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8 19:40:55

文档简介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
语文 参考答案
1.D【解析】材料二中少数家长担心的包括“作业量减少”和“不补课”两个方面的原因,同时“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属于无中生有。
2.B【解析】A项,以偏概全,文中只是列举了“涌入校外培训的巨额资金去向”的两个主要方面,并不是只有两个方面。C项,强加因果,原文表述是“课堂效率不高”是由于“教师只关注教,而学生不是真学”。D项,“只要学校把这些政策具体落到实处,孩子就一定能健康成长”错误。孩子健康成长是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这种说法于文无据,过于绝对。
3.C【解析】从材料二可知,“双减”是减少作业量,不是完全不布置作业,“加强作业研究,优化作业设计”是关键。
4.①很多教育培训机构采取商业化营销模式,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盛行。
②教育培训行业资金监管不够完善,资金链断裂、爆雷跑路的现象时有发生。
③教育培训行业缺乏规范,恶性竞争损害行业健康发展,也影响培训学生的切身利益。
④教育培训行业大量低价课程的存在,培训质量和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⑤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的宣传加剧了家长的焦虑。
(每点1分,答对四点给满分。注意分点从不同角度回答,如虚假宣传、资金监管、恶性竞争、培训质量、消费者利益等方面,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5.①推行“双减”政策有利于规范教育培训行业,改变追逐利益、恶意竞争等乱象,让其回到以教育公益属性为本的正轨上来。
②推行“双减”政策有利于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不再给孩子盲目报班补课,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
③推行“双减”政策有利于让学生从大量的作业中解放出来,积极参加体育、科技、艺术等兴趣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④推行“双减”政策有利于推动老师关注提高课堂效率,加强作业研究,优化作业设计。
(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如从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和减少作业两大方面来谈言之有理亦可)
6.B【解析】“可见他们的耐心”错误,这些人不断签字,目的是盘剥钱财,并非体现他们的耐心。
7.A【解析】“在巨大起伏中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兴趣”错误,小说的情节波澜不惊,并没有巨大的起伏变化。
8.①情节结构上:通过反复内容的表达,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反复强调时间,推动情节向前发展,比如多次提到“租借汤姆斯·乔哀房子的时间”。②人物塑造上:通过强调内容,使约翰这一人物更加形象,比如两次提到“圣诞节前夜十点钟完成的”突出了约翰的辛劳与不易。③主旨揭露上:通过反复突出细节,更能将讽刺批判的主旨表达出来,比如反复提及申请专利所找的人和付的钱,批判了专利权申请过程的烦琐,凸显了小人物面对层层盘剥的无奈。(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9.①反差巨大的情节内容。如约翰发明螺丝挣的二十镑钱用了二十年还在用,但用二十年时间完成的另一个发明在申请专利时,却花掉了将近一百磅,令人发笑的同时又蕴含讽刺意味。②饶舌、善于自嘲和诙谐的约翰形象。小说中多次出现不断交钱的描述,平静叙述中含有心酸的自嘲和辛辣的讽刺意味。③辛辣幽默的语言表达。比如“接着又缴了一笔‘专利置匣费’,共九镑零七便士。各位,同样置办专利的匣子,要是到汤姆斯·乔哀那里,他只要收取十八个便士”等直接的对比中,看出政府对百姓的盘剥,暗藏讽刺。(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C【解析】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11.A【解析】“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错,应该是以尚书为正,侍郎为副。
12.B【解析】“增加人数”错,舒元舆的意思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拔人数。
13.(1)用荆棘遮挡并怀疑他们作弊,也不合选拔忠诚正直人才的办法。(“罗棘:陈列荆棘、摆放荆棘、用荆棘遮挡”“奸:弄虚作假、作弊”“所以:用来”各1分,大意1分)
(2)(他的文章)涉猎古今几千年,剖析挑选,凡是可以辅助教化的未尝遗漏。(“出入:涉猎、纵横”“剖抉:挑选”“未始:未曾、未尝”各1分,大意1分)
14.①客居江夏时,节度使郗士美多次为他扬名;②做鄠县县尉时,裴度上表举荐他;③文宗赏识他振奋昂扬的精神。(每点1分)
15.C【解析】“君主昏庸”错,原句意思是指大唐政权不会发生改变,稳固如初。
16.①客居他乡之愁。诗人客居成都,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的漂泊与伤感。
②万方多难之伤。吐蕃入侵,战乱频繁,时局动荡,诗人感时伤乱,忧虑国家。
③壮志难酬之悲。诗人空怀济世之心,苦无报国之路,表达了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
④君主无道之憾。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
