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1.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1.2《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0 13:4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
【课文梳理】
呜呼!盛 衰之理 ,虽 曰天命,岂 非人事 哉!原 庄宗之所以 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 也,以 三矢赐庄宗而 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 为 兄弟,而 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 无忘乃 父之志!”庄宗受而 藏之于庙。其 后用兵,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 告庙,请其矢,盛以 锦囊 ,负而前 驱,及凯旋而纳 之。
方 其系 燕父子以组 ,函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 以成功,其意气 之盛 ,可谓壮哉!及仇雠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 呼,乱者四应,仓皇东 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 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 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 可以亡 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 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 伶人也哉!
【文言知识检测】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抑本其成败之迹 迹:事迹,事情的始末
B.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C. 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
D.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告:祭告
3.下列句中加点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一夫夜呼
B. 函梁君臣之首
C. 仓皇东出
D. 负而前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B.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C.莫能与之争
D.当与秦相较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盛衰之理 ②晋王之将终也
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 ②而皆背晋以归梁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①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 梁,吾仇也
B. 请其矢,盛以锦囊
C. 而告以成功
D.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杭州、梁州、雍州。秦居雍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
B. 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
C. 少牢: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 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春申君、楚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他们都出身贵族,以招揽宾客著称。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
, 。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的结论是 , 。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庄宗困于伶人亡国而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 。
(4)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论述国家盛衰之理的句子是 , 。
(5)《五代史伶官传序》开宗明义,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 , , 。
(6)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 , 。”揭示了人不应骄傲自满而应谦虚谨慎的道理。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③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答案】
呜呼!盛兴盛衰之理道理,命运,虽即使曰天命,岂难道非人事人的作为哉!原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的原因 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临死也,以介词,拿三矢赐庄宗而连词,表承接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订下盟约为结为兄弟,而连词,表转折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无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连词,表承接藏之于庙。其代词,代赐三矢之事后用兵,则遣从事一般属官以一少牢羊、猪各一头告庙,请其矢,盛以介词,用锦囊句式:状语后置,负而前名作状语,在前面驱,及凯旋而纳收藏之。
方当其系缚燕父子以组绳索,函名作动,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之以成功,其意气意志、气概之盛骄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名作状语,在夜里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名作状语,向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相对而视,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还是本考察,探究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使动,使……兴盛国,逸豫安乐可以亡使动,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全,整个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被天下笑句式:被动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极小的事,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被动句,岂独只有伶人也哉!
C【解析】A项,“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意思是有谋有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人或物困扰,“于”,介词,被。B项,“为天下笑”意思是被天下人耻笑,“为”,介词,被。C项,“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意思是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极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于忽微”,在极小的事上,介词结构作动词“积”的状语后置。D项,“七庙隳”意思是天子的宗庙就被毁灭了“隳”,此处为被毁灭的意思
选B【解析】B项,“原”是动词,推究,推其本源。
选B【解析】A、C、D三项中的名词“夜”“东”“前”在动词前不是作句子的主语,而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属于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函”在此用作动词,意为“用木匣子装”。
选D【解析】D项,均为“忧虑辛劳”的意愿。A项,“至于”古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相当于“以至于”;今常作另提一事的连词。B项,“人事”,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的作为;今指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C项,“从事”古义泛指一般属官;今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方法处理”5、选A【解析】A项,动词,给;B、C、D三项均为介词,和
6、选C【解析】A项,①结构助词,的/②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①介词,把/②连词,表顺承关系;C项,均为介词,当 . . . . 时;D项,①不定指代词,没有谁/②副词,不能
7、选D【解析】D项,被动句,A项,判断句,B、C两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8、C【解析】A. “杭州”错,应为“扬州”。B. “迁徙之徒”不是指百姓,而是指被征发戍守边关的人。D. 春申君是楚国的,平原君是赵国的
9、(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5)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6)满招损,谦得益
1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