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期末复习综合复习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期末复习综合复习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18 22:0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期末复习综合复习卷
一、单选题
1.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该物体通过前一半位移和通过后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 B.2:1 C. D.
2.如油画所示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的情景,他设计并做了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的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伽利略以实验来检验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猜想是否真实
B.伽利略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是为了“冲淡”重力的影响
C.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D.伽利略用实验而不是外推的方法得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加速运动
3.下图是甲乙两车同一平直公路上运动的v-t图像,则 (  )
A.两车运动的方向不一定相同
B.前2 s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
C.前4 s内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
D.前2s内乙的加速度的方向与乙车运动的方向相同,2~4s内乙的加速度的方向与乙车运动的方向相反
4.某质点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关于此质点的速度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s末的速度为4m/s
B.在任意1s内,末速度等于初速度的2倍
C.任意1s内的位移是前1s内位移的2倍
D.任意1s内的位移比前1s内的位移增加2m
5.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一t图象,则该物体全过程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一直朝某一方向运动 D.在某一线段上做两个来回运动
6.如图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象,由图可知()
A.在0~t2时间内,A、B的位移相同,t2时刻A、B相遇
B.B在t2时刻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
C.在0~t2时间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D.B开始运动时速度比A小,t2秒后才开始大于A的速度
7.物体的初速度为v0,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倍,则物体的位移是( )
A.
B.
C.
D.
8.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关于物体在时间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一直做单向直线运动
B.物体在时刻运动方向开始改变
C.物体在时间内的某一时刻,速度大小为0
D.物体在时间内,速度大小的变化是均匀的
二、多选题
9.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时间经过A、B两根电线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则(  )
A.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为
B.车的加速度为
C.经过A杆时的速度为5m/s
D.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为
10.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三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  )
A.v1:v2:v3=3:2:1 B.v1:v2:v3=::1
C.t1:t2:t3=1:: D.t1:t2:t3=(-):(-1) :1
11.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如图中1、2、3、4、5所示的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12.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相隔2 s,它们运动的图像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 )
A.t=2 s时,两球的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
B.t=4 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的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C.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
D.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相等
三、填空题
13.某物体从某一较高处自由下落,第1s内的位移是_______m,第2s末的速度是______m/s,前3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g取10m/s2).
14.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回答:
(1)物体在OA段作________运动,加速度为_________m/s2,在AB段作____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m/s2.
(2)物体在2s末的速度是_____ m/s.
(3)在此过程中,物体的最大位移是______ m.
15.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
(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 (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E.天平
(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16.在暗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丝夹子、接水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漏斗内盛满清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地落下。
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
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
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
④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1)实验中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30 Hz,某同学读出其中比较远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m/s2;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8= ___m/s。(结果都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四、解答题
17.两同学用安装有蓝牙设备的玩具小车甲、乙进行实验:甲、乙两车开始时处于同一直线上相距m的、两点,甲车从点以初速度m/s、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乙车从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当两车间距超过m时,两车无法实现通信,忽略信号传递的时间。已知。求:
(1)甲、乙两车在相遇前的最大距离;
(2)甲、乙两车在相遇前能保持通信的时间。
18.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司机从发现前方异常情况到紧急刹车,汽车仍将前进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要保持安全,这段距离内不能有车辆和行人,因此把它称为安全距离。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这段时间汽车仍保持原速)。晴天汽车在干燥的路面上以108的速度行驶时,得到的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为晴天时的,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19.出租车上安装有速度表,计价器里安装有里程表和时间表,出租车载客后,从高速公路入口处驶入高速公路,并从10时10分55秒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到10时11分05秒时,速度表显示54km/h,求
(1)这时出租车离出发点距离为多少千米?
(2)速度表显示108km/h时,出租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时间表显示10时12分35秒,计价器里程表示数为多少千米?
20.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参考答案
1.C
【解析】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该物体通过前一半位移和通过后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是:;故选C.
2.D
【解析】A项:伽利略用斜面实验来检验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猜想是否真实,故A正确;
B项:伽利略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是为了“冲淡”重力的影响,故B正确;
C项: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项:伽利略采用外推的方法得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加速运动,故D错误.
点晴:要了解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内容、方法、原理以及物理意义,明确伽利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了速度和时间成正比的猜想,从而证明小球沿斜面下滑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通过外推的方法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3.C
【解析】A.两车速度均为正,表示两车运动的方向相同;故A错误;
B.前2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前2 s内甲的平均速度为10m/s.则前2 s内乙的平均速度小于甲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前4 s内乙的加速度
则前4 s内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故C正确;
D.前4 s内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前4 s内乙的加速度方向都与速度方向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知,因不知道初速度,故不能确定2s末的速度大小,故A错误;加速度为说明单位时间1s内物体的速度变化2m/s,而不是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故B错误;根据知任意1s内的位移比前1s内位移大2m,而不是前1s内位移的2倍,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5.C
【解析】AB.在v-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0~1s内加速度是正和1s~2s内的加速度是负,方向不同,所以物体既不做匀速直线运动,也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D.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0-4S速度为正,所以物体一直朝某一方向运动,不是在某一线段上做两个来回运动,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A、在时间内,A的位移为,B的位移为,故位移不相同,时刻A、B相遇,故A错误;
B、B在秒末之前任意时刻位置坐标均小于A物体的位置坐标,直到秒末与A物体的位置坐标相同,即两物体相遇,在此之后B物体的位置坐标大于A物体的位置坐标,即B物体跑在前面,故B正确;
C、在时间内,A的位移小于B的位移,故A的平均速度小于B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由于位移-时间图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由图可以看出之前A的斜率大于B的斜率,即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但是在此之后A的斜率为零,即A物体速度为零,B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所以从后B物体的速度大于A物体的速度,故D错误.
