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 课时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 课时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18 21:3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 课时练习(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关于浸润与不浸润现象,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浸润液体
B.水银是不浸润液体
C.只有浸润液体在细管中才会产生毛细现象
D.同一种液体对不同的固体,可能是浸润的,也可能是不浸润的
2.关于空气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
C.空气的相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
D.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一滴液态金属在完全失重条件下呈球状,是由液体的表面张力所致
C.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其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D.一定质量气体在等容变化中压强增大,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撞击次数减少
4.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毛细现象及浸润现象的产生均与表面张力有关,都是分子力作用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越大,绝对湿度就越大
C.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但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少,两头多”的规律分布
D.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非晶体和多晶体都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则它们的温度不一定相同
B.压缩理想气体时气体会表现出抗拒压缩的力是由于气体压强变大的原因
C.当温度一定时,花粉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进行得越激烈
D.当水面上方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液态水分子不能转化为气态水分子
6.下列属于液晶分子示意图的是
A. B. C.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
B.空气的绝对湿度越大,人们感觉越潮湿
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
D.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饱和汽的体积,就可以增大饱和汽的压强
8.水滴处于失重状态的飞船中呈球形,则水滴(  )
A.呈球形是因为水滴在飞船中不受重力
B.表面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表面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D.表面分子间作用力的方向指向液体内部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
B.脱脂棉脱脂的目的在于使它从不被水浸润变为可以被水浸润,以便吸取药液
C.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
D.在空间站完全失重的环境下水滴能收缩成标准的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液体或气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微粒越大,运动越显著
B.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一定不是晶体
C.毛细现象是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D.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压强之比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时,表面层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
B.水蒸气达到饱和时,水蒸气的压强不再变化,这时蒸发和凝结停止进行
C.未饱和汽的压强一定小于饱和汽的压强
D.不浸润现象的附着层,分子间距离r>r0,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12.对于热运动和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封闭气体的压强是由封闭气体的重力产生的
B.云母片导热性能各向异性,说明云母是个多晶体
C.用吸管将牛奶吸入口中是利用了毛细现象
D.荷叶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13.在高原地区烧水需要使用高压锅,水烧开后,锅内水面上方充满饱和汽。停止加热,高压锅在密封状态下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锅内水蒸气的变化情况为(  )
A.压强变小
B.压强不变
C.压强变大
D.变为未饱和汽
E.一直是饱和汽
14.关于液体和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
B.液体分子同固体分子一样,也是密集在一起的
C.液体分子的热运动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
D.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故液体具有流动性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升高温度可以使未饱和汽变为饱和汽
C.缩小体积可以使未饱和汽变为饱和汽
D.秋天夜晚温度降低,大气的饱和汽压减小,水蒸气容易在小草上形成露水
二、解答题
16.把一块玻璃分别浸入水和水银里再取出来,可观察到从水银中取出的玻璃上没有附着水银,从水中取出的玻璃上会沾上一层水.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的现象呢?
17.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常需要松土。这样做是为了加快还是减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为什么?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B.浸润与不浸润是相对的,水对玻璃来说是浸润液体,但不是对任何固体都是浸润液体;对玻璃来说水银是不浸润液体,但不是对任何固体都是不浸润液体,故AB错误;
C.浸润液体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都会产生毛细现象,选项C错误;
D.同一种液体对不同的固体,可能是浸润的,也可能是不浸润的,浸润与不浸润是相对的,选项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大,而不是绝对湿度较大,故A错误;
B.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故B正确;
CD.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的比值,故C、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A. 液体分子无法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实际观察到的是固体小颗粒在液体分子中无规则碰撞造成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 一滴液态金属在完全失重条件下呈球状,是由液体的表面张力所致,故B正确;
C.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其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故C错误;
D.一定质量气体在等容变化中压强增大,则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撞击次数增多,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凡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都称为液体表面张力。它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毛细现象及浸润现象的产生均与表面张力有关,都是分子力作用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
B.绝对湿度是指水蒸气的实际压强,所以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越大,绝对湿度就越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率有大有小,分子速率分布有规律,即统计规律,分子数百分率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统计规律,故C符合题意;
D.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又分为单晶和多晶,非晶体和多晶体都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
A.如果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则它们的温度一定相同,故A错误;
B.压缩气体时气体会表现出抗拒压缩的力是由于气体压强变大的原因,故B正确;
C.布朗运动与分子微粒大小有关。花粉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进行得越激烈,故C错误;
D.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是动态平衡,故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
当液晶通电时导通,排列变得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所以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液晶像液体一样可以流动,又具有某些晶体结构特征的一类物质.所以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液晶可以流动,所以和固态分子排列不相同,但液晶不可以像液体一样任意流动,所以和液态分子排列不相同,故B正确,ACD错误.