(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7.(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是皆以修身为本
18.B【解析】定势:确定的发展态势。定式:长期形成的固定的方式或格式,也作“定势”。两者都可。耳鬓厮磨:两人的耳朵和鬓发互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多指小儿女)。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结合后文唇齿的比喻,此处应该指亲密接触而非融为一体。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琴瑟和谐:比喻融洽的感情(多用于夫妇)。所以用前者。人迹罕至:指荒凉偏僻,少有人到的地方。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极为难得的音信、言论以及人或事物等。故选B。
19.D【解析】为照应前文的对称句,此处也宜用对称句,“是鳏夫寡娘”“是鳏寡孤独”与其他三个句式不同,排除A、C两项。“鳏寡孤独”中的“孤”是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者,“独”是指“老而无子”,上文一直将“桥”和“水”比作伴侣、夫妻,“鳏夫寡娘”与上文一致;再者,“枯石的寂寞”“风化的煎熬”“皴裂的沧桑”之间有递进之意,故排除B。
20.①运用了比喻,将“桥”和“水”的关系比喻成“爱情”“婚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之间的亲密、美妙的关系。②运用了拟人,追问无水之桥的原因时,用“背叛”“嫌弃”将“桥”和“水”人格化,自然地让人联想爱情、婚姻破灭的责任方,极富表现力。③比喻加拟人的运用,与上下文所用手法一致,保持了语言风格的统一。(答对一点计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21.A【解析】此句话总领本段。下文有“反之,则和”一句,此句前的标点是“;”,由此可推测前面是写“和”的反面“战”;且水稻之例是从和平和战争两个角度来说明的,故选A。
22.(示例)①拿起武器发动战争(要发动战争)②对水稻的研究还证实③亲疏观念(远近亲疏)(每空2分)
23.【审题指引】
从最后的设问方式“假如你是学校模拟联合国社团成员,在模联活动中,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参加以‘平视与自信’为主题的开幕式,请你为此拟写一篇演讲稿”来看,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首先审读材料,共有三段。第一段引用习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引起人们广泛共鸣的一席话,“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可以使用抓关键句法,提取“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作为中心论点,也可以由现象看本质,以“中国飞速发展”为话题来写作。再看第二段,“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都有一个相互‘怎么看’的问题。是正视,还是斜视?是仰视,还是俯视?……取决于彼此的立场、态度和感情”,暗示了中心话题——怎么(以什么样的视角)看待世界。第三段进一步提示考生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惊天动地的变化,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综合国力、人文环境等全方位的变化,筑牢了中国自信的坚实基石”“平视世界’的底气和自信”等等来立意作文。
写作时注意角色定位和应用文体。
【参考立意】
(1)有底气的平视更自信;
(2)静观百年变局,平视面向未来;
(3)共建美好未来,你我需要平视;
(4)平视世界,彰显大国风采。
【参考译文】
舒元舆是婺州东阳县人。他出身贫贱,不能与士人并列。他开始学习时,就机敏聪明。后到江夏客居,节度使郗士美对他的突出才能感到惊异,多次为他扬名。元和年间,他去考进士,看见考官监管苛刻,在尚书省考试时,即使水和木炭、蜡烛和餐具,都是各人自己拿着,官吏点到名字才能进去。用荆棘围住,应试者铺席子坐在屋檐下,于是就上奏说:“从古以来被举荐的人才没有比这更受轻视的,何况宰相公卿都是从这些贡士中选拔出来的,那些宰相公卿不是贤才就不在选拔之列,但考官却用对待奴仆的方式对待他们,这实在不是用来礼贤下士的做法。用荆棘遮挡并怀疑他们作弊,也不合选拔忠诚正直人才的办法。写诗作赋是次要的才能,标注经传,不是用来看出礼制教化才能的方法。我担心贤人为逃避羞辱会躲开,不贤的人反被皇上任用了。现在进贡珍珠、宝贝、黄金、美玉,有关部门的官员用棐笥皮币来盛放,怎么这么看轻贤人,而看重金玉呢?”他又说:“录取人才不应限制人数,如今考官多时录取三十人,少时只取二十人,假使这一年有一百名(可以辅佐皇上的才子),却说按规定只取二十名,能说是求贤吗?假如这一年德才兼备的人才几个,却说一定要录取够二十名,那么被错误选拔的人就超过了一半,说他们合乎标准可以吗?”不久他考进士中了优等,被调任为鄠县县尉,有能干的名声。裴度上表举荐他为兴元掌书记,他的文章豪放道劲,当时人都推崇他。后任监察御史,追究危害深重的坏人从不放过。两次升官后任刑部员外郎。他自恃有过人的才华,急于升官。大和五年,他将文章献给皇帝,没有回音。他又上奏表白自己说:“马周、张嘉贞帮人写奏章,被从宾客中提拔起来,终于成了有名的臣子。如今我在朝廷任职,自己呈报文章,过了五个月没有一次答复,我自认为才能不比马周、张嘉贞差,但没机会表现,不能显露才华,因此始终没有发挥才干的时候。汉代主父偃、徐乐、严安以老百姓的身份上呈奏章,早上呈报晚上就受到召见,我呈上的文章有八万字,那文章千锤百炼,用语精炼,涉猎古今几千年,剖析挑选,凡是可以辅助教化的未尝遗漏。(我的文章)像犀角、象牙那样珍贵,难道是主父偃等人可以比得上的吗?圣明的时代难以遇到,我还是自己爱惜自己的才干吧。”唐文宗看了奏章,赏识他振奋昂扬的精神,拿出来给宰相看,李宗闵认为他轻浮放肆不能任用,于是调他任著作郎,在东都任职。舒元舆写了一篇《牡丹赋》,当时人称赞他写得好。他死后,皇帝观看牡丹,靠着宫殿栏杆吟诵这篇赋,为他流下了眼泪。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
