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理解“晨曦”“渺茫”“边陲”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并学习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解决,课堂中,通过抓重点句段,进行对比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后体会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借助网络,让学生体会深圳的变化有多大,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迅速浏览与课文相关的网页,并概括复述一篇。
教学方法:
通过抓住重点段落,在相互对比中体会变化,通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变化的原因,感受改革开放的力量。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春天的故事》歌曲磁带。
学生搜集有关深圳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品读文字,体会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4?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1.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
2.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初读诗歌,分析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听说过深圳吗?(请同学谈谈)?????? 深圳的过去和现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2.出示课题。
师: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那么今天这儿是什么呢?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二、导学新课
1.读课文,说说每小节的意思,哪几小节联系紧密
2.引导学生分节朗读,在说出节意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改革开放前,农村贫穷落后的模样。
(二)第二部分:(3~7自然段)描写了特区奇迹般的变化。
(三)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点出特区飞速发展的原因。
3.重点分析讨论第一部分
(一)理解:
1.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2.晨曦:清晨的阳光。
(二)昨天,泛指改革开放前。展开讨论,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人们只能沿着一种模式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点了解,过的是一种传统的封闭的生活。
进一步理解,现代文明在这里无从谈起,是那样“遥远、渺茫”。
即使起早摸黑地干活,还是难以温饱,妇女依然围着锅台转,人们吃的是溪里的水。这一切都说明: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这一部分写的是昨天农村的贫穷落后,并点出了人们观念的陈旧和保守。读时语调要低沉,注意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轻重。
三、巩固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古道 ( )的土屋 ( )海洋 ( )农民( )的厂房 ( )的校园 ( )特区 ( )面庞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村庄过去落后的模样,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村庄的巨大变化以及原因。课后请查阅深圳变化的资料以及深圳特区设立的前后过程。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生字以及词语搭配练习。
2.课后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深圳的先进以及变化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诗歌的第二、三部分,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看到了一个落后的村庄,今天我们来看他崭新的面貌。
二、学习新课
(一)默读课文,思考:今天的特区新城又是什么样儿的?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的?
明确:高速公路 厂房 儿童乐园
开卡车 运送 办厂?学习?娱乐
这是从社会环境和人的变化两方面来讲的。
理解:
1.边陲:边境。
2.遨游:漫游。
3.焕然一新:形容有光彩。
(二)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环境的变化。
农村变成了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公路纵横交错,马路宽而美。
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建筑相配套。
城市整洁美观,似花园仙境。
(三)讨论人的变化,诗文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紧张高效的工作,健康充实的文化生活。
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四)教师小结第二部分内容。
(五)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改革开放插上翅膀开辟美好的远景;改革开放政策好。
三、课堂练习。
形容变化巨大的成语有哪些?翻天覆地 日新月异 等
四、全课总结
这首诗歌赞颂了什么?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好。
五、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练习册完成
六、板书设计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昨天??????????????? 今天
?????????????????? 改革开放
?????????????? 贫穷落后? ———— 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