7.C
【详解】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仍然是晶体,选项A错误;
B.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人们感觉越潮湿,选项B错误;
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例如石墨和金刚石,故C正确。
D.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饱和汽的体积,不能增大饱和汽的压强;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A.水滴处于失重状态的飞船中,水滴也是失重状态,仍然受重力作用,重力提供向心力,选项A错误;
BC.处于失重状态的水滴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呈球形,水滴表面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相切,选项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C
【详解】
A.因为不同物质间的分子作用力的性质不同,可能是引力也可能是斥力,故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故A正确;
B.未脱脂的棉花对水不浸润因而不吸水,脱脂后可以被水浸润,方便吸取药液,故B正确;
C.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由于云母片导热的各向异性,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云母片是晶体,故C错误;
D.在完全失重的环境下,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滴会收缩成标准的球形,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
10.C
【详解】
A.布朗运动的实质是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撞击悬浮微粒,悬浮微粒受到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不平衡的导致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微粒越小,不平衡性越明显,故A错误;
B.单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故B错误;
C.毛细现象是分子间距很小,表现出分子力作用下使液体上升的现象,即是有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形成的,故C正确;
D.相对湿度为某一被测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的百分数,故D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
A.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时,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距离r>r0,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选项A正确;
B.水蒸气达到饱和时,水蒸气的压强不再变化,这时蒸发和凝结仍在进行,达到动态平衡,选项B错误;
C.温度不同时,未饱和汽的压强不一定小于饱和汽的压强,选项C错误;
D.不浸润现象的附着层,分子间距离r>r0,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选项D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
A.封闭气体的压强是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对器壁的撞击而产生的,所以A错误;
B.云母片导热性能各向异性,说明云母是个单晶体,所以B错误;
C.用吸管将牛奶吸入口中利用了空气压强的原理,所以C错误;
D.荷叶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所以D正确;
故选D。
13.AE
【详解】
DE.只要锅内还有水,缓慢冷却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上方的水蒸气始终处于饱和汽状态,D错误,E正确;
ABC.饱和汽压强只与温度有关,随着水蒸气的温度降低,饱和汽压强变小,A正确,BC错误。
故选AE。
14.BC
【详解】
AB.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是液体分子密集在一起的缘故,但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像固体分子那样强,故B正确,A错误;
CD.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液体分子热运动的平衡位置不固定,但液体分子间作用力不可以忽略,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5.ACD
【详解】
A.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更剧烈,更容易蒸发变成水蒸气,使得水的饱和汽压增大,所以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正确;
B.升高温度,水的饱和汽压增大,可以使饱和汽变为未饱和汽。B错误;
C.缩小体积可以使分子的间距变小,气体浓度上升,所以缩小体积可以使未饱和汽变为饱和汽。C正确;
D.温度降低时,气体饱和汽压减小,水蒸气变成液体,水蒸气容易在小草上形成露水,D正确。
故选ACD。
16.见解析
【详解】
水银不浸润玻璃,而水浸润玻璃.
17.见解析
【详解】
这样做是为了减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因为土壤中有很多毛细管,地下水会沿着毛细管上升到地面上来,所以应当锄松作物根部附近的泥土,破坏土壤表层的毛细管,以减慢水分的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