语 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当下,源源不断的热钱涌入教育培训行业,在线培训市场更是火热异常。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基础教育在线行业融资额超过500亿元,这一数字超过了行业此前10年融资总和。
然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在资本的驱动之下,不少培训机构采取商业化营销模式,还有个别机构采用“白条”“教育贷”等金融手段促销、吸引学员。有一些商业平台推波助澜,为了经济利益,对培训机构广告大开绿灯,甚至鼓励和引导他们竞相投放,其中不乏夸大宣传和虚假广告。
校外培训是做教育而不是做生意,不能套用商业逻辑,这是必须明确的一条底线。涌入校外培训的巨额资金去向何处?一个主要方面是广告投放。从综艺晚会,到公交车站、楼宇电梯,再到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校外培训广告可谓铺天盖地。另一主要方面则是大量低价课程,“20元26课时,再送教辅材料”,而且多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类培训。
虚火之下,资金链断裂、爆雷跑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就在不久前,在线教育企业“学霸君”宣布倒闭,优胜教育也承认公司资金链断裂。企业“一倒了之”,后果却由学生家长来承担,不仅课程被迫暂停,缴纳的培训费更是无处可寻,最终降低了行业整体的信誉度。“一些培训机构为了占领行业主导权,以赔钱模式运营,目的是挤垮中小机构。而恶性竞争的同时,培训机构自身也面临经营风险,一旦融资跟不上,资金链断裂,企业可能迅速倒闭,造成群众预收费无法退回,损害群众的利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校外培训的兴起原本是一件好事,无论是兴趣上的培养拓展,还是学业上的培优补差,校外培训都为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这必须以教育公益属性为前提。而且,校外培训属于民办教育的范畴,《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改善办学条件和保障教职工待遇。
但如今,校外培训的虚火越来越旺,铺天盖地的广告之下,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似乎不给孩子报个培训班,就是在虚度时间,会立马被赶超。
面对网络上发起的“辅导机构效果到底怎么样”这个问题,有家长无奈表示:“各种帮助解题的软件,让孩子遇到困难不是首先去独立思考,而是立刻拿起手机寻求软件帮助”“自从上了在线辅导班的课程,孩子的视力直线下降”。还有网友表示:“身边同学同事都在报辅导班,只能随波逐流,关系到孩子的成绩,谁也不敢落后。”
(摘编自《校外培训行业乱象频发》,《人民日报》2021年03月18日)
材料二:为让学生学习在校园内“吃饱”“吃好”,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省近日出台了《湖南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家长、校长对此有什么反响?10月17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10月16日早上9时,长沙市民陈丽带着孩子来到湖南省博物馆参观。她说:“现在周末时间很充裕,带孩子到博物馆看看,既能放松放松,也能增长见识。”
陈丽的孩子正上小学三年级,以前她经常听别人提起“小学三年级是孩子学习的一个转折,作业会越来越多,做作业到晚上10点是常有的事”,没想到现在“双减”政策出台,孩子的作业在学校课后服务阶段就能完成。“那种家长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的时代不复存在了,幸福感满满。”
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家长都对“双减”政策持欢迎态度,他们认为把周末还给孩子,能让孩子们有更多时间亲近大自然,学学喜欢的艺术、体育等项目,或是去博物馆、科技馆、公园这些孩子们爱去的地方。这些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全面素质。
不过,也有少数家长有些担心。长沙市民欧阳先生的孩子今年读初二,“孩子明年就要参加中考了,现在每天作业量很少。虽然‘双减’政策中要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须防止偏题、怪题、难题,但不补课,总担心孩子将来考不好。”
家长们表示,希望“双减”政策能执行到位,更希望学校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让孩子在学校就能学好。
“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考试压力才能减轻,这才是‘双减’的目的。”长沙市开福区第一中学校长阮南阳介绍,学校正研究推进“学为中心”的课学教学改革行动,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扭转“教师只关注教,而学生不是真学”的课堂被动局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合理安排作业也成为各个学校关注的热点。在临武县第三中学,学校对课堂作业和周末作业优化布置进行了集体研讨,加强作业研究,优化作业设计,不让学生成为刷题机器。在为学生“减”作业的同时,老师加强作业设计与探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设计作业,侧重对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提高,确保学生每天做“有效”的作业。
