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短歌行
年 级:高一年级
学科:语文(部编版)
教学目标:
1、抓诗眼,理解诗歌内容,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2、品味诗中表现出的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
3、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自品自学《归园田居》,探究两首诗中不同的人生志趣。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pì
jīn
wèi
yōu
mò
duō
qì
zā
bǔ
一、整体感知:
方法一: 抓诗眼, 悟诗情
何为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关键词句,是诗歌精神的凝聚点, 是关照全诗的感情所在,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那么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二、两人对酌山花开——师生共鉴
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
诗人究竟“忧”的是什么?
忧
人生短暂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方法二: 品意象, 会诗意
提问: 大家又是怎样体会出这三种忧思的呢?
提示:请结合诗歌的意象加以理解。
“意象”简释
意
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何为意象?
(2) 品味意象:
寻找意象, 学生交流讨论。
朝露——人生短暂;
酒(杜康) ——忧思之重;
明月 ——贤者可望不可即;
乌鹊——徘徊的贤士;
树枝——良禽的贤主。
方法三: 析手法,赏诗味
设疑: 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忧思” 的?
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乌鹊南飞中,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1、比兴
艺术手法鉴赏: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以山高水深来比诗人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人才多多益善。
2、借代
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
周公吐哺: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3、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郑风·子衿》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方法四: 知作者, 明诗心
曹操的《短歌行》 为何呈现出的慷慨之气,忧思之心, 这跟他当时所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相关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感慨,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明诗心—概括主旨
鉴赏方法总结:
1、抓诗眼,悟诗情
2、品意象,会诗意
3、析手法,赏诗味
4、知作者,明诗心
1、他山之石可攻玉
——学生自品自赏《归园田居(其一)》
通过对《短歌行》 的学习, 我们依据本节学习的鉴赏的方法, 试着用这四种方法,鉴赏《归园田居(其一)》。
2、搜集相关材料,谈谈你眼中的曹操,不少于200字。
3、熟背本首诗。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