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9 08:3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央视解说词:“中国诞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彩车上热血青年手持火把,拨开历史的迷雾,攀登真理的高峰,取来信念的火种,点亮革命的火炬,‘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燃烧成光耀中华的绚烂日出。”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史料、观察地图等方式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经济发展。
2.分析了解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为理解共产党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3.了解长征的过程及长征过程的艰难,体会长征精神在今天的影响
预习任务1:阅读课本第一子目五四运动的内容完成表格。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导火索 开始的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预习任务2:阅读课本找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预习任务3:阅读教材,找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时间、中心、表现。
预习任务4:阅读教材,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预习任务5: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代表人物 、内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预习任务6:利用时间轴梳理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过程。
预习任务一:
阅读课本第一子目完成时间轴,并尝试归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在政治统治的特点。
1928
1927、4
412反革
命政变
1927、7
国民革命
失败
1927秋
1928.5.3
1928.6
1928底
预习任务二:
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回答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原因、面临的阻力、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南京政府建立后..大修国营铁路、公路。到抗战爆发前,铁路新增里程1944公里,到1936年 新增通车里程2400公里。另外,国民政府分别于1929年和1931年设立了官办的中国航空公司和欧亚航空公司。
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修正《海关出口税则》,规定:果类、火柴、棉织物等88种产品免税,蛋类、油类等50种产品减税。
事件 时间 经过 意义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预习任务三:
阅读课本第二子目的内容,归纳中共国民革命失败之后,在军事、思想、政治、经济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斗争策略?并完成表格
预习任务四:
阅读课本第三子目的内容,归纳长征的原因、结合课本地图重走长征路线、结合材料思考长征胜利的意义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选集》第1卷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928.
二次北伐
1927、4
412反革
命政变
1927、7
国民革命
失败
1927秋
宁汉合流
1928.5.3
济南惨案
1928.6
皇姑屯事件
1928底
东北易帜
形成过程:
专制
统治
确立
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 ——毛泽东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思考1: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是什么?
专制
统治
思考2: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与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有何不同?
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 二次北伐
目标 张、吴、孙 张作霖,对日妥协
组织基础 国共合作
不同利益的军阀
结果 孙吴被消灭,张退居东北 形式上统一中国
实质
反帝反封建
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
1928.5.3,济南惨案
1928.6皇姑屯事件
1928底
东北易帜
思考3:如何理解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政治特点:
国民党一党专制
形式上统一全国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对和平的环境
2、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商业、农业、交通运输业
3、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
4、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机遇。
5、币制改革,所有白银或其他货币必须统一换为法币,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影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面临的阻力——官僚资本主义
经济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求生存、实行经济统制
下表是1920年和1936年我国国内市场的商品结构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
1920 1936 贸易额亿元 占贸易总额百分比 贸易额亿元 占贸易总额百分比
农副产品 39、09 42、28 75、33 44、82
手工业制造产品 29、75 32、14 43、56 26、10
近代工厂产品 8、83 9、55 28、41 16、84
矿业产品 2、91 3、15 4、96 2、95
进口商品 11、88 12、85 15、82 9、29
合计 92、46 100、00 168、07 100、00
A民族工业持续快速蹭张 B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C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薄弱 D列强经济侵略得到缓解
C
外交:
思考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否改变?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政治 实行旨在维护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建立庞大的特务组织,实施严密的保甲制度
经济 形成和发展了新的官僚资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发展
军事 实行以蒋介石为首的军事独裁统治,扩大和强化反革命军事力量
外交 对外实行亲帝、反苏的外交政策;虽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但是英美等列强在华仍拥有大量政治、经济等特权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整理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事件 时间 经过 意义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1927.8.1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周恩来、贺龙等领导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南下广东,遭敌人围攻而失败
1、军事上武装斗争
事件 时间 经过 意义
周恩来、贺龙等领导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南下广东,遭敌人围攻而失败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1927.8.1
1927.8.7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
会议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事件 时间 经过 意义
周恩来、贺龙等领导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南下广东,遭敌人围攻而失败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1927.8.1
1927.8.7
1927.9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
毛泽东等领导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后改向山区进军
会议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
《井冈山会师》(油画)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政治上:建立苏维埃政权
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意义:正式建立与国民政府相对峙的红色政权,有利于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
3、经济上:开展土地革命
1928年12月在井冈山制订的《土地法》规定,这个土地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主要以乡为分配单位。
1929年4月兴国县制订新的《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30年2月7日至9日,二七”《土地法》。明确规定“没收一切豪绅地主阶级及祠堂庙宇社会的田地、山林、池塘、房屋”。会上,毛泽东提出也应该给豪绅地主及反动派家属分地,所以,“二七”《土地法》也指明地主及反动派的家属、乡村中工商学各业,“得酌量分与田地”。
4、思想上: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土地
革命
武装
斗争
建革命政权
思考5:三者什么关系?
土地斗争是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是斗争形式
根据地建设是物质基础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 半殖民地的中国中,白色政权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给红色政权存在提供了条件
第二 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群众基础较好
第三 中国革命的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
第四 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第五 中国共产党的有力组织和正确政策
——据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第1卷整理
思考5: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
20世纪30年代,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了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这主要说明了
A.苏维埃不适合中国国情
B.中国农村的闭塞和落后
C.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
D.马列主义的中国化成果
c
三、红军长征
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实际,
犯了“左”倾错误。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汉斯·冯·塞克特,德国人,蒋介石的军事顾问
李德,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
认为这场战争是“国民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遵义会议会址
内容:①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②改组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③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005
瑞 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10三军会师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日平均行军37公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的意义在于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解决了领导问题,战胜了党内危机;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企图。
二是红过长征锻炼和保存下来的革命骨干,成为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三是跨越十几个省,总行程数万里的长征沿途播下革命的种子,其传奇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四是长征中红军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7.(2020辽宁丹东高一期末质检好)关于红军长征,周恩来曾经说道:“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下了树身和树根。这说明红军长征
A.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B.使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壮大
.C.保留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
D.显示了不怕苦的长征精神
c
长征精神的内涵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弘扬长征精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