“课后服务不仅只有作业辅导,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安化县第一芙蓉学校校长廖耀南认为,“双减”之下,学校还要做好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记者了解到,该校课后服务内容包括机器人、舞蹈、武术、篮球等40多个兴趣班,供学生自主选择,还根据“安化黑茶”地域品牌特色打造了“茶道文化”,从茶的历史、茶的制作、茶的礼仪、茶的文化、茶的故事等方面进行“茶道”教育。
多位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减”政策需要家校形成合力。家长要着眼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保持良好心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重视“五育并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摘编自《湖南:“双减”政策落实,家校还需合力》,《湖南日报》2021年10月1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在资本的驱使下,采取商业化营销模式,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背弃了公益属性,偏离了教育的方向。
B.培训行业存在恶性竞争,一些机构为了占领行业主导权,挤垮中小机构,以赔钱模式运营,而其自身也存在倒闭风险。
C.大多数家长都对“双减”政策持欢迎态度,他们认为孩子周末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提升全面素质。
D.少数家长担心“双减”政策会影响到孩子将来升学,是因为孩子在校作业量比之前减少,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涌入校外培训的巨额资金去向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广告投放,另一方面则是大量低价课程,而且多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类培训。
B.无论是兴趣上的培养拓展,还是学业上的培优补差,校外培训都为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C.根据阮南阳介绍,他认为学生成绩不佳,是因为学校没有做到“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生不是真学”这种课堂被动局面还存在。
D.“双减”政策之下,学校还要做好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只要学校把这些政策具体落到实处,孩子就一定能健康成长。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双减”政策所倡导的行为的一项是( )(3分)
A.孩子周末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学习。 B.老师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C.学校不允许教师给学生布置学科作业。 D.各地可以对学生开放当地特色文化项目。
4.材料一中教育培训行业所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请分点概括。(4分)
5.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推行“双减”政策的积极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穷人的专利权
[英]狄更斯
我的名字叫约翰,学的是打铁的行当。打十九岁那年起,人家看见我没几根头发,就一直管我叫“老约翰”了。现时我已经五十六岁了,头发并不比上面提到的十九岁的时候多,可也不比那时候少,因此,这方面也就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好说。
我发明过一种螺丝,挣了二十镑钱,这笔钱我这会儿还在用。整整有二十年工夫,我都在断断续续地搞一样发明,边搞边改进。上一个圣诞节前夜十点钟,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发明。完成之后,我喊我妻子也进来看一看。这时候,我跟我妻子站在机器模型旁边,眼泪簌簌地落到它身上。
那是在差不多一年之前的圣诞节前夜十点钟完成的。我把凡是能节省下来的钱统统都用在模型上了。我想自己去申请专利。
我的姻兄弟,西布罗密奇的乔治·贝雷临死的时候遗留给我的妻子、他的妹妹一百二十八镑零十个先令的英格兰银行股票。我和我妻子一直还没有动用过这笔钱。我们俩都同意拿这个发明去申请专利,甚至都打算用掉上面提到的那笔钱去申请专利。我的朋友威廉·布彻替我写了一封信给伦敦的汤姆斯·乔哀。我乘“四等车”上了伦敦,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了一间为期一个礼拜的房子。
汤姆斯·乔哀说要申请专利,第一步得向维多利亚女王提交一份申请书。我在靠近司法院法官弄的桑扫普顿大楼里找到了一位推事,在他那儿提出了陈述书,付了十八便士。他叫我拿着陈述书和中请书到白厅的内务部去,把这两份东西留在那里请内务大臣签署,缴付了两镑两先令又六便士。六天后,大臣签好了字,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打一份调查报告。我照他说的去办了,缴付了四镑四先令。
我临时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期已经延长了一个礼拜,这会儿五天又过去了。首席检察官写了一份所调例行调本报告,打发我带着这份东西到内务部去。内务部根据它搞了个复本,他们把它叫做执照。为了这张执照,我付出了七镑十三先令六便士。这张执照又要送到女王面前去签署,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
