果?
东城快战
分组合作探究,说说每个场景刻画项羽怎样的形象?
探英雄
勇
乌 江 自 刎
*
探英雄
分组合作探究,说说每个场景刻画项羽怎样的形象?
义
项羽被围垓下时,他可以选择死,但他选择了活——努力溃围;
在深陷沼泽时,他可以选择死,但他选择了活——带兵至东城;
在东城只有二十八骑时,他本可以选择死,但他仍然选择了活——快战溃围;
在乌江,乌江亭长愿意渡他,他本可以选择生,但这个时候项羽却选择了死,为什么?
问题探究
乌 江 自 刎
*
探英雄
分组合作探究,说说每个场景刻画项羽怎样的形象?
义
临死之际,还在牵挂爱马,是项羽为人不忍、仁善的表现;
赠头给追杀给自己的故人叛将司马童是其重情重义的表现;
司马童的蝼蚁之微和项羽的泰山之高形成鲜明对比。
赐马赠头的理解
拒 渡
赐 马
赠 头
乌 江 自 刎
*
探英雄
宁死不辱
为人仁善
重情重义
分组合作探究,说说每个场景刻画项羽怎样的形象?
义
英国学者斯马特说过:“悲剧的魅力不是灾难,而是反抗。”在人生困境之中,项羽进行了哪些反抗呢?小组合作探究,快速浏览课文,寻找项羽在反抗中呈现的人格魅力。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王泣数行下(虞姬和诗)。
儿女情长
探英雄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巨鹿之战,彭城之战);遂斩汉一将;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其两骑耳(通过对比再次渲染项王的勇猛无敌)。
战无不胜
探英雄
英国学者斯马特说过:“悲剧的魅力不是灾难,而是反抗。”在人生困境之中,项羽进行了哪些反抗呢?小组合作探究,快速浏览课文,寻找项羽在反抗中呈现的人格魅力。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气凌敌军
探英雄
英国学者斯马特说过:“悲剧的魅力不是灾难,而是反抗。”在人生困境之中,项羽进行了哪些反抗呢?小组合作探究,快速浏览课文,寻找项羽在反抗中呈现的人格魅力。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不忍杀之,以赐公。”
重义深情
探英雄
英国学者斯马特说过:“悲剧的魅力不是灾难,而是反抗。”在人生困境之中,项羽进行了哪些反抗呢?小组合作探究,快速浏览课文,寻找项羽在反抗中呈现的人格魅力。
“吾为若德。”“故人”追之,认之,必欲杀之以邀功请赏;项羽却慷慨赠头,“吾为若德”。
以德报怨
探英雄
英国学者斯马特说过:“悲剧的魅力不是灾难,而是反抗。”在人生困境之中,项羽进行了哪些反抗呢?小组合作探究,快速浏览课文,寻找项羽在反抗中呈现的人格魅力。
探英雄
韩信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任大将军后,曾问刘邦:“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汉王默然良久的背后,是对对手的不甘但又不得不服的承认,确实,项羽既叱咤风云又柔情百转,既神勇无比又重情重义。他的乌江自刎,像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了给人看,因为美好无法复原,所以那美好就格外动人。他是剑胆琴心的悲剧英雄,他的故事又散发着强烈的悲剧之美。
《项羽之死》记叙了项羽生命的最后阶段,从垓下之围到东城快战到乌江自刎,项羽不再是鸿门宴上那个高高在上、气势汹汹、威风凛凛的霸王项羽,而是一个走向末路悲壮苍凉的项羽,是一个侠骨柔情、重情重义的项羽,他骁勇善战神勇无双最终却因羞愧和保全名节自刎乌江。
题 乌 江 亭
唐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 日 绝 句
宋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你如何评价项羽?
评英雄
评英雄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 ‘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司马迁
生以践志, 死以明志
评英雄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矛盾冲突和场景中塑造人物。
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去刻画人物。
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
郑板桥曾言: 《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有此数段耳。”正是得益于这些手法,史记取得了很高的文学价值,因此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祭英雄
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历史文学,留下多少悲歌慷慨。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历史或文学中寻找一位英雄,简介他(她)的事例,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点评,并要求在点评中引用名言、联系现实。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乌江亭长愿意渡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祭英雄
(观点)英雄勇于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乌江水寒,江东杳渺,面对败回江东和乌江自刎两种抉择,项羽毅然选择自刎。(点评)生命诚然可贵,但背负着羞愧苟活,英雄就会失去生命的尊严。(名言)他宁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现实)因此,捍卫生命的尊严是英雄给我们的启示,而且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必以生命为代价。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