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阁 夜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百忧集行》杜甫)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
(《壮游》杜甫)
导
你心中的杜甫
导
体弱多病的老人
漂泊孤苦的腐儒
忧国忧民的诗圣
乐观旷达的狂夫
联系背景 解读题目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
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导
读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平缓)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高亢)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悲抑)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悲慨)
朗读诗歌,把握节奏,初步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①景:日光。 ②霁:雪止。
诗 歌 诵 读
读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朗诵欣赏
诗 歌 诵 读
读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诗 歌 翻 译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
如何理解其中的“催”字?
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时至寒冬,白昼短促,霜雪初歇,我浪迹天涯,彻夜难眠。表达了诗人凄凉寒怆的心境。
赏
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
“汉武元光中,天星尽摇,上问侯星;对曰:星摇,民劳也。后征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也。” 《汉书·天文志》
“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后汉书·祢衡传》
赏
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
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
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五更时分,诗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
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
赏
上句借听觉明写鼓角之声,暗写军营和战争,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
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
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组成一幅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于诗人的心头。
“几家”:野外的几家哭声传来了战争爆发的消息,此句紧承上文对夔州寒冬景色的描写,入笔自然,与下文“数处”相对,突出了此地偏远的地理环境特点。这就和作者漂泊的身世不着痕迹的联系在了一起。
赏
颈联历来有两个版本“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及“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你认为“几家”好?还是“千家”好?
“千家”:战争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爆发出响彻四野的哭声,“千家”极言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写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创伤之深,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使诗歌的意蕴更加深厚。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 诸葛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赏
诗人在颈联之中表达了郁积在胸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是否迸发了出来?请结合尾联谈谈你的看法。
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叹。
沈德潜《唐诗别裁》中所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
本诗运用了诸葛亮和公孙述两个典故,让作者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让诗歌的韵味更加隽永。
一贤一愚进行对比,无论贤愚终归黄土。而战争噩耗传来,千家万户之中不知有多少人要战死沙场,多少家要忍受骨肉离散之痛了。与之相比,我的种种痛苦又算什么呢?人事与音书,就都任其寂寞吧!
此联看似自我安慰之语,实则将自己功业难成、抱负难展的忧愤之情寓于其中。
总结:这种情感并没有迸发,这恰恰是作者顿挫风格的体现。
赏
诗人在颈联之中表达了郁积在胸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是否迸发了出来?请结合尾联谈谈你的看法。
岁暮阴阳催短景,——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天涯霜雪霁寒宵。——客居天涯的凄寒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 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
的悲叹
人事音书漫寂寥。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
寂寥和无奈
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悟
说一说本诗在艺术上有哪些方面的特色。
悟
善用典故
活用对比
对仗工切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学,谈谈你对杜甫沉郁顿挫风格的理解。
悟
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袁行霈)
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学,谈谈你对杜甫沉郁顿挫风格的理解。
悟
“陶潜、李白、杜甫皆第一流诗人……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鲁迅)
《阁夜》这首诗:
1、我看到了 。
2、我听到了 。
3、我想到了 。
4、我感受到了 。
练
阅 读 感 悟
《阁夜》这首诗:
1、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2、我听到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悲壮;寂寂深夜,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荒芜的边境上,渔樵的歌声在凄凉的悲唱。
3、我想到了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战乱频繁,哀鸿遍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4、我感受到了诗人那博大悲悯的情怀,那忧国忧民的忠诚,那自似宽解的思索: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
练
阅 读 感 悟
《登高》中 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登岳阳楼》中极写洞庭水壮阔景色的句子是 。《登岳阳楼》中用对比手法写出人世沧桑的句子是 。《秋兴八首(其一)》中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秋兴八首(其一)》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 。《咏怀古迹(其三)》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 。《阁夜》中,作者写悲惨战争现实及壮美三峡夜景的诗句是 。
练
默 写 训 练
练
领 悟 升 华
学完本课,你是不是对杜甫和他的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请结合你的收获,完成下题的仿写。
离群孤雁,天地沙鸥,漂泊潦倒一腐儒。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