我现在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住到了第三个礼拜了,费用挺大,我只好处处节俭过日子。我感到自己都有点泄气了。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里,他们替我的发明搞了一份“女王法令草案”的东西,还准备了一份“汉令提要”就为这两份东西,我付了五镑十先令六便士。专利局又正式誊写两份法令文本,一份送印章局,另一份送掌玺大臣衙门。这道手续下来,我付了一镑七先令六便士,外加印花税三镑。这个局里的誊写员誊写了女王法令准备送呈签署,我付了他一镑一先令,再加印花税一镑十先令。接下来,我把女王法令再送到首席检察官那儿签署。我去取的时候,付了五镑多。拿回来后,又送给内务大臣。他再转呈女王。女王又签署了一次。这道手续我又付了七镑十六先今六便士,到现在,我呆在汤姆斯·乔哀那儿已经超过了一个月。我都不大有耐心了,钱袋也掏得差不多了。
女王法令还得送到设在河滨大道上的桑莫寒特公馆的印章局去——印花商店也在那里。印章局的书记搞了一份“供掌玺大臣签署的印章局法令”,我付了他四镑七先令。掌玺大臣的书记又准备了一份“供大法官签署的掌玺大臣法令”,我付给他四镑两先令。“掌玺法令”转到了办理专利的书记手里,誉写好后,我付了他五镑七先令八便士。在此同时,我又付了这件专利的印花税,一整笔三十镑。接着又缴了一笔“专利置匣费”,共九镑零七便士。各位,同样置办专利的匣子,要是到汤姆斯·乔哀那里,他只要收取十八个便士。接着,我缴付了两镑两先令的大法官财务助理费。再接下来,我又缴了七镑十三先令的“保管文件夹书记费”。再接着,缴付了十先令的“保管文件夹协理书记费”。再接下来,又重新给大法官付了一镑十一先令六便士。最后,还缴付了十先令六便士的“掌玺大臣助理及封烫火漆助理费”。到这时,我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呆了六个礼拜了。这件获得顺利通过的发明已经花掉了我将近一百镑。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联合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集中笔墨刻画了“老约翰”这一人物形象,以第一人称视角,突出了“我”的勤劳——老实的老铁匠形象。
B.约翰在办理专利申请中,多次得到女王、内务大臣、首席检察官等政府官员的签字同意,可见他们的耐心。
C.小说中老约翰被政府各级机构反复“折腾”申请签字,一系列不合理的规定,表现出浓浓的讽刺意味。
D.小说以小见大,以约翰的不幸经历,讽刺了资本主义政府的剥削面目,也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极大同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幽默讽刺的特点,同时也在情节设置中足见技巧,在巨大起伏中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兴趣。
B.作者以典型来反映大背景,围绕约翰的生活经历构思情节,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通过情节内容突出主题。
C.作者匠心独具,使前后内容衔接紧密,妻子哥哥留下英格兰银行股票,为后文“我”办理专利权的花费做了铺垫。
D.小说叙事很有个性,以平常的笔调讲述故事,不厌其烦地叙事,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8.小说在叙事时,对一些情节和内容,不断进行反复。请分析这样叙事有何效果?(4分)
9.这篇小说充分体现出了狄更斯一贯的创造风格——幽默而具有讽刺意味。请结合小说内容,简析这种幽默讽刺艺术是如何表现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今岁有百元凯,而日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日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拜监察御史,劾按深害无所纵。再迁刑部员外郎。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自言:“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炼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文宗得书,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选自《新唐书·舒元舆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B.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C.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D.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尚书,最初为掌管文书奏章的长官,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
B.高第,指官吏考核成绩优等,也指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等,文中所指为后者。
C.阙下,指帝王所居的宫廷,也借指朝廷。“献文阙下”指舒元舆将文章呈献给皇帝。
D.“晦”和“朔”分别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和每月初一,文中“晦朔”指农历一个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舒元舆仗义执言。他见考官监管苛刻,到尚书省参加考试时,向朝廷上奏为考生力讨公道。
B.舒元舆积极议事,表达对朝廷选贤方式的看法。他认为挑选人才应该不受限制,需增加人数。
C.舒元舆执政严明。担任监察御史期间,追究危害深重的坏人从不放过,后任刑部员外郎。
D.舒元舆为人自负。他上书自矜,宰相李宗闵认为他轻浮放肆不能任用,于是他被调任著作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4分)
译文:
