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1 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1 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18 16:5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 牛顿第一定律
一、单选题
1.我国高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十分平稳。某列高铁沿直线进站时,车厢内水平桌面上水杯内的水面形状可能是(  )
A. B. C. D.
2.“复兴号”高铁在某段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假设高铁上固定着盛满水的水杯。若突然发现水杯中的水向右洒出,如图所示,则关于高铁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高铁匀速向左运动
B.高铁可能突然向右加速运动
C.高铁可能突然向左减速运动
D.高铁可能突然向右减速运动
3.关于物体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加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C.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D.体积大的物体惯性大
4.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物理第一人”,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一直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伽利略对“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做过深入研究,图 (a)、(b)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通过图(a)中的甲图直接测量速度,得到“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结论,然后合理外推得出小球的竖直下落也是匀变速运动
B.伽利略通过图(a)中的甲图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目的是使该小球的重力变小
C.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伽利略并由此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图(b)的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5.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
A.力停止作用后,运动的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B.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才显示出惯性
C.速度大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所以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6.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
A.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点等高的位置
7.乒乓球比赛过程中,乒乓球遇到球拍前后,乒乓球速度方向改变。这一现象说明(  )
A.乒乓球的惯性发生了改变
B.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大于球拍受到乒乓球的作用力
C.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乒乓球比球拍更容易发生形变
8.如图所示,将一玻璃瓶装水后密闭,并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的中部有一小气泡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力突然将瓶子向前推动,使其在桌面上向前运动一段后停止,可看到气泡相对瓶子的运动情况是(  )
A.向前
B.向后
C.先向前,再向后,最终回到原来位置
D.先向后,再向前,最终回到原来位置
9.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不受外力时才表现出惯性
B.当物体受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水平方向有惯性,竖直方向没有惯性
D.惯性是一种力,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10.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即指物体的(  )
A.速度不变 B.加速度不变
C.受力不变 D.位置不变
11.如图所示为月球车示意图,当该月球车分别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驶时,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地面运动时的惯性较大 B.在月面运动时的惯性较大
C.在地面和月面上运动时的惯性一样大 D.在地面运动时的质量较大
12.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3.在谷物的收割和脱粒过程中,小石子、草屑等杂物很容易和谷物混在一起。另外,谷有瘪粒,为了将它们分离,农民常用一种叫作“风谷”的农具分选,如图所示,它的分选原理是(  )
A.小石子质量大,飞得最远 B.草屑和瘪粒质量小,飞得最远
C.草屑和瘪粒的惯性最大,飞得最近 D.空气阻力作用使它们速度变化快慢不同
14.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  )
A.使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
B.使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运动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15.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物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B.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受到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C.牛顿第一定律中提出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这条定律可能是错误的
D.向上抛出的物体,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一定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否则不可能向上运动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距离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17.小明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子向前跌倒;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子向后摔倒.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二者脚的运动状态都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B.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都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C.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D.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后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二、多选题
18.在水平雪地上滑行的运动员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弯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大重力
B.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运动员滑行时有惯性,停下来就没有惯性
D.停止蹬地运动员就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9.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事故后,立即刹车制动至停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
B.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
C.汽车停止运动后没有惯性
D.汽车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高铁沿直线进站时,做匀减速运动,由于惯性,水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水相对于水杯会向前偏移,水面形状接近于C图。
故选C。
2.D
【详解】
根据图中的情景可知,如果高铁的加速度方向向左,由于惯性水才会向右洒出,匀速运动或向右加速均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所以加速度方向向左;如果速度方向向左、加速度方向和高铁速度方向相同,高铁向左加速运动;如果速度方向向右,加速度方向和高铁速度方向相反,高铁向右减速运动。
故选D。
3.C
【详解】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则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但是速度大、加速度大或者体积大的物体惯性都不一定大。
故选C。
4.D
【详解】
AB.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时,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的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故AB错误。
CD.伽利略用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但没有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没有得到牛顿第一定律,只是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A.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停止作用后,运动的物体将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下去,故A错误;
BC.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所以惯性与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运动速度的大小均无关,故BC错误;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根据题意由实验得到的最直接结论是,由于在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上升的高度逐渐增大,所以假设理想化情况下,斜面光滑,则小球将上升到与点等高的位置,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C
【详解】
A.乒乓球的质量没变,则惯性不变,A错误;
B.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与球拍受到乒乓球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即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等于球拍受到乒乓球的作用力,B错误;
C.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C正确;
D.该现象不能说明乒乓球比球拍更容易发生形变,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当玻璃瓶静止时,水和玻璃瓶保持相对静止,气泡在玻璃瓶中间;当突然用力将瓶子向前推动一下,水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向玻璃瓶后方运动,把气泡挤向玻璃瓶前进的方向。当瓶子运动起来后,最终静止,因此瓶子必然要减速运动,这时气泡右边的水受瓶的作用随瓶一起减速运动,而气泡左边的水将相对于瓶向前(右)运动,气泡将相对于瓶向后移动,最后回到原来的位置。
故选C。
9.B
【详解】
AD.惯性不是一种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只要物体具有质量,物体就有惯性,故AD错误;
B.当物体受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故B正确;
C.只要物体具有质量,物体就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
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指的是物体的速度不变,故选A。
11.C
【详解】
ABC.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当该月球车分别在地面和月面以相同的速率行驶时的惯性是一样大的。故AB错误;C正确;
D.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不变的。故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如果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A错误;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B正确;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C正确;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D正确。
故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
13.D
【详解】
石子、谷粒、草屑和瘪粒飞出时初速度基本相同,在飞行中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由于小石子相对谷粒、草屑和瘪粒的质量较大,速度变化慢,运动时间长,故其飞行最远,而草屑和瘪粒质量小,速度变化快,时间短,故落点近。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5.A
【详解】
AC.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物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A正确,C错误;
B.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B错误;
D.向上抛出的物体,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动,D错误。
故选A。
16.C
【详解】
A.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
B.一个运动的物体,它总会逐渐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了摩擦力,如果不受力,物体会永远运动下去,故B错误;
C.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故C正确;
D.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7.A
【详解】
走路时,人原来就处于运动状态,当脚绊上石头后,人的下半身运动停止,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于是人会向前跌倒;当人踩着西瓜皮,脚突然向前滑动,即人的下半身的运动速度变快,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小的速度,于是人就会向后倒下。即二者脚的运动状态都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选项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8.BD
【详解】
A.运动员的重力是不变的,选项A错误;
B.竖直方向,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B正确;
C.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运动员滑行时有惯性,停下来仍然有惯性,选项C错误;
D.停止蹬地运动员就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D正确。
故选BD。
19.AD
【详解】
ABC.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都无关。故A正确;BC错误;
D.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正确。
故选AD。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