点睛:位移-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表示该时刻的位置,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7.A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题目不涉及时间,我们可以根据位移﹣速度关系式整理出物体的位移.
物体的初速度为,加速度为,末速度为倍,设物体的位移是x,位移﹣度关系可得,整理得,A正确.
8.C
【解析】A、在加速度与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速度的变化量,根据图象可知,0 t0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为正,t0 2t0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为负,且负的变化量大于正的变化量,说明在t0 2t0之间某个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开始反向运动,故AB错误,C正确;
D、根据图象可知,0 t0时间内加速度减小,t0 2t0时间内加速度反向增大,速度不是均匀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在加速度与时间图象中,“面积”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在时间轴上方为正,下方为负,根据图象的“面积”分析速度情况和运动情况即可.
9.ACD
【解析】C.据位移公式
解得
C正确;
B.车的加速度为
B错误;
A.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
A正确;
D.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为
D正确。
故选ACD。
10.BD
【解析】CD.逆向思维,冰壶做的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连续三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
C错误D正确;
AB.根据
得可得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之比为 ,则由逆向思维可知,所求的速度之比为
A错误B正确。
故选BD。
11.BCD
【解析】A.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连续相等时间位移之比为1:3:5…,A错误;
B.因为连续相等时间位移之差相等,所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正确;
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
解得
C正确;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D正确。
故选BCD。
12.BD
【解析】A.根据速度时间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质点的位移,知t=2s时,甲球通过的位移为
乙的位移为零,两球位移之差等于40m,但两球初始的高度未知,故t=2s时两球的高度相差不一定为40m,A错误;
B.t=4s时,甲球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为
乙球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为
故两球相对于各自的抛出点的位移相等,B正确;
C.两球从不同的高度以同样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h是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可知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t不相等,C错误;
D.由图知,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相等,都是3s,D正确。
故选BD。
13.5; 20; 15;
【解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第一秒内的位移为:;
第2秒末的速度为:v=gt=10×2=20m/s;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前3秒平均速度等于1.5s的瞬时速度,为v1=gt=10×1.5=15m/s;
【点睛】
本题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同时要明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14.匀加速直线 1 匀减速直线 -2 2 12
【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OA段斜率不变,所以加速度不变,速度的绝对值增大,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AB段斜率不变,速度的绝对值减小,所以做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
(2)根据OA段可知,第2s末速度:;
(3)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所以6s内位移最大:;
15.AC AD
【解析】(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和刻度尺;不需要秒表和天平。故选AC。
(2)实验过程中,要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选项A正确,B错误;为充分利用纸带,则应该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选项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6.频闪仪频率等于水滴滴落的频率 9.72 2.28 水滴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使得测量值偏小
【解析】(1)当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恰好等于频闪仪是闪光间隔时,我们就观察不到水滴的运动,看到水滴是静止的。即频闪仪频率等于水滴滴落的频率时,我们看到一串不动的水滴。
(2)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8
(3)水滴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使得测量值偏小。
17.(1)12m;(2)4.8s
【解析】(1)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则有
代入数据可得
则此时甲车的位移为
此时乙车的位移为
故甲、乙两车在相遇前的最大距离为
(2)在相遇前,当两车间距不超过,两车保持通信,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设两车经过时间T相遇,则
解得
故甲、乙两车在相遇前能保持通信的时间为
18.24m/s
【解析】汽车的初速度为v0=108km/h=30m/s,反应时间为t0=1s,设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汽车在晴天路面行驶时,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刹车的距离为
代入数据解得
a=5m/s2
雨天时,刹车加速度大小为
a′=a=3m/s2
设最大速度为vm,据速度位移公式得
代入数据解得
vm=24m/s
19.(1) (2)
【解析】(1)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根据位移公式
(3)108km/h时路程为
时间为
因此此时出租车时间表显示10时11分15秒,出租车做匀速运动,当时间表显示10时12分35秒时,它匀速运动时间t3应为80s.
则匀速运动
20.(1)a=3m/s2
(2)6.5m
【解析】(1)设经过时间t,甲追上乙,则根据题意有vt-vt/2=13.5
将v=9代入得到:t=3s,
再有 v=at
解得:a=3m/s2
(2)在追上乙的时候,乙走的距离为s,
则:s=at2/2
代入数据得到 s=13.5m
所以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s=20-13.5=6.5m