(2)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4分)
译文:
14.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舒元舆受人赏识?(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登楼①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
【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首联点明题意,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一样,同是反衬手法;“登临”二字,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领联描写登楼所见,上句从空间上扩展,下句从时间上蔓延,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上句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下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D.尾联上句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下句以《梁甫吟》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16.在本诗中诗人登楼抒怀,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2)《将进酒》中,“ , 。”两句以乐观的口吻表现了李白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并表露出了他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
(3)《大学之道》中认为从贵为天子到庶民百姓都应该修身养性的两句话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儿时的我脑子里是有( )的:水生桥,桥生水;无桥之水和无水之桥,皆为残疾。二者,天然即( ),仿佛唇齿,仿佛伴侣。
也可以说,水是桥的魂曲,桥是水的情书。这( )的姻缘,不仅是我稚时的天
真,也是几千年的风物常态。《说文》云:桥,水梁也。一句话奠定了桥和水的组合关系。先人搭桥,最早以木,故落“乔”音。山涧遇一独木,即显示此处并非( )。桥是不脱水的,一定要以水为床,一定要娶水才行。
这部爱情,这门婚事,又是怎么散伙的呢?桥之背叛,还是水的嫌弃?
我想,更多还是水的早逝吧。许多古老的桥仍在,以碑的名义,曝晒于滩壁。而水已遥远,像传说,像鸣咽的风。
桥,不再波粼荡漾,不再烟笼袅袅,不再青苔漉染,不再垂柳映月。剩下的,是皴裂的沧桑,是枯石的寂寞,是风化的煎熬,更是鳏寡孤独。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定势 耳鬓厮磨 天造地设 空谷足音
B.定式 耳鬓厮磨 天造地设 人迹罕至
C.定势 水乳交融 琴瑟和谐 空谷足音
D.定式 水乳交融 琴瑟和谐 人迹罕至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剩下的,是枯石的寂寞,是鳏夫寡娘,还是皴裂的沧桑,是风化的煎熬。
B.剩下的,是皴裂的沧桑,是风化的煎熬,是枯石的寂寞。犹如鳏寡孤独。
C.剩下的,是风化的煎熬,是枯石的寂寞,是鳏寡孤独,更是皴裂的沧桑。
D.剩下的,是枯石的寂寞,是风化的煎熬,是皴裂的沧桑。犹如鳏夫寡娘。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你能想象吗?乎时看上去似乎很安静的植物,除了能聊天外,( )。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 ① ;反之,则和。 ② ,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
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 ③ ,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
B.还能辨识不同植物从而及时调整自己
C.相邻植物的不同情况还会影响它的生长
D.还能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来改变自己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医药卫生教育界委员时的一席话,既让人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更让人精神振奋、倍受鼓舞。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都有一个相互“怎么看”的问题。是正视,还是斜视?是仰视,还是俯视?这取决于彼此的站位、方位和定位,也取决于彼此的状态、姿态和心态,一句话,取决于彼此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中国怎么看世界?中国人怎么看世人?回望历史和现实,有太多的唏嘘和感慨、太多的艰难和曲折。
昔日的“老土”已经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综合国力、人文环境等全方位的变化,筑牢了中国自信的坚实基石,给予我们“平视世界”的底气和自信。
假如你是学校模拟联合国社团成员,在模联活动中,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参加以“平视与自信”为主题的开幕式,请你为此拟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注】模拟联合国:简称模联,是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作为各国代表,参与到“联合国会议”当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