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好吃的水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水果的颜色、外形特点以及被赋予的传统吉祥寓意。能够运用夸张的手法,大胆表现出学生吃水果时的动态和动态,并创作出有趣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表演、探究等活动,启发学生观察和表现水果的颜色、形状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吃水果时的夸张动作与表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动作、表情,大胆的表现吃水果时的样子。
教学难点:如何画出夸张的动作与表情,创造出生动的画面。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摸一摸
出示百宝箱,请孩子上台摸摸里面是什么宝藏?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出示水果被赋予的吉祥寓意,使学生了解到水果不仅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也是传达情感的礼品。
再出示自己带来的被咬的图片,发起提问,这个苹果怎么了?引出课题。
了解水果的不同口味——尝一尝 请学生品尝不同口味的水果,并思考什么口味的水果才能称之为好吃的水果?
得出结论:不管什么口味吃了可以使我们的心情变美丽,变幸福,变开心的都可以统称为好吃的水果。
了解不同水果的造型特点——添一添 利用白板出示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形状,请学生上台添画,使之变成水果的样子。下面的同学打开卡包,尝试添画。
亲身表演感受情趣——演一演
回忆自己大胆吃水果时的动作与表情?并请学生上台表演。台下同学猜猜他们吃的水果是甜的、酸的、还是特殊味道的?为什么?——请孩子从动作 表情方面分析。
那这么精彩的场面如何表现到画面中呢?出示板贴表情,请学生猜猜圆鼓鼓的眼睛和大大的嘴巴是品尝哪种口味的水果时的表情?咬紧牙口和泪流满面的表情又是品尝哪种口味呢?再出示生活中吃酸和甜两种口味水果时的人物表情图片,学生直观对比(图片与板贴),引出表现手法夸张法。那除了夸张表情可以表现大胆吃水果的样子,还有哪些方法呢?
学习夸张表现方法
出示学生作品,小组讨论学生作品是通过什么细节表现出好吃的水果?——不停的往嘴里填水果时挥动的手臂。( 动作夸张)——学生高兴的表情和流出的口水(细节夸张)(2)理论联系实践。互换角色。你们来当小老师,你来说我来做,利用白板请拼出大口吃水果的场面。
(3)那除了这些方法,老师还有个表现好吃水果的小锦囊,一起看那这幅作品的小作者有哪些想法呢?————展开联想把自己放到西瓜中。
(4)那孩子们你有什么新想法?
5. 艺术实践认真欣赏本课中的水果作品,仔细分析水果的形状和颜色,画出你吃水果的样子和场面。注意表现出诱人的水果和夸张的人物表情。
6.欣赏评价
(1)你觉得谁把水果画的诱人?
(2)谁把人物表现得生动?
7.课后拓展 课件出示作品《百世多吉》,里面水果代表什么寓意?引出画家通过水果传递情感的方法。鼓励学生也可以通过水果表达对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8.板书设计:好吃的水果夸